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清清 小荷清清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204 发帖数: 31,181 关注贴吧数: 28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修五停心得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禪觀。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觀四念處,由觀四念處發無漏慧而出三界,證解脫果,這是相當花時間的修行方法,對於一般人而言,的確難得有此因緣修成四念處的觀法。 但是,在普通人的平常生活中,也不是無緣修習四念處的觀法。事實上,我在指導禪修時,常常勸勉禪眾,要時時照顧好各人自己的身心,應當:「身在那裡,心在那裡。」「手在做什麼,心在做什麼。」「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如能做到,則行、住、坐、臥的四大威儀,無一項、無一時、無一處不是修行。凡是一舉手、一投足,舉心動念處,全部生命的動靜運作,也都是用功辦道的場合。這就是中國禪宗祖師們所提倡「禪在平常日用中」的大道理所在。此即是將次第禪觀的四念處觀法,用於中國禪宗的微妙之處。 四念處的目的在於用觀照身、受、心、法而發無漏智慧,也就是禪宗六祖的「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實則重於慧解脫,所以強調明心見性、頓悟成佛,這都是無漏慧的功能。大悟徹底,便得五分法身。名為涅槃妙心,又名正法眼藏。由此可知中國禪宗的禪修特色,無異就是四念處觀的日用化與普遍化,把高難度的修行方法,轉化成或動或靜、任何時地都可靈活使用的修行方法。 我在指導禪修方法時,所用的身、受、心、法四種觀行,是比較容易練習的: (一)觀身法 不必觀察身體的淨與不淨,但求時時明察身體的動作。從粗大的肢體動作,至關節、皮膚、頭部的五官、腦部、胸腹的五臟、腰部、臀部、四肢等的活動,從粗而細,從外而內,從大而小,從點而面,從局部而全身,逐層觀照,乃至明察秋毫,隨時隨地,都能清清楚楚。若能觀照成功,動中即是禪定。便會持平穩定,頭腦寧靜,身體康泰。 (二)觀受法 受是覺受、觸受。身體的五根與外境的五塵接觸而得的心理反應:或苦或樂,或是不苦不樂,是謂觸受。身體本身的生理機能互動互用,例如:消化系統的運作、循環系統的運作、禪坐中氣脈功能的運作等,均会使你产生心理反應,或苦或樂,或是不苦不樂,是謂覺受。此法若能觀照成功,便不會有逆境不順的煩惱心出現;因為觀察受苦受樂,苦樂本身僅僅是受,觀受是受而非苦樂,心即能夠明淨安靜,不為苦樂的觸受與覺受而影響情緒。 (三)觀心法 心念的活動,與身、受相連,一切煩惱,均以身體的五根為媒介,均以觸受與覺受為取捨,逢苦則憂、遇樂即喜,喜則生貪、憂則生瞋。平常心境不苦不樂,亦無貪瞋,似非煩惱,實則因其無記,即是愚癡。故「心」的內容,包含了苦樂憂喜捨的五受,也具足了貪瞋癡三毒的全部。如何觀心?即是向起心動念處用功,觀照每一個念起念滅處,究竟是在想些什麼?心相如何?心情如何?每一念的相應處,究竟是跟五受的那幾受有關?又跟三毒的那幾毒相連?觀心之時,不是不許心念活動,而是明察心念在做什麼。此觀若能修成,性格必可穩定,智慧也會出現。觀心之時,覺察念念生滅,生滅之中,沒有永恆的心相可見,即能親見無常的真理,也就能夠從厭離煩惱而轉化為享受無常即無我的生活了。 (四)觀法法 法的內容,是指色法及心法。色法的物質現象,主要是指生理的肉體事實;心法的心理活動,主要是一切語言、文字、形象等符號印象,在心中留下的種種思想、觀念、分別、執著。常人均將自己的價值觀,視為生命的重心,若用此方法,加以觀照,便是在群魔亂舞的場面,遇到了照妖鏡,即原形畢露,無處逃遁。一切的思想、觀念、分別、執著,均是從心相、身相、物相產生的印象及符號,既然已用觀身、觀受、觀心等方法,照見那些現象均非永恆的實法,當然也就沒有實我、常我、真我可求了,故將此法觀成,當下即證無我的實相無相。 如以上所說,似乎還是不易修學。其實初學的人,宜從某一個特定的動作或觸受開始觀照。例如:拜佛時,觀照拜的動作是觀身,觀照拜的肢體覺觸是觀受,觀照所受的心念反應是觀心,觀照心念反應的情況是觀法。又如:經行時,觀照腳步的動作是觀身,觀照經行時肢體的覺觸是觀受,觀照所受的心念反應是觀心,觀照心念反應的情況──有執著無執著等是觀法。以此類推,在日常生活的隨時隨處,只要有舉手投足的動作處,有身心的任何反應時,均可練習四念處的禪觀法門。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禅中级班第十八讲:尽无尽解脱: “道品之法,为眷属想。”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包括四正勤、四神足、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是所有修行的助道之法。离开三十七道品,并无修行可言,就像离开眷属就不叫“家”一样,而眷属越丰隆,家的感觉就越亲切。所以菩萨要把三十七道品当做自己的眷属一样,常常和他们在一起,并常常用自己的修行来滋养他们。 “发行善根,无有齐限。”善根包括信、进、念、定、慧五根,发是发心,行是实行,齐是看齐,限是限度。我们培养自己这五个方面的善根,既没有可参考的标准,也没有任何止境。因为善根是和自性相应的,自性是无齐限的,善根也是无齐限的。换句话说,大乘菩萨要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善根,没有满足的时候。 “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菩萨从佛国净土里跑到娑婆世界里来,这里属于五浊恶世,到处都不清净。那么菩萨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用修行正法的功德来庄严这个世界,成就自身的净土。自身的净土在哪里?