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花·璇 徘徊花·璇
关注数: 65 粉丝数: 70 发帖数: 3,421 关注贴吧数: 42
关于新红中黛玉露脚镜头——贾家女子是否裹脚? 记得新红中有一个镜头,是黛玉做梦,黛玉赤足在地上行走,摄像机给了一段特写 很明显,李少红导演大概是觉得林黛玉是天足 然而黛玉到底是不是天足呢? 前一阵看《红楼梦魇》,提到这些大家闺秀们是天足还是裹了脚的这个问题 提到了几处,我只是零星记得一些 好像原著中有一次提到黛玉穿着“羊皮小靴”,这里可以作两种理解: 其一,黛玉年纪小,小靴意为童靴的意思 其二,黛玉裹脚(小靴在古代本身就有这两种意思的) 貌似还提到过湘云的小靴,也是作两种理解 原著中好像只提到过尤二姐、尤三姐为小脚 不过这二人不是贾家女子,所以无关轻重 晴雯也是小脚。七十回中,“那晴雯只穿葱绿苑袖小袄,红小衣——”脂本又添三字,“红睡鞋。”众所周知,只有裹脚才是穿睡鞋的。 《芙蓉女儿诔》中,更有明写:“捉迷屏后,莲瓣无声。” 另第五十四回中,一个婆子对小丫头说,“那里就走大了脚了?” 大约也是缠了足了的。 不过通篇似乎并没有明写,【贾家的闺秀们】是否缠足。 况且在当时而言,阅读《红楼梦》的古人们似乎自然而然就将这些女儿理解成了个个三寸金莲,倘若对他们说,黛玉宝钗是天足,想必他们一定吓个不轻。 然而我们阅读时,是否就自然而然理解为天足了呢? 或许曹雪芹并不喜欢缠足一事,所以故意隐去,让当时的人们自己“自然而然”? 刚才看一个人的帖子,表示了他对于“专家说,当时脚相当于性器官”这个说法的不屑。然而我要说,的确如此,缠过足的脚,是不能轻易展示的。所以说它相当于性器官,并不是说它能生孩子云云。甚可笑矣。 不过,既然未明写,个人觉得 李少红导演大胆地为我们展示了黛玉的“天足”,实在有些不妥。
又去了一趟隔壁,忍不住说点话了 陈晓旭的确有些黛玉神韵,可是谁又能说她就是林黛玉呢? 好,把她那首诗贴出来——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年代已不同,审美水平也不同,我也不多评,暂且说一句,尚有些春风拂面的感觉。 只是唯一一处不解:【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这句,以拟人来说柳絮有“母亲”就罢了,柳絮又何来“父亲”? 如果说,这首诗暗咏“黛玉”,何不改成“亲人”二字呢?况且,后半段也不像是暗咏黛玉。 我问心无愧地说一句,当初我看八七版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六、七岁吧,那时候也真的觉得陈晓旭蛮像黛玉的。但是如今我已早就不是六、七岁的年纪了,我对八七版的一些缺点也已经能全面看待了。你们说:那是时代的问题,有些东西自然跟不上。我也只想回一句话:那我问你,你承不承认那也是一处不足!?别管是不是时代问题,那对于现在来说,是不是一处不足? 好好好,我不“吹毛求疵”了,我就是受不了某些晓旭粉说的话【晓旭已经离开了,你们这么说她不怕遭天谴吗】 你们少大放厥词了!难道就因为蒋梦婕还活着,所以你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骂人家吗!?这是什么歪理! 说句难听的,难道就因为陈晓旭她去世了,她就了不起了吗? 将心比心!
刚从乌镇回来,八八零碎感受,跟新红有点关系 这次出去玩去了上海(看世博,有点悲剧,但是还是挺有意思的) 去了乌镇(溜达呗) 去了杭州(看“印象·西湖”) 去了朱家角(为了看园林版昆曲牡丹亭) 那啥,新红元宵灯会那一段不是在乌镇的西栅拍的吗 我正好前几天去乌镇玩去了 额,拍了几张桥的照片,不知有没有一张是新红的那个桥(第一集甄士隐和贾雨村在一座桥上相遇),决定再看一下第一集对比一下 晚上坐了那个观光船,就是“轮胎事件”的那个船、、、写着“小心碰头”的那个、、、 船上限坐六个人,还放着六把大蒲扇、、、囧,不过挺凉快的,就是船太晃了,又是夜晚,拍出来的照片跟鬼片似的、、、、那个晃悠啊。 就是天气太热(貌似39/40°,NND...)、蚊子太多(我可怜的右腿啊、、、呜呜呜) 偶还买了一条蓝底白印花的旗袍...... 乌镇吧,怎么说呢。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 西栅最美,但是最假,而且已经商业化了。就是说整个西栅完全翻修!原来的居民先是被赶走,然后修完之后,再被叫回来。什么民宅的旅馆什么的,都是归旅游公司的。不然原汁原味的水乡也是住着很不舒服的,房子也很破败。不过专业的摄影师都不可能去西栅拍摄的,你想想,假的有什么意思啊...... 真是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了,唉。 要住肯定要住西栅,不过其它三个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尤其是南栅北栅......我溜达了一圈,不仅给了我视觉的冲击,还给了我嗅觉的冲击......还有,你们知道吗,到处的电线杆子上贴着治花柳病的广告、、、我忍不住想逃窜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