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aaaaaaa ufoaaaaaaa
关注数: 78 粉丝数: 213 发帖数: 21,223 关注贴吧数: 111
偶有佳句但算不得佳片,个人认为药神也就是8分水平的片子 上周就提前看了点映的药神,当时觉得说教,ZZ意义过于明现,虽是直击社会痛点的现实题材,至多与《亲爱的》水平票房持平,称不上什么惊世骇俗的神作 当时和朋友这么说完以后,这周被铺天盖地的好评吓傻了,豆瓣9分起步!直接神作水平。朋友圈全部沦陷,去看过的都哭得不行。哭完之后发圈安利这部神片。 我不禁提起一个疑惑 啥时候中国电影让人哭,就是好片了? 随便拿出一部电影,只要煽情桥段用的足,配上老弱病残生老病死的戏码,足以击溃部分泪点低的人,让人错误的以为看哭了=神作。但是真正戳人泪点的片子,绝对在调动情感的手法上要比这个高得多 以同为9分的韩国电影《爱·回家》为例当时是上课的时候看的这个片子,片子里没有狗血桥段,甚至台词都没有几句,但是整个教室的人哭到泪崩。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个疼自己的外婆,也会有这么个调皮捣蛋的童年,同理心、普世价值,这个片子在讲情感时,手法是高明的。 再看同为9分的药神,真实事件的改编,却放大了个人英雄主义去博得观众在价值有偏差时的同理心。企图以这种英雄主义的晕轮效应,去掩盖这个事件本身是否立得住脚。 诚然,这个片子在题材和演员的表演上几乎无可指摘,王传君更是贡献了职业生涯最佳演出,但是在人物个性塑造、导演镜头把控以及叙事逻辑上,有太多的槽点可吐。不能仅仅因为“这个片子把我看哭了”,就去把它捧上神坛。个人认为这不仅对中国电影没什么好处,反而是一种倒退。 时光倒回20年,我们小时候绝对不乏这种现实题材催人泪下的片子,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巩俐主演的《漂亮妈妈》,都是这种套路,哪个不是看得人眼泪汪汪的,并不是说把人看哭的电影就是过分矫情、卖惨,而是说看这个电影戳观众泪点时,手法是不是高明,是不是真正意义上担得起“神片”的称号。 感觉很多吧友包括大部分观众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味的把“看哭了”=“神作”,这其实并不利于电影工业的发展,现在讨论一下特别极端的情况:如果以后电影市场资本以此为蓝本,出现各种卖惨、煽情,以弱势群体、社会现象、民情焦点为题材的所谓“走心神作”,这到底对走电影院的观众来说是利还是不利? 我们的社会诚然需要这种抨击痛点的片子,但是绝不应该以题材和泪点为评价好电影的第一顺位。 好的电影不是剧情好台词好就够了,因为这不是小说,也不是表演到位演员牛X,就够了,因为这不是话剧。真正的好电影应该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遗漏,只是国产电影给人的失望太多,才让其中一两个环节做到的电影就被吹上神坛。 别的不说,就看这个拍摄的布景和打光基本上就是个电视剧的水平,在所有电影都在追求画面和构图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构图和摄影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电视剧的阶段。有几个空镜头甚至可以很明显的看得出就是手持随便拍一拍,镜头都不稳。且别跟我说是导演故意为之,既然是9分的片子肯定得配得上9分的品质。 说这么多并不是想说药神这个片子不好,而是远远达不到目前所吹捧的那么好。如题所说,8分还是可以打出来的。但是这个片子营销太过巧妙,让人没人敢说他不好。因为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说他不好就是与群众作对。 关于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大家更应该去就电影本身讨论而忽略一下场外因素。这样才能逼迫市场出现真正意义上的“9分神片”。 ——————某位说了两句药神的缺点而被朋友喷成筛子愤怒青年留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