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好 差不多就好
关注数: 6 粉丝数: 11 发帖数: 1,534 关注贴吧数: 20
【我爱宣汉】第一美德 那天我去商场购物,人不多,队伍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孩站在柜台前刷卡,她刷了很多次,可是每次刷卡机都无情地拒绝她。 “看上去那是一种福利卡,”我身后的男人咕哝道:“年轻人四肢健全却依靠福利养活,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找份工作呢。”年轻女孩循声转过头。 “对,是我说的。”我身后的男人手指自己。 那个年轻的女孩立刻涨红了脸,眼泪几乎流了下来,她立刻扔下福利卡,低头跑出了商店,在人们的注视下很快消失了。 几分钟以后,有一个小伙子走进商店,他向收银员打听那位女孩,收银员说她已经弃物而走。 “我是她的朋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伙子焦急地询问大家。 人们好奇地聚拢过来。 “我说了一句愚蠢的话,因为我看到她使用福利卡,这种事我本不应该说出来的,很抱歉!”我身后的男人说。 “哦,真糟糕。事情是这样的,她的哥哥两年前在阿富汗遇害,他留下3个小孩,不得不由她来照看抚养,她今年才20岁,单身一人,却要养活3个孩子。”他用坚定的声音告诉每个人。 “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种事。”小伙子不安地晃动他的双手。“这是她想买的吗?”他指着女孩的购物车问收银员。 “是的,先生,可惜她的卡无法使用。”收银员说。 店中一片寂静。 “你肯定知道她住在哪里吧?”我身后的男人突然问小伙子,他挤到队伍前面,掏出他的钱夹,把信用卡交给收银员:“请用我的卡结帐吧,一定!” 收银员接过他的卡,开始为年轻女孩选购的商品结帐。 “稍等。”他转身拉过他的购物车,把自己的一部分商品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是的,”他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要多养3个孩子了。” 一位女士走过来,把一只火鸡放在了女孩的商品里,然后三个、四个,更多的人纷纷从自己的商品中挑出几样,悄悄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 “先生,您是个好人!”小伙子感激地说。 即使你的双眼看到事实,但也许生活的真相并非如此。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控制自己的嘴是人类必须学会的第一个美德。
【我爱宣汉】跳下悬崖找活路 有个听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放?  既然不能上,既然惟一能够想象活命的可能途径已经证实没可能,半天吊着肯定只能等死,那就只有往下跳了——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半途能够有另一棵树,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也许可以抓到块石头,也许没有,也许真的得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性,也许不会死。  这故事最大启发,是人们对未知的态度。  做人常有进退两难的场面,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别浪费支撑的精力,将全副精神付诸一博,跌下去会死,但已经无法爬上去了,就算博个万分之一希望,毕竟还是一线生机。  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真要比堕落还要消极。我亲眼见过不少人就在犹豫不决的边缘,唉声叹气,半死不活,人格恒常处于分裂状态之下耗掉了一生。这些“惯于凌空”的人,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脸无奈的表情,和那些多余的自我解释,但生命总有个期限,谁能跟生命玩角力?  教人跳下悬崖找活路,是不是疯了?  假如每一回你都当那一次决定的行动是你最后的一线生机,那你可以做到许多他人无法做也无法想象的事。你的生命有自己一套专属的价值观,你会有另一个思维足以自由闯荡的空间。你有自己的精神认知。这也许不能改善你饭菜的味道,但对生命来说,这个精神认知,至为重要。  凌空摆荡,浪费时间而仍然不会有结果。最后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撑上多久,既然使劲保持半天吊,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能赌多一次的时候,好好控制自己的命运。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我爱宣汉】生存寓言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力气。” 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它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些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自己足够的能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吃了更多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地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见它,迅速把火鸡射下来。  