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雪莲3 雪域雪莲3
关注数: 2 粉丝数: 3 发帖数: 2,838 关注贴吧数: 11
张爱玲 1952年夏天张爱玲仓皇的出走。一个烟雾迷蒙的夏日清晨,一个身穿淡色印花旗袍的女子,正匆匆忙忙地登上开往深圳的轮船。她神情瘦削,目光倨傲,身旁没有任何送行的人。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只是她的行李箱特别沉重,在上船的时候遇上麻烦,她临时唤了一个码头工人帮忙来搬,还不忘与其讨价还价。那个穿人民装肤色微黑的工人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箱子里竟藏有如此色彩绚丽,琳琅满目的衣物。 1952年夏天的离开,不是张爱玲心血来潮的决定,她离开的念头由来已久。从1945年抗战胜利起,她的心头便再也没有安宁过。1949年上海第一次文代会,在清一色的蓝灰色的“人民装”之中,只有她身穿旗袍外罩白色绒线衫,如此“扎眼”。在一片灰蓝色的政治空气中,她明显地感受到无处容身。无处容身的还有她的文字,她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到一九四六年十一月间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字,面对着舆论排山倒海般的指责,她无力提笔为文。尽管两年之后,她以编写电影剧本的方式再次登上文坛,但在佳评如潮的同时,依然有大规模的“围剿”之声,对此,她只能保持沉默。这难言而苦涩的缄默,宛如放电影断了片,隐隐中为她后半生的多舛命运埋下了伏笔。 1952年,张爱玲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得批准。7月张爱玲持港大证明出国,经广州抵达香港,住于女青年会,并未再入港大复学。张爱玲开始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老人与海》、《爱默生选集》、《美国七大小说家》(部分)等书。在此期间,张爱玲一直在香港深入简出,很少与人交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