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天涯2000 仗剑天涯2000
关注数: 91 粉丝数: 247 发帖数: 4,800 关注贴吧数: 27
纳达尔与德约的比赛中一些问题 又回看了澳网决赛以及罗马决赛。在比赛中,我发现有一些端倪。1:在澳网中,纳达尔从一上场,面部表情不是冷峻而是肌肉僵硬和罗马决赛坚定的神情明显不同。2:正手失误较多,在打直线和斜线深落点时候,有好几次都失误了,其中不乏有非常好的得分机会球。3:俩人回球给对方落点的问题区别很大。纳达尔的回球,在相持中,落点偏于中线左右的更多一点,而德约的回球落点,要比纳达尔多数都偏于边线一点。4:德约的球,是借力球非常多,而纳达尔的球是自己发力非常多。很多时候,纳达尔回个接近底线的球,德约很不好处理,但是他能直接借力推送回到对方底线附近,造成了纳达尔也不好处理,再回过去常会变浅,给德约机会。这类球,纳达尔相对德约是明显吃亏。5:在纳达尔正手压迫德约反手时候,德约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借力快扫扫纳达尔的正手大角度或深落点,第二是变直线。而纳达尔比较坚持用正手不断给德约反手施压,落点又不是很深,很少打正手直线。因此变成了德约可以站在反手位站定了打,有两条线可以回击纳达尔,而纳达尔就只有一条线就是斜线打德约,一直打斜线都不占上风,还别说德约还有反手直线可以造成纳达尔非常被动甚至丢分的球了。因此纳达尔是绝对不能再总用正手压德约的反手了,必须提前变直线,变直线不要发大力,借力打就可以,只追求快速及落点不用追求力量。5:德约进到场地内的回击球,基本都能得分,也就是说,纳达尔要阻止德约进到场地内击球,也就是靠深落点把他顶出去,因为德约的力量不强,他在底线外的攻击火力明显差些,他一但进到场地内,有很多种攻击手段和方式,给纳达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6:在打德约的时候,德约会回击直线及斜线两条线,但是这两条线的落点都不会深。他回击直线是来得及能及时到位的球,在时间紧迫时候,他经常会回击斜线,拉一拍,但是这斜线的球比较短,不是回到纳达尔底线的深落点,这种球,纳达尔接起来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就是占不到优势,相反,德约对处理这种给到反手位的浅的又力量不大的来求手段比较丰富,这点需要纳达尔借鉴。7:因为德约的回球能够回的深更靠近边线,因此很多情况纳达尔需要提前移动,结果被德约经常打反向。但是这种球,纳达尔打德约就少了很多。8:总体上德约靠线路和深落点纳达尔靠力量,德约更多的靠借力,他的发力基本是在场地内有很好机会才大发力,而不是拍拍发力。他在时间和落点上压迫攻击纳达尔,所以打的很从容,纳达尔在时间上常常处于被动,拉上旋弧线高,球速明显慢,这给了德约充分的准备时间,多少次证明了,德约对纳达尔的上旋一点都不怕,处理的非常非常好。因此上,必须改变这种他常时间站定从容的打你,而你却总是陷入被动攻击的状态。如果德约总是疲于应付,那么他的回球攻击性就大打折扣,回球的落点就不会那么准,失误必然增加。纳达尔应该换种思路,他的绝对力量要大,但是靠拉上旋对德约没用,那么减小力量快速回击追球落点才是最好的途径。球速快不见得力量很大,力量虽大,落点不好,总往对方手上打,也得不了分。很多球磕磕挡挡,回过去能够顶住对方就足够用了。9:很多对方斜线攻击纳达尔正手位,纳达尔跑过去回击了一拍直线,得分了。这看着很惊诧,但是此时此刻的回击不是靠发大力抡圆了打,相反因为时间不允许,只能减小挥拍幅度赶紧把球打回去,这时反而是力量小而是速度快,恰恰打出了很致命的直线球,对方来不及防守。(以后再续)
特鲁姆普夺冠,我来说两句 本次世锦赛开赛前,我在三木直播间里预测:本次冠军要不是塞尔比要不是小特,不会是第三个人。为什么看好小特,我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10:4战胜火箭那场我看了。小特除了准以外,防守能力比以前也提高了,但还不是最好的。小特的走位也经常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但是他都是以准度来化解。上手一杆,拿下这一局。本次决赛也是这种表现的。上手一杆,然后不管白球到不到位,最后这局给你拿下。这是我一直以为斯诺克就该是这样的。当年的亨得利就是这么干的,只要我上手,这局就把你拿下。