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情歌罗刹海 老马给我出史诗
关注数: 21 粉丝数: 252 发帖数: 8,985 关注贴吧数: 19
大家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家里大扫除,学摸出来的。以前不知道谁的文章,有些看不清了,姑且自作主张乱把缺漏补齐了。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写的怎么样。 臣某言: 臣闻诸吏以陛下笃信天命,而欲上福瑞以昭陛下之明,呈珍宝而示国家之盛。窃以为非。 昔明以内监之高丽,寻海青鹰子以实上用。然明帝实不知鹰之产高丽,乃高丽火者进言。帝每以使朝,或假皇威而恣睢,或凭天使而搜括,至于折辱其君臣。其国病之,因惧内监权势,不敢不倾国以乐之。 时一内监篡上意而谓高丽:天朝使尔贡耕牛一万。高丽以国小人稀,无可足贡,天使催逼,因疏天子。明乃赦之,高丽尚贡耕牛六千,盖无敢得罪于天使也,至于国内农事荒废,百姓抱怨,无可奈以。 此固前朝番邦事也。今陛下图治,海内安逸,黔首被泽,循法守正者盈朝,自胜于前代。然《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此臣之忧也。 乡宣德号治世,康熙号国盛,二主之贤,焕炳史牒。虽然,百姓犹以皆好戏虫而刺之。何也?《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者矣。俗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故陛下得一,而有司求十,究其所源,俱在黎庶。以是下损百姓上损皇威,此百姓所以刺之也。 况祥瑞有其时,今陛下欲求,岂人可易乎?《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求之,则民负加矣,昔唐之武后、明之世宗,皆寻祥瑞而天下疲。《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恐前朝之事再见矣。 此臣所以谏陛下一也。 今大朝鼎盛,国家丰豫,幅陨广于汉唐,治康兴于明清——诚前代无有之盛,陛下欲寻祥瑞以象熙然可知也。然岂可以志满而自亿乎? 臣闻唐庄宗之起沙陀,下梁蜀,拒契丹,枪戟锐于天下,秦王所以朝也;明断胜于藩镇,割据所以败也,慨然有恢复之势。然功未大成,用倡伶、耽声色,以致弟叛身死。实自满之罪也。 清高宗之承大统,定和卓,临阳布,军势隆于诸侯,安南所以寿也;经略强于外邦,附庸所以归也。熙然有汉唐之风。然自号十全,兴文狱、异黜陟,以致民反宫陷。亦自满之罪哉。 故知自满者衰。 此臣所以谏陛下二也。 《唐书》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臣窃以为然。 夫商汤革夏,镃基才三百里;文王代殷,方圆仅七十里,及至吊民伐罪,而列邦响应影从者百千。皆云天命所归。然微汤文修德,百姓富昌,律正法平(这个字似乎不是平,有点变化,但是看不清,猜的),遂得人心,天命安归耶? 桀纣承祖宗弘业,兵则百万,将则数千,内有良弼,外有爪牙,方圆千里,而溃如崩沙,身死国灭。非其掠民膏脂,隳坏礼乐,法如弗设,上下高乐;百姓则穷困无涂,无以自养,或见欺凌,告诉无门,何至于人人皆欲与同丧,天命复安弃哉! 故天命者,实人心也。 今陛下承祖宗之业,当为万民虑。使天下之人,皆得自养,生死有依,强不凌弱,众不暴寡,人心归焉,虽祥瑞不降,于圣朝何阙焉?使天下之人,无蔽体之衣,立锥之地,生死无凭,至于强而欺弱,富而夺贫,百姓之怨日积,朝野之纲日坏,人心稍离,虽祥瑞盈野,于陛下何加焉! 此臣所以谏陛下三也。 臣请陛下其思臣言,效古人杜渐防萌之意,勿贻后世之患。
家里学摸出来的,大家看看这个人写的怎么样。臣某言:臣闻诸吏以 家里学摸出来的,大家看看这个人写的怎么样。 臣某言: 臣闻诸吏以陛下笃信天命,而欲上福瑞以昭陛下之明,呈珍宝而示国家之盛。窃以为非。 昔明以内监之高丽,寻海青鹰子以实上用。然明帝实不知鹰之产高丽也,乃高丽火者进谗。帝每以使朝,或假皇威而恣睢,或凭天使而搜括,至于折辱其君臣。其国犹惧内监权势,不敢不倾国以乐之。 时一内监篡上意而谓高丽:皇明使尔贡耕牛一万。高丽以国小人稀,无可足贡,天使催逼,因疏天子。明乃赦之,高丽尚贡耕牛六千,盖无敢得罪于天使也,至于国内农事荒废,百姓抱怨,无可奈以。 此固前朝事也。今陛下图治,海内安逸,黔首被泽,循法守正者盈朝,自胜于前代也。然《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此臣之忧也。 乡宣德号治世,康熙号国盛,二主之贤,焕炳史牒。虽然,百姓犹以皆好戏虫而刺之。何也?《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者矣。俗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故陛下得一,而有司求十,究其所源,俱在黎庶。以是下损百姓上损皇威,此百姓所以刺之也。 况祥瑞有其时,今陛下欲求,岂人可易乎?《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求之,则民负加矣,昔唐之武后、明之世宗,皆寻祥瑞而天下疲。《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恐前朝之事再见矣。 此臣所以谏陛下一也。 今大朝鼎盛,国家丰豫,幅陨广于汉唐,治康兴于明清——诚前代无有之盛,陛下欲寻祥瑞以象熙然可知也。然岂可以志满而自亿乎? 臣闻唐庄宗之起沙陀也,下梁蜀,拒契丹,枪戟锐于天下,秦王所以朝也;明断胜于藩镇,割据所以败也,慨然有恢复之势。然功未大成,用倡伶、耽声色,以致弟叛身死。实自满之罪也。 清高宗之承大统也,定和卓,临阳布,军势隆于诸侯,安南所以寿也;经略强于外邦,附庸所以归也。熙然有汉唐之风。然自号十全,兴文狱、异黜陟,以致民反宫陷。亦自满之罪哉。 故知自满者衰也。 此臣所以谏陛下二也。 《唐书》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臣窃以为然。 夫商汤革夏,镃基才三百里;文王代殷,方圆仅七十里,及至吊民伐罪,而列邦响应影从者百千。皆云天命所归,然微汤文修德,百姓富昌,律正法平(这个字似乎不是这个,少了一笔吧),遂得人心,天命安归耶? 桀纣承祖宗弘业,兵则百万,将则数千,内有良弼,外有爪牙,方圆千里,而溃如崩沙,身死国灭。非其掠民膏脂,隳坏礼乐,法如无有,上下高乐;百姓则穷困无涂,无以自养,或见欺凌,告诉无门,胡致人人皆欲与同丧。天命复安弃哉! 故天命者,实人心也。 今陛下承祖宗之业,当为万民虑。使天下之人,皆得自养,生死有依,强不凌弱,众不暴寡,人心归焉,虽祥瑞不降,于圣朝何阙焉?使天下之人,无蔽体之衣,立锥之地,生死无所凭,至于强而欺弱,富而夺贫,百姓之怨日积,朝野之纲日坏,人心稍离,虽祥瑞盈野,于陛下何加焉! 此臣所以谏陛下三也。 臣请陛下其思臣言,效古人杜渐防萌之意,勿贻后世之患。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