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隶平人
广隶平人
关注数: 729
粉丝数: 560
发帖数: 8,330
关注贴吧数: 15
街中即景30——梦回大辽 明天,冬捕节就要开幕了,本贴照片从今日彩排开始,否则单等明天恐怕不行,有些镜头是拍不到的,演出场地控制得很严,所以今天见缝插针拍了些,有些并不是演出时的镜头,也就是常说的“花絮”,也挺有意思的。
街中即景29——辞旧迎新
街中即景29——辞旧迎新 石狮子、拴马桩,看来有些年头儿了。 坐在轮椅上是不幸的,有人推着走是幸福的。人工降雪。 冰的世界。
躲在壁橱里的电饭锅 这是一只很不起眼的电饭锅,我甚至记不太清楚是什么品牌了,好像是 “ 飞鹿 ” 牌吧,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牌子。说起来话就有点儿长了,论 “ 年龄 ” ,它比我的儿子还大一岁呢;论资历,它是我家资格最老的家用电器了;论质量,它不比名牌差,甚至比名牌还要好,用了快 24 年了,还能用呢。 1987 年 11 月,在我即将结婚之际,和我同年毕业的十个同学凑了点钱,买了这个电饭锅送给我,算是给我的新婚贺礼。这在当时几乎就是一件奢侈品,要花大约一百块钱,超过了我们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我们当时的月工资只有 70 多块钱,也就是说,每个同学要拿出工资的七分之一,才能买来这只可爱的电饭锅。 从此以后,这只可爱的锅就陪伴着我们全家,用它的满腔热情温暖着一家三口的小日子。二十几年的时光里,电视机换过,收音机扔过,自行车、摩托车也报废过,而这只锅和我们一起目睹了它的同伴们的兴衰成败,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每当闻到从锅里飘出的饭香,全家人的心里就会多一些安慰,就会多一些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别管明天怎样,至少我们今天的锅里还有饭,我们还能吃饱,只要我们的锅里还有饭,明天就应该是美好的。 我有个与众不同的专长,就是修理家用电器。很多人问过我,买什么样的电饭锅好,我说:越简单的越好,就像我的这个。我给他们举过一个还算生动的例子:二战时,德国人手里的 MP40 冲锋枪精度很高,但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到了苏联,适应不了当地的低温天气,有时干脆就打不响了,而苏联人使用的 “ 波波沙 ” 冲锋枪构造简单,精度一般,但装弹量大,火力又猛,又不容易出毛病,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和温度。实际上,越简单的东西也越好修理,太复杂、价格又高的电饭锅一旦出了问题,有时连配件都买不到,怎么修啊?就只好报废了。 其实我的这只宝贝锅也出过问题,都被我轻松解决了,二十几年过去了,修了很多次,电源线不能用了,换了条新的,保温功能也不好使了,那就不要了,只要饭能熟就能吃,对于这样一只兢兢业业的锅,就不要求全责备了。来县城定居之际,我把旧家具、音响和一些家当送给了亲戚朋友,这些东西里当然不包括这只电饭锅,我将它拆开,彻底清理了一遍,尽管远不如二十几年前那样新了,但是我对它的感情如同对老屋一样,不是迫不得已,我是不会放弃的。 新的生活开始了,这只锅好像有些累了,饭还没熟透就要跳闸,这当然不行,不能吃夹生饭啊。我重新考察了一番,发现烧开水还是没问题的,那就用它专门蒸馒头,熬粥吧。终于买了一只新锅,也是功能很单一的那种,容量也不大,每当要蒸馒头、熬粥的时候,还得麻烦我那只可爱的老锅,因为它的容量大,能装。我家平时很少蒸馒头、于是很多时候,这只老锅都安静地躲在壁橱里,似乎在深刻思考自己的功过是非。 前些时,我把从老家带来的手电筒也送了人,但这只老锅,有 20 几年工龄的老锅,我必须让它在我家安度晚年,直到它寿终正寝。
躲在壁橱里的电饭锅 这是一只很不起眼的电饭锅,我甚至记不太清楚是什么品牌了,好像是 “ 飞鹿 ” 牌吧,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牌子。说起来话就有点儿长了,论 “ 年龄 ” ,它比我的儿子还大一岁呢;论资历,它是我家资格最老的家用电器了;论质量,它不比名牌差,甚至比名牌还要好,用了快 24 年了,还能用呢。 1987 年 11 月,在我即将结婚之际,和我同年毕业的十个同学凑了点钱,买了这个电饭锅送给我,算是给我的新婚贺礼。这在当时几乎就是一件奢侈品,要花大约一百块钱,超过了我们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我们当时的月工资只有 70 多块钱,也就是说,每个同学要拿出工资的七分之一,才能买来这只可爱的电饭锅。 