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高箫 中医名家高箫
本人著有《针灸新语》,研究《中药方剂学》,《伤寒论》,《中药学》,求精湛!
关注数: 163 粉丝数: 292 发帖数: 585 关注贴吧数: 24
【发帖先看置顶】清暑益气汤妙用 、 清暑益气汤妙用 清暑益气汤李东垣以“暑伤元气”、“暑必挟湿”立论,制清暑益气汤治体虚而伤于暑湿者,方取党参、黄芪、白术、麦冬、五味子、甘草益气生津,以扶元气;黄柏、苍术、神曲清热燥湿,消食导滞,以祛病邪;升麻、葛根、泽泻以升清降浊;当归、青陈皮以调畅气血;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并治,气血双治,营卫同调,不仅能防治夏、暑温等温病,而且对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证亦有效验。 1.脑动脉硬化《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日为之眩。”头为诸阳之会,元气虚弱,难以运血上行,则见眩晕耳鸣诸症。余则认为此病多夹血瘀为患,缘因偏嗜甘甜厚味,痰脂内聚,阻滞血道,渐积成瘀,瘀阻脑络,以致清空蒙遏,脑失所养,治当益气活血,固本清源,习用清暑益气汤加川芎、丹参、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标本同治。赵某,男,68岁。眩晕有年,发则头晕如空,目眩畏光,耳鸣如蝉,伴有神萎乏力,短气不欲言,下肢软。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证属清阳不升,瘀浊内阻。药用:黄芪15g,党参9g,苍白术各9g,升麻6g,葛根9g,当归9g,丹参30g,川芎9g,红花9g,青陈皮各6g,黄柏6g,生甘草3g。6剂后,眩晕即减,服药1月,诸症悉平。 2.糖尿病糖尿病缠绵不愈,阴虚及阳,气病及血,每每出现气虚血瘀之象。患者多饮多食,受纳、运化功能亢进日久,脾胃易趋衰退,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脉失和,瘀血内生,而症见神萎乏力,头晕目眩,胸闷胸痛,肌肤甲错,舌淡紫而胖等。清暑益气汤中既有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党参、黄芪、苍白术补气健脾,又有当归、葛根活血祛瘀,用于气虚血瘀型的糖尿病颇合病机,临床喜加地锦草以降血糖,效果尚佳。陈某,女,47岁。口渴多饮、多食、多尿3年,消瘦乏力,精神萎靡,时而头晕目眩,胸闷心悸。查血糖:10.7mmol/L,尿糖(+++),舌紫苔薄黄,脉弦而小数。证属气阴不足,血瘀气滞。药用:生黄芪15g,党参9g,苍白术各9g,麦冬9g,五味子3g,葛根9g,升麻6g,当归9g,丹参15g,黄柏6g,知母6g,地锦草30g。服药20剂,诸症悉退,复查血糖6.2mmolL,尿糖阴性。 3.低钾血症低钾血症轻者可见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重者肌肉极度无力,呼吸表浅,脉搏无力,心律紊乱,严重者可发生血压下降,心力衰竭,手足搐弱。治此多从脾虚湿困立法。湿性重浊粘滞,最易困郁脾胃,脾为湿困,运化无权,可生泛恶腹胀,四肢困重,若日久不愈,伤及心肾,则能合并厥逆变证,治当补气化湿,升清降浊,临床取清暑益气汤治疗多例低钾血症,疗效满意。李某,男,70岁。呕恶、胸痞、不思食1周,症状日趋加剧,神识时清时昧,查血钾波动在2.5mmolL左右,虽经每日补钾,但血钾仍不见上升,舌淡苔黄白腻,脉濡软。时值盛夏,暑湿交困脾胃,气阴见衰,亟当固本清源,药用:生黄芪15g,党参9g,苍白术各9g,麦冬9g,五味子3g,升麻6g,葛根9g,泽泻9g,青陈皮各6g,黄柏9g,生甘草3g。服药6剂,呕恶渐止,胃纳好转,12剂后复查血钾5.6mmol/L,它症亦平。
加味陈皮汤治乳腺增生【主方】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 加味陈皮汤治乳腺增生 【主方】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30g,皂角刺60g,海藻30g,甘草30g,麻黄5g。 【主治】乳腺增生和乳腺瘤等。 这个方子最初来源于河南省博爱县老中医吴启尧先生的验方,后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增加,运用于临床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效果很好,于是就收入了自己的秘囊中。 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之患,气血易理,痰邪难除,故非重剂不能胜任。