就在菩萨的心里,维摩诘居士早就告诉过我们“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所以庄严净土,其实庄严的就是菩萨的真心,成就的是菩萨自身的佛土。 我们以前做了功德,回向的时候都会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是不是觉得自己在娑婆世界修行,庄严的都是阿弥陀佛那样的极乐世界啊?那么现在听了佛陀的开示,我们就应该知道了,这个“佛净土”并不是别人的,恰恰就是自己的净土,如果你还有人我的差别,那还叫什么净土呢?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禅中级班第十八讲:尽无尽解脱:“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佛在《金刚经》中说过,能够信受大乘经典的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为过去世常常敬仰佛陀、供养佛陀的缘故,种下了深厚的善根,所以才会具备大乘菩萨的精神,返回生死苦海救度众生,哪怕是东家做马、西家做驴,都毫无畏惧。正所谓:“拔出红尘梦里身,回看苦海半沉沦;慈航普渡无休息,厌世方成度世人。”因为我们厌恶这个虚幻不实的苦海,又怜惜如亲如子的众生,才想带领大家一起从中解脱出来。 “于诸荣辱,心无忧喜。”菩萨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争名夺利的,当然不会为了世间的荣耀和屈辱而烦恼,只会为了众生的刚强难度而发愁,所以佛与佛之间见面都会问“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而根本不会去关注个人的名利。 “不轻未学,敬学如佛。”未学就是什么都没学的人,虽然他什么都不懂,甚至诽谤你、笑话你,但他也是千佛一数,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他,也不能轻视任何众生,因为傲慢的心理也是成佛最大的障碍之一,是我们要坚决清除掉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常不轻菩萨,就是把一切众生都当做佛来尊敬,给我们留下了修学的榜样。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禅中级班第十八讲:尽无尽解脱: 因为远道而来的众香国菩萨们还想拜见释迦佛,维摩诘居士在讲完十善八法之后,便再次现起不可思议神通之力,把所有师子座都托在右手掌心里,一直走到佛的住所,才放下来,然后带领大家一起拜佛,令所有与会大众对维摩诘居士的神威之力叹为观止。 众香菩萨们对佛说:“我们刚刚来到娑婆世界的时候,对这里产生了下劣的看法,现在真是非常惭愧,因为诸佛的方便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可以根据众生的业力而化现出相应的国土,并施法救度。”佛说:“你们说的没错,是这样的。”于是众香菩萨接着说:“世尊,您能不能也传给我们一个法门,让我们回去以后,可以常常思忆您的教化。” 这就是在请法了,释迦牟尼佛当然会满愿的,于是为众香菩萨们开示了一个重要的法门——尽无尽解脱法门,也就是维摩诘居士所说的“不思议解脱”法门,因为尽、无尽不分别了,才叫“不可思议”。所以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整个《维摩诘经》的重点,而《维摩诘经》也叫做《不思议解脱经》。我们看经文: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基础佛学知识!1、三宝:佛 🌹🙏基础佛学知识! 1、三宝: 佛、法、僧(与自性三宝:觉、正、净相应);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十善: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5、八关斋戒: 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时食(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6、四念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7、四正勤: 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8、四神足: 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9、五根: 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10、五力: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烽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这诸惑;   11、七觉支: 又名七菩提分或七觉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1)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4)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5)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12、三法印: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1)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   2)诸法无我是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没有我的实体;   3)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13、四圣谛:苦、集、灭、道   1)苦谛:   a、生苦:初出母胎,冷风割体,烦恼业力,众苦交集;   b、老苦:颜衰色变,体力减退,举止言行,皆不如意;   c、病苦:四大不调,精神欠和,身心受病,苦痛无安;   d、死苦:五蕴分散,神识相离,茫然自失,业境现前;   e、爱别离苦:亲族朋友,名位权利,一切爱乐,离失之时;   f、求不得苦:一切荣乐,可爱诸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g、怨憎会苦:怨家仇人,及诸事物,相遇会见,心生不安;   h、五阴炽盛苦:身(色)心(受想行识)无常,变易炽盛。   