从此以后,这只可爱的锅就陪伴着我们全家,用它的满腔热情温暖着一家三口的小日子。二十几年的时光里,电视机换过,收音机扔过,自行车、摩托车也报废过,而这只锅和我们一起目睹了它的同伴们的兴衰成败,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每当闻到从锅里飘出的饭香,全家人的心里就会多一些安慰,就会多一些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别管明天怎样,至少我们今天的锅里还有饭,我们还能吃饱,只要我们的锅里还有饭,明天就应该是美好的。 我有个与众不同的专长,就是修理家用电器。很多人问过我,买什么样的电饭锅好,我说:越简单的越好,就像我的这个。我给他们举过一个还算生动的例子:二战时,德国人手里的 MP40 冲锋枪精度很高,但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到了苏联,适应不了当地的低温天气,有时干脆就打不响了,而苏联人使用的 “ 波波沙 ” 冲锋枪构造简单,精度一般,但装弹量大,火力又猛,又不容易出毛病,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和温度。实际上,越简单的东西也越好修理,太复杂、价格又高的电饭锅一旦出了问题,有时连配件都买不到,怎么修啊?就只好报废了。 其实我的这只宝贝锅也出过问题,都被我轻松解决了,二十几年过去了,修了很多次,电源线不能用了,换了条新的,保温功能也不好使了,那就不要了,只要饭能熟就能吃,对于这样一只兢兢业业的锅,就不要求全责备了。来县城定居之际,我把旧家具、音响和一些家当送给了亲戚朋友,这些东西里当然不包括这只电饭锅,我将它拆开,彻底清理了一遍,尽管远不如二十几年前那样新了,但是我对它的感情如同对老屋一样,不是迫不得已,我是不会放弃的。 新的生活开始了,这只锅好像有些累了,饭还没熟透就要跳闸,这当然不行,不能吃夹生饭啊。我重新考察了一番,发现烧开水还是没问题的,那就用它专门蒸馒头,熬粥吧。终于买了一只新锅,也是功能很单一的那种,容量也不大,每当要蒸馒头、熬粥的时候,还得麻烦我那只可爱的老锅,因为它的容量大,能装。我家平时很少蒸馒头、于是很多时候,这只老锅都安静地躲在壁橱里,似乎在深刻思考自己的功过是非。 前些时,我把从老家带来的手电筒也送了人,但这只老锅,有 20 几年工龄的老锅,我必须让它在我家安度晚年,直到它寿终正寝。
街中即景28——寒来暑往 其实,想拍红叶,咱康平就有。寒意渐浓,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街中即景28——寒来暑往 其实,想拍红叶,咱康平就有。寒意渐浓,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街中即景27——天凉好个秋
街中即景26——夏日炎炎
街中即景26——夏日炎炎
街中即景24——拥抱夏天
街中即景23——春天的脚步
街中即景23——春天的脚步
街中即景22——好大一场雪
街中即景22——好大一场雪
街中即景21——龙年正月
街中即景21——龙年正月
街中即景20——2012年康视春晚特辑
街中即景20——2012年康视春晚特辑
街中即景19——冬日恋歌
街中即景19——冬日恋歌
街中即景18——与秋天挥手
街中即景18——与秋天挥手
街中即景16——中秋
街中即景15——夏末秋初
街中即景13——仲夏
街中即景12——五月 从本贴开始,以后的每贴都会有一个副标题。
街中即景12——五月
街中即景十 2011年春节特辑。
街中即景11
街中即景11
街中即景九
街中即景九
街中即景八
街中即景八
鞋匠大姨在辛苦地工作。2010年深冬的顺山屯。现在这片地已经是顺山新村的楼群了。权力机关。
鞋匠大姨,好像很长时间没看见了,退休了?2010年深冬的顺山屯。这块地现在是顺山新村的楼群了。从这张照片上能看到我家。权力机关。
这是我家搬到康平后拍的第一组照片,总体感觉很乱,就像适应新生活需要一个过程一样,想理出个头绪还得一段时间。
2010年“十·一”前夕,红旗飘飘。广场的花儿。
街中即景三
似曾相识。午餐。甜梦。(卖蜂蜜的,睡着了)农行狮吼。小城美容师。这次感觉比上次好多了。
街中即景六
街中即景五
中国教育的目标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 “望子成龙 ”;标准,是 “成王败寇 ”;方法,是 “死记硬背 ”;手段,是 “不断施压 ”,还美其名曰 “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最需要 “以人为本 ”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请别误会,这不是我在瞎说,这是易中天说的。
