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淼淼 无题淼淼
关注数: 36 粉丝数: 66 发帖数: 3,537 关注贴吧数: 3
武大郎办校之“被满意”    话说武松协助他的大哥武大郎办了一间满意的熟食店之后,又资助大哥办了一间全日制小学。起初还算顺利,教师任劳任怨,学生听钟声上下课,秩序整整有条。每天早上武松走进校园,听听琅琅书声,那种成就感使他年轻了几岁。武大郎见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小弟得意的样子,也颇感安慰。但麻烦渐渐降到武大郎的头上来了,由于物价上涨,紧缩银根;熟食店经营的利润越来越少,资助到学校的资金也越来越少,他手头上的资金更可维持原状,无力提升教师的工资,自己教师的工资跟随物价的上涨而缩水,如果仅仅如此,还何以应对。更大的麻烦就是周边的东平、郓城、阳谷等三县的学校教师的收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涨,有的甚至超过涨价的涨幅,与他所管辖的教师收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们满腹劳骚,情绪很不稳定,武大郎为之头痛,但他死要面子,硬是不肯向武松反映。    聪明的武松觉察到了大佬的难处,于是组团调查。这天,武松带领各级要员,来到武大郎所办的学校。起初武大郎以为他的下属多少会给点面子,不会给予差评,不料,初次抽调问卷的老师几乎都给了“不满意”。这下武大郎急了,如此下去,大哥的颜面何存?老朽的颜面何存?情急之下,往后的每次抽取“样本”,他都要亲力亲为,专挑刚进校教师的“怕事”、“胆小”等年青教师,并且嘱咐他们只准“打满意”。不难想象,往后的结果自然“体面”得使人羡慕。    调查团走了,带着“满意”的问卷走了,心安理得地走了。武大郎也松也暂时松了一口气,不管他所经营的学校将来会发生什么,最起码现在他的大佬和“本老朽”的面子没丢,官位不被动摇。
忌讳    孩提时代逢年过节本来是最开心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母亲这个时候的禁忌特别多,一听到不吉利的话就使脸色,甚至扣“利是”。因而说话要特别留意,很不自然。时过境迁,母亲随着岁月的推移“开化”了很多,有时我讲了句她以前认为犯禁的话,她总是安慰:无关事,现在开化了。让我不觉得不自然。渐渐地,我讲话也无所顾忌了,轻松了很多。      然而,母亲的迁就让我碰了鼻子,当然不是碰在她身上。就在昨天,我见到一个帖子,里面的内容讲到“(”资的事,而每“(”资总写成“公资”,于是自作聪明的指出来。网友回复就是一顿数落,并让“滚”。于是,我发了几个内容有“(”字的贴子,果然不能直发,都有提示。出于好奇,搜索了招工方面的广告,结果是,招工方都是“((公)资面谈”。这才明白,人家是怕犯忌,是我无知,活该碰壁。原来,上网的字也有禁忌的,如出现“(”资的“(”字样大概是要审的,因而人家才把“(”资写成“公资”。于是我学“精”了,沿用几千年前古人造字,将那些犯忌的字用图形来表示。虽然到处是符号,让人谛笑皆非,但总比犯忌的好。      我想,只要不出现“(”资相关的仿间传闻,就不会有收入差距,就天下太平,万事大吉了;正象只要把耳朵严严地掩住,就没有外面噪声一样,多聪明法子。只是多了些禁忌而已,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小时候的习惯,很快会恢复过来的。
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1)、在教育的工具箱中,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工具,只有工具箱中所有工具相互配合,有机地结合,才能把孩子教好。“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只强调学校教育的手段,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不可或缺的教育工具。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份子,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可能绝对封闭于学校。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肯定要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因而家庭、社会也必须负起教育孩子责任。学生学不好,除了学校老师的责任之外,社会、家庭是不能免其责的。试想一下,学校周围都是游戏机场,门前排放着接送女生的狗子队;不给学生毕业后一个较好的就业环境,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不给老师能安教乐教的收入,老师没有教下去的信心,如果连“学”与“教”的信心都没有,还能好得好吗? 在人们的视觉中,学生是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群体,老师是指在学校教学的人群。而事实上学生的身份同时也是孩子青少年的身份,因而他们不仅仅是学校的,还是社会的、家庭的。“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把教育责任全面推向了老师,把老师推到社会舆论的浪尖上,成为学生学不好的活靶子,所以说它就是“四人帮”后有的老师成了一些学生的“新四类”的源头。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变化是内因、处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适当的温度能使正常的鸡蛋变成鸡仔,但不能使细胞组织不健全或者未受精的鸡蛋变成鸡仔。“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只强调了处因(老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内因(学生)在“学好”过程中要起的作用。所以它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老师是人,不是神(神是虚拟的),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能力虚拟化,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