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安然 跃马安然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水深,总有知假卖假者被利益所驱,总有国宝帮蛊惑新人,总有误入歧途者执迷不悟。知假卖假者,百般仿古,套路翻新,层出不穷,利益驱使下失德忘形,丧心病狂。误入“国宝帮”者,且不可“玉”盖弥彰,自欺欺人,要敢于迷途知返,不然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面对古玉望洋兴叹的悲哀。现代古玩市场稍有不慎打眼已是常事,故而谨慎玩玉方能领悟大境界。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关注数: 305 粉丝数: 971 发帖数: 27,668 关注贴吧数: 101
平安扣。。。 清代白玉平安扣 平安扣也称怀古、罗汉眼,可祛邪免灾,保出入平安。是中国的一款传统玉饰品,从外型看它圆滑变通,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古代称之为“璧”,有养身护体之效。在现代,常为情人间互赠之物,取平安之意。 平安两字寓意明确,表达了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 平安扣外圈是圆的,象征着辽阔天地混沌;内圈也是圆的,象征我们内心的平宁安远。 平安扣,素而无功之圆形传统佩饰,直径大的不过三五厘米,但却被人们赋予了简单朴实的寓意”平安”。也许是因为没有烦琐的雕琢表面平滑,而外形大小又像扣子,所以得此名吧。其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以明清以后的比较多见,而且多为民间饰品。其形制传承至今没有大的变化。 平安扣的形状很像古时铜钱的形状,据说古铜钱可避邪保平安,可是佩戴铜钱不是很美观,所以在玉器中就出现了平安扣,既美观而且寓意又好。 平安扣是一款很不错的护身平安符,佩戴简洁大方,贴身润肤,护身辟邪,吉祥保平安,有很好的装饰效果,长时佩戴更显透亮水。 平安扣, 对于其由来,好多人认为是由古钱演变而来,我则倾向于源自古代系璧。古人是有把古钱当做吉祥护身之物的现象,比如清康熙通宝中的”罗汉钱”。但古钱是方孔的,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并统一了货币、度量、文字以后,直至清王朝结束,历经2000多年方孔钱作为主流货币其样式就没改变过。而”平安扣“则是圆孔的,如果源自古钱,那么何不是方孔的呢?而且同样有各种美好寓意的方孔压胜钱(花钱)早已有之。 在民间玉饰中也有不少仿方孔钱而制的大小玉佩,但都是带功的,或雕琢吉祥文字、或雕琢吉祥纹饰。也就是说”玉钱”是与”平安扣“不同的两种饰品。 下面再说说”璧”,《尔雅·释器》中指出:”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肉”是指从内圈到外圈之间,即环状玉石。”好”是指当中的孔,肉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与此器近似的还有玉瑗,玉环,三者的名称由中心的圆孔大小来决定,大孔者为瑗,小孔者为璧。孔径与玉质部分边沿相等者为环。)而且玉璧有的有文饰,有的是素面无纹的,所以再式样上玉璧先胜一回合。《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说文》中释璧:”瑞玉,圆器也。”可见玉璧被古人视为祥瑞之重器。而作为佩饰的系璧尺寸要比作为礼器的玉璧尺寸小,一般认为在10CM以内。以璧为佩饰主要自战国至汉代盛行,由此古人佩系璧由来已久。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开采玉石(泛指美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之将璞玉琢成玉璧全靠双手来完成。如此珍贵之物必会被古代皇室帝王垄断独享,所以玉饰品从庙堂走到民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智慧的劳动人民将其缩小简化,既省材料又省人工,还有美好的寓意在里面,这就变成了能让更多人能拥有的”平安扣“,并且传承至今! 小小一枚平安扣,圆圆的造型寓意圆满幸福。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