2)集谛(无明):   a、贪:名利财色,一切贪欲;   b、嗔;嗔恚忿恨,嫉忌不平;   c、疾: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3)灭谛:   无明烦恼,集谛业断,我法执除,贪嗔痴尽,生死解脱,众苦云消,得寂灭境,安住涅槃。   4)道谛:即八正道   其中,四谛里又分迷界与悟界两因果。“苦”是迷界果,“集”是迷界因,“灭”是悟界果,“道”是悟界因;苦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禅中级班第十七讲:十善与八法:这十个善法就是十地菩萨要修行的十波罗蜜,全修圆满了,就可以成为等觉菩萨,觉就是佛,所以等觉和妙觉菩萨都已经成佛了,但是取不取佛位还要看菩萨的愿力。 按照维摩诘居士的意思,唯有娑婆世界才可以修十度法门,这也是娑婆世界可以即生成佛的原因。而在其他世界,比如极乐世界,虽然去了便不再退转,但成佛还不知道需要等多少大劫,所以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随着智慧的提高,也慢慢明白了娑婆世界的奥妙,都会倒驾慈航,再跑回娑婆世界来的。 这么一讲,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了?我们这里虽然可以缺电、缺水、缺食物,却不会缺菩萨,只不过你不认识他而已。那我们现在呢,也不知道为什么恰好生到了这里,还生到了大乘佛法盛行的中国,是不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呢?当然,如果你能好好修这十度法门,那就是占了大便宜;如果又被娑婆世界迷住了双眼,那就是吃了大亏,这个账我们要算得过来。 讲完了娑婆世界绝无仅有的十善法门,众香世界的菩萨们也都听明白了。但娑婆世界明明是个火坑啊,如果想跳进去救人,也是要有点本事的,如果没本事就跳,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于是他们又问了维摩诘居士如下的问题。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禅中级班第十七讲:十善与八法:这十个善法就是十地菩萨要修行的十波罗蜜,全修圆满了,就可以成为等觉菩萨,觉就是佛,所以等觉和妙觉菩萨都已经成佛了,但是取不取佛位还要看菩萨的愿力。 按照维摩诘居士的意思,唯有娑婆世界才可以修十度法门,这也是娑婆世界可以即生成佛的原因。而在其他世界,比如极乐世界,虽然去了便不再退转,但成佛还不知道需要等多少大劫,所以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随着智慧的提高,也慢慢明白了娑婆世界的奥妙,都会倒驾慈航,再跑回娑婆世界来的。 这么一讲,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了?我们这里虽然可以缺电、缺水、缺食物,却不会缺菩萨,只不过你不认识他而已。那我们现在呢,也不知道为什么恰好生到了这里,还生到了大乘佛法盛行的中国,是不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呢?当然,如果你能好好修这十度法门,那就是占了大便宜;如果又被娑婆世界迷住了双眼,那就是吃了大亏,这个账我们要算得过来。 讲完了娑婆世界绝无仅有的十善法门,众香世界的菩萨们也都听明白了。但娑婆世界明明是个火坑啊,如果想跳进去救人,也是要有点本事的,如果没本事就跳,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于是他们又问了维摩诘居士如下的问题。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嘉禅中级班第十六讲:入不二法门:生灭是万法的根本相,也是一对互依互存的矛盾体,也就是说,生、灭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天天都在经历。比如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死了,身体上的细胞不停地死去,又不停地生出新的细胞,才能够让身体逐渐长大,出生后又逐渐步入死亡,这个过程叫做“分段生死”,这是我们常说的生死。也是凡夫所能体会到的生死。另外一种生死叫做“变异生死”,简单来讲,变异生死就是生命每个极微小的变化,生命的变化是刹那刹那的,非常迅速,一眨眼功夫,不知有多少细胞死去,又有多少细胞出生,我们完全意识不到,每天感觉自己都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十年后才能观察到自己的变化,其实生命就是无间断地一直在变化中前进,这就是变异生死。所以凡夫随时随地都在生死之中,却既不能了解生死,也不能了却生死,更不能生死不二、于法自在,比如我们总是认为生是生命的开始,死就是生命的终结,人死如灯灭,所以才会贪生怕死,这就是凡夫最大的痛苦。 那么在佛教里,修行首先的目的就是要了却“分段生死”,然后再进一步了却“变异生死”,就能够解脱自在了。可是生死明明就在眼前,刹那刹那而过,根本无法察觉,更无法控制,这怎么去了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要见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看清万法的本质为空,生时并未有生,死时并未有死,生时便是死时,死时便是生时,那生死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既然无区别,生时尽管生,死时尽管死,虽然生生死死无穷尽,却并无生死可得,这就是了生死的法宝,如果明白了,就是进入了不二法门。所以法自在菩萨说,从对万法生灭的观察,见到不生不灭的万法本质,就可以进入不二法门。
