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40329307 a740329307
酷爱神仙姐姐
关注数: 31 粉丝数: 96 发帖数: 3,354 关注贴吧数: 23
第358章 故人西来,江南风物 (文字版) 谢宏也没去刑场观刑,倒不是为了**苦短,只不过从sī人角度上来讲,他对刘大夏也没有多大的仇恨。。除了对方烧海图的那段公案之外,两人之间的敌对更多是因为立场不同罢了。 因此,看敌人授首也没法让谢宏感到什么畅快之情。目前他要做的,就是稳定了朝局之后,一方面普及教育,一方面推动各项技术的研发,尤其是造船技术,以便他接下来要推行的开海禁之策。 这些事千头万绪的很是麻烦,比做手艺活儿复杂多了,让他很是头疼。 “大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是您在宣镇时的故人。” “嗯?”谢宏眉毛一挑,宣镇的故人?他在宣府的旧识确实不少,不过大多数都已经跟在他身边,来了京城,那些没来的,多半都是交情泛泛或者对他不怎么看好的,就如同边军中的那些工匠一样,对于那些人,谢宏是不会有什么好脸sè的。 “来的是什么人?” 谢宏现在很忙,就算不忙国家大事,总也得忙活自己的家事,晴儿和灵儿总要定个吉日,早点娶过门才好,省的他还得夜袭,嗯,这么多大事要忙,不是什么人他都有空闲见的。 “他自称是宣府保安州知州王庸……”“是他?”谢宏微微一愣。 王庸就是当初北庄县的那个不怎么得志的知县,虽是初时对谢宏有提拔之恩,可后来他也放任自己的师爷与谢宏为难,两人的关系只能算是普通,离开北庄县以后,两人便再也没有打过交道了却不想今日来此。 “带他来见我便是。”谢宏mō着下巴,琢磨着对方的来意。 这王庸当初既然会上赶子巴结刘瑾,显然也是个会看风sè,没什么风骨的,现在来这里八成也是见自己势大,所以才来投靠。不过,这人的才能也就是一般,也不像是个有担当的,就算自己纳入帐下,似乎也没多大意思啊。。 “谢大人,一别经年您的风采更胜往昔,今日再见实是让下官心折不已啊。”王庸一进来就是一个大揖,动作极为迅速,便是以谢宏的眼力都没看清楚他的脸。他的态度更是恭敬无比便是当日谢宏接子圣旨,升任锦衣卫千户之时,也是远远不及的。 “罢了,王知州,你我本是故识这些虚套的东西就算了吧。” 谢宏摆摆手道,他虽是不在乎这些虚文,不过看到当日高高在上,一言即能决定自己生死的王庸如此恭敬,他也不得不在心中慨叹世事的变幻无常。 他不怎么在意王庸,不过对跟王庸同来的那个年轻人倒是有些兴趣。那个年轻人看上去大概二十几岁,身材健硕皮肤黝黑,像是长受风吹日晒的那种人,不过他头戴纶巾,身着长衫做的却是读书人的打扮,让谢宏有些奇怪。 仔细观察了一下谢宏又有了新发现,对方的手也颇为粗糙,有些老茧在上面,这就更加不像个读书人了。 “这是劣子王云”比起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王庸的脸皮厚度还是差了不少,虽是察颜观sè意识到了谢宏对王云的关注,向谢宏介绍的时候,他脸上却有些赤红,显然是觉得这个儿子比较丢他的脸面。 宏微微领首,却是不动声sè的看着王庸,只等对方说出〖真〗实来意。 “谢大人……”王庸额上有些冒汗。 他以前也是见过谢宏的,虽然听到了对方的诸多传闻,可他总还是觉得谢宏不过是运气好,攀附上了皇帝,这才有了今天这般局面。 可他万万没想到短短一年未见,谢宏竟是有了这么大的威势,那如渊海般的气度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是一个照面间,他一肚子的寒暄和说辞都是不翼而飞,恨不得就此退出去,也好化解这种威压。 不过,王庸此来也的确是有事相求,所以,尽管这种开门见山的求人方式让他有些不适应,可他还是硬着头皮开了。。。 “下官此来,其实为的就是犬子的事”话说到一半,王庸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微微侧身,向着儿子低喝道:“孽障,见了谢大人当面,如何还不行礼问候?” “在下王云,见过谢大人。”那王云有些不情不愿的施了个礼,看那样子,若不是王庸事先有过嘱咐,恐怕这个礼他都不会行。