加味陈皮汤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热,散郁结;皂角刺、丝瓜络通络化痰消肿;海藻、甘草、麻黄进一步加强化痰散结的作用;尤其重用陈皮,既有健脾燥湿之功,以绝痰湿生化之源,更有理气散结,以消痰核之效,其性虽温,与夏枯草相伍,并无伤阴耗气之弊。全方集理气,活血,通络,散结,化痰于—体,针对病机,方专药重,故收效较速。 验案一:胡某,女,37岁。两乳房患乳腺增生,每乳房各有两个大如鸡蛋的包块,每次月经前都胀痛,曾在某专看乳腺病的老中医处,外贴膏药和内服中药达6个月之久,没有效果,经朋友介绍转治于我处。刻诊:人中等个子,面稍暗,脉浮濡,略滑,舌淡苔薄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肝气郁滞,痰凝团结。治以理气化痰,活血散结。 处方加味陈皮汤: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30g,皂角刺60g,海藻30g,甘草30g,麻黄5g,青皮15g,香附子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周后复诊,乳块变软,已不胀痛。效不更方,上方皂角刺加到90g。14剂。 三诊,病人很高兴,说乳中大包块已变成若干个花生米大小的疙瘩,比原先小多了,见效真快。我笑曰,乘胜追击,上方略事加减,又服14剂,痊愈。后以逍遥丸善后。(《古道瘦马医案》) 下面是我的学生李中文用此方治疗乳腺增生的一则案例。 验案二:患者王某,女,35岁,哈尔滨人。患者3年前在哈尔滨医大二院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当时在那里开的药是天冬素片、乳腺康丸,同时肌注乳腺康注射液。开始用时效果还可以,后来就不见效了。曾去过广州中医院又用中药治疗2个月稍有好转,但是仍然无根本改变。 后经别人介绍来我这里治疗,当时患者面色红晕,精神状态极佳。自诉双侧乳房有包块,疼痛,尤其是月经前加重,月经基本正常。查舌质红,苔薄略黄,面部有散在的痤疮。 处方:陈皮60g,夏枯草5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15g,皂角刺60g,麻黄5g,海藻30g,甘草30g,青皮12g,蒺藜30g,天冬30g,鹿角霜15g,黄皮果核30g。先开7剂。病人吃完复诊时特别高兴,问我是否给她加止痛药了,我告诉她没有。这是西安王幸福老师的经验方子。 二诊时又加了蒲公英25g和天花粉20g,再开7剂,同时外用芒硝80g,五倍子粉50g,共研细末,醋拌外敷。病人用完后到医院检查结果左侧痊愈,右侧略有一点回声。患者特高兴。原方加1倍量为末蜂蜜制丸,每次9克,服完痊愈。(《李中文医案》) 验案三:本某,女,28岁,1992年3月24日初诊。患者2年前自觉乳房胀痛,按有一肿块,经钼靶拍片、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症,屡治效果不明显。 刻诊:患者精神抑郁,胸胁疼痛,嗳气频作,纳呆乏力。究其因,婚后5年未孕,夫妻不和,忧郁过极所致。 查体:右侧乳房外上方有一5cm×4cm×3.8cm肿块,表面光滑,推之可移,无红肿、灼热感,边缘清楚,压之疼痛,舌淡,苔白厚腻,脉弦。辨证属肝气郁结,痰阻血凝,治宜理气化痰、活血通络、软坚散结。 药用:陈皮80g,夏枯草、海藻、橘核、王不留行各30g,丝瓜络20g,穿山甲、半夏、香附各15g,鹿角胶10g。患者服上药15剂,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大减,继出入加减60余剂,肿块全消,钼靶拍片右侧乳房未见异常而痊愈。(1996年《北京中医》)
加味陈皮汤治乳腺增生【主方】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 加味陈皮汤治乳腺增生 【主方】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30g,皂角刺60g,海藻30g,甘草30g,麻黄5g。 【主治】乳腺增生和乳腺瘤等。 这个方子最初来源于河南省博爱县老中医吴启尧先生的验方,后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增加,运用于临床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效果很好,于是就收入了自己的秘囊中。 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之患,气血易理,痰邪难除,故非重剂不能胜任。加味陈皮汤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热,散郁结;皂角刺、丝瓜络通络化痰消肿;海藻、甘草、麻黄进一步加强化痰散结的作用;尤其重用陈皮,既有健脾燥湿之功,以绝痰湿生化之源,更有理气散结,以消痰核之效,其性虽温,与夏枯草相伍,并无伤阴耗气之弊。