辽河东岸姥姥家 儿时的记忆中,不知道辽河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她到哪儿去,只知道她日夜不停地流啊流。辽河的水很清,透过水面能看见水里的鱼。河堤上高大而粗壮的柳树像年轻小伙子的臂膀,隆起一块块的肌肉,冬天时叶子落了,和古画中的树像极了。河滩上的柳树好像永远也长不大,低垂的枝叶像少女的秀发一样柔软而浓密,如果想玩捉迷藏,随便找个树丛钻进去,别人就得费好大劲才能找到你了。白色的沙滩上,河水冲刷形成的线条好像老人额头的皱纹,记录着岁月沧桑。两岸黑黝黝的土地肥得流油,五谷杂粮养育着两岸的辽河儿女。清水、绿柳、白沙和黑土,构成了辽河独特的风景线,但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辽河东岸是姥姥家。来到渡口,上一只小木船,船家姓李,河东人,说话结巴而且话多,他的工作就是把过河的人们送到河对岸。 翻过河堤,再走不到一公里,可以看到村子东头一幢三间的大瓦房,独一无二,鹤立鸡群。来到院子里,一根高高的铁管顶上有一架鱼形的风车,鱼嘴里叼着风轮,鱼尾是用红布做成的,鱼身用木头雕成,用油漆画着鱼鳞,风吹过时,风轮哗啦啦地转,红色的鱼尾随风飘摆,这架风车连同这座院子,是村子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这就是姥姥家了。 姥爷是个木匠,手艺出众、脾气暴躁。进了房门,里间屋的门框上,左边挂着一只红缨枪,这是当年几乎农家都有的一样武器,大多是文革时红卫兵们用的;右边挂着一只双截棍,如果留到现在,恐怕比李小龙用的那只还要珍贵了。炕头的炕沿儿边上用木头镶着一个平台,上边放着烟笸箩、手电筒等日常用具。屋中间的柱子上镶着一个圆形的平台,上边放着暖壶、茶壶、茶碗、茶叶筒。炕的中间立着屏风,上面的花纹是手工雕刻的。北面的墙上挂着各种尺寸的锯,地面上的一个木箱子里,装着刨子、凿子、斧子、墨斗等。如果是冬天,炕上还会有一个用黄泥做的火盆,窗台上有剪子、线板,这些是姥姥常用的东西。最有特色的要数炕上的一个小凳子了,是用一整块木头雕成的,收起的时候就是一块木头,四方四角地放在那里,打开后会支出两条腿,变成了一个小凳子,不过要把木块变成凳子,不熟悉的人要掰上半天,因此这种凳子被人们称为“瞎掰”,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木匠都能做的。 姥爷的手艺远近闻名,他的脾气也是暴得出了名的,一则是遗传因素,听妈妈说,太姥爷也就是姥爷的父亲,临死的时候还打了太姥姥一笤帚疙瘩;二则姥爷是一家之主,还是手艺人,家里的顶梁柱,脾气大了点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相比之下,姥姥是众多温良贤淑的农村妇女中的典型代表,她会讲很多故事,大多是知恩图报、爱憎分明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平实无华的语言和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听得我们如醉如痴。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去姥姥家了,而且每次都赖在那不愿回家。 相比之下,河东的昌图县要比河西的康平县强多了,水利、电力、交通等都比河西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相对富足。 1969 年,我 5 岁的时候在姥姥家过春节,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姥爷非常喜欢放鞭炮,他把“二踢脚”叫“高升炮”,自己做了一个专门用来放“高升炮”用的铁圈,安上一个很长的杆,把炮放在铁圈上,手持杆的这端,用一根点着的麻杆去点炮,既安全又方便。我也喜欢放鞭炮,但未经姥爷允许,借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动他的东西,尤其是他老人家的“高升炮”。正月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了,人们聚集在生产队队部前面的空地上踩高跷子,到了晚上还要点很多灯,每个踩高跷子的人手里都有一盏纸糊的灯,形状、色彩、种类各异,展示着主人的手艺。人们的脸上画着浓妆,腰上围着各种花色的被面,脚上穿着东北特有的黑色胶皮靰鞡,一种臃肿而暖和的棉鞋,鞋里还要垫上一些撕成条的苞米皮儿,鞋的外边就是用麻绳捆绑着的高跷子。人们的装扮大多是有角色的,通常《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是必不可少的,别人围成一圈,圈的中间留给他们。众多的角色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一位老太太,花白的头发是用线麻做的,额头上画着皱纹,耳朵上挂着耳环,身上穿着老太太的衣服,手里拿着旱烟袋,从长相到举动都像一个活脱脱的老太太,其实他是一位纯爷们儿,姓赵,是邻村的生产队长,长得就像老太太,演起来那叫一个绝。