生存之道一:“牛屎运”可以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永远留在那儿。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它:“我能像你一样站着,每天什么也不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进肚子。  生存之道二: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也不干,那你必须得站得非常高。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太冷,小鸟几乎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生存之道三: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的时候,最好把嘴巴闭上。
【我爱宣汉】 真相的代价   一名男子百无聊赖地在大街上闲逛。他在街头看到有一家商店的橱窗里空空如也,便把脸贴在玻璃上使劲往里瞅,想看看这家商店到底是卖什么东西的。货架的牌子上写着各种各样的真相。  他感到很奇怪,便走了进去。  在一个柜台前,他向站在那里的小姐问道:“这是卖真相的商店吗?”  小姐答道:“是的,先生,您要买什么真相?部分真相,相对真相,统计真相,还是完全真相?”  他没有想到会有一个能买到真相的商店,感到很有意思。太多的欺骗、隐瞒、谎言和假货使他伤心透了,于是他不假思索地说道:“我要买完全真相!”  小姐把他带到另外一个柜台,那里有一名男店员。他对那位表情严肃的男店员说:“我要买完全真相。”  “对不起,先生,您知道买完全真相要付出什么代价吗?”男店员问道。  “不知道。”他嘴上这样说,可是心里想,为了买到完全真相,不论什么代价他都愿付出。  店员告诉他,如果他要买走完全真相,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自己永生不得安宁。他听后大吃一惊,没有想到买真相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于是急匆匆地走出了商店。  他有些悲哀地意识到,他毕竟还需要一些谎言和借口把某些事情隐藏起来,他还没有能力直面所有赤裸裸的真相。
【我爱宣汉】尽力而为还不够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落,没出一点差错,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我爱宣汉】有价值的人 吾友某君,今略其名,位高权重,踌躇满志,谈笑皆权贵,往来无白丁。忽一日风云变幻,公司高层地震,我这朋友在3个小时之内被缴了械,拿了一笔数目不大不小的“离职费”回了家。 朋友年近不惑,一副“中年花花公子”的做派,虽然没有结婚,但女朋友是不缺的。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照样“笑谈权贵”,但渐渐地,大约半年以后吧,他明显感觉到至少周围的人,尽管对他也还是客气,可是多多少少已经有点敷衍。比如说,一个party上,他说的笑话,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话音未落就响起雷鸣般的笑声;再比如说,他给朋友群发的“段子”,不仅不再能得到排山倒海似的回应,而且好容易有人回复了,还是“去年就收到过了,大叔”——这样的事情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更让他匪夷所思的是,当他最终决定向某一个手拿把攥的大龄女青年求婚的时候,人家女青年说最近比较忙。以前只有他跟人家说忙的份儿! 后来,我这朋友花钱上了一个MBA班。旁的朋友听了,都说:一把岁数了,还上那个干什么?又花钱又浪费时间。 他可能是想换个环境吧。虽然他自己说,有的是猎头找他,但他不想马上又把自己扔到一个什么职位上,太累。还是读书好,读书没有功利,富贵于我如浮云。话是这么说,不过,我小人之心地想,他不是怕累,他是怕丢人。一个当过总经理的人,你让他当副总,不到万不得已,他是断然不肯的。可是总经理的缺,又哪那么凑巧空着? 再后来,他忽然约了我一次,是在一个私人俱乐部,他特意嘱咐我,穿得像样一点。我去了,原来是他们MBA同学中的一个“新贵”开party,席间大家彼此都称呼着“某总”,他也被人这样称呼着,我小声问他是不是近日有了什么高就?他略有尴尬,不置可否。刹那间,我忽然意识到,他上MBA班的真正目的——他跟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他的生意伙伴,最近正做一个大项目。而实际上,我既不是他生意伙伴,手里也没有任何项目。 回家的路上,我冲他发了一通火,他对我解释:我这个岁数,做事最需要的是人脉。要不然我为什么要花钱去上什么MBA?可是如果你手里没项目,光认识几个有头有脸的人,又有什么用?你拿什么跟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去说呢? 我心说,你把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想得太简单了。人家一看你戴的手表,穿的衣服,开的车,立马就能算出你的斤两,估计连你们家存款数额,按揭几成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本来以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了,结果,前几天在一个楼盘接待中心又碰到,问他是不是发了财?他说早知道房价一天一个价,他就不上什么狗屁MBA了,还不如买套公寓直接吃瓦片舒服。 我说,你吃瓦片能认识什么有价值的人吗? 他说,你以为上MBA就能吗? 我想了想,差点脱口而出一句“你活该,你自找”——谁花钱不想认识有价值的人?但问题是,人家有价值的人凭什么认识你呢?都是搭了钱搭了工夫来的。你自己不是有价值的人,一天到晚扎到有价值的人堆里,不是找让人看不起吗?
