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人骑事 岐人骑事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2 发帖数: 550 关注贴吧数: 14
数据显示:骑自行车对身体有益,可延寿六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来自环法自行车赛(Tour de France)车手的最新数据显示,运动员们的平均寿命比普通同龄人要长六年,死于心脏相关疾病的概率也较低。这打消了极限高强度运动会增加死于心血管疾病可能性的疑虑。  这项最新研究对786名于1947年至2012年间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法国车手及死亡车手的死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于9月3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会议上进行了发布。   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似乎不会大幅增加精英车手心脏病发作或早逝的几率——至少短期内不会。   该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欧洲乔治蓬皮杜医院(European Georges Pompidou Hospital)及巴黎第五大学(Paris Descartes University)心脏病学家埃洛伊·马里恩(Eloi Marijon)说,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对于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健康人来说,运动依然是有益的,即使是强度非常大的运动。”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流行病学系系主任、曾任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会长、负责主持该项研究数据发布会议的多纳·阿尔奈特(Donna Arnett)说,研究结果消除了人们对骑自行车运动强度的疑虑,不过结果并不一定能够推广到马拉松长跑。   少数几项对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高强度运动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担忧。通过高级成像及其他测量工具,研究发现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心脏有受损迹象,致使一些医生担心这类极限运动可能有弊端。   费城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名誉教授、曾任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会长的阿尔弗雷德·博夫(Alfred Bove)说,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只是正常的慢性劳损,部分以往研究显示,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后,肌肉会受到挤压,流经心脏的血流量也会增加,在身体恢复后就会消失。博夫并未参与9月3日的研究发布会。   他说:“现在有了更好的研究生理学的窗口,我们开始逐渐了解不懂的东西了。”   这种身体变化用最新的成像和测量工具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而且博夫表示,许多心脏相关的研究都是针对病人所做,不一定适用于推测健康人的情况。   另一个有关该项研究的问题是,它是否对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脏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通过增加血液中红血球数量来治疗贫血及其他症状的药物。耐力运动员通过服用这种药物同时加大训练强度来提高成绩,但国际自行车界禁止在比赛中使用该药物。研究人员对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带来的长期影响知之甚少。不过当骨髓中红血球过量时,就会出现一种名叫红血球增多症的病症,从而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发作。   尚不清楚该项研究中哪些车手用过哪些有助提高成绩的药物,因此从该项研究中得到的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数据很有限。   不过,马里恩说,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被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环法自行车赛的车手中比较普遍,研究人员推测,若促红细胞生成素会造成心脏病发作,那么过去20年间的死亡的车手人数与之前相比会有所上升。   马里恩说,但是他们并没有观察到以十年为周期的死亡率有什么差别,这表明“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脏病发作之间并没有很强或直接的关联”。他敦促大家在解读研究结果时应谨慎,并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及增加研究的时间段。   该项研究同时于9月3日发表在《欧洲心脏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适合初学者的山地车训练指南 喜欢你的豪放 一般的初学者,先要经过四周的训练才能使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开始最好一次能以15公里左右的平均时速,骑完30公里距离的相对平坦的越野路线,理想状况下,建议每周骑行1—3次,但要注意休息调整,骑的次数太频繁,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还会导致受伤或是其他病痛,如果你一周可以骑二次20-35公里的路程,你会发现自己进步很快。   一、耐力训练 山地车训练应该从耐力、体力和基本技术等方面开始训练,牢固的耐力基础是训练的前提条件,定期进行耐力训练能使身体适应各种运动强度,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为了能更好地承受高强度地训练和比赛,而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耐力训练,耐力越好,疲劳得越慢。   在山地自行车运动中一般进行两种耐力训练,即长时间地耐力训练和普通地耐力训练。   长时间的耐力训练是普通耐力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增强基本耐力时,会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这种耐力训练的特点是强度低、训练时间持续较长,因此适合被安排在周末进行。在冬季为了保持体能也可以采用滑冰、滑雪等运动作为辅助训练,或可以将强度不高的2-3小时的放松骑行作为耐力训练。   如果平时没有条件上山训练也可以使用公路自行车代替训练,许多世界级山地自行车运动员都经常利用公路自行车进行训练,因为路线较长、速度慢、对有休息要求的训练一般都在公路上进行,在公路上训练能更容易分配运动强度。对增强耐力和提高速度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每周进行山地车慢骑2-6小时的可看作是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内容,也可将强度不高的2-3小时的放松骑行作为耐力训练。   
历时55天行程4279公里,顺利完成我的陕-川-藏-尼骑行之路(转) 历时55天,总行程4279公里,成功从陕西西安广仁寺骑行至尼泊尔加德满都泰米尔区,我为自己拥有的此份独特旅行方式感到骄傲。感谢@via-velo 对@029单车队 此次骑行活动的经费赞助以及装备供给,谢谢路上帮助过我和出发前为我践行的所有朋友们,谢谢父母对我此次骑行的理解和支持,谢谢蔡吧所有支持并为我加油鼓励的吧友们,谢谢大家。给吧友提个醒,以后要有人来西藏拉萨玩的话,一定要在家办个护照,要是来拉萨不来尼泊尔的话真的会后悔。从拉萨到尼泊尔的沿途风景也超级美丽,羊湖和珠穆朗玛峰都是要经过的。重要的是尼泊尔的消费超低,绝对会勾起你消费的欲望,昨晚住的双人间一人100尼币,人民币和尼币的汇率是1:15,算下来一人不到6.5元人民币。还有拉萨的大多数旅游纪念品都是在尼泊尔进的,尼泊尔的饰品要比拉萨的全还要便宜。在尼泊尔你可以天天吃西餐,只要牙口好天天牛排你都不会觉得奢侈,因为最好的西餐厅里面最贵的牛排也就474尼币,一般两碗干拌拉条子的钱在这就可以吃一顿西餐了。所以说大家努力赚钱来这边消费吧,这里不会吃到地沟油这里更不会吃到老鼠肉,过来的前提条件是你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不要像楼主一样,手脚并用的比划给人家看,让人家猜是什么意思。昨天中午的菜单,有几个懂的?
