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枧水 高山枧水
关注数: 24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299 关注贴吧数: 8
老家的记忆(七)上学     为什么湖南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能够形成自己独特魅力的湖湘文化,且屹立不倒?我认为与尊师重教有很大的关系。我切身体会到,无论家里多穷,最少也要把孩子供到小学毕业,可以说,“最穷不能穷教育、最苦不能苦孩子”这句现时流行的教育口号,在几十年前的我们整个湖南、我们的小山村就已经实行了。对老师也非常尊重,一旦老师家访,绝对热情招待。而且时不时有家长给老师送菜、柴火什么的。因此,家长们愿意让孩子们学,老师们也尽力教。     我是五岁半上的学。记得当时和其他孩子坐在大屋中曾叔叔家的的“地方”(即门槛)上玩,学校老师正在按照公社的安排挨家挨户动员孩子上学,当时老师见到我就问‘咯个细伢子上学不’?我当时毫不犹豫的回答“上”。回家和妈妈一商量就成了。妈妈唯一要求就是每天早上要砍一担柴,放学要扯一篮子猪草。     学校是由一个祠堂改建的,方方正正一个四合院,虽然小但很整洁,相比一般人家的住户好的很多,南面是一个礼堂和一间教室以及厨房,北面是一间教室和老师住房,东西两面各两间教室。学校有五六位老师,其中一位曾老夫子是唯一的吃商品粮的,其他的如赵老师、李老师、杨老师、肖老师等都是本村和邻村的民办老师。当时上学的唯一条件就是能从一数到十。为此我还下了不小的功夫,谁知道老师面试的的时候,一紧张数成了1234567810,竟然少数了个9,但老师看我渴求的目光,算是破格录取了我(呵呵,偷着乐一小下下哈)。     上小学有三件事记忆非常深刻。一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见义勇为,为同班的一位小女生和同班的小男孩打了一架,至今后老壳上还留着一个伤疤;二是在学校翻盖建成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宣读感谢信;三是向妈妈要了5毛钱,冒充是检的交给了老师。      呵呵,我无忧无虑、天真无邪且难忘的童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