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556
解谜556
关注数: 3
粉丝数: 25
发帖数: 1,340
关注贴吧数: 15
战时的物质 一旦开战在外来的物资就被封锁起来,物质的来源不是很多。
很久没有看到潜艇了 不知道潜艇已经发展到那个地步了。
都来猜猜接下特种作战会哪里出现 在之前特种作战真正出现就只有一两次而且,而且作者之前也有说过不可能每一次都写,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所以大家都来猜猜。
枪榴弹还是迫击炮 关于掷弹筒只是看上去比迫击炮简单而且相对来说比较轻便一点,但是掷弹筒难就难在训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掌握其技巧,在步兵突袭战术的过程中,即使是有掷弹筒,其操作的方法也是要跟迫击炮的操作方法一样的,同意都是要停下来使用,当时枪榴弹看上去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使用枪榴弹可能会遇到和掷弹筒同样的问题。
战争时期的太平洋地区 战争一旦爆发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就像是战争的弃子一样,被丢弃来本土以外的地方。在整个战争期间可以说除了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之外,其他的地方的殖民地都是可以接触得到的,在非洲即使是舰队还没有真正打破封锁之前,在西非的殖民地还是可以通过潜艇运输来件本土所需要的各种有色金属和橡胶运输回去,而东非地区虽然是被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阻断了和西非之间的沟通,但是这些区域都不是铁板一块的,而且在这个地方还是实力最弱的比属刚果。而且从前期来看在非洲驻守有不少数量的陆军和海军的特种部队,即使特种部队的人数没有像常规部队那样多,但是其发挥出来的效果一定是常规的部队的效果更好的。 而至于巴格达铁路方面,只要在海峡战役期间能够保住土耳其守住海峡,那么巴格达铁路基本上来说的安全的,在伊拉克地区的石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往德国了,这样的话东线的推进速度就可以更快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可能也就是只有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距离德国本土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而且在这个地区德国的殖民地都是被协约国的殖民地所包围的。不过在这个被强敌所环绕的地区,虽然说在战争期间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整个战争时期,不过该地区也不能说是不能有所作为的,毕竟这个岛屿密布,而且要是海峡战役的战况变得更加胶着的话,那么英国一定会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调出更多的部队来参加作战,用以缓解胶着的战况的,而且在这个地区德国早已经部署两艘沙恩霍斯特级的巡洋舰而且还外加一艘补给舰。
风险投资和美国 美国虽然在这个时候经济实力世界第一但是那么欧洲国家好像都一直没有把美国放在眼里过,虽然大西洋是很大的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世界级别的海军强国。但是有时候却不一定可以容纳得下,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边同时投资对于美国来说是减少风险最好的方法,不过在早期一定会偏向于协约国多一点,因为除了地理的原因之外,德国在美国下的订单一般都是以原料为主的,原理的利润可没有成品的利润高。
西守东攻和海峡战役 在历史上海峡战役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向沙俄进攻之后沙皇向英国和法国发出信息,希望英国和法国能够减轻沙俄的军事压力。在德国和英国的海军还没有进行大决战之前,北海方向就像是有倒刺的大门一样(英国人只能远远的看着,而不敢乱动 ,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看门人),而在西线一战时期进攻永远比防守要难上很多,西面就是一面铁墙基本上是无法突破的 ,也许在开战之初,在西面还是会进行一次短时间的进攻以吸引法国人的主力,然后基本上就是以防守为主了。而东线方面就是要以进攻为主,无论向前推进的速度有多慢,沙俄一定要面对着德国的兵锋的。 而在这个时候地中海方面准确的说是在土耳其海峡方面恰恰就是防守的软肋之处。地中海沿岸海岸线极为复杂,而地形又不能建造类似大西洋长城那样的防线。 虽然在地中海(尤其是在东地中海)一带用潜艇是最佳的方式,而且在地中海还有地中海舰队在,但是一旦遇到大规模的战役的话,在地中海的力量就有不够了。
战争前的最后选择 刚刚从德国访问的英国舰队面对着德国的海军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犹豫,但是可能出于内心最深的恐惧,英国到最后还是决定一战 ,但是战争持续的时间将超出所有参战国的想象。
除了重工业和军工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产业可以发展经济的 在二十世纪初期除了是各种科学呈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其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别的产业可以快速发展经济的。