中年心事 人到中年。 既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辛苦,又感受到了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也得到了收获的快慰。有时候为自己的所谓成就沾沾自喜,也难免不自觉地吹捧自己一番。当我真正静下心的时候,总喜欢想想过去的事。我本来就是喜欢怀旧的,每每回到从前的时光里,带给我最多的却是遗憾。 童年时光在蹦蹦跳跳中渡过,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记,只记得自己很喜欢淘气,下河抓鱼,上树掏鸟;在路上挖陷阱,用弹弓打玻璃;和人打架,摔得浑身是土,削玩具枪,手上鲜血直流。我不是什么好孩子,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读书。书中有我想知道的东西和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这是一个无形无声的世界,在我的眼里,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妙,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爱书的我却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我平生最厌恶的是别人约束我,就像被俘的人厌恶枷锁一样,所以每每与老师、父母抗衡,企图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自由。我用老师的遗憾和父母的无耐换取了自己的一份份自由,在自己尽情享受这些自由的时候,似乎隐隐约约感到了一丝于心不忍。小时候我很喜欢杀鸡,手握屠刀,不顾鸡们的哀号,一刀一个,一律开刀问斩。不知从什么时候连看都不敢看了,可见我的野性正在慢慢减退。造成这一后果的便是书,我深爱的书。 书把我带进了高中时代,这时的我愈加厌恶枷锁,向往自由,尽管我很爱读书,但书的内容要由我自己选择,我不喜欢的当然要靠边站,我不喜欢的科目当然就经常不及格了。可见,我的确不是什么好学生。世事难料,机缘巧合,讨厌课堂的我却走进了课堂,而且注定要在讲台上渡过一生中最长的时光。 当我成为父亲后,真想重新作一回儿子;当我成为老师后,又想重新当一回学生;当我真正感受到教子不易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常在心里骂自己是大浑蛋;每当想起自己当年那些追寻自由的行为时,便同时想起父亲的责骂与劝导,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能够安慰自己的情节,然而这一切都已毫无意义了 — 父亲已离开我十几年了。 我不是好学生,但我是一个好老师;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但我是一个好父亲;我也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人,但我的确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才是我真正的本性。当我从迷惘和遗憾中逐渐认识了自己时,我要把我的人生经验告诉儿子,让他的人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真实,少走一些弯路,多读一些好书。 这些话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我是不肯说的,有些内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尽管这冰山只露出了十分之一的体积,但我毕竟找回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也许需要一些勇气,我也许是真的鼓足了勇气才写了这篇文章,不过你知道我此刻的心情吗?告诉你吧,如释重负。 2009 年 9月 14日 夜 22时 30分许
