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longlong9
hellolonglong9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38
关注贴吧数: 2
这个不错
从细节看中纪委打虎 9月25日,位于广安门南街甲2号的监察部大楼异常热闹,这是中纪委西院在搬家。中纪委目前的高速办公节奏绝对不允许把太多时间浪费在路上。所以此西院搬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中纪委很忙,而且忙得不得了。十八大以来,反腐形成了高压态势,而中纪委的一举一动也总能引发舆论争相解读、网民争相热议,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北美:上不上寄宿学校由孩子来决定 在我们省的圣约翰市有一所招收6-12年级学生的私立学校罗西莱德学校(Rothesay Netherwood School),学校建于1877年,有IB课程(国际预科证书课程)。全校共有282名学生,其中的181位学生是寄宿生。而寄宿生中,有将近50多位学生是国际生。加拿大籍的走读生每年的学费是$19,620加币,国际走读生每年的学费是$ 20,961。加拿大籍寄宿生的学费是$34,680, 寄宿国际生的学费更是高达$51,760。这样的学费对于多数加拿大的家庭来说难承受得起。 朋友的儿子朱利安小学起上的是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开设的课程只到8年级。生性好学、好静的朱利安初中毕业后进了附近的公立高中上了9年级。但一年的公立高中生活下来,朱利安对毫无挑战的公立高中生活感到很厌烦,他一天都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他自己写信给罗西莱德学校招生处询问自己是否可以进入该校学习。接到朱利安的来信之后,罗西莱德学校招生处的人员感到既意外,又高兴,立即安排朱利安进行了一次面试。朱利安顺利通过了面试,罗西莱德学校的招生人员当场决定录取朱利安。 朱利安的父亲在本地一家工厂工作,妈妈在一家健身中心做教练,夫妻俩有三个孩子,经济并不是很宽裕。面对昂贵的学费,朱利安的父母觉得自己家庭无法承担。好在朱利安在面试时给罗西莱德学校的招生人员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决定给朱利安$26,000加币的奖学金。余下的学费,朱利安父母每个月通过分期付款付清即可。 朱利安成了罗西莱德学校的寄宿生之后,非常喜欢那里的学习生活。对于朱利安来说,他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好学校。但同样和哥哥朱利安一样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的弟弟彭生却和哥哥不同,他并不愿意去寄宿学校学习。彭生现在还在读小学4年级,由于彭生喜欢运动,从小加入小镇的各种球队,在球队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因此在他看来,他从教会学校毕业之后,不会和哥哥一样去读寄宿学校,他要进附近的公立高中,因为公立高中的学生数多,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球类运动。 在美国和加拿大约有3,300多所私立学校,而其中的330所学校才是寄宿学校,是美国寄宿学校联盟的成员。这些寄宿学校中,有男女同校,也有单纯的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北美大多数寄宿学校集中在三个地区:1. 美国东北部,也就是新英格兰地区。2. 加州地区。3. 芝加哥地区,也就是五大湖地区。而这些学校的学生人数最少300多人,最多1200人,每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寄宿学校中学习的总人数约有3万多人。 而这些学生中有许多是国际生,有的学校国际生的比例高达30%以上。随着近年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人数的增加,北美的寄宿学校也积极去中国招收学生。比如,登陆美国寄宿学校联盟的网站,我们就可发现: 美国寄宿学校联盟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招生展,其中包括,今年10月,美国寄宿学校联盟在上海举办的展会,有将近20多所寄宿学校前往上海参展。 北美父母对是否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有赞同,也有反对。玛希娅在加拿大的朋友大多是专家,教授,北美社会的成功人士,但却只有2位朋友送孩子上了寄宿学校。其中的一位就是上文中所说的朱利安。另一位则是喜欢打棒球的科林。科林的爸爸年轻时是一位棒球运动员,孩子5岁起,他就成为棒球队的义务教练训练孩子。而科林也不负父母的期望,从14岁起,连续多年都被选拔进入我们省的青少年棒球队,是我们省那个年龄组最出色的棒球选手之一。科林很小就想进蒙特利尔一所以棒球教育而闻名的私立高中,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棒球训练。去年,满16岁的科林报考了那所学校。由于科林成绩优异,球艺精湛,学校为科林提供了全额奖学金,科林得以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寄宿高中。 从玛希娅身边的情况和上面美国寄宿学校联盟的统计数字来看:在北美的家庭中,真正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并不是很多。 近年来,国内的寄宿学校越来越多,而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常常不顾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择校。曾经听到有的父母询问:是不是要把6岁的孩子送往寄宿学校?也有的父母因为管不住孩子,就把他们送到寄宿学校,让老师照顾孩子,学校管教孩子。其实,在玛希娅看来,父母硬性把孩子送入寄宿学校非常有可能让孩子误解父母抛弃了自己,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此外,父母更不能因为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孩子的学习有老师关照,因此自己就可以省心,成为“甩手父母”放手不管了。作为父母,无论孩子是否和父母在一起,都有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无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该管的还是要管。
英媒:中国"未富先老" 提高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英媒称,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提到老人节,无疑会令人联想到养老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2日援引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数据称,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国情。 据预测,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接近5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也将由目前的14.8%逐年增加到本世纪中叶的35%左右。中国已经迎来了“银发社会”,养老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养老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但问题是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其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 中国有句古话叫“养儿防老”。