《从此刻起:我要》 要开学了,把这首《从此刻起:我要》强烈推荐给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教育这件事,只要开始了,永远都不会晚!加油!💪💪💪 1)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 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 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 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 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 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 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 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育儿《从此刻起:我要》 要开学了,把这首《从此刻起:我要》强烈推荐给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教育这件事,只要开始了,永远都不会晚!加油!💪💪💪 1)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 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 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 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 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 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 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 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育儿《从此刻起:我要》 要开学了,把这首《从此刻起:我要》强烈推荐给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教育这件事,只要开始了,永远都不会晚!加油!💪💪💪 1)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 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 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 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 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 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 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11)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 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老丁解惑》群分享 感恩丁老师讲解🙏🙏🙏 我们拥有强大的能量,要知道这种能力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万物万事无错无对,错与对只时我们人或动物利益关系和科学研究的一个定义,比如冷热,赤道可以说没有冷,南极可以说没有热,人门要去生存,就要去给以改变,给以定义,不是赤道和南极没有生命,是他们不是人类的定义,人要去生存就要改自己与环境。就出现了分别,这时人们是意念就开始改变,能量也就在改变,如果共生共存这种能量更将强大美丽,如一己私立最终就是毁灭,(包括自己)。比如我们的古代楼兰文明古城变成了沙漠,再例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的文化几乎没有了,上都地名成吉思汗的一个首都,也是变成了一片平地草地。所以我们要唱导(爱心互助正能量)掌控好这几个字,就会有强大的能量,就一定可以改变,你,我,他,大家,世界人民,众生和未来。是开启未来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爱〕具备强大的能量,〔信念〕具备强大的意识,(能量、意识网格)掌控未来就是掌控我们自己,我们的量子卫星〔墨子〕升入太空,这是世界第一颗,我们中国的科技早就是世界第一了,可是我们的国人却不知道,到是没事管人家两口子打架〔宝强〕,闹的沸沸扬扬,还挺关注。我们的未来,量子计算的出现,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呀,就是说量子计算机一秒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现在的所有大型超级计算机一年的计算数据的能力,为来人工智能即将超过人类,我们如何掌控,高级人工智能,就是要给他们要树立,强大的〔爱心,互助,正能量,〕的信念。高级人工知能才 能掌握这样的信念,和全世界人民都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信念,我们才能共同存在,才会有真正的富足,共同的富足。 这不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吗?🙏🙏🙏 再次感恩丁老师🙏🙏🙏