全方集理气,活血,通络,散结,化痰于—体,针对病机,方专药重,故收效较速。 验案一:胡某,女,37岁。两乳房患乳腺增生,每乳房各有两个大如鸡蛋的包块,每次月经前都胀痛,曾在某专看乳腺病的老中医处,外贴膏药和内服中药达6个月之久,没有效果,经朋友介绍转治于我处。刻诊:人中等个子,面稍暗,脉浮濡,略滑,舌淡苔薄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肝气郁滞,痰凝团结。治以理气化痰,活血散结。 处方加味陈皮汤: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30g,皂角刺60g,海藻30g,甘草30g,麻黄5g,青皮15g,香附子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周后复诊,乳块变软,已不胀痛。效不更方,上方皂角刺加到90g。14剂。 三诊,病人很高兴,说乳中大包块已变成若干个花生米大小的疙瘩,比原先小多了,见效真快。我笑曰,乘胜追击,上方略事加减,又服14剂,痊愈。后以逍遥丸善后。(《古道瘦马医案》) 下面是我的学生李中文用此方治疗乳腺增生的一则案例。 验案二:患者王某,女,35岁,哈尔滨人。患者3年前在哈尔滨医大二院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当时在那里开的药是天冬素片、乳腺康丸,同时肌注乳腺康注射液。开始用时效果还可以,后来就不见效了。曾去过广州中医院又用中药治疗2个月稍有好转,但是仍然无根本改变。 后经别人介绍来我这里治疗,当时患者面色红晕,精神状态极佳。自诉双侧乳房有包块,疼痛,尤其是月经前加重,月经基本正常。查舌质红,苔薄略黄,面部有散在的痤疮。 处方:陈皮60g,夏枯草5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15g,皂角刺60g,麻黄5g,海藻30g,甘草30g,青皮12g,蒺藜30g,天冬30g,鹿角霜15g,黄皮果核30g。先开7剂。病人吃完复诊时特别高兴,问我是否给她加止痛药了,我告诉她没有。这是西安王幸福老师的经验方子。 二诊时又加了蒲公英25g和天花粉20g,再开7剂,同时外用芒硝80g,五倍子粉50g,共研细末,醋拌外敷。病人用完后到医院检查结果左侧痊愈,右侧略有一点回声。患者特高兴。原方加1倍量为末蜂蜜制丸,每次9克,服完痊愈。(《李中文医案》) 验案三:本某,女,28岁,1992年3月24日初诊。患者2年前自觉乳房胀痛,按有一肿块,经钼靶拍片、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症,屡治效果不明显。 刻诊:患者精神抑郁,胸胁疼痛,嗳气频作,纳呆乏力。究其因,婚后5年未孕,夫妻不和,忧郁过极所致。 查体:右侧乳房外上方有一5cm×4cm×3.8cm肿块,表面光滑,推之可移,无红肿、灼热感,边缘清楚,压之疼痛,舌淡,苔白厚腻,脉弦。辨证属肝气郁结,痰阻血凝,治宜理气化痰、活血通络、软坚散结。 药用:陈皮80g,夏枯草、海藻、橘核、王不留行各30g,丝瓜络20g,穿山甲、半夏、香附各15g,鹿角胶10g。患者服上药15剂,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大减,继出入加减60余剂,肿块全消,钼靶拍片右侧乳房未见异常而痊愈。(1996年《北京中医》)
七日节律:艾灸足三里 七日节律:艾灸足三里 众所周知,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万能之穴,主强壮,提高身体整体免疫机能。 《伤寒论》:太阳伤寒,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在此处无可断章取意,此句话的前提是足太阳膀胱经伤寒七日不愈的情况下而言。为不使邪传它经,取足阳明胃经之穴进行针灸,艾灸,首取足三里,其次,上巨虚,丰隆,解溪等穴。五行学中阳明为土,土生万物,土纳万物,所以太阳经之邪传入阳明经不再他传,亦是太阳经主表,阳明主里之原由。 太阳受邪七曰而愈,这是《内经》所提到的天地自然节律,昼夜节律,七曰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等理论,为何会出现此等规律?天人相应也。 在此重点谈谈七曰节律,女人月事4个7天为一周期(当然也有25,6天为周期),婴儿从胚胎到出生正好是40周,小猫的出生9周,小鸡的脱壳3周,老虎孕出15周等等,何也?千万年人类在自然界演变进化的结果! 对七日节律运用较深刻是解方初期京城四大名医汪逢春,先生在坐诊开方之后会告诉病人在某一天会烧退而愈,世人称奇为神医!其实先生的用方思维是扶正,固本。病人七日后,正气未伤而自愈了。 扶正,补正,固本主补中益气,脾胃位于中焦,所以胃气强则肾气肾精充溢,肾气肾精充溢则身壮也!足三里阳明胃经之大穴,人体之要穴,灸可补气,针可调气,补调皆宜!正气充满,七日自愈!
