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色罗汉 老色罗汉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 发帖数: 194 关注贴吧数: 0
康熙黑地素三彩鹊梅纹天圆地方八角瓶 中国彩瓷的生产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创新的历史高峰。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彩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景德镇的素三彩瓷器创烧于明成化,经正德、万历时曾大量生产。到清代康熙朝的素三彩达到了中国素三彩瓷的顶峰,无论是数量、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饰及色彩的变化,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在色彩的运用上康熙素三彩亦较明代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黄地、紫地、绿地、孔雀绿地外,还创烧了以米黄、黑、藕荷等色作地釉的新品种,其中尤以黑地素三彩最为名贵。 在清朝康熙景德镇的彩瓷产品中,素三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谓“素三彩” ,是指不用红色作彩,而用翠绿、草绿、水绿、黄、紫、蓝、白等色作彩绘饰,其效果素颜雅洁、质朴静穆,故称“素三彩”。康熙素三彩官民窑都生产,但惟有黑地素三彩瓷器是老百姓的祭祀专用品,皇家忌讳黑器物不吉祥故颁旨御窑厂不予烧制。 当今,在很多的古陶瓷书籍和收藏期刊及网站收藏论坛中,将《康熙“黑”地素三彩》 称为《康熙“墨”地素三彩》 ,这一字之错错其质变,以余之见有必要规正其名,以正视听。黑彩与墨彩是截然不同的彩种,不可混淆。据文献记载:墨彩原料是铅粉、青料(云南珠明料,以前是浙料)和石绿,施于瓷器上,同墨笔画一样。至于“墨彩” 一词,明确出现于清·寂圆叟《雅陶》一书中。黑彩主要着色元素是铁、锰、钴和铜,系用钴土矿和铜花片配制而成,玻璃质感强,光亮,与墨彩不同,常用于大面积的填色;墨彩效果如墨,薄而不光亮。《饮流斋说瓷》述:黑彩以质地而言;墨彩以绘事言。凡黑地而花或五彩或三彩者,皆称“黑彩” ;墨彩则以淡黑绘诸白地而已。墨彩视同常品,不外备鉴家之一格;若黑彩则声价甚昂,素三彩而兼黑彩者尤为殊绝,五彩兼黑彩者次之。鉴家前辈已说得够明白了,但是,距今一百多年了,还是不鲜见著书立说者,仍然称之为“康熙‘墨’地素三彩” ,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称谓无异于混淆“男女” 性别。 康熙时期的釉上彩瓷,要数五彩、素三彩最具时代特色,素三彩中,最突出的就是闻名中外的康熙黑地素三彩。完好无损的康熙黑地素三彩瓷器,在国内屈指可数,罕见至极。清末民初留有极少的遗传品,却不幸被欧美藏家收集殆尽。有琉璃厂老人回忆:“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值一万大洋。”所以,造成国内诸多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无其可藏。解放初期,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填其空白,曾派人在全国各地征集康熙黑地素三彩器物,结果无获而终。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过:“中国的‘黑瓷’ 是全世界无双的,谁敢在黑地上施以彩绘,还能教人惊叹叫绝呢!” 在全国各地古玩市场上的康熙黑地素三彩瓷器全是现代仿品,均能一眼辨识(指懂的人),因为仿者手中根本就没有真品标本甚至没有一块瓷片标本,只能臆造为之。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可以乱真康熙黑地素三彩的赝品上市(其它素三彩仿品就不容乐观了)。