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4EyW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3,765 关注贴吧数: 4
匈奴两千年祭(转贴) 千年难溶祁连的雪为匈奴正名作者:「孙延秋」--------------------------------------------------------------------------------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   绝人之材,淹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三天三夜,火车轰鸣着终于越过黄河,将西安和兰州人称之为“塬”的一座座巨兽般的黄色土山包甩在了身后,然后如同一张紧绷的弓背,缓缓地行驶在古浪峡口之中。   这就是当年匈奴祖先依凭东拒大汉的天然屏障,峡侧峰岭上那还依稀可见的秦汉时之长城烟墩,似乎在向我展示着两千多年前那一场场浴血堆尸的战争。从史料中得知这座著名峡口曾阻挡过东进中原的匈奴马队,也曾阻挡过霍云病西进的大军。   半个多小时后,火车长鸣一声,笔直向西奔驰,车窗两侧顿时豁然开朗:遥望西北,片片葱碧的开阔绿地一望无际;极目西南,祁连山蜿蜒西去。虽是夏季,其峰顶冰雪依然如一条起舞的银龙,自苍宇游动而来。   终于到了。   这就是数千年前曾诞生和养育我们华夏另一伟大民族匈奴先祖的圣地―――狭长而辽阔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之西,又夹处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与蒙古高原之间的一条长约1000多公里,宽数十至数百公里,形似走廊地带而得名。它曾是中原通往西域,沟通同大陆三大洲国际经贸的最重要通道。其重镇武威史称:“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一千多年之前,就人东西方精神、物质诸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汇。   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以前,远古洪荒时的夏商年代,一个很了不得的被后代史学家称之为淳维的王子,因父王的过错被同宗族人逐出了中原。怀着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族人的仇恨,王子带着他的妻妾和仆人开始了永恒的放逐。茫茫无垠的蒙古大漠与草原,从此有了几缕流动着的炊烟,他们驱赶着为生存而驯服的山羊、野马,从阴山脚下远涉西伯利亚,又自西伯利亚追逐水草和太阳奔往天山。终于有天,在他们勇敢地穿越了蒙古草原南面的一大片死亡沙漠之后,惊喜地发现了这片一望无际的平原绿洲。   自此,河西走廊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始端。   王子的后裔们,快乐地在这片水草肥美的草原上生息繁衍,他们把南面那如同一个巨大屏风的山腾拜为天赐之山(祁连是古匈奴语天的意思),山上的雪水无私地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古浪峡口以其无比峻险隔断了东眺不远的中原。   千余年后,一个被中原人称之为“戎”或“匈奴”的民族在这里崛起了。广阔的蒙古草原,肥沃的辽东黑土,凡他们祖先流浪过的地方,都成了他们的领土。这个马背上生存、河西走廊养育的欧亚第一个游牧民族开始剽悍的向世人,向那些曾放逐过他们祖先的中原人,证明着他们的存在。   公元前235年,游牧于河西走廓及蒙古草原上与世无争的匈奴民族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不管一代代历史学者怎样评价这个民族,在我翻阅了诸多史料之后,我坚信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个无为而治的民族。就像吉普赛人一样过着天人合一的生活。他那野性的剽悍的令周边国家为之颤栗的铁骑,是他蒙受强邻的无缘入侵和杀辱之后才出现的。   东方,那个一统中原六国的秦皇赢政大手一挥,十几万大军在大将蒙括的指挥下,迅速侵占了属于匈奴人的蒙古高原以南的河套及鄂尔多斯地区,然后竟像构建自家院墙那样把战国时诸国长城筑连一线,使之东走辽东,西迄临洮,迤逦万里。将在这里游牧民千余年的匈奴人北逐阴山(象放逐匈奴人祖先一样,新的中原帝国又北逐着他们的子孙,而西方恶邻月氏 国则趁火打劫,借秦兵之势,举倾国之兵,一举将早已垂涎的、匈奴人视之为生命摇篮的河西走廊占领,并恬不知耻地举国迁入。   此时匈奴人东有强大的东胡,西有仇敌月氏,南有无道强秦,恶邻逼境,鹰窥虎视。在此民族生存系于一旦之际,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昌顿(音莫毒)诞生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