余秋雨的话 1 、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2. 一个人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以痛,是因为在乎;一个人之所以在乎,是因为有感觉;一个人之所以有感觉,仅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你有感觉,在乎,痛过,落泪了,说明你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一个人。难过的时候,原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没有必要把自己看的这么坚不可摧。 3.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4. 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界好,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 ------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那,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5.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 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6. 【人的一生】 0岁出场, 10岁成长, 20岁彷徨, 30岁定向, 40岁打拼, 50岁回望, 60岁告老, 70岁搓麻, 80岁晒太阳, 90岁躺床上, 100岁挂墙上。生的伟大,死的凄凉,能牵手的时候,请别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手牵手,能相爱的时候,请别说分开。一生就这么短暂而已。 7. 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怀念单身时的自由。 ——— 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 “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 8. 面对, 不一定最难过。 孤独, 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 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 不一定不再拥有。 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本吧首贴 “康平万人中学”能否成为现实,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未知数。此事的利弊之争一直在延续,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无论如何,本吧既已成立,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关万人中学的问题,希望吧友们广泛发表意见。即使康平万人中学不能成立,也相信本吧能成为康平的教师们共同的家园,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本代理吧主表示感谢了!
街中即景28——寒来暑往 其实,想拍红叶,咱康平就有。寒意渐浓,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广厦千万间
街中即景27——天凉好个秋 立秋过后,天气渐凉,早晨出去的时候得穿长袖的衣服了。一年四季没完没了,手拿相机不厌其烦,有时候连自己都烦自己了,可还是忍不住,因为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新城区的建设速度,用句老话说,就是“突飞猛进”。我很荣幸融入到这座城市中,能够亲历这神奇的变化。
