zengjunhs2 zengjunhs2
关注数: 22 粉丝数: 173 发帖数: 4,207 关注贴吧数: 36
和讯银行消息 通过层层审核和风控把关,浙商银行成功购买到了一 和讯银行消息 通过层层审核和风控把关,浙商银行成功购买到了一份假理财产品。 有意思的是,这份假理财产品浙商银行自己一直未发觉,直到银监会来总行检查,才发现购买的理财是“三无”产品,无备案、无编号、无真实投向。日前,和讯银行从重庆渝北区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刑事判决书中发现了上述案件。 浙商银行两家分行被骗 2015年4月,浙商银行西安分行金融同业部客户经理孟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信证券(600030)公司的张经理,称建行重庆市分行有一个保本理财产品,金额4亿元,问浙商银行西安分行能不能做这笔业务。 对突如其来的业务,孟某要求进一步核实具体信息,张经理将建行重庆XX支行行长张某的联系方式给了孟某。孟某与行长张某联系后,核实确实存在这笔业务。 经浙商银行总行批准,2015年6月,浙商银行西安分行的客户经理骆某和核保经理去建行重庆XX支行现场进行了核保和合同签订,合同总额4亿元。骆某表示,其一行人到建行重庆XX支行行长办公室见到了张某,张某在相关协议上签了字,核保经理对签协议的过程拍了照片,然后张某安排了一个办公室的女性工作人员盖章。 据浙商银行西安分行总经理助理李某证实,2015年,浙商银行西安分行在建行重庆XX支行购买了一款4亿元的保本理财产品,期限2年,预期年化收益率6.8%,产品名称为“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乾元保本型理财产品2015年第16期”。 同年7月,孟某又联系到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资产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吴某,其告诉吴某,浙商银行西安分行要购买一单重庆建设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但是由于西安分行表内(资产负债表)资产余额不足,问吴某愿不愿意接这单业务。 吴某考虑到表内还有余额,该业务又是风险比较低的同业业务,于是答应了。按照浙商银行内部购买资产业务流程进行了审批,经部门总经理吴某及相关部门审核,并经分行行长签批后,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授信评审部前去建行重庆XX支行办理了面签手续。 2015年7月,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购买了建行重庆市分行发售的乾元保本型理财产品17期,金额4亿元,期限2年,预期收益6.8%,因为双方签订的是建行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建行重庆XX支行的责任是要承担按季支付理财投资收益以及理财到期后支付本金及收益的责任。 考虑到理财说明书说明是用于同业存款,该业务风险较低,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未对后续投向跟进,而且对转出账户“中信-XX-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专户”也未提出质疑。 银监会现场检查发现异常 一直到2016年,浙商银行西安分行和上海分行都未发觉购买了一个假理财产品。直至银监会在检查浙商银行总行时,发现浙商银行西安分行购买的前述建行4亿元理财产品没有备案编号,便进行核实和处理,建行重庆XX支行的时任行长曹某回复,“这笔理财产品在建行重庆市分行系统内查不到。” 浙商银行西安分行瞬间懵了,这个回复意味着建行重庆市分行没有发行过这笔理财产品。所幸的是,这笔理财产品目前是按季付息,结息正常,没有出现拖欠的情况,本金是2017年6月到期。 既然建行否认发过上述产品,那么浙商银行购买的这笔假理财是怎么回事,所谓的理财资金又流向了何处? 后经建行重庆市分行投资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刘某证实,建行在重庆市范围的理财产品都是由刘某所在的部门负责发行,由下属支行及各网点对个人和机构销售。经核实,建行重庆市分行未发行过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乾元”保本型人民币2015年第16期、第17期理财产品。 从判决书中,和讯银行了解到,这笔假的理财产品系支行长张某为帮助虚构出来的,虚构的原因是因为某地产公司总经理找到张某贷款,但该笔贷款未能在建行审批通过,张某碍于多年的朋友情份,才想到了虚构理财产品帮助融资,从浙商银行出来的资金,最终经过中信证券转给了该地产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该地产公司付出总的融资成本是每年16%。 2017年12月26日,张某因犯受贿罪,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万元。案发后,浙商银行西安分行、上海分行均已收回全部出资本金。
新一线城市,就看好杭州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璐)4月17日,BOSS直聘发布《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北京白领平均月薪10521元领跑全国,新一线城市人才政策初见成效,白领薪酬分化增大。数据主要来自于BOSS直聘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数据抽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1日-3月31日。 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北京白领平均月薪10521元,上海以10001元紧随其后,深圳、杭州分别以9470元、9291元紧随其后。位列第五的广州为7598元,与第一梯队有较大差距。 同时,BOSS直聘观察到,高薪岗位的薪酬上涨及数量增多,造成一线城市各行业和岗位间的薪酬差异进一步拉大。北京成为2018年一季度“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平均薪酬最高和最低的10%岗位,薪酬差异达到8.05倍。杭州在2018年一季度的薪酬差距达到7.51倍,超过上海,排在第二位。 随着一线城市也加入人才大战,BOSS直聘观察到,2018年一季度,一线城市依然面临人才净流出,人才净流出率为0.28%,但较2017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深圳由人才净流出转为人才净流入。 与此同时,以杭州、西安、武汉、成都、南京为代表的15个“新一线”城市在去年陆续出台人才吸引政策后,政策已初显成效。2018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数/流出人数)为1.07,较2016年增长3.2%。 2018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之后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比例达73.8%(包括应届生和工作经验一年以下的求职者),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 其中,2018年一季度,杭州应届生留存率逼近90%,接近北上深。高学历人才(硕士及以上)流入率达到1.32,大幅领先其他新一线城市。 