它也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现在已经禁不起现代家庭结构的冲击和挑战。 即使现在有多个子女的老人家庭,出于多种原因也很难指望子女在身边扶持伺候年老体弱的父母,更何况独生子女一代人的父母养老问题。 因此,这导致现代社会人们对养老院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中国的养老院现状是,一床难求。 据中国媒体报道,政府办的公立养老院,收费比较合理,但排队时间长,少则等两三年,多则七八年。比较便宜的民办养老院每月的费用也至少要3000到4000元。 与此同时,中国缺乏合格的养老护理人员,尤其是素质较高的专业护理人员。 照顾年老多病的老人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项比较沉重的负担。那么,养老到底该靠谁呢? 曾经有人大代表提出主张,基础养老金应该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即不管是城市、农村,还是干部、农民,均享受同等的基础养老金,既体现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又便于管理。但这一想法即使能够实现,恐怕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同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刚刚起步,即使中国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其养老保障水平还相当低。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说,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呈现碎片化、城乡差距大等特点,因此政府需要做的是,在建立起养老体系的同时,还要统一、完善和改革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开始朝着这方面努力。 他认为,中国未来的养老在保障基本养老的前提下,需要建立起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即政府、社会、社区、企业、个人和家庭共同承担养老责任。 彭希哲说,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否则任何一种经济都无法吃得消。 看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却成了人们未来养老的最大挑战之一。
邢利斌 席卷吕梁的并非只有反腐风暴,伴随而来的还有一场企业危机潮。 柳林县的联盛集团在柳林是首屈一指的企业,但随着邢利斌被带走调查,联盛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让联盛重组案陷入迷雾。 据联盛集团一位员工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联盛的工资拖欠已经愈演愈烈,其所供职的洗煤厂目前已经陷入停工状态,失去掌门人邢利斌的联盛集团陷入了危机。“柳林有一半人都和联盛有关联,如果联盛就这么倒了,我们所有人都要重新考虑生计问题。” 9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多个信源获知,邢利斌的90后独子,已于刚刚过去的8月接管联盛集团的最高权限,成为联盛集团新的掌门人。这也为联盛集团未来的命运增加了更多的变数。 与联盛集团经历了5个月的动荡后由年轻的继承者接任不同,刚刚失去企业灵魂的中阳钢铁目前生产秩序并未受到影响。据中阳钢铁一位工作人员私下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阳钢铁对紧急状态似乎早有准备,目前由企业创始人袁玉珠的兄弟代行职务,生产秩序并未受到影响。 但影响力波及中阳县50%以上人口的中阳钢铁失去掌门人,仍让众多中阳人感到不安。“如果没了中钢(中阳钢铁),那么多人咋办?”一位中阳钢铁员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吕梁本土很多公益项目是依赖这些地方企业的,比如学校很多都是企业建的,未来怎么办?” “过去这种教育事业依靠企业捐助的模式本来就是畸形的,政府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反而让企业去做,这恰恰说明了吕梁地区畸形的政商关系。这正好是个机会,让一切走上正轨。”上述吕梁籍媒体人杨先生表示,“目前无论山西的经济还是吕梁的经济,都处在很艰难的时刻,这是过去的政商关系留下的祸根。”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吕梁市GDP总额为2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1亿元,成为山西四个GDP增长为负数的城市之一。而同一时期,山西省的GDP同样陷入窘境,吕梁只是山西的缩影。 “山西现在面临重建,一次从官场到经济方面的全面重建,山西比任何地方都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
中国钢铁企业怎样走出“囚徒困境”? 近日,工信部公布今年首批炼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其中,涉及炼铁企业44家、炼钢企业30家,钢铁业共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达4686.1万吨,5家上市公司6条生产线榜上有名。 事实上,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认为,金融危机之前,虽然产能略有过剩,但基本能够被市场消化。可是,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2011年间,我国钢铁产量增长了2亿吨,这也为目前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留下了伏笔。 刘振江在2014年3月29日(第五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谈道:“钢铁行业遭遇到2000年以来最差的第一季度。”据统计,1月份,我国钢铁行业重点企业亏损额为11.3亿元,亏损面达43%,创历史新高,2月的亏损额则进一步扩大,超过17亿元,中钢协的钢价指数显示已经下降至95点,这是20年来最低。 近几年,关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高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控,然而,钢铁行业似乎陷入了越调控越过剩,越过剩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囚徒困境”。 绝对过剩与不足的矛盾 “我国既是世界第一的钢铁产能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大国。但在产能利用率低,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需进口超过千万吨的钢材(3034, -4.00,-0.13%),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需求。"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是我国钢铁业现状的生动写照。”生意社钢铁行业分析师何杭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钢铁低端产品粗钢和螺纹钢产能过剩,精钢和特钢却要从日本和德国进口。数据显示,我国精钢只占世界产量的2.2%,而日本占到70%。 关于当前我国钢铁产品不匹配的原因,前瞻网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杨明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些钢铁企业放弃了钢铁的主业,不把资金放在产品升级研发方面,而把资金投入到其他领域,大而不精的多元化发展导致目前高端产品还要依赖进口。 