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丶 dong1028615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80 粉丝数: 284 发帖数: 7,075 关注贴吧数: 102
谈谈如何防止雀梅盆景“掉枝”(转) 江西安远 赖锦来 省略一段雀梅的介绍。 首先,要充分了解雀梅的习性,其非常喜欢阳光、水份,要选择光照良好、通风、湿润的种植场所,有条件的可选择在池塘(水池)边、小溪旁养护。土质一定要疏松透气,用含沙量较高无污染的山溪冲积土。也可用充分腐熟的阔叶树木屑、山泥、粗河沙各三分之一混合作为培养土,效果也非常好。如果在楼顶上养护,花盆不能直接放在楼板上,要使用高度60公分以上的盆景架,确保花盆四面通风透气,便于散热。夏秋烈日季节,用高密度薄海绵或旧毛毯围于花盆四周,以免高温灼伤根系。早晚多喷叶面水,增加环境湿度。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换盆修剪、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换盆修剪。长势良好的雀梅根系非常发达,几年时间根系就会布满盆底,如不及时换盆,肥水不易渗透,会严重影响长势。雀梅换盆的最佳时间是大寒前后10天左右,中小型盆景每年换一次(最迟不能超过2年),大型盆景3年换一次。换盆的主要工作是剪除老根、腐根,调整根系,更换二分之一以上培养土,换盆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许多盆景爱好者认为雀梅萌发力强,耐修剪,就不管长势、不分季节的乱下剪,导致某处的水线中断,养份供给系统遭到破坏,这是造成“掉枝”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有的盆友不清楚,雀梅有“各管各”的特性,也就是哪边的水线负责哪边枝条的养份输送。正常情况下,长势良好的雀梅盆景每年修剪三次,第一次修剪结合换盆,在大寒前后进行,此次修剪非常关键,要做到精细,把无用枝一次性全部剪除,剪后及时在剪口处涂抺凡仕林,既可预防病菌侵入,又可防止水份蒸发。第二次修剪在6月底至7月初(小署前)这个时间段进行,此次修剪的主要任务是保形,确保树桩光照良好、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第三次修剪在9月底至10月初(寒露前)进行,此次修剪的目的既是保形,也是为雀梅过冬积累养份(能量)打好基础。雀梅平时易发不定芽,每次修剪后又会萌发大量的枝芽,要及时抺除无用芽,特别是长在主杆、隆基上的不定芽,要即见即除。雀梅的愈合能力特别差(几乎为零),如果让无用芽长成枝条后再剪除,就会人为的形成伤口,既影响美观,又会破坏水线。在此要特别说明二点,一是为什么第一次修剪要在大寒左右进行?因为雀梅萌芽早于其它树种,立春后修剪偏迟;二是为什么第三次修剪要在9月底至10月初(寒露前)进行?因为此时修剪后发的芽当年还可以成枝老熟,浓郁的枝叶光合作用后使树桩储存了大量的养份,为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做好准备。如果在深秋或者立冬后修剪,会影响其养份储存而越冬困难。长期以来,很多文章介绍冬季是盆景修剪的最好时机,因为这时大部分树叶掉落,看得清楚而便于下剪。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老熟盆景冬剪极易造成枝条枯死,特别是雀梅这一树种。 浇水施肥。雀梅特别喜肥喜水,浇水一点不能马虎。只要盆土不积水,除雨季隆冬外,每天要浇两次透水。夏秋高温季节,还要坚持早晚喷水,增加环境湿度。通过长期对比,放在同一场所的雀梅盆景,坚持早晚喷水的长势明显优于没有喷水的。施肥要用有机肥,用含氮量高的腐熟的饼肥、人糞尿或者禽糞,兑水比例为18倍以上,坚持薄肥勤施,让其疯长。雀梅盆景绝对不能怕走形而采取控肥控水措施。 病虫害防治。雀梅的病虫害防治要讲究科学,坚持“病防虫灭”的原则,不能无目的地滥用药。病害是要以防为主,等到发现盆景已经有病了再用药,就为时已晚。雀梅一年喷两次杀菌药即可,春初刚刚萌芽时喷一次石硫合济(不可与其它农药混合),端午前后(梅雨季节)喷一次多菌灵或托布津。害虫主要是钻心虫(蛀入树干、根内,造成植株被蛀空而枯死)、红蜘蛛(体小,以口器吸取叶片液汁,使受害叶片变黄逐渐败落)及食叶性害虫等。发现有钻心虫时,可根据排泄物判断其所在部位,用铁丝插入虫孔刺死,或用棉花球浸湿敌敌畏液(200倍)后塞入蛀孔内,将其毒杀。发现有红蜘蛛及其它食叶性害虫时,可喷洒广普性农药,如敌敌畏或乐果,用1000倍至1500倍液喷雾。此外,要注意观察盆面,看是否有新鲜颗粒土出现,预防蚂蚁掏空盆土,造成毛细根系枯死。平时没有见到害虫出现时不必用药,长势良好的雀梅盆景每年最多用药三次,每次修剪后20天左右新梢疯长时喷施。   以上介绍的养护方法适用于老熟雀梅盆景,新桩放养另论;岭南地区气候特殊,换盆、修剪的时间可能有异。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