与此同时,一季度成都高学历人才流入率达到1.19,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从2017年开始,成都高学历人才流入率开始超过全国均值,在政策调控下,成都人才质量进入升级模式。 2017年2月,武汉率先发布人才新政,通过引入最低年薪标准和住房优惠措施,对推动应届生留存率增长起到了一定帮助。但高级人才吸引力相比杭州还有较大差距,高学历人才流入率为1.04,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南京在新一线人才争夺战中不占明显优势,人才政策推出时间不长,影响尚未凸显。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上海和杭州而造成人才分流,2018年人才流入率还有小幅下降。 西安人才整体流入率较高,2018年一季度达到1.11,排在新一线城市第二名(仅次于杭州)。然而,西安高学历人才流入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全力扩大人口规模的同时,人才质量是提升城市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指标。 报告认为,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目的明确,行业分明,人群清晰。但是,城市发展不能只依赖高级人才,合理的人口结构至关重要,各行各业都存在“高级人才”,对行业、岗位和学历限定过窄,长远看可能带来反向效应。 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门槛更低,更注重规模效应。这些政策对于城市定位、行业侧重和重点人群的定义普遍不够清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还可能面临新增年轻人口对婚育、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爆发式需求。然而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能,应该把这些问题视作城市管理的机会与挑战,而非障碍。
中国成了全世界房地产价格最高的国家 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木兰汇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于4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未来之舞。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出席并演讲。 毛振华称,现在中国成了全世界房地产价格最高的国家,"最高的,不是之一,不仅是北、上、广、深高,其他地方也很高。"而债务、资产泡沫都有可能引发一轮经济危机。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中国成为资本净出口国,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并购国。 毛振华表示,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中国国力的上升,"假定没有大规模的注资,假定没有以稳增长作为经济的主要政策,我们是很难想象能不能得到这些,这是历史的成就。" 但他也指出,这些历史成就到了今天,是花了巨大的成本。什么大成本?就是要大量地投入,投入从哪里来呢?货币制造。 毛振华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制造国,这些货币制造出来以后,不会分给某一个人,也不会分给某一个机构,是借给他们的,这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债务国。"现在没有一个企业不是负债增加、负债累累,再看中产阶级,大家都到处借钱。"沉重的债务也使得我们的社会背上了很大的负担,大概每年要用GDP的15-17%来支付利息,这是"世界之最"。这样就使得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遇到了一个新的瓶颈。 毛振华指出,债务的危机正在向我们走来。借了很多没有能力还债,就会引发信用链条的断裂,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大量的货币进入社会后,不断地在其他领域蔓延。 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更多的货币追逐同样商品的时候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发了这么多货币,商品并没有增长的时候,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为什么没有?因为产权过剩,全世界贸易的萎缩,需求的萎缩,使得中国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商品还是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一般的消费品价格很难上来。 这些钱一部分去了股市,很多人说股市低,其实不是,看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中国股市在世界上还是很高的。 另一部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房地产,毛振华称,"现在我们成了全世界房地产价格最高的国家,最高的,不是之一。"不仅是北、上、广、深高,其他地方也很高,债务、资产泡沫都有可能引发一轮经济危机。 毛振华认为,中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有能力应对一次危机,危机有它的好处,有它更加革命性和彻底性,但也不希望它破坏力更大,所以十九大提出了,把防风险作为我国经济攻坚战的三大攻坚战之首,把金融防范风险列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之首位。 我只是搬运工,别问我为什么,我也很震惊,居然有人敢说这句话
房价暴涨真相--钱多、人傻 网上“专家”太多,要从这么多“专家”里面挖掘真相,并不容易,根据多日研究,终于发现端倪,特与各吧友分享。 1、房价暴涨真相--钱多 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就是你看到的,钱多。 钱多=M2超发(不清楚M2的同学请自行百度),M2直接理解=央妈放水的人民币总额 截止2002年底,我国M2=18.50万亿,就是说世界全部RMB加起来18.50万亿; 2009年,我国一年新增M2就达到13.50万亿,相当于2002年及之前几十年发行总和的70%; 09年之后每年以超过10万亿的速度保持高速度增发; 2012年低,新的里程碑达到,我国M2总量达到97万亿,占比世界各国M2总量的1/4; 欧元区76万亿,美国60万亿,日本55万亿,英国20万亿;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不看好我国发展预期,发展中国家,M2远超所有的发达国家,结果你自己想; 2017年底,我国M2达到新高167.68万亿; 短短15年时间,M2增长9倍,房价不涨上天才怪; 2、房价暴涨真相--人傻 人“傻”,指投资渠道“傻”,干实业不如炒房已经是共认的“真理”,我国普通民众投资渠道少的可怜,因此大多数人选择投资房产,轻轻松松买套房,坐着躺着数钱忙,不是没有道理的。 “钱”增长9倍,本是各行各业分享,但是大部分都被房地产所吸收,房地产暴涨十几倍也是必然现象; M2还是高速增发多久,你们猜? M2持续如果提升更高速度的增发,会有什么后果?百度津巴布韦,自己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