德国的超无畏舰的发展 当无畏舰出现的时候基本上是将原本都还在处于设计阶段的各种老式战舰,变成了一堆废铁,而超无畏舰的出现同样也能将无畏舰变成过时的产品。德国的大口径舰炮已经是提前开始研发,而所谓的大型巡洋舰本质上就是高速战列舰的前身,加上德国在动力、装甲和流体力学方面的优势,德国的超无畏舰一定能够提前诞生。
大口径舰炮的快速发展之后 在主力战舰的舰炮进行大口径化之后,就是其他的子系统的发展了,虽然舰炮的研制的进度需要有很长的时间,但是其他的子系统也要不断地拉开和英国的差距。
海军竞赛开始了 一场规模空前的军备竞赛已经慢慢拉开序幕了,而在这一次竞赛中虽然德国有一点抢跑的嫌疑,但是在接下来的竞赛中德国一向是以稳扎稳打为前提的,虽然在数量方面德国一定会被英国方面所超越的,但是在其战列舰的单舰的质量一定会在英国的战列舰之上的,所以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的海军实力不需要和英国海军一样多。
综合火控的优势所在 无畏舰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火力装甲或是在动力方面的优势,更是其火控能够具有跃进式的进步,而这一种进步不会是在一夜之间就能够发展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无数次尝试和实验,才能够使火控系统能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地步。而在火控方面需要经过大量的计算,而其实德国向来不缺乏优秀的数学家,有时候一些关键的技术原来其实早已出现,只是还没有人去把那些不同工程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已。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与转折 从危机开始到英国发出战争威胁,就可以看出,德国在海军方面的劣势,即使不是在技术方面的劣势也是在数量方面的劣势,而这一次危机也许就是海军的转机。
无畏舰已经正式出现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型号的无畏舰的总体性能是怎么样的。
坦克的发展 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在一战时期坦克除了用来突破堑壕战的僵局之外,最好的作用就是用来支援步兵的进攻,而不能够像二战初期那样采用大规模的闪电战,而已在这个时候飞机的技术水平也同样达不到闪电战的要求。所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发展坦克还是发展突击火炮都是在为下一次战争的武器系统做技术储备而已。
关于外销无畏舰 出售无畏舰给德国的盟友固然可以提升其盟友的海军实力,从而在战时可以一同编队协同作战,进而增加同盟国的海上实力。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德国的产能有限,但是当德国和英国无畏舰之间的竞赛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德国的造船厂在满足自身的需求都有点勉强了,更何况还要为盟国建造主力舰。
造舰的速度要加速了 虽然德国的无畏舰没有像英国那样高调而保密的宣传而是选择高度保密起来,除了这些方面之外,在造舰的速度方面德国和英国相比还是有不少得差距的,其实应该在这个时候适当地提高德国得造价效率了。
在战争结束之后 在这一次战争之后,无论英法相互走进的速度慢了多少,但是德国和英国之间海军竞赛一定会慢慢浮现出来的。
现代的海盗船——破袭舰 由于其技术的原因一战是采用破袭战的黄金时代,无论是采用潜艇对敌国商船的袭击还是采用破袭舰在海上进行破坏作战,但是破袭舰最大的瓶颈的其航程的问题。
划时代的开端 无论无畏舰的主要动力的蒸汽轮机在英国方面的应用如何,关于无畏舰建造的概念费舍尔都会将之实现,而在施工进度方面即使英国方面还是如历史上那样的快速的话对于未来总体的战舰竞赛还是没有足够的影响的。
自动武器的发展 随着德国军队在菲律宾地区的正式驻扎之后,对于自动武器的重要性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得无比重要。毕竟除了大规模的部队行动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着ksk这一类特种部队的渗透式作战,但是在这之前有提过的半自动武器系统相对来说还是不是很成熟,但是对于武器的需求的紧迫往往可以发挥其领域的快速发展。
坦克与发动机 坦克这种类型的重型装甲车辆最理想的动力源应该是柴油机,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在这二十世纪初期柴油机的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而在这个领域能够代替柴油机的就只有汽油机,由于汽油机的特性也决定坦克的动力和行程都不会太突出。但是在堑壕战这个特殊的时期,也不会对坦克有太多的要求。
关于海军陆战队
划时代无畏舰动力猜想 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其动力源是无畏舰的一个标志,但是在蒸汽轮机的机械水平还没有达到其标准的时候,德国正在建造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畏舰会采用什么类型的动力。
话说完美巡洋舰 在战列巡洋舰还没有真实出现之前,可以说速度就是装甲,虽然巡洋舰的火力没有战列舰的火力那么强大,但是在速度方面却可以将战列舰远远的甩在身后,在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时代,巡洋舰一直都是战列舰的心腹大患,但是这种情况随着一种新型的战舰的出现,从而彻底地改变,这就是战列巡洋舰的出现。拥有和战列舰不相上下的火力,但是在速度方面却和巡洋舰的速度几乎是差不多。可以说随着战列巡洋舰的出现几乎是在宣告破袭舰这一类战舰的末日,因为无论破袭舰的速度有多快,战列巡洋舰却可以以火力和航速的优势打败破袭舰。历史上要不是战列巡洋舰的在福克兰群岛出现,远东舰队也不会出现全军覆没的惨况。但是战列巡洋舰也不是绝对完美的。首先的问题就是在造价方面,战列巡洋舰的造舰其实比战列舰的造价还要高,其次为了达到其高航速,在装甲方面做出不小的妥协。