第354章 开始布局 (文字版) 五城兵马司的军兵原本是很有些惶恐的,虽然是奉命行事,可他们确实是一直跟谢宏对着干的,而且他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家文不成武不就,而谢宏又最记仇,恐怕下场堪舆呐! 却不想突然峰回路转,谢宏把他们召集在了一起,说要给大伙儿一个出路,兵马司的军兵们一听之下,都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能在瘟神手下逃得一命已经很不错了,何况还能保住饭碗,这就更加不容易了。 尽管妓者这个名头不怎么动听,但是谁又在乎呢?在街头巷尾闲扯八卦,打探消息,这本就是大伙儿最擅长的事情,哪怕是出了京城也一样,在哪儿不是个混呢? 何况谢大人给大伙儿的待遇也很丰厚,除了常例的俸禄之外,打探到重要消息之后,还有奖金和分红,这可是了不得,早就听说谢大人出手大方,今日一见,此言果然不虚啊。 虽然提供的消息若是不尽不实,也会遭到严惩,不过大伙儿凛然之余,也没太过往心里去,打听的都是些小道消息,谁会在这上面造假啊?骗瘟神?那不是找死吗? 谢宏先是挑了一些相对伶俐油滑的出来,作为见习记者打发去了小学培训,然后又剔除了一些恶名昭卓,或者是其他势力的眼线,剩下的他觉得直接遣散似乎也有些浪费,干脆大手一挥,把这些划拨到了都察下院。 于是乎,都察下院又多了一个执行机构,甚至省去了跟兄弟单位锦衣卫沟通的麻烦。 舆论战略虽然重要,但是以谢宏今日的身份,他只要定下相关的章程就好了,只要大框架定下来了,细节当然有人完善,选人他必须自己主导,可具体的运作却是不需要的。 主要负责人当然是他手下的第一才子唐伯虎,如今唐大才子可谓是头衔多多,几乎被谢宏当做了一群人来使唤。 首先,他是常春藤书院的常务副校长,嗯,校长是从来不lù面的朱厚照同学,原本管事的是谢宏,唐伯虎出现之后,他就把工作甩出去了,自己只是专注于技术学校的那一块。。 此外,在日前的朝会之后,唐伯虎又成了当朝御史,而且是都察下院的唯一一个御史,都察下院跟上院完全相反,动嘴皮子的人很少,反倒是执行机构的人很多。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正德这个皇帝其实也是都察下院的一份子,只不过朝中没人愿意承认这个说法罢了。 而后的话剧,除了提供创意和原始资料之外,谢宏就没怎么参与了,从写剧本到指导演练,都是由唐伯虎一手包办的。 等到谢宏决定成立路边社之后,编剧兼导演的唐大才子,又很荣幸的成为了路边社的第一任社长兼主编,副主编当然是他的弟子三公公和马昂了。 他的这两个弟子也都跟师傅一样身兼多职,秉笔太监这个职位本来就是相当繁忙的,何况三公公还是司礼监提督谷大用的副手,还兼有辅佐谷公公的职责;而另外一个弟子马昂则是负责管理并培训记者,顺便还要培训说书先生,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忙归忙,可这三个人倒也没人叫苦。比起当日在苏州时的清闲,唐伯虎倒宁愿忙一点,这位名传后世的风流才子,其实心中也是很有一番抱负的,只是从前一直没能得到施展的机会罢了。 三公公更是不用说,比起被刘瑾,在西苑做牛做马的日子,现在的权势和风光简直让他陶醉极了。这人本来不是个有节操的,这会儿甚至在想,当太监其实也是很有前途的,若是早知有今日的风光,就应该早早的挥刀自宫才对。 马昂的想法跟这俩人又不一样,尽管谢宏和灵儿还没有发生什么事,可他还是一直以谢宏的大舅哥自居的,对他来说,谢宏的事业是自家的事业,焉有不卖力之理?当然不会叫苦叫累的。 人员的问题都解决了,硬件甚至都构不成什么问题。 华夏的印刷技术在宋朝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北宋时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等到了明朝,木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技术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更是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就算不懂印刷术,谢宏也不需要为此而烦恼,他要做的只是组建起规模xìng生产罢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