列队骑行注意事项 列队骑行的关键: 列队骑行的要点: 1紧跟你前面的人——这样你可以节省最多30%的体力。等到你有了足够的经验和自信,你可以使你的前轮和前车的后轮保持40-50cm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你会损失很多体能。你需要小心的集中精力,不要碰到前面的人的轮子。否则的话你可能会对你的车失去控制。试着不要用刹车,不仅仅因为刹车会损失能量,而且会对后面的跟骑者造成危险。如果你想减速,坐直一点,你的身体会受到更多的风阻而减速,或者侧向脱离队伍。这些听起来似乎很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它会变得很自然。放松肩膀和手臂,以及省能量。 2当轮到你领骑的时候,保持一个恒定速度。不要突然加速或者减速,如果你走得很快,或者风速很大的时候,想想你可能受到的风阻,你就不会犹豫而保持你先前的速度了。 3当你和大队人马一起列队时(超过3-4个成员),或者速度相当快时,你通常不会保持很长时间在前面,有时候,甚至一只脚蹬踏不到15下。另一个方法估计领骑时间:你领骑的时间只和刚才在你前面领骑的人退到你后轮的时间一样长。 4 当你要侧向移动时,用晃动肘作为标志或者停止一下蹬踏。不要做出突然的移动(例如看后面,脱把等等)。移动大概一米温柔一点但是要果断,这样有足够的空间让后面的人通过。但不要移动太远,这样你将是失去挡风的效果。你的移动应该是从路边向路中间。 5 当你到达队列最后时,靠近尾段,这样你又可以获得挡风的效果,保持蹬踏,调整呼吸,获得休息。 6 记住你前面的人是谁,当你开始看到他的前轮时,你将需要努力去赶上前面的速度(因为你在他50cm内是看不到前轮的)。当你和前面的车之间有足够的空间移动的时候,你就得赶上去而不要让空隙变大。这样,你就能保持在一个被挡风的状态。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休息直道你又一次领骑。当队列在流畅运行中,他应该看起来像一个移动的环。当骑手训练到这样程度,整个队列告诉长时间骑行就变得容易了(例如赶上一个散开的组或者超过另一个组) 注意: 当你不领骑的时候,你的正面视线很差,你将注视着前面的车轮。所以领骑的队员要为整个队列观察道路,然后用手势去指出潜在的障碍(例如横过的汽车,坑,突出物,道路裂缝,石头,玻璃,行人等)如果你在跟骑,你要将手势立刻传递给你后面的人。 尽力不要让你和前面的人之间的空隙变大。队列移动时非常快的,如果你和前面的空隙变大了,你将很有可能追不上了,这样你将导致你后面的人也掉队了(你后面的人是很相信你才跟在你后面恢复的)。如果你仅仅只是能够跟骑而领骑信心不够,就只领骑一下就退后。如果的确问题很大,那就一直停在队列的最后,让每一个领骑退下来的人插在你前面。 当你离开车座的时候(比如爬山或伸展腿时),注意你的车速,通常车速会暂时减慢,这样会给你的后面的人造成麻烦。如果你打算离开车座,首先调大齿轮比,这样车速可以维持。如果你在离开车座的人后面,不要碰到他的后轮,否则。。。
自行车骑行圣经 [必读] 1. 你永远是非机动车,所以你在骑车的时候尽可能的走非机动车道。 由于目前我国的自行车还没有提升到机动车的同等待遇,骑自行车的人群还是属于弱势群体。大部分城市道路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所以--尽可能的选择在公园、偏僻的乡间小道去骑车。一来可以规避交通事故、二来也不用充当机动车的“尾气收集器”。 2. 你身后的司机不是全能的先知,不可能知道你在路口的时候准备左转弯还是右转弯还是直走,所以你最好给他一点提示。 路口需要转弯的时候,伸出手来给周围的人群、机动车一个信号:你要左转还是右转,左转伸左手、右转伸右手。 3. 带上头盔,头盔比你的生命便宜,而且更加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 很多车友买头盔的时候都在质疑:我需要头盔吗?仅仅是偶尔骑车呢。再说,这个头盔是什么材料的啊?为什么这么贵呢?真正摔倒了有用吗?面对这样的问 题,我都在反复的解释:希望永远都不要摔车,但是、如果、万一有摔一次-头盔就能救您的命。自行车的头盔是超轻的聚苯乙烯材料制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泡 沫”,在很多电器的包装箱里面都可以看到。头盔保护头部的原理是,戴头盔者能使被撞的头部相对缓慢地停止,而不戴头盔者若在地面撞击头部时,往往会使大脑 水肿造成出血,而头盔中聚合的球状物却可吸收该撞击力,避免了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 4. 刹车的意义是在于控制车的速度而不是瞬间停下,如果你想停下就必须提早刹车。 尽量不要在马路上飞车,如果要训练体能、速度,可以去相对封闭的体育场馆。在马路上骑车,可以想象成只是为了到达。到达哪里呢?就是到达您将要去骑车的某个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旅游区、森林公园、乡间小道。还有温暖的家、亲爱的家人。 5. 你的能量来自体内的糖原,是不能给你车上的主动光源提供电能的,所以你车灯的用途是在于让别人看见你而不是让你去看见别人。