舰炮的总体性能在那些方面
重弹与轻弹的争论 无论是从事实还是从理论上的计算上来看,重弹无论是从穿甲的性能还是破坏力方面统统超过了轻弹(就像二战中的衣阿华级MK7406mm威力比大和级的94式460mm),其实以德国的工程技术来看从轻弹高速过度到重弹高速也不会难道哪去。
早期驱逐舰 驱逐舰的前身是大型鱼雷艇,而在大炮巨舰的时代无论是驱逐舰还是鱼雷艇一般都是作为炮灰存在的。但是有时候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型战舰往往会再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改写历史的方向。
战舰的远洋作战能力 一般在分析一艘战舰的综合性能的时候,人们总是在其火力,航速,装甲和火控等方面做出评价,但是有时候一艘战舰适航性有时候会被人为的忽略了。但是这样也不是被刻意的忽略的,以德国为例因为长时间的被封锁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这两个大池塘内,德国的大多数战舰无论是在其续航力还是适航性方面都没有过高的需求,在大多数时候在设计战舰的时候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去了。即使德国为了保护其在远东和非洲的殖民地所派遣的战舰一般都是永久性驻扎在其海军基地。而大西洋几乎有着世界上最恶劣的海况。而德国的海军的最终目标是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交战的。所以其交战的战场有时候就不一定会在北海,而是可能会在汹涌的大西洋战场上,而且就进一步来说,德国可以通过舰队的决战从而最后拿下了海权,德国的大舰队最终冲出了北海这个牢笼。在那个时候就轮到德国需要保护遍及世界的殖民地了。 在这个时候对其战舰的性能又有不同的要求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再来考虑一艘战舰适航性会不会已经是太晚了呢。
关于复合动力系统 无论是传统的蒸汽机还是革新性的蒸汽轮机,无论其燃料是纯燃煤还燃油亦或是煤油混合,其采用都是单一的动力系统,而在柴油机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的时候,随着输出的动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也许也是时候把柴油机班上船上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也许无法全部统统柴油机系统,但是可以把柴油机和蒸汽机这两种不同的动力系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不同的航速和状况下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日俄战争之后德国可以得到些是什么 这一场战争之后无论结果是这么样的,德国多多少少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
与美洲的关系 远离欧洲大陆是美洲的第一个优势,而且大多数美国国家都有着丰富的各类资源 。而且美国又是美洲大陆唯一的霸主,其他的美国除了加拿大之外各个国家的内部总是混乱无比的,哪怕是南美三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问题。 其实在美洲方面可以加紧在各个不同层面的渗透 ,加强美洲国家对德国的好感。
游轮竞赛应不应该开始
舰船的新动力 在柴油机成熟之前潜艇的主要动力是使用汽油机,但是在柴油机的技术的发展而且在没有重量的限制下,潜艇的动力源终于是换成柴油机了。虽然把柴油机装上舰船上的技术还远远没有成熟,但是不失为一个可以大幅度提高柴油机技术水平的一个机会。
远东舰队的作用与归宿 一旦战争爆发的时候,作为远离欧洲战场的远东舰队,在远东地区所面对的压力其实不比远在欧洲的公海舰队小。因为只要战争一开始,欧洲的公海舰队毕竟可以依靠着本土的关系,只要可以有出战的时机,无论结果如何,在欧洲的舰队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修复。而在遥远的远东的舰队,如果是远东地区发生战斗的话,轻微的受损还可以自己修复,但是那些复杂的维修就无法进行。而维修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事,远东舰队所面对的环境,才是真正的问题,虽然现在远东舰队有菲律宾最为依靠,而在菲律宾上的军队都可以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在丛林里和协约国的军队玩玩游击战,但是远东舰队似乎没有和协约国玩海上游击战的资本(至少在亚太地区没有多少资本),但是远东舰队如果返回德国也是困难重重,如果是沿着历史上所走的那条航线来看,这个距离不会低于如果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距离(这一次航行几乎是一场环球航行了)。 所以远东舰队最好的作用就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了,在印度洋地区和英国的舰队还有运输船队玩玩破袭战,一方面可以分散英国在北海方向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干扰运输船队。
日俄战争已经开始了 就是不记得结果或是过程会不会不一样。