1995年,我参加工作的第八个年头,这张照片就是我的家。在农村,房子基本上只分里屋、外屋,上屋、下屋,这是上屋的里屋,是住的地方。右下角是炕沿和炕的投影,墙上是儿子的书包和他涂鸦的作品,门口左边是酸菜缸、菜板、酱油瓶、盖帘、还有老式的铁皮外壳的暖壶,靠墙角放的就是我的那只宝贝电饭锅,这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就在于乱,乱得忍无可忍。这是上屋的外屋,是厨房兼柴房,推开右边的门就是院子了。这辆自行车是我交通工具,骑了整整十年。墙角的劳动工具生生地把我从一个文弱书生磨练成了一个健壮的中年汉子。1995年冬,卖了两头猪后,终于攒够了买木料的钱,下了决心盖新房。木料后面就是我决心要拆掉的老屋,拍这张照片的时候镜头并没有倾斜,有远处的树作参照物,可见这房子的状况了。我刚毕业的时候工资只有76.3元人民币,此时总算超过了300元,不过想盖新房还不容易,因为总的费用至少得20000元,木料买来了,别的呢?钱还是不够,咋办?借。1996年初春,打开新房的房门,厚厚的一场春雪,倚在缸沿上的是我那可爱的座骑自行车。旁边是我打的栅栏门,已经出毛病了,可见我的木工手艺也不怎么样。房子变成了砖瓦结构的了,其它基本照旧。这是我的第二辆摩托车,到了星期天,总想把它刷得干干净净,擦得亮亮堂堂。买第一辆摩托车的时候,花了5000元左右,至少借了一半。买这辆的时候花了4800元,比原来的好,也便宜,而且没用借钱,没怎么考虑就买了,因为这时外债已经还清了,手里也有了几张银行卡。我家的燕子,我拍它们的时候它们并不害怕,嘴里还叼着草,说起过日子,它们是我的好榜样。2010年的寒假,儿子的两个同学在我家玩“魔兽”,网上对战,通宵达旦。台式机是家里的,用了两年了;笔记本是儿子的,开学初新买的。过年了,儿子在墙头摆了一排“二踢脚”,看他的动作,你就能感觉到他还和小时候一样淘气。我已经很多年没放过鞭炮了,因为儿子在这方面比我内行。2010年除夕之夜。拍这张的时候,我这样想过:如果我长住在这里,以后每年的除夕都应该拍一张,如果不在这里长住,这张就是最好的纪念了。锈迹斑斑的老井,已经多年不用了,几次想拔了它,都没拔成,每到过年总要给它贴上一张写有“井泉大吉”的红纸。在农村的习俗里,井是不能随便毁掉的,否则龙王爷要生气的。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自己也没想到,半年后我来到了城里,2011年的春节是在楼房里过的,所有的照片,照片上的所有都过早地成了历史。 感谢摄影,感谢我那些老式的相机、黑白胶卷、冲印工具,照片是黑白的,记忆却是彩色的,数码能代替胶片,但今天代替不了昨天,昨天留给我的是一笔又一笔的宝贵财富,我学会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懂得了珍惜,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领悟了人生的许多哲理。 很抱歉,2011年的春节我并没有留下有关家的图像资料,平时拍的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我现在的家和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一样,是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的家的一个缩影。除夕之夜,我挎着数码相机,在街上拍了很多照片,十几口人聚在我家过年,居然没人提起拍一张全家福,也许是大家认为,这样的机会多的是,什么时候拍都无所谓了,而且自己也都有相机,想多咱拍都行,因为过年也已经成了记忆中的大事,生活中的小事了。
征集会员名称 目前本吧共有会员93人,名称可由吧主自己设定,应该具有康平的地域特点和摄影方面的专业特点,请吧友们积极发表意见,定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名称。
恭喜我吧! 我申请了N次,失败了(N-1)次,所以成功了一次,主要是由于脸皮很厚实,(说句笑话)我会尽快熟悉业务,积极工作,努力管理本吧,与岛主、小猫及各位吧友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康平摄影吧。
高考特写——天下父母 一切为了高考。全程陪同。不放过做广告的机会。鲜花献给谁?等待进行时。
2011年高考回顾
大青沟纪行
街中即景25——运动的魅力 http://tieba.baidu.com/p/1619422966 欢迎浏览,谢谢!
街中即景24——拥抱夏天 http://tieba.baidu.com/f?kw=%BF%B5%C6%BD%C9%E3%D3%B0
原片处理后的照片。 您注意这两张照片的区别吗?老先生脸上的光斑和右边那个人不见了,修整后的照片去掉原片上的瑕疵,感官上好多了。修片其实并不难,弄得多了也就熟了。如果您有需要修的照片,可发在此贴中,本人愿意代劳,请您附带说明修片的要求,修好后再发到此贴。本人水平有限,大家相互交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