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其实是男孩 上帝其实是男孩
关注数: 44 粉丝数: 213 发帖数: 7,665 关注贴吧数: 26
美是潜意识自动化处理的结果契合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对这个世界施加一个作用力, 而同时也对我们的潜意识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这些反作用力将以一种承载情绪的理性半成品的形式在潜意识储存并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种混沌感,压抑感。 而当某种事物符合这些混合物的组合形态或者说组合结果时,这些半成品将会进行一次燃烧,燃烧的过程就是美感产生的过程。 例如我们觉得有些人长得好看,有些人长得难看。 之所以有觉得美的长相,让我们感觉到美感,是因为我们看过无数张人脸后,对脸部产生一种特征总结,例如,鼻子大 ,鼻子小,下巴短,下巴长等等,我们通过一种较明显的特征和一个人进行捆绑对应,而人与人交往总体上将会产生一种对立性(除真正的亲友圈外的所有人)对立性又反过来将这种特征进行渲染,给予内涵,总体下来就是所有的偏离平均值的特征,都增加了对立性,当我们看到一种最不易识别出特征的面貌时,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没有抵触,对立的亲近和吸引。这是潜意识自动计算综合的结果。美的事物就是和这个结果契合的事物。 有些人通过交往我们会觉得很喜欢,性情相投,此时就会产生一些偏差,例如这个人如果眼睛小,那么眼睛小的特征被反向渲染后,我们再看其他眼睛小的人,抵触感对立性对变小。 还有音乐,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的音乐特别美,有些不好听呢?是因为我们平时所听到的各种声音,例如汽车鸣笛,敲门声,走路声,说话声等等等等,都是具有一些规律性的事,因为声音产生的机制就是一种重复和简单的规律复合出来的。这些声音特征也经过理性被其他事物反向渲染获得内涵,成为了一些感性识别符号。 我们听到一种 哒哒哒的声音 就知道这是走路,听到滴滴滴,就联想到汽车。总之都是理性的反应,无法激起我们的情感反应。 所以我们所有觉得好听的音乐和这些都是没有相似性的。我们自己也很难随口哼出好听的新的曲子,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创作都是基于一种重复性和简单规律。 而且更倾向于我们潜意识里所储存的那些简单形式。 所以美的音乐首先是打破这种理性上的简单重复和规律而且又符合真实世界的复杂规律变化的。 因为我们潜意识对无数理性认知自动化处理结果就是对真实的一种逼近,对真实的最高级的模拟。
【交流】粗略的谈一下哲学是什么 学生时期,因为自己在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天分,当别人还在苦思冥想找着问题的答案时,我已经很多从种思路中提炼出了最快速简洁的解答过程,于是总是有很多时间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问题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直观认识到抽象结论的阻力背后的结构是什么,自己总是会构造出一些抽象的模型,来解释自己的每一种在思维运行过程中被激发出的感觉,从而使问题无法成为一个问题,而是使它成为一种思维结构的外化结果,永无休止,总是会有一些很简单的题目,却让我思考半天,但依然无法用抽象的模型消融掉这种惊奇的感觉,所以当有人不会的题目找我,我的解答总是无意识的带着很多抽象的词汇,然后我总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哲学这个词汇,但其实我自己并没有看过任何一本哲学书籍,对于哲学本身的概念,我也纯粹的停留在他人口中的那种用来描述感觉的形式词的用法中 现在大概看过一些哲学书籍,但对哲学的看法,和以前没多大变化,最纯粹的最原始的哲学,其实就是在当两种思维方式碰撞时,一方所用来形容自己感觉的形容词中,当哲学成为一个名词,一个学科的那一刻,便是它偏离自身,异化的开始, 所以,当有人,说,我想要学习哲学时,可能恰恰是概念偏离最多的时候,当然,也仅仅是那一刻。 这当然不是说看哲学书籍没有用,而是对于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人,看这些理论性书籍,会更有像看小说的感觉,那些本质只是一些悟性好的人思维过程的一种语言形式的展现而已。越把他当作知识,那他的哲学意义也就越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