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飞祥 滕州飞祥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47 发帖数: 854 关注贴吧数: 26
滕州一季度GDP实现1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36.2% 在全国、全省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从今日起,本报将对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行集中报道,以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加快实力、魅力、活力、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滕州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打造煤化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五个亮点,经济发展在宏观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上扬,保持了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5亿元,在全省县级位居第三位;1-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36.2%,其中国税收入3亿元,增长65.6%,地税收入13.1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2.9亿元,增长16.7%;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090元、3200元,分别增长14.9%、18.7
滕州一季度GDP实现1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36.2% 在全国、全省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从今日起,本报将对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行集中报道,以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加快实力、魅力、活力、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滕州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打造煤化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五个亮点,经济发展在宏观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上扬,保持了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5亿元,在全省县级位居第三位;1-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36.2%,其中国税收入3亿元,增长65.6%,地税收入13.1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2.9亿元,增长16.7%;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090元、3200元,分别增长14.9%、18.7%
滕州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5亿元 在全国、全省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从今日起,本报将对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行集中报道,以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加快实力、魅力、活力、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滕州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打造煤化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五个亮点,经济发展在宏观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上扬,保持了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5亿元,在全省县级位居第三位;1-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36.2%,其中国税收入3亿元,增长65.6%,地税收入13.1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增长23%;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2.9亿元,增长16.7%;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090元、3200元,分别增长14.9%、18.7%
2011年滕州地方财政收入逾40亿元 2012年1月1日,伴随着新年的钟声,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从市财政局年终决算现场传出,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完成401506万元,增长33.32%。   这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记录着我市发展奋进的足音,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毫不放松地抓投入、抓招商、抓项目,积极引进实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地方税收贡献率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大项目、好项目,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支柱财源,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政工作注重发挥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上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招商引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1511”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发展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三产服务业,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一组催人奋进的数字,是全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也是财税部门“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能力发挥的充分展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税工作,组织财税部门及时分解落实任务目标,研究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财税部门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依法治税管费,及时搞好分析预测,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和重点税源调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的征管,深挖税收增长潜力,积极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了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在预算执行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措施,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惠及群众,农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法定支出和人员工资、社保就业、新型农村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城乡各项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真正让全市城乡广大群众更多更好享受到了我市加快发展的成果。同时,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深化,财政行风建设、文明创建、廉政教育、理财公开等均取得明显成效,各项财政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