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磊292 张小磊292
关注数: 2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323 关注贴吧数: 25
山西省计生协召开组织建设项目工作 山西省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项目工作研讨现场会 ”在朔州市右玉县召开,全省11个市计生协常务(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及省协会的工作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体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右玉县右卫镇马营河村财政扶贫工作、李达窑乡人口文化大院,观看了基层计生协会会员的文艺演出。会议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工作任务,突出组织建设和项目工作两个重点,传达了全国省级会长经验交流座谈会的精神,安排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11个市计生协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右玉县计生协做了典型发言。   通过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上半年以来全省协会整体工作进步明显。突出表现在:一是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各级计生协按照省协会组织建设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会长的优势多方协调,在各级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努力和争取,普遍较好的解决了县级协会的机构编制问题。目前,除忻州市代县、保德、五寨、偏关、河曲、宁武、五台、朔州市怀仁8个县协会没有解决编制外(五台、怀仁2个县正在解决落实之中),其余9个市 111个县(区、市)计生协机构编制全部得到落实。二是项目工作稳步推进。各市在项目工作中积极争取,科学规范管理,做到了对拟实施项目把关严,实施项目工作细,项目底数清,项目自筹资金方法活。目前,全省37个贫因县的扶贫项目,共扶持1800户近7000人,被扶持对象的生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三是宣传教育深入广泛。“5.29”宣传月活动期间,各级协会按照省协会的活动方案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并深入一线面向群众开展各种服务。在宣传政策、传播知识、温馨服务的同时,突出了计划生育协会品牌宣传,不断扩大了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服务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各市普遍按省协会的要求,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和群众开展了唱会歌活动,计划生育协会会歌《群众的一个家》唱响三晋大地。右玉县就协会组织建设和财政扶贫项目运作管理做的典型发言,引起代表的强烈反响。右玉县的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在职数非常少的情况下,为协会配备了正科级常务副会长和副科级专职秘书长,落实了3名全额事业编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了专帐专户。二是项目规范运作。通过抓好组织保障,扶持对象筛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挂牌公示,滚动发展等环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仅马营村奶牛养殖项目已从最初的23头发展到35头,被扶持户年均增收3150元;养羊项目由原来的1500只发展到现在的2500只,户年均增收1500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工作人员求实奉献。刘金莲在最后的小结讲话中指出的,右玉的工作经验证明,对协会工作重视与不重视不一样,投入的多与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真干假干不一样,素质的高低工作效果不一样。这“五个不一样”应该引起那些协会作用发挥不好,工作差距比较大的地方的深思。 (山西省计生协)(↑)
右玉 城 市 简 介 右玉县,地处雁门关外,长城脚下,晋蒙两省(区)三市(大同、朔州、呼和浩特)交界地带。全县总面积294.6万亩,群山环抱,河流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属典型的黄土丘陵缓坡区。现辖3个镇,13个乡,336个行政村,总人口9.69万人,其名农业人口8.36万人。右玉县,古称善元县。据《山西概况》记载,秦置善元县,属雁门郡治。西汉沿用秦制,东汉雁门郡南徙后,为定襄郡治。汉末郡县俱废,北魏复设置善元县,后废。唐以后为云中县址。明洪武25年置定边卫,永乐七年(公元909年)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名右玉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旋升为县称右玉县,归朔平府,府治设右玉。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留县,归雁北道。建国初,属察哈尔省,仍属雁北区。1958年与左云县合并称左云县,1961年复县。1972年将县址由旧城迁梁家油坊。全县下辖3个镇13乡,面积1965平方公里,人口10.53万,以汉族为主,有少数回、满、蒙古等民族。解放前的右玉,土地瘠薄,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恶劣,沙土流失严重。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极端落后。解放后,憨厚、勤劳朴实的右玉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使饱经沧桑的右玉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迅速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谱写了右玉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全县拥有煤炭、机械制造、建材、酿造、化工、皮革、食品加工等多种门类,能够开发生产煤炭、炸药、沙棘饮料、人造板、水泥、砖瓦、云母板、皮装等多个系列、多个品种产品,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体,并逐步向集团化、外向型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右玉县不断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大力发展纵横和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了如今农贸、粮贸、畜产品、利源等一大批专业市场。地方财政金融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系统由单一的人行发展为人行、工行、农行、建行、信用联社、城市信用社会等多渠道的金融体系,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人们生活开始追求电器化、科技化。
孤凸的烽火台  右玉是国家重点扶贫县,经济欠发达,曾是有名的古战场,历代的战乱使这片土地日渐荒芜。明代诗人咏道:“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朔平府志》记载的是“白日点油灯、黑夜土堵门,今日把籽下,明日再重种”的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只有0.3%。这片贫瘠的土地,承载着一代代苦难的百姓。解放后,历届政府率领群众栽树造林,奋斗了50个春秋,终于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现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7%。有诗赞颂道“苍头河畔绿成荫,鸟语花香景迷人,过往游人惊赞叹,塞北右玉胜江南”。诗虽然夸张了一些,但却是右玉人从内心发出的赞叹。 一路西行,在阳光的照耀下,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美极了。远处是逶迤的古长城和孤凸的烽火台。右玉有两条人力铸造的长城:一条是防御敌人的古长城,另一条是抗御风沙的绿色长城。长城不但是人与人的边关,也是植物与沙漠的边关。当地多种植老旱杨,旱杨不但在金秋的阳光中美丽着,也同时在与风沙做着顽强的拼杀。很多树周围的土已被吹走,地面已低下去一米多,而杨树仍然用根死死抓住身下的一坨土,把自己留在原来的地平面上,真令人赞叹它不屈不挠的生命毅力。正是这一棵棵不屈的白杨树筑就了连绵的绿色长城,抵御了风沙的侵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