仿品与真品对比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康熙时期的素三彩和五彩、斗彩(除粉彩)品种,多是继承明末的彩料配方和使用遗留下的土矿颜料,俗称“古彩” 或“硬彩” 。古彩的特点是烧制温度高于粉彩,直接以纯彩料作彩绘填色,其色丰富多彩,可分不同色层:例如黄色,有鹅黄、鸡油黄、蜜蜡黄、柠檬黄;紫色亦分浓淡不一,有茄皮紫、蓝紫、淡紫;绿色最为丰富,有翠绿、草绿、蓝绿、青绿、墨绿、湖水绿;各色浓淡有致,色调层次繁复,绝不逊色明末清初的一些设色名画。从彩质看,表面光亮、玻璃透釉、质洁坚硬,使人有“彩硬” 的搪瓷韵味。后世仿品多用化工颜料配制而成,其釉彩光涩质糙,色彩或过浓或过淡,彩釉不如真品质洁细腻、光亮坚硬,而且彩料多含粉质,有如粉彩厚薄不匀,在放大镜下没有康熙彩料历经久远年代而自然形成的传世鱼鳞纹(这是仿品永远破释不了的历史密码,可以作为断代的标准),更无康熙釉上彩瓷所独具的珠光宝气似的“蛤蜊光” 晕 (围绕在绘彩的边沿)。 这件“康熙黑地素三彩鹊梅天圆地方八角瓶” (以下简称“八角瓶” ),是70年代初余受赠藏品:通高30厘米完好无损;胎质略逊于“糯米胎” ,但亦坚硬沉实;瓶口硬折沿,瓶颈上下直斜中段并一周凸筋箍围,瓶肩呈二层圆弧台肩往下收腰,呈上大下小向内微弧敛接八角直足;器足呈直、凹弧八角直墙足,足底平切、宽厚、内外倒角;器底施亮青釉有几许黄褐棕眼釉病,白釉面上用翠绿彩料绘饰一片蕉叶图记款,这是康熙民窑精品常用的图记款,图记款始于元代,盛行于明天启到清三代,以后少见;瓶内满施浆白釉(其实,瓶内外皆施浆白釉,瓶外被黑彩遮盖而已,在浆白釉器上施“素三彩” 只见康熙朝,一器施二种釉的亦只见康雍两朝),无光润色泽,静穆柔和,以手抚摸滑嫩如小儿肌肤,釉面上有极细小的犀尘(陈浏撰《雅陶》:…若犀尘与褐斑犹时一遇之。白釉汁中满含最细之墨点而不下凹者最为可贵,命曰犀尘,大抵雍正以前物。);瓶外身满施黑彩为地如漆晶亮,光可鉴影,满身纹饰以盛开或欲放或含苞的白梅为主,间以绿、黄、蓝、淡紫、墨彩等色错落交替涂饰叠石、喜鹊、花草为辅。 其瓶纹饰满工:叠石中的一株虬梅立地顶天风骨傲世,以草绿填染梅梢寓意“初春即到” ,三喜鹊嬉闹花间寓意“安居乐业”,“喜上眉梢” 。在康熙、顺治、崇祯、天启,这四朝瓷器上画的鸟儿反映出当时社会心态:万历瓷绘鸟儿,都是扇着翅膀朝前飞奔,预感“大明末日将临” ,良禽择木逃命去吧。天启、崇祯的鸟儿不再朝前飞奔择林,而是满天乱飞,眼看大明江山快要易主,何处是我归宿啊。明朝亡清朝兴,顺治鸟儿作回头飞翔状,雄鸟回首悲鸣前明渐渐远去的背影,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潸然泪下,雌鸟同哀却劝慰,算了吧,改朝换代是皇帝的事儿,咱们百姓的日子还得照样过,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去过日子吧。进入康熙朝天下鸟儿享太平,只只歇息在树枝上安居乐业,不再为命飞奔而养尊处优肥得飞不起来了。八角瓶上的大肚三喜鹊(一夫双妻),日子过得不亦乐乎,诠释了康熙盛世(康熙四十年以后)的国泰民安景象(瓶上已用釉上蓝彩表示为康熙中期以后之物)。 叠石绿彩料分三色,翠绿、草绿、水绿,尤其是水绿淡如湖水清澈明亮,康熙三彩、五彩瓷器用得最多,独具时代特色。柠檬黄色细腻匀净,蓝色清淡明快,淡紫色浅如藕,白色润泽如奶,各色彩料淡雅素洁,光亮绚丽,无一杂质(除黑彩)。裸眼可视黑地与彩面上的五颜六色,亦称“蛤蜊光” (光与晕是截然不同的形态) ,同时在彩与黑地交接的边沿,环绕着纹饰,亦强烈闪现着美丽似彩虹的光晕,俗称“蛤蜊光”晕,这种光晕,是鉴定康熙三彩、五彩瓷器的要点之一。现代仿品绝无这种“蛤蜊光”晕,仿品用“电光水” 或化工颜料配制伪造“蛤蜊光” ,这种“伪光” 只能在地釉和彩料面上形成斑块状或片区状、甚至全身皆有,但是,绝对伪造不出康熙的“蛤蜊光晕” 。 此瓶的造型工艺极为复杂,它并不是一般常见的一圆一直方构形,而是集圆、弧、曲、直线形一身的天圆地方八角瓶。此瓶无论器形、胎质、彩釉、纹饰、款识等,都极具典型的康熙风格。该瓶历经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传世至今仍完好无损,罕见难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