在一战使用的破袭战术的看法 在历史上德国在二战所使用的破袭舰,基本上都是基于没有海外殖民地的情况下所设计出来的,而这些破袭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着在一万海里左右的航程。而这些长航程基本上都是融合了在二战之前的新技术,比如大型船用柴油机(柴油机具有在经济巡航速度下有省油的特点,但是柴油机的缺点就航速不够快)。这种类型的破袭舰都意味着,只要能够到达大西洋进行作战基本上都要在大洋上呆上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在这个时候德国已经是没有殖民地的国家了,而要取得补给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要在漫漫的大洋上寻找己方的补给舰是有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 而现在一战还没有开始德国还是有海外殖民地的,即使在南美方向没有殖民地,但是非洲还是有殖民地,即使一艘破袭舰在大西洋上执行破袭任务,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哪怕是数艘乃至数十艘敌方战舰所追击,只要有己方的殖民地可以作为修正的港口,都不至于重演二战破袭舰的悲剧。 其实要建造破袭舰最大的瓶颈除了要最大化的利用吨位(在这个时候每一吨的排水量都十分珍贵的)之外,还有就是建造长航程的动力系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KSK的未来 虽然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很多年的时间,但是对于KSK这样的特种部队,他们的未来的作战范围肯定不会只是侦查敌方阵地,这样普通的特种作战任务的。而对于特种部队来说在交战双方正式宣战之前,KSK就要进入对方的国界,为己方的部队打开战略通道。 而由于欧洲各国无论是在文化还是语言都不一样,所以这样也给KSK的渗透造成不少的难度,但是由于德国所处欧洲的地理环境,精通德国周围国家的文化语言一定大有人在。就是因为这样KSK最需要除了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的实战还有最贴近实战的训练基地。所以说KSK的地狱训练仅仅开始而已。
转移目标 在非洲的布尔战争使得英国精疲力尽,在这时候竟然会想到转移目标,而这个目标竟然就是德国。这样看起来德国和英国的结盟是不会发生的。
动力革新 二十世纪初期是一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在这一段时间内燃机才刚刚处于原始阶段,但是内燃机是有发展潜力的。
联盟力量大 由于德国在欧洲地理位置,基本上就决定了德国总是要被周围的国家所包围,所以德国在需要的是在外围寻找盟友,最好能够在南美方面寻找盟友。
一战的超级战列舰 历史上德国的超级战列舰建成和服役的时间都太晚了,错过了最重要的日德兰大海战。而照现在的情况看来,即使德国推出自己的无畏舰的时间和历史上差不多,但是可以提前退出超无畏舰。
超级巨炮的发展 在导弹出现之前,各种各样的巨型火炮以至于是各种超大型的轨道炮都是远程火力的主角。无论是在一战因炮轰巴黎而出名同时也是射程最远的火炮系统巴黎巨炮,还是攻克列日要塞的大贝塔火炮,亦或是后来在二战鼎鼎大名的多拉巨炮口径最大的火炮。这些巨型火炮都各种重火力的代表。同时也是工程学的杰作,但是他们都是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机动速度都非常慢,在二战虽然多拉巨炮威力无比但是需要至少2000人的队伍才能够使之运行起来。在导弹正式出现之前,同样也是因为飞机的发展从而葬送了属于战列舰的黄金时代 飞机的发展也同样葬送了属于各类巨型火炮以至超巨型火炮的黄金时代 。而在导弹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的时候,在这个时间同样的也是超级火炮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了。 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忽略各类超远程火炮在历史上的地位,至少在一战时用来计算巴黎巨炮的弹道到了后成为了用来计算V2弹道导弹弹道的计算公式。
日俄战争的看法 历史是上俄国人为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而从波罗的海方面抽调了大量的舰船,从而使得德国在波罗的海方面的压力顿时减少,但是这样的下次就是俄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基本上被全歼。因为上万海里的远征即使是放在现代也是一项非常吃力的事情,更别说是在20世纪初期。所以说无论德国在努力加强俄国舰队的实力,等到了最后最多也只是比历史上多让日本海军损失一点罢了。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就不是说德国人不能在这场战争获得好处,各种轻型武器就不用说,特别是战后,无论是俄国的海军要重建还是日本的海军要继续加强的各类订单,德国人还是有办法分得一杯羹的。而除了在军售订单上可以大赚一笔之外,德国也许可在这场战争中实验一些新的武器系统或是新的作战理念。
合成工艺 在一战之前德国的化学工艺的发展是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就是因为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上,虽然说在一战就开始研究合成橡胶说的得有点夸张,在但是在一战之前就开始研究合成氨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合成氨的军工和农业的重要程度也不用说的太过于清楚了。