走进西藏——53个最基本的常识(进藏必读) 走进西藏——53个最基本的常识 1、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有哪些症状?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2、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到达西藏后服用)、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3、到达西藏后有高原反应我怎么办?   西藏一般宾馆或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都有医院或卫生院,轻微的高原反应建议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它,严重的可以看医生。出现高原反应后,应多休息,少活动,坚持进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   严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建议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在拉萨比较方便,每天都有进出拉萨的航班,可乘航班离开,一般高原反应一进飞机或一到平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无任何后遗症。   4、进藏身体有何要求?哪些病人不宜进藏?是否要体检吗?需要锻炼身体吗?   进藏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外,对于健康的身体并无特殊要求,有严重呼吸气管、心脏、心血管、精神方面疾病的人不宜进藏,因此,对于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糖尿病、感冒的患者限制进藏。建议您在进藏前对身体做一次心肺方面的检查,确认是否患有以上几种严重疾病。另外,在进藏前不要刻意的锻炼身体,如果您在平时一直坚持锻炼,在赴藏前半个月也应停下来,因为通过锻炼后的身体,耗氧量增大,增加了在西藏时心脏的负担,反而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5、感冒为什么不能去西藏?在西藏感冒怎么办?   感冒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负荷,带着严重的感冒进藏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特别是肺水肿,一种特别危险的高原疾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有生命危险。感冒患者,建议您在出发前将感冒治好后才进藏,不要带感冒病菌进藏。   在西藏感冒,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因在高原已经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身体基本上都调整过来了,及时治疗即可,而且,西藏的医生治疗感冒都非常有经验。随身带一些感冒药,一旦有感冒征兆,自己服用一些常用感冒**,一般1-2天症状即可消失。
摩旅――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摩旅是一种体育运动,锻炼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有意志、精力、审美力等等。 摩旅不同于旅游,因为它有时需要苦行僧一样的旅行,或席地而卧,或一张毯子,或一碗热汤一张床铺足矣,苦确是乐,难得喜欢,乐此不疲。 摩旅不同于旅游,因为它有时不需要热闹,仅仅需要孤独,需要流浪、陌生、寒冷、饥饿,甚至不安全的感觉,需要对风、雨、雪的感受,甚至对夜晚的恐惧……这些均来自于人类灵魂最深处的感觉或最原始的感受,其实也是一种回归。所以说,摩旅是人性的回归,回归自然,回归天性,回归生命的召唤。 当然与徒步、单车旅行,也有不同。 摩旅于徒步和单车旅行的不同点在于,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到达更远的地方,驾驶汽车旅行也类似摩旅,但少了份吃苦。自驾游三遍的印象还没有摩旅一遍记忆清晰。旅游过的地方,事后还有没分清东南西北的情况。汽车对道路要求高,坐在汽车里面旅行和看电影差不多,而摩旅是身在其中,自己是电影的主角。 人类来自于自然。人只有在自然界中才能真实地找到“回家”的感觉。 远古的人类也爱驾驭吧,要不然哪来的牛、马的训化?也许骑摩托车能找回人类最初驾驭牛马的原始感觉吧! 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大家的物质生活已经开始富足,人们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来世界一辈子,总爱多走动多看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交友如云。能有什么比这样生命更有意义? 摩旅其实是一种各类人群都适合的旅行方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