但是这么多年来,什么80五虎,90七雄、甚至年老的75三杰,你会发现,上手一杆打死人的局数也有,但是断的时候也非常多。所以这也是我认为现在的斯诺克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塞尔比称霸几年,是塞尔比真厉害吗?大家可以看看他的比赛,给对手的机会也非常多,无奈,现在的球员,一杆子打死人的能力我认为是一般。塞尔比给你机会,你上手了,但是打不死,又还回去了。这样的比赛局数太多太多了。我并没有要求,上手后100%拿下这局,但是6、70%的概率要求不高吧??但是实际是什么样呢?连一半的概率都达不到,所以我认为,并非塞尔比太强,是其他人一般。塞尔比防守是牛,但是我坚持认为,巅峰时期亨得利,打塞尔比没任何问题。再说了,如今的袋口变大了,看过今年世锦赛的人都会发现,当然了,你要是认为是球员准了,我不和你抬杠。也是在三木的直播间,我说现在的球员一杆子打死人的能力真是一般。三木说我那应该去看集锦,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有一个和我持同一个观点的,有个YY播斯诺克的小伙子,他说现在的比赛,球员失误太多,一杆致胜的能力太差。好歹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小特的夺冠,其实是在靠近亨得利,斯诺克就该是这样,否则一局失误两三次,你还讲自己是世界一流球员。再有一个看法,我和别人都不同,说技术。有人讲,某人的技术是世界顶尖,就是心理不稳定,所以老输球。我不这么看,你具有顶尖的技术,那必须要在很多比赛中有顶尖的发挥表现,你就职业生涯里只有两次三次顶尖技术的发挥,那是蒙的。具有顶尖技术怎么也得在一半比赛里或者接近一半的比赛局数里有顶尖技术的发挥吧?你连10%的概率都达不到,那不是蒙的又是什么呢?g过多吹捧及强调客观,都不利于技术与水平的提高的。想要取得优异的突出成绩,那就必须提高一杆致胜的能力。也就是说目前,目前的前16里面一杆致胜能力的球员太少了,大多数都在那里充数。这个看法,肯定会招来很多人反对,那我只想说:那你看你的吧,我看我的。
论先进技术的使用合理性 当今的乒坛,拧拉恐怕是最时髦的技术了。看了近两年的乒乓球比赛,我的体会如下:所谓先进的技术,是否先进?再先进的技术也要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优势。还是那句话,乒乓球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我坚持认为必须台内与中近台、远台等无弱项,才是出路。当初看到一股脑的拧拉,什么都拧拉,我确实蒙了,樊振东、林高远、梁靖崑等屡屡在拧拉中得分,我已经相信了拧拉是当仁不让的最好技术,已经解决了台内接发球的所有问题。但是当我看了很多场比赛后,尤其是看了马龙的多场比赛,我发现,还不是那么回事。在中国顶尖的那些球员当中,马龙接发球用拧拉是最少的,进场看到他摆短、挑、搓等等,这些技术哪里比得上拧拉先进呢?干嘛还用这些老的陈旧的技术呢??其实不然,拿林高远来讲吧,拧拉是他的主要技术,甚至我觉得接发球时他除了拧拉别的技术都不会,或者是很差。马龙为什么和别人有区别??马龙的技术最为全面,技战术综合能力最高。基本功力太过雄厚,当别人都一味的采用拧拉解决接发短球直接过度到对冲对拉阶段的现今,马龙依然把台内小球技术没有丢掉,在这一环节,当今的乒坛,台内小球技术马龙毫无争议排名第一。有了这种能力技术,使得他在对付别人时候多了很多选择,多了很多套路,也多了很多控制性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樊振东貌似实力已经超过了马龙,但是比赛结果却是樊很少能赢马龙的原因。再有就是对于各项技术的合理运用,无论什么技术,必须运用熟练并且合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林高远,对方发球到正手位小三角,也调过身子来用反手去拧拉,看起来很唬人。那我就很纳闷,反手位的空档怎么弥补??我承认他是高水平球员,可以来得及跑回来到原位,那是对手不是像马龙这样的人,当然可以回位,当马龙发球控制严密后,他的拧拉失效了,换别的接发球技术吧,又一般,结果这一下了,从开始就直接陷入了被动。因此我认为:林高远对于技术的运用不合理,很明显,反手位的空档是谁都看得见的。马龙为什么用的少拧拉呢?我觉得是和后面的整体技战术组合有关系,拧拉后再去还原,需要时间,和自己整体技战术的连贯性发挥多少存在一些瑕疵。因此他采用的是貌似不先进,实则更加实用的接发技术。因此我想,我们虽然是业余的,但是在技术的运用方面,应该选择最合理的,能够和自己下面的技术串联起来的技术,而不是为了好看,最简单的最常见的技术并非是落后的技术,看你怎么来用,用到什么水平。也分是谁来用。