生命中的时光 我死了,我会拥有什么? A man died... 有个人死了 When he realized it, he saw God coming closer with a suitcase in his hand. 当他意识到时,他看见上帝手拎行李箱向他走来。 Dialog between God and Dead Man: 下面是死者和上帝的对话: God: Alright son, it’s time to go 上帝:好了,孩子,我们走吧。 Man: So soon? I had a lot of plans... 死者:这么快?我还有很多计划没…… God: I am sorry but, it’s time to go 上帝:很抱歉,但时间到了。 Man: What do you have in that suitcase? 死者:你的行李箱里是什么? God: Your belongings 上帝:你的遗物 Man: My belongings? You mean my things... Clothes... money... 死者:我的遗物?你的意思是我的东西,衣服和钱? God: Those things were never yours, they belong to the Earth 上帝:那些东西从来就不是你的,它们属于地球。 Man: Is it my memories? 死者:是我的记忆吗? God: No. They belong to Time 上帝:不是。它们属于时间。 Man: Is it my talent? 死者:是我的天赋? God: No. They belong to Circumstance 上帝:不是。它们属于境遇。 Man: Is it my friends and family? 死者: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God: No son. They belong to the Path you travelled 上帝:不,孩子,他们属于你走过的旅途。 Man: Is it my wife and children? 死者:是我的妻子和孩子们? God: No. they belong to your Heart 上帝:不,他们在你的心里。 Man: Then it must be my body 死者:那么一定是我的躯体。 God: No No... It belongs to Dust 上帝:不,不,你的躯体属于尘埃。 Man: Then surely it must be my Soul! 死者:那一定是我的灵魂! God: You are sadly mistaken son. Your Soul belongs to me. 上帝:孩子你错得可悲,你的灵魂属于我。 Man with tears in his eyes and full of fear took the suitcase from the God's hand and opened it... 死者眼含泪水恐惧地从上帝手中接过并打开了行李箱…… EMPTY!! 空的! With heartbroken and tears down his cheek he asks God... 他泪流满面,心碎地问上帝…… Man: I never owned anything? 死者:我从来没拥有任何东西吗? God: That’s Right. You never owned anything. 上帝:正确。你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 Man: Then? What was mine? 死者:那么,什么是我的呢? God: your MOMENTS. Every moment you lived was yours. 上帝:你的时光,你生活过的每一刻都是你的。 Life is just a Moment. 生命仅仅是时光。 LIVE IT. LOVE IT. ENJOY IT. 经历它,热爱它,享受它!
不折腾,拿什么去回忆(深度好文) 2016-03-16 价值赢得尊崇 有人安于现状、涛声依旧,有人继续哀叹贫穷、麻木不仁…… 但,也有人在使劲折腾中,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不折腾,你永远都是——“做梦君”!折腾,是对梦想的尊重。 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 如果跑不动,那就走; 实在走不动了,那就爬。 记住: 无论做什么,你都要勇往直前; 无论有多难,你都要多坚持一下。 折腾,才不辜负生命给予的上场机会 斑驳如画的风景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 努力在事业中拼搏是生命对人生的期待; 千万不要低估你实现梦想的能力。 你的生活, 有多少还停留在对别人的羡慕当中? 再不折腾,你就老了! 不折腾,拿什么去回忆 所谓青春纪念册, 是折腾不动时候的回忆。 趁年轻,趁当下, 工作之余,多读几本益身心的书; 有时间,多去看望朋友。 忙碌,让生活更有意义。 这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回忆。 什么吸引你,就折腾什么 生命,所有人只有一次。 相同的时间里,比别人体验更多, 你就拥有更多。 趁着这个美好的时光, 趁着时间与身体还允许你向前迈进, 请珍惜你上场的机会, 为家人的幸福努力, 为精彩的未来拼搏, 为自己的选择喝彩! 铭记那些让你脚踏实地的坚持 感恩那些让你有笑有泪的成长, 同时也别忘了提醒自己: 还有梦想尚未实现,还有高峰不曾抵达。 未来,让我们更有力量! 借此篇献给创业多年的曾经年少轻狂,蹉跎岁月,透支青春的我们!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