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兹贝伦♬ 淺淡__
关注数: 17 粉丝数: 51 发帖数: 2,473 关注贴吧数: 79
警惕逻辑陷阱 警惕逻辑陷阱。 (1)有人说,学校分数线低,是因为学生的劝退。如果不是把高分学生都劝退了,分数线也不会一跌再跌。 解:首先,如果你是高分考生本人,你明明可以去上一层的学校,结果被骗下来了,你会怎么想?其次,如果学校本身足够好,它自然值得高分考生来填报,还有谁会去劝退?嘲讽自己学校是大专的学校多了去了,每一所学校肯定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有人见过吉大、同济的分数线跌下去过吗?近一点的广大、广工的分数线有跌下去吗?一句话:本末倒置。 (2)有人说,如果不是你们大张旗鼓的宣传,HR也不会去关注你们的协同培养的分数线如何,毕业证如何,正是因为你们把事情闹大,才会引来别人的关注。 解:纸里包不住火。就算我们不去扩大影响,总有报上了协同的人会出来跳脸:我今年高考十几万名的分数去了广财,拿的是和本部一样的毕业证哦,只要去大专呆四年就好啦。你们当HR是没有消息源还是傻子? (3)协同培养是政策要求,学校只是响应政策罢了。 解:我们不反对协同培养,我们反对的是协同生和本校生拿一样的毕业证。自己考了重本的分数,和考本科线的分数的人拿一样的毕业证,请各位自我代入一下。至于政策要求,详见《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来自2013级的碎碎念 一转眼已经毕业六年了。甚至刚开学那些天的经历还记忆犹新。还记得当时坐在第一组第三排靠走道的座位。记得刚入学那两天以为饭堂是一个菜四块五导致我连续几天都只吃一份蒸水蛋。记得开学第二天的时候见到我们班的一个女生的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后来她变成了我的初恋。她坐在第二组的第一排,后来我们三年一直都是在同一个四人小组里面,可惜从来没有同桌过。 我最想谈谈的就是当时我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我一直都不善于和同班的同学交流,学生会就成了我的一个避风港。我加入了纪检部(也叫纪律卫生部),在初二的时候当了部长,在初三的时候当了副书记。在这段时间里,也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有一些在现在还有着很深的感情和密切的联系,甚至现在追根溯源,才发现我的朋友圈都是基于当年的学生会生活构建的。最让我自豪的是,我当时带出来两个优秀的徒弟,两个都当了副主席,后来一个当上了主席,另一个当上了副书记。 此外,我还因为工作认识了伍菊锋书记,刘信明老师,和政教处的余炎权、温立民主任还有各个年级的级长,他们一直关照着我,在我毕业两年后,在一中,温立民主任带队来一中参观还认得我,还来和我一起聊天,我当时确实是有点感动。最感谢的还是伍菊锋书记,当年在我工作失误时教会了我“不要推卸责任”,让我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还有就是初中那一群舍友。当年我确实是感觉自己和他们玩不来,感觉性格还是有点不同。有点让我意外的是,毕业这么多年以后,联系最多的还是他们,从初二(还是初三?)开始都坚持每年一次聚会,从一开始的不情不愿,到现在居然也很愿意去参加或者是发起活动了。 我初中是没怎么学习的,我还记得初三上物理课的时候在看梁晓声的《雪城》,初三的时候学生会工作基本已经没有了,还整天喜欢跑过去团委办公室玩,找初一初二的朋友聊天,中考前一周的周一还在和我同桌用周记本下五子棋,被班主任逮住了四次,打电话给了我爸,我爸把我臭骂了一顿。当然最后在一中还是尖子班就是了。 深夜回忆就暂且到这里吧。其实我很想分享我和我初恋的事的,她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真正“喜欢”的人。但是。。。最近联系回来了,交流也挺多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呢,我不想把自己奶死了,祝我好运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