伊藤昨晚的夺冠更加确信了我曾经的想法是正确的。 中国女队被伊藤穿了冰糖葫芦, 全部击穿。我看了其中的部赛,回想地表12强时候,我发现无论中国男队和女队,都是在比力气,看谁力气大,直接拧拉,打相持,对冲对拉,球也很精彩,看起来很过瘾。但是伊藤身高150,身高是短板,必然护台面积小,台内小球差,这是肯定的。但中国女队我还没发现谁的小球好,都靠的是力量。不要说伊藤用的是生胶,比较怪,其实不怪,是中国女队都有短板,被对手抓住放大。而对手的短板却抓不住。因此被动下风。我一直认为,乒乓球是从台内小球打起来的。但是随着球变大、材料改变,身边的很多人都不同意我的看法。再说樊振东和马龙,两年前很多人都说樊振东打马龙不是下风,他们只看到了樊振东的力量和对冲对拉的勇猛,力量上马龙是比不过樊振东的。但是几次大赛决赛两人的对决结果是什么呢?马龙获胜。为什么呢?是因为马龙非常全面,知道樊振东对冲很强,但是马龙就控制台内球,樊振东的小球是斗不过马龙的,你想暴冲,没合适的机会。马龙就是全面,什么叫做全面?就是台内小球和相持都是很强,别人无法找到突破口。几次的两人对决,貌似樊振东都占了上风,但是结果呢?乒乓球是一项非常细腻的运动,指望几板斧吃遍天下我认为是存在侥幸心理的。还是像全面方向发展。当初地表12强赛时候,我就很疑惑,现在看来,我的想法并没有错。对付150的伊藤,怎么能被穿了葫芦呢??我认为在教练和队员的思想里,其实被没有重视伊藤。总说人家是搏杀,没办法了才搏杀。什么教搏杀?搏杀就是成败各半的赌博,但是大家都看到了,是这样吗?现在应该承认,这是伊藤的打法,她非常有把握,熟练的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这一点上是中国队员不具备的。再有发球,昨天朱的发球,什么钩子勺子的一点威胁都没有,直接被伊藤拍死弹死。刘诗雯,我不是想否定她,在团体赛中也是领先伊藤被逆转,这一次又是领先被逆转,到底是为什么???确实对于我来讲,伊藤的穿葫芦,我确实看不懂。
刀郎当年的唱片销量 昨天看了《歌声传奇》,了解到当年刀郎唱片正版销量270多万张,盗版销量2000多万张,这是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形成的数字。更早时候,中国《黑豹》正版销量接近200万张,盗版也是超过了2000多万张。何木阳说:一个歌手的唱片销量几十万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就算是销量一万张,都很困难。当年的刀郎就像一个突发事件,令所有人措不及防。一夜之间红遍全国。直到今天,本人更愿意在刀郎名字的前面加上“神话”两个字。喜欢刀郎歌曲的歌迷年龄跨度之大,也是匪夷所思。从小学生一直到古稀之年的老人。网上有个人说,他从六年级开始听刀郎的歌曲,一听就是十几年。刀郎的歌曲的突然走红,很多音乐界的人认为是凑巧,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 但是我作为一个音乐门外汉来讲,看法是凑巧哪里有那么容易?!华语歌手多如牛毛,为什么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多少年来,唱片公司为了推出一名新人,用尽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达到刀郎这个现象。这个刀郎凑巧也太凑巧了吧?我觉得当时大部分都是懵了,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实际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刀郎的歌曲比其他人更接近音乐的本质。这么说,可能很多人都不认同,但是我自己就是这么的一个理解。你不要以为宣传力度大,人长的漂亮,唱歌技巧很高,嗓音有多高,编曲多么的精致,制作多么精良,这样就可以使得非常受众。其实不对,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被人接受才是本质,或是被更多的人接受才是本质。