【我爱宣汉】眼睛与大脑的距离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后来,两个孩子上了中学,他们依然是好朋友。一次,沿着冰封的湖畔散步,那个叫图德的孩子突然说:“还记得咱们从家里偷东西出来吃的事吗?”另一个孩子说:“当然记得,只可惜剩下的食物都坏掉了!”图德指着湖面问:“看见那些冰了吗?”“这里的冬天到处都是冰,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图德兴奋地说:“为什么不把这些冰收集起来,运到炎热的加勒比海的一些港口去销售呢?”那个孩子嘲笑他说:“别傻了,冰到了那里早化成水了!”可图德的目光依然注视着湖面上的冰。 几年后,也就是1806年,21岁的图德再次找到当年的朋友,想让他和自己一起走卖冰的生意,可朋友再次拒绝了他,并劝他别异想天开。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图德花了一万美元将130吨冰用船运往酷热的马堤尼克岛。 此后,图德在15年的时间里,把冰的生意做成了世界行业,在船所能到达的地方,造成了人们对冰镇饮料、冰藏水果和冷藏肉类的需求。 到了1858年,图德把15万吨冰先后装上了380条大船运往美国、中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图德也因此成为世界冰王和亿万富翁。图德的做法给科学家们以启发,终于引出了冰箱的问世。当年那个朋友却依然过着普通的生活,他没想到,那些被他忽视的冰,会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天才与常人的区别也许就在于一双眼睛和一颗心。对于一些事物,有些人只能看到表面,想到当前,而有些人却能看到内涵,想到以后。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灵,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相信你一定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我爱宣汉】警察与小偷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警察和一个小偷,小偷曾因为盗窃被警察抓住,虽然已刑满释放但两人都心存芥蒂。 一日,警察对全镇居民宣布:小偷家中藏有一把牛耳尖刀,严重违反了小镇居民不得私藏武器的规定,对本镇的安宁与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小偷当然矢口否认。于是警察要求小偷敞开家门接受小镇治安委员会的检查,小偷虽然不情愿但苦于全镇居民的压力只得敞开家门接受检查。 小镇治安委员会经过多批次地毯式搜查并没有发现警察所说的牛耳尖刀,警察又说话了:你们以为小偷会傻得把刀放在桌上等着你们来搜吗?他一定是把刀藏起来了,要不就是转移到其它地方了。为了保障全镇居民的安全小偷必须敞开家门随时接受治安委员会的监督与检查;并且定期到治安委员会报到,向治安委员会汇报这一期间的日常活动。这一次小偷坚决拒绝了。 警察终于找到了借口,把小偷抓住关进监狱,又带领治安委员会破门而入,把小偷家里弄了个鸡飞狗跳,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那把神秘的刀。于是就有人为小偷鸣不平,站出来谴责警察。警察又用自己的伶牙俐齿辩白道:没有发现刀不是更好吗?难道你们那么希望他身边藏着凶器吗?再者说,那个小偷是有前科的,现在他没有刀并不能说明将来也不会有,我们把他关进监狱大家不是更安全了吗?人们一想警察说得也对,也就不再提起这件事了。 多年以后人们逐渐忘了这件事……
【我爱宣汉】两个禅师的故事   这是我从刊物上摘来的一则小故事: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但找不到任何财物,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他怕惊动了小偷。   小偷出来遇到禅师,正感到惊愕之时,禅师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望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还有一则可以称得上异曲同工的小故事: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有一个贪玩的学僧,他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傍晚时分偷偷溜到后院高墙下,架起一张高脚凳,翻墙出去玩耍。   仙崖禅师发现后,没有惊动任何人。一次,学僧又翻墙出去了,仙崖禅师随后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墙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学僧兴尽归来,不知墙下的凳子已被搬走,从墙上翻下时,感觉到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是踩在仙崖禅师肩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不敢言语。