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瓜小仙 呆瓜小仙
关注数: 144 粉丝数: 226 发帖数: 17,998 关注贴吧数: 139
与诺贝尔化学奖最接近的中国人--钮经义 生物化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在美国工作期间创立的部分肼解和酶解方法,解决了卵白蛋白、核糖核酸酶和烟草花叶病毒蛋白亚基C端几个氨基酸残基的排列次序问题,并肯定了植物病毒颗粒中蛋白亚基的存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后回国开展多肽合成的研究,是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成员,在半合成和全合成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成为中国提名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1978年9月,杨振宁又向***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同年12月11日至13日的会议上,钮经义和其他3位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的科学家被联合提名,后来,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最后由生物化学研究所推荐钮经义为代表,认为他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一周后,请示报告获得批准。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集体的代表钮经义,被推荐为诺贝尔化学奖1979年度候选人,成为中国申报诺贝尔奖第一人。然而,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钮经义未能获选。虽然未能获得诺奖,同年,钮经义被选为中国生化学会理事和中国化学会理事。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之后,钮经义继续带领课题组进行多肽合成方法改进的研究。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他合成了胰岛素原C肽,并与北京海军总医院协作,完成了C肽放射免疫测定药箱的研制,荣获1983年度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95年12月16日,钮经义病逝于上海。在近5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论文,尤其有关胰岛素合成的20余篇论文,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