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傻瓜 八月傻瓜
关注数: 1 粉丝数: 512 发帖数: 11,165 关注贴吧数: 6
中国房地产为何不引入REITs模式? 中国目前的地产业、特别是商业地产领域发展遇到了相当大的瓶颈,这个瓶颈首当其冲的是政策,其次是资金。而在美国,一套完善的REITs模式,让大众收益,让企业承重的脚步瞬间变得轻盈灵活,可以腾出手脚专注于品牌的打造和发展战略的布局。中国的有钱人只能自己掏钱或按揭投资住房、商铺、写字楼。在美国,只要你愿意可以任意投资沃尔玛、罗斯福、曼哈顿。。。。。。假想美国没有REITs,他的地产早已崩盘,不会像今日走上持续稳定的道路。 REITs是什么?就是房地产信托,向社会大众发行证券凭证、募集资金,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募集的资金直接投资酒店、房产、商业地产、购物中心,将这些物业所产生的现金流逐步回报投资者。二是将开发商旗下的物业打包成立专门的REITs,进行持有和经营,将每年收益派分给投资者。前者有点像私募,后者接近于股票。 中国的住宅开发商做的就是一个事情,迅速地把资产变成现金流、再把现金流变成资产、再把资产变成现金流。一旦遇到政策危机,他们立刻举步维艰,08年如不是政府救市,金科、龙湖可能都灰飞烟灭了,现在大名鼎鼎的绿城,资产负债率高达148.7%,为了保住企业不倒,引进九龙仓作为第二股东,宋卫平几乎失去董事长一位,而可怜的资产负债率也只下降到89%。其实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知名房企,脆弱得几乎一根手指头就可以把他推到,我敢保证这些董事长晚上睡觉没有小面馆老板睡得好!呵呵。可见,中国开发商现在做的把资产变为现金流这件事,做得并不好。 商业地产领域的公司做的也是一个事情,将资产持有、包装、经营,获取现金流,盈利。但是做好的有几家?万达、华润、中粮,屈指可数。往往开发商坚持不到盈利的那一天就HOLD不住了,一卖跑之。不是老板们不懂商业地产的真谛,谁都知道商业地产、购物中心是金鸡母,是因为他们商业地产回报期长,他们受制于资金。可见,商业地产老板们做的这件事,也做得极差。 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中国地产的瓶颈,一是政策,二是资金。是否可以说,REITs若开放,很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房企发展的动力器? 既然我们的大众苦于没有投资渠道,REITs又能让企业轻松解决资金问题,大众多一种投资渠道(在美国,一般REITs的回报在10%左右),中国为什么不推出REITs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1、算来美国的房地产发展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为什么到上个世纪90年代REITs才强势发展? 2、我国对私募的投资方向基本无限制,只要合法就OK,为什么私募投资房地产的寥寥无几呢? 再结合我国对房价的调控政策,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1、中国前十年的经济发展,对房地产有一定的依赖,这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阶段。一直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是:出口、基础建设、投资三驾马车。现在人民币对外增值、对内贬值,出口受限、物价暴涨,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加快步伐。其他的不扯远了,经济从碎片到集约的发展,以后将逐步调整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而不是一味的修桥、修路、盖房子。所以地产已渐渐不是GDP的核心。 2、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是从粗放到精细、从碎片到集约。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一夜暴富,很多人悲壮跳楼,这个过程是一个狂狼的时代。03年起房价狂涨,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福布斯上榜地产商,这一两年金融调控、楼市滞销地产商甩卖、跳楼比比皆是。在粗放、初级、道德感迷失的行业贸然将民众的钱投资进去,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 3、继续谈行业发展水平,地产市场化的水平的确不高,处于投机阶段,还远远未达到投资阶段,投机阶段,风险也是最难管控的。从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来说,现在的地产商清一色的将土地抵押贷款,标的都不完整了,如何信托?这单一的问题,就极易引发投资纠纷。市场成熟了,即使产权不完整也可以处理,市场不成熟,进去就是法律纠纷。 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我们引入了 REITs,就能促进市场发展,加速市场规划和市场化步伐,迅速进入投资阶段?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强为逆行,冒这个风险。搞得好加速产业的发展,如果阵痛过大,老百姓的利益就伤不起了,而且我的第一条已经说了,我国现在的主业会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所以还是让地产业慢慢地规范发展较为稳妥。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