仙崖禅师把他拉起,并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禅房休息吧!”   学僧回房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着所有学僧的面惩处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禅师从来不提此事,更无他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私自外出,而是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   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样处置这两件事?我想,在第一个小故事里,一般人都会和小偷搏斗,或大喊捉贼;在第二个小故事里,一般人都会在众僧面前曝学僧的光,然后罚其面壁思过。   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怎样呢?我想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第一个故事里,小偷把禅师打伤或杀死,也可能是禅师将小偷打伤,但小偷日后对禅师进行报复;在第二个小故事里,学僧被罚后,觉得非常丢脸,心中闷闷不乐,无心修行,最终只能成为一名庸僧,或卷起包袱走人,还俗去了。   但两位禅师处事不同凡人,却以自己宽阔的胸襟,大智大慧地挽救了一个浪子,成就了一个名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了错误的人以沉默的宽容态度待之,是无声胜有声的最好教育方式。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待人,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宽容是金,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爱宣汉】蟋蟀和雄狮 炎热的夏日午后,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躲在树荫下昏昏欲睡。只有一只小蟋蟀不厌其烦地自说自话,叽叽喳喳地让不远处的雄狮不堪其扰。雄狮抬了抬眼皮,质问蟋蟀:“小东西,你为什么发出这么讨厌的声音?”   蟋蟀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我有话要说。”   “你什么都不要说啦,谁会有兴趣听一只小蟋蟀的话!”雄狮咆哮起来,声音如阵阵雷鸣,连大地都微微颤抖起来。   “但是,我有说话的权利。”蟋蟀不甘示弱。   “闭嘴!你的话只是噪音而已,不会有任何的意义和影响,你再发出一丁点声音,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可是,我也一直在尝试让声音好听一点啊……”蟋蟀委屈了。   雄狮没有耐性听完蟋蟀的解释,举起手掌拍了一下,蟋蟀就陷入了滚烫沙土里,四周又恢复了平静,连一丝风的声音也没有。   晚上,雄狮进入了梦乡,蟋蟀从沙土里爬出来,溜进了它的耳朵,在那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雄狮一醒来,蟋蟀就开始在雄狮的耳朵里大声叫嚷。   “这讨厌的蟋蟀在哪里,我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雄狮开始四处寻找,不论它走到哪里,蟋蟀的声音总是跟随它出现,可就是看不见它的踪影。当它精疲力尽地瘫倒在路边时,听见蟋蟀说:“我在你的耳朵里呢,你伤害不了我,这下你可得好好听我说话了。”   此时,雄狮也终于感觉到小蟋蟀在自己的耳朵里上窜下跳。它开始摇晃自己的脑袋,试图把蟋蟀倒出来。可是,声音仍然继续。雄狮疯狂地用爪子挖自己的耳朵,但是,声音还是在继续。最后,雄狮被这声音逼疯了,它使劲拍打自己的脑袋,撕扯自己的耳朵,在森林里不顾一切地横冲直撞,直到伤痕累累地死在路边,蟋蟀的说话的权利还是没有被它剥夺。
【我爱宣汉】学会另一个角度看困境 从前,有个国王,他很会治理国家,而且经常微服出巡了解民情。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繁荣进步。他有个很能干的丞相,每当有什么重要大事,他都会先请教这名丞相,听听这位部属的真知灼见。 有一天,突然下起雨来,国王外出的计划受阻。国王便问他身边的丞相:“这场大雨下得好不好?” “好!大雨一过,街道干净清洁,空气清新。国王您可以享受雨过天晴的美妙景物,又可深入民间巡视民情。” 国王听了很高兴。 又一次,国王要外出巡视时,天气非常炎热,热得国王汗流浃背,国王便问丞相:“这样的热天,出门好不好?” 丞相不假思索地说:“好!这样的天气是印度近日少有的,国王出巡,将会更加了解我国人民在这种火热的天气下,到底在做什么。” 国王觉得很有道理,便高兴地出门去了。 这位国王与丞相都有个共同的嗜好——打猎。国王每次打猎时,只有丞相相伴。 