【问病请到挂号处】 七日节律:艾灸足三里 众所周知,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万能之穴,主强壮,提高身体整体免疫机能。 《伤寒论》:太阳伤寒,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在此处无可断章取意,此句话的前提是足太阳膀胱经伤寒七日不愈的情况下而言。为不使邪传它经,取足阳明胃经之穴进行针灸,艾灸,首取足三里,其次,上巨虚,丰隆,解溪等穴。五行学中阳明为土,土生万物,土纳万物,所以太阳经之邪传入阳明经不再他传,亦是太阳经主表,阳明主里之原由。 太阳受邪七曰而愈,这是《内经》所提到的天地自然节律,昼夜节律,七曰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等理论,为何会出现此等规律?天人相应也。 在此重点谈谈七曰节律,女人月事4个7天为一周期(当然也有25,6天为周期),婴儿从胚胎到出生正好是40周,小猫的出生9周,小鸡的脱壳3周,老虎孕出15周等等,何也?千万年人类在自然界演变进化的结果! 对七日节律运用较深刻是解方初期京城四大名医汪逢春,先生在坐诊开方之后会告诉病人在某一天会烧退而愈,世人称奇为神医!其实先生的用方思维是扶正,固本。病人七日后,正气未伤而自愈了。 扶正,补正,固本主补中益气,脾胃位于中焦,所以胃气强则肾气肾精充溢,肾气肾精充溢则身壮也!足三里阳明胃经之大穴,人体之要穴,灸可补气,针可调气,补调皆宜!正气充满,七日自愈!
【问病请到挂号处】 六味地黄丸能壮阳吗 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药中的基础方剂。许多人认为它能“补肾”,就能“壮阳”,甚至将其当成保健品使用。在临床上,有很多人因此服用错误,造成不良后果。 六味地黄丸是药品,不是补品。药品有明确的适应症,用法和用量也有明确规定,应当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选择,而不应只根据症状判断。 即使作为药物,六味地黄丸也从未在临床上用于“壮阳”。它最初用于小儿发育迟缓,现在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可以认为它是“壮阴药”,但绝非“壮阳药”。《方剂学》里有《左归丸》,《右旧丸》,左为肾阴,右为肾阳,左归丸特点是峻补肾阴,相对《六味地黄丸》峻猛。更有《大补阴丸》亦是滋阳降火良方。 肾虚者大多都有腰背酸痛、四肢乏力的表现。其中,肾阴虚的人舌质偏红,手心脚心容易发热,两颧午后会发红、阵阵潮热,有这些症状的人归阴虚之列;而肾阳虚的人舌质偏淡、怕冷,脸色发白、手脚偏沉、容易乏力、小便清长,有些肾阳不足的男性还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这些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等。当然前提是辨证用方,个案用方。 除了肾阳虚者,还有一些人也不建议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脾胃虚寒者不宜用。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腰酸、怕冷、腹部寒凉、脘腹胀满,大便溏稀。六味地黄丸中滋阴 药物较多,会加重脾胃负担。其次,湿热病症患者也不宜用。湿热病症表现为口苦、小便黄等。六味地黄丸中的滋阴药物会使湿邪加重,湿热难去。最后,患有感冒者不宜用。外感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散”,汗法。而六味地黄丸中多是滋腻药物,主“收”,容易使外感邪气留于体内,疾病不易治愈。 最后要提醒大家,即便是肾阴虚者也不宜长期连续服六味地黄丸。一般建议服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中间停一两天,让身体适度休养。另外,长期用六味地黄丸可能阻碍脾胃运化,最好在饭后10~15分钟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