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韩绪 潇湘韩绪
不喜欢游戏,不爱好篮球,不追求时尚,90后
关注数: 11 粉丝数: 66 发帖数: 4,352 关注贴吧数: 13
!!!为了黑中国,湖北媒体什么都敢瞎编!!! 中国学子赢得金牌输掉素质 汉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nhan.com&urlrefer=7432214b8b47074e9aeda9ef32475b93 2013-09-19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 汉网消息(记者宋兰兰)中国学子日前在英国剑桥举办的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总决赛中摘取16枚金牌,成为夺金大户,但不经意之间输掉了素质。昨日,金牌得主之一的武汉一初中三年级的赵子源回汉后谈到,国内学子比赛后要带队老师收拾多余材料,对自己触动很大。 该比赛分两部分,首先是笔试,然后是 数学建模。该赛事中国区总决赛组委会执行主任杜少文透露,笔试对中国学子来说没什么问题,“当时中国不少学子都提前交卷,而不少外国选手直到比赛结束都没有做完。”但后面的数学建模比赛,中国学子表现却有点逊色。 赵子源告诉记者,尽管中国学子最终完成了建模比赛,但 外国学子手工制作更精美、团队协作能力更强。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 外国学子做完模型后都是自己收拾剩下的材料。而中国学子几乎都把多余材料留在操作台附近,由带队老师负责收拾。”这一幕对他触动很大。“胜负固然重要,而小处体现出的是不可或缺的素质。不然分数再高,也算不上真正赢得了比赛。” 多次带队参赛的中国区教练郭红兵昨晚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学子比赛成绩骄人,国外学子感叹“中国人在奥数上有天赋”。然而,他也在“另一个赛场”看到中国学子存在的不足。去年,在中外参赛学生互换礼物时,外国学生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笔,中国孩子缺乏准备,只好临时拿出人民币回赠。 “在应试氛围下,成绩成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我们的孩子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考试上,一定程度上使得德育、美育等事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内容成为盲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杜少文这样分析中国学子赢了奥数金牌却输了素质。
科教新报:尹湘林的奥赛情结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paper.voc.com.cn%2Fkjxb%2Fhtml%2F2012-07%2F04%2Fcontent_524775.htm%3Fdiv%3D-1&urlrefer=8021938bca0d9d4a59efb5c1d84e4a82 本报记者 刘伟丹 卢俊希 通讯员 李新春 他从教11年,连续9年担任祁阳县哈弗实验初级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在他的辅导下,30多名学生获得全国物理奥赛一等奖。他就是尹湘林。 回忆起自己刚刚进行奥赛辅导时,尹湘林坦言,为使辅导取得理想的效果,他有时候做出一道题只要20分钟,可要清楚地讲解出来,却要花几个小时去分析,常常是绞尽脑汁,一步步反思解题过程,尽量做到让学生容易听懂,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他只能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备课,辅导学生,回答学生的提问,每带一届奥赛学生毕业,尹湘林说,自己几乎都会大病一场,因为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但是尹湘林从未想过放弃,他热爱和物理博弈,热爱和学生一起奋战的生活。 课堂上,尹湘林经常会把一些物理难题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易听懂。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偶尔也会难倒他,他丝毫没有架子,和学生一起研究,有时候一道题目出来后,学生的方法会比他的更简单便捷,尹湘林还会虚心向学生请教,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课余,他时常和学生们一块开玩笑,一块谈天说地。学生们都叫他“老尹”,并非他老,而是叫起来也亲切,像朋友一般。 对学生来说,每次参加物理竞赛,不仅是智力上的考验,同时也是体力和心理上的严峻考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想中途放弃是很正常的反应,这时,尹湘林都会及时找学生的谈心,课堂上多用赏识教育,不露痕迹地鼓励学生,使他们乐学,愿学。 尹湘林认为,奥赛并非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他对每一位参加奥赛培训的学生都会多方考察,精挑细选,并不是挑成绩最好的,而是看他的解题思路,是否有做难题的潜质。以前他辅导过的一名学生叫伍登登,起初参加奥赛辅导初试时成绩不理想,原本没有机会入选,但是尹湘林发现他思维非常敏捷,于是尝试给了他一次机会,并亲自找他谈话,后来经过20天的培训,伍登登就在永州市的一次物理竞赛上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但凡谈起以前的学生,他们取得的理想成绩,尹湘林总是无比欣慰,他说,看到学生们脸上的微笑,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或许也是尹湘林多年来对奥赛辅导痴迷不已的动因之一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