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在74.9%,而2013年却再次下滑至72%,国内产能过剩情况加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国内知名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总监助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国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0亿吨,而国内市场需求量只有7亿吨。在2008年以前,由于当时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钢材市场供不应求,而现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唯GDP论,放手扩张产能,而忽视了技术的创新,重复性产品线建设很多,导致现在低端产品产能完全过剩,而高端产品还得依赖进口。” 来自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407万吨,同比增加3.1%。2014年上半年累计进口钢材723万吨,同比增长6.1%。钢材进口量却日渐增加。 在进口的钢材数据中,板材仍旧是进口量最大的品种,占比基本上在85%。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进口板材就占比了全部钢材进口量的83.87%。且在进口板带材中,附加值较高的镀层板、冷轧薄板带、中厚特带钢、合金板和电工钢板的进口量排在前5位。这些进口钢材品种主要用于大型及超大型变压器、高档汽车、高档家电、风电、核电等领域。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也不只是绝对过剩,还存在着结构过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较低端的钢铁产品,例如铸铁管、不锈型材、螺纹钢等基本保持在末尾,从产品分类结构上看,低端、粗加工领域产能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产能不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种钢材依然依赖进口。 走出困境,路在何方? 尽管我国钢铁企业目前遭遇重重困难,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我国钢铁在困难面前的种种努力。努力之中,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钢铁业的曙光和希望。 何杭生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正在逐步化解,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淘汰累计炼铁落后产能8500万吨,炼钢落后产能5700万吨,而按照预定目标,2013-2017年需要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2014年将淘汰钢铁能力2700万吨。所以未来钢铁行业的低端过剩局面或许会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正在绿色的转型升级,多数钢企走出去战略实施效果良好。 记者注意到,7月8日美国《财富》发布了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新上榜的企业增至89家,其中多分布在钢铁、能源、金融和化工领域,其中本次上榜的钢铁企业就有7家榜上有名,钢铁行业在高端产品中的不足似乎在逐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钢铁整个企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也倒逼国内一些钢铁企业不得不拓展思维另寻路径。 记者了解到,国内某钢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采取了环境工程战略,2013年,良好型和尖端型的绿色产品的销售一度达到600万吨,产品比率为33.86%,毛利贡献率为45.04%,分别比2012年提升了7.26%和10.16%。 中国钢铁在历史发展中,取得过成绩,也遇到过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路在何方?还需继续探索。 本文来源于中国钢锹交易网
没有容人之量,就没有用人之能 企业管理在于人,人的管理在于容,容在于治,治在于活。容不得就用不得,用不得就办不得。作为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没有容人之量,就没有用人之能。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委屈的人;其次是一个在大是大非上有伤痕的人。第三要具备两颗“心”:一是宽容之心;二是难受(滴血)之心。同时还有两条“命”:一是生命;二是使命。任何时候,领导干部都要肩负责任,牢记使命,加强对知识的学习,推进人才梯队建设。
鞍钢 鞍钢集团将彻底淘汰炼焦落后产能2014-09-30 08:33:00 作者:张允强 随着鞍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唐复平一声令下,4台大型工程机械对鞍钢股份炼焦总厂13号焦炉基础和炉体进行拆除。至此,鞍钢彻底淘汰落后炼焦产能的序幕由此拉开。 按照淘汰规划,近日鞍钢对炼焦总厂4座4米焦炉、2座5米焦炉进行了拆除。据测算,这6座焦炉的淘汰将每年减排粉尘1602吨、二氧化硫170吨、氮氧化物599.8吨。未来,鞍钢将实现焦炉生产升级换代,全部实现现代化大焦炉生产,这对改善鞍山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推进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辽宁省“蓝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鞍钢集团始终把充分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环保水平、推进绿色制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对改善鞍山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高度重视。2013年,鞍钢决定在3年内投入71亿元用于辽宁省“蓝天工程”建设,实施8大类共计68项减排项目,用于改善环境质量、治理大气污染。 通过大力实施源头控制,结合技术改造完善污染治理设施,鞍钢在辽宁省率先实现烧结机烟气全脱硫;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工业“三废”资源化,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矿山绿化复垦累计投资5亿多元,矿山企业绿化覆盖率达到43.5%,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论坛 2014“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2014-08-24 10:27:00 8月22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冶金报社和首钢总公司共同主办的2014“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钢实践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内权威媒体也报道了此次盛会。 编辑:聂闻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