有一次,国王在检查猎器时,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赶忙询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了一段,好不好?” “好,国王陛下。” 国王听后,满腔怒气,认为丞相落井下石,便下令将丞相关起来。 国王对关在牢房的丞相说:“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好不好?” “好。很好!” 国王被他气坏了。 “既然你认为好,便在这儿住几天吧!”说着很生气地走开了。 过了两天,国王的“打猎欲望”发作,很想出去打猎,但又碍于面子,不想释放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去打猎了。 平时,丞相比较熟悉地理环境,因此,经常都凯旋而归。那天,国王一个人单独打猎。在森林内追逐动物,几个钟头下来,竟一根兽毛也没有捞到。国王很不开心,便骑马四处寻觅猎物。 不久,太阳下山,飞鸟归巢。国王也累了,便下马来牵着马儿走着。突然,他发现四周的环境非常陌生。他心想:“一定是迷了路。” 走啊走,突然,国王不小心跌进一个捕捉猎物的陷阱。 那陷阱很深,国王三番五次地想爬出洞口,但是都失败了。 过了一会儿,他听到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心中感到万分高兴,这回有救星了!“救命啊!”国王大声呼救。 上面的人将他救了出来,不过,那些都是邻国食人族的土人。那三五个土人将国王带回了部落。 当晚,食人族上下皆大欢喜,围着国王歌舞。国王被绑在一根十字架上,脚下堆积着一堆木柴,土人准备点火,吃烧人肉。国王因语言无法沟通,只好哑口无言,等待奇迹出现,不然就难逃一死。仪式开始了,酋长指示众人坐下。不久一名巫师便开始祭礼。他以清水喷在国王身上,然后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手时,他低声感叹,不断地摇头叹息。众人不知所以然,都感到很惊奇。 巫师向酋长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种动物是不祥物,因为他的拇指断了!我们不可以吃他!” 酋长立刻去查看,果然发现国王的拇指少了一截,便下令放走国王。 国王劫后余生地捡回一条性命,非常激动,马上赶回国都的牢房去拜见丞相。当他一见到丞相时,他便抱着这位“恩臣”哭了起来。 “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你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他救了我一命。我错怪你了!” 过后,国王又对丞相说:“我关你在牢里10多天,好不好?” “好,很好!” “为什么?”国王不明白。 “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牢房,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都会被食人族抓取。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啊!” 国王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是好,是坏,都在于你自己。
【我爱宣汉】上帝不会让你一无所有 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带着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来广州创业。然而,3个月后,与他合伙的同乡却卷款而逃了。后悔、愤懑、无奈、绝望一起在他心底交织着,他想到了死。   他躺在天桥上,脑海里一片苍茫。这时,一位卖报纸的老妇走过来说,先生,买张报纸吧!他下意识地将手伸进衣袋。他摸到了一个冰凉的东西,拿出来,竟是一枚面值一元的硬币!他想,把这一元硬币花掉自己就是真正一无所有的人了。于是,他把硬币递过去。老妇送给他一张报纸并找回一枚面值五角的硬币。   他忽然瞥到了那则招聘启事:本公司求贤若渴,诚邀有志之士加盟……他心动了,缓缓走到天桥下的电话亭,然后拿起听筒。对方要求跟他见面。他放下电话,将那枚五角硬币递进去,老板又找回来一角硬币。他将这枚硬币攥进手心,决定去那家公司碰碰运气。   他来到那家公司,一股脑地跟老板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老板说,谢谢你的信任,希望你能加盟我公司。年轻人掏出那枚一角硬币,惨淡地说,除了这一角钱,我一无所有。老板爽朗地笑了,有一角钱并不是一无所有啊,真正的财富并不是用你财产的多寡来衡量的,而是用你头脑里的智慧和骨子里的坚强来体现的。老板向他伸出了手。   年轻人留了下来,时隔3年,便被提升为副经理。如今,他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资产数百万元。但他不会忘记,当年那枚硬币所带给他的人生奇迹。上帝不会让你一无所有。失败时,请摸一摸口袋,也许会有一枚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这恰恰是上帝故意留给你的开启命运之门的钥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