但我们周围100人当中,有几个人听歌会去从制作、编曲精良、广告打的花样多等等因素才去听的,非常非常少吧。一个歌曲能够被广泛的人群接受必须要旋律容易上口、歌者独特的嗓音,歌曲风格鲜明。其次才是歌曲的意境,再往后才是这个那个等等。大多数的人歌手,久而久之有些剑走偏锋,舍本逐末的味道。误以为当今的社会就是靠身材、脸蛋、发型、穿着另类、绯闻、丑闻、嗓音炫技等等这些边边沿沿的东西是歌曲成功的必经之路。事实是这样吗??我认为这些都是歌手或者音乐人强加于听众的东西,如果听众不喜欢,你强迫他们,能有多大作用??而刀郎的走红,却截然不同,事先没有进行任何宣传,在现实中,形成了一种“倒强迫”的现象,不是歌者或是唱片公司去强迫听众接受,而是反过来,是听众自己强迫自己要去追寻、寻觅这突如其来的鲜明风格、嗓音独特又显另类的歌曲。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以前主观客观的人们可能都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谁最先明白最先理解事物的本质,他可能就会比别人更能走向成功。回归本真,我认为是当前很多很多问题解决或者舒缓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这里多说几句,围棋有个阿法狗,人类已经赢不了它了,为什么??除了机器的优势外,最大的特点是它回归到了围棋的本质,就是最终以围地多少论胜负,所以它没有“无理”招法。再有一个,问题多多的医患关系,医院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治病救人,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当年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水平没有现在高,那为什么没有听说哪里出现患者用刀把医生刺死的事件呢?因为那个时候,虽然客观条件没有现在优越,但是医疗整体上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本质态度去进行的,也就是那时候更注重于医疗的本质。而现在呢??不要跟我说医院要生存、医生要吃饭等等的话,都没用。我敢打赌,不回归到医疗本质上去,所有的措施都是徒劳的,糊弄的了一时,你糊弄不了一世,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其实,最强大脑告诉了我们一个铁定的事实! 无论是黑幕也好、作弊也罢,目前有个铁定的事实:就是王昱珩是微观识别领域最强的选手,没人是他的对手!叨叨魏说日本那两人也是提前看过资料,对于这俩人也包括余奕沛,他们记忆了很大量,而水哥不需要记忆,貌似对记忆选手难度更大。其实是怎么样的呢?是因为你们找不到纯的微观辨识的选手来挑战王昱珩,只能找到记忆高手加上观察力强的选手来PK,你说选手的难度更大,那么活该。因为不记忆的话,你能比吗?王昱珩来到最强大脑,可没说自己是记忆高手,他说的是辨别!!假如你和菲神比,还不是要比魔方吗?你比别的话,有意思吗?菲神是速拧第一,你牛的话,就挑战他的速拧,你却说咱来个忙拧,结果你赢了,那赢了管个屁啊!你都没挑战到人家的最强项上。你说你挑战王昱珩,你不挑战辩水,弄个背诵项目,那你去参加董卿主持的古诗词大会去得了!!那都是比背诵的!最后你说王昱珩同意了,所以就公平。王昱珩又不是三岁孩子,能因为这事情,就一直不同意吗?你看那场小朋友和小度比辨音,结果,王峰、桃子、蒋昌建,还有现场观众,一起要求水哥复出参赛,你们没看到当时水哥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吗??,没错,这次比赛水哥同意了规则,输了。那么叨叨魏提出从赛,余坚持给两天准备,水哥说要比就现在比,给什么两天?这次水哥没同意吧,你节目组怎么干的?还不是同意了余要求事前2天准备的要求,你怎么不直接同意水哥说的现场比呢??为什么偏向余亦配呢??余怎么说就怎么是???你还不是觉得现场比,那余奕沛赢的可能性为0!那么既然没有一个人正儿八经的是微观辨识选手来挑战王昱珩,你们找不到就别找了呗。这就足以证明:王昱珩是微观辨识领域最强人。记住是”微观辨识“,而不是别的领域!我倒是觉得节目组都没整明白什么叫做微观辨识,什么叫做记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