需求与发展 在20世纪初期,无论是刚刚才发展起来电弧炉的炼钢工艺,还是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虽然这两个行业没有什么交集的地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原材料或是发电的技术水平都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就像电解铝的工艺一样需要大量的电力资源一样,有需求一样可以迫使研究的进度加快,实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橡胶的问题 橡胶对于现代工业的重要性并不比石油的重要性低,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而在人造橡胶的概念还没有出现之前,天然橡胶就是工业所需要的重要原料,但是橡胶有很多地方和石油不一样,毕竟石油的在还没有在没有进行任何加工之前可以在储存的地点存放很多年,而天然橡胶却做不到这一点。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石油的获取需要在于勘探和钻井的工程技术,而橡胶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种植周期。而照现在的发展虽然德国已经拿下了菲律宾,但是菲律宾还没有足够稳定的环境来大规模种植橡胶树。但是德国在非洲却是种植橡胶的理想地点。
空降兵的发展 空降兵的出现使得很多的战略战术出现了很多变化,虽然空降兵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应该是在飞机出现之后而且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早期的飞机十分不成熟,所以等到空降兵真正出现的时候一战已经是过去时的。虽然现在真正的飞机并没有出现,但是最起码的德国现在有比较成熟的飞艇,在飞机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飞艇是空降兵最好的平台。
提高产能 德国众所周知就是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而单位产品的价值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产品来说有点偏高,这一点除了德国没有大量的廉价的原材料之外,就是德国的生产方法不如其他国家的效率高。而要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其实也不是很难,就是直接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而原来的流水线生产要等到1913年才会出现。而流水线生产的原理其实也并不高深只要一说穿就好。这样的改革之后除了可以降低德国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保持各种专利产品的秘密。
南美的布局 南美洲有着各种丰富的资源 ,而且南美各个国家无论是国内的情况还是各国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德国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增加在南美的投资和移民,如果可以把南美各国发展德国的盟友那就更好了。
在还没有获得海权的情况下的战争 无论一战会在什么时候爆发甚至有可能会提前爆发,在德国和英国的海军在没有决出胜负的情况下,德国那些在海外的殖民地这一段时间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持 以等待战争的结束。而就像在历史上在非洲的游击战,而原来历史上德国的远东舰队最后的结局无疑是十分悲惨的。在横穿过太平洋之后竟然在福克兰群岛附近栽了跟头。而在现在德国所面对的环境并不比历史上更好,虽然拥有了菲律宾但是亚洲方面对菲律宾虎视眈眈的国家其实也不少。
舰船的外形设计 在一战大多数战列舰都配有水下鱼雷发射管,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发射管影响了战舰的水下线条。所以要让战舰的航行速度提高除了要有新型的动力系统之外,战舰的外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殖民地原材料 在英国的海军还没有称霸世界之前 世界知道最多的是英国的武装私掠船,但是那是几百年前的是事 就是不知道在19世纪晚期再来玩玩这个能不能行得通。
在兼并了奥地利之后 兼并了奥地利之后,得到的除了地中海的出海口之外,德国的得到的不止这些,由于奥地利的多山环境使得奥地利的有强悍的山地师,而德国的ksk也恰恰需要山地作战专家。
火控系统 在1900时期是战舰的火控系统的更新换代的时期,在这期间蔡司的测距系统有着跃进式的发展。
布尔战争就要开打了 就是不知道要什么时候ksk要不要上场啊。
在一战时计算工具 一般只知道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是二战时发展起来的,就是不知道在一战时各国的计算机技术是什么样的?
是时候该建立科技研究院的时候了 就像建立海军研究所一样,除了海军需要建立研究所之外,无论是陆军还是即将诞生的空军 因为一些新概念的科技,最需要的事时间和大量的资金,而在这方面军用承包商是不会去花这个钱的。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出面的时候,而研究出来的一些新技术也不止可以应用在军事方面,有一些技术可以转向农用方面,从而开始良性循环。
资源储备 德国是一个资源不丰富的国家,而就是这样的国家发起了世界大战,德国总是要受到贫乏的资源所造成的后果,而就是这样的后果是德国万万承受不去的。德国至少要在1900年左右就开始秘密的开始做战列储备的准备了,只有大量的资源才能使得德国的战争机器不停的运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