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41X5🐾
-
关注数: 6
粉丝数: 1
发帖数: 80
关注贴吧数: 1
邵水桥感谢您发的贴子,希望能够继续。 如题。谢谢!
有邵阳县(郦加坪镇)杉木桥的吗? 估计有的机会很小。
外报乡事:又一个政府“形象工程”2 邵阳官员政绩工程 半个月前,《新周报》记者接到了来自渣滩电站职工的有关情况反映:今年10月18日,邵阳县组织了一次拍卖会,将该县惟一的一个骨干企业渣滩电站,以57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私人老板。电站是以“整体出售”的形式卖出的,整个电站608名职工极有可能因此衣食无着…… 11月11日,《新周报》记者一行两人赶赴邵阳展开调查,遗憾的是记者的采访阻力重重,甚至发生警察扣留记者6小时的事件。 惟一的骨干企业拍卖 半个月前,《新周报》记者便接到了来自渣滩电站职工的有关情况反映:今年10月18日,邵阳县组织了一次拍卖会,将该县惟一的一个骨干企业渣滩电站,以57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私人老板。电站是以“整体出售”的形式卖出的,整个电站608名职工极有可能因此衣食无着。 记者来到渣滩电站看见,这个动工于1975年的电站,拦腰将一条江截断,形成了一个流域面积估计为70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见是记者来访,电站职工指着大坝说,该电站于1988年正式投产,先后装有8台1250KW及一台125KW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0125KW,还有一台2.2KW的机涡。电站年发电量大约为50000KW到60000KW,年纯收入为600多万元。 在该电站做过中层干部的职工李某说,为了维持职工的饭碗,去年7月电站职工又以2600元/人的筹资指标,建起了一座35KV的降压站,招来了4家投资商,电费总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00多万元,已基本能维持职工工资和正常开支。每年上缴的几十万税收一分未少。 随机受访的职工认为,如果说人员臃肿、设备老化是政府要拍卖电站的理由,大家觉得何不搞下岗分流、设备更新,从而保留电站的所有权更好。但是,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在这方面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就把电站给拍卖了。听说县里要“整体出售”电站,各车间、股室的职工极力反对,虽然开了几次会,但均未达成一致协议。李某等向记者提供的文字资料写道,在这种形势下,县里来人分别找了个别人谈话,谈话中利用“哄骗、欺诈手段要职工代表同意”。见谈话生效的可能不大,县里的人还承诺只要职工代表同意签字就可以给多少钱。有个别职工代表不在电站,县里的人还跑到人家家里去动员。 在一份职工给记者的意见书上,职工代表就电站“整体出售”这一做法,认为县里“没有广泛听取和征求职代会的意见”,全凭县里的人到每家每户用哄、逼的手段签了字。69个代表按规定有50%的人签字就可以了,个别职工代表只好无奈地签了字,就此促成了电站的拍卖。 “夏高定同志积极支持电站改制,承诺在新企业用工返聘时,推荐一名返聘。”在发电机组当班长的职工夏高定,向记者提供了这张用小笔记本页面写下的承诺书。落款人是邓光耀。夏高定拿着该条子说,这是县里来的领导为使他能赞成“整体出售”及通过职工安置方案,为他专门写下的字据。在他心目中,该字据目前就是一柄尚方宝剑。只要有它在,就为新老板是否返聘他多了几分保险。但他也同时怀疑:自己作为快50岁的人,人家新老板说不定敷衍他然后再把他给甩了。何况听说新老板最多保留200人的就业规模。 渣滩电站非常吃香。记者了解到在未竞拍之前,已有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39家企业,了解了渣滩电站的整体情况。其中有9家企业报名竞拍电站。可不知何故,最后打进押金参与竞拍的只有省内的两家企业。拍卖师开始从3200万元叫价,几个回合下来终以5700万元成交。对于电站的出卖,还有多个版本在流传。一说有外地老板曾出一个亿买电站,但没有买成;一说有人曾出9000万元也没买成。“电站给拍卖了,债权、债务和账目等,至今没向职工公布。”李某等职工这样告诉记者,脸上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邵阳县劳动局副局长、企业改制办副主任李平等人,对职工上述的操作等问题予以了否认。他们说,县里对电站的拍卖都采取规范性操作,根本不存在哄骗、讹诈电站职工的行为。写什么承诺书之类的做法,完全是没有的事。电站的债权、债务等档案,以后会跟职工公布的。
辉煌彼岸不要告诉我 你是邵东的哦
外报乡事:又一个政府“形象工程” 又一个政府“形象工程” 邵阳县城新区:撂荒的“形象工程” 2005-3-10 08:40 尊敬的人民网记者: 五年前,也就是2000年,邵阳县政府下了一个文件说要县城东扩,主要意思就是要“卖旧城、建新城、扩县城”。根据县政府的规划,这次东扩工程的建设地点就选在我们村——峡山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失去了大半世世代代劳动过的土地。 新区总共占了我们村1300多亩的地,其中耕地有700亩左右。我们村共有755户村民,其中有500多户的责任田和自留地被征用。在给付土地补偿金时,县政府并没有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而是直接下发了一个告示说我们的地被已政府征用。而且,我们还听说在确定土地补偿金额过程中,总共是更改过四次,中间为什么改、怎么改,我们村民完全不知道。并且补偿金所包含的项目非常笼统,里面没有具体项目的分类,比如说土地补偿费是多少、安置补助费是多少。更令我们不理解的是,在一次村委会上听村书记说我们村的土地补偿金里是没有水稻、果树补偿费的。 除去这次被征用的1300多亩后,我们村的土地被征去大半,现在我们人均土地面积不足5分。以我们家为例:我们家共有六口人,在土地被征用之前,全家共有6亩4分地,这次我们家被征用去6亩田地,现在只剩下4分的地,却要养活一个六口之家!我们家包括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日常生活的费用平均一年大概需要7000元,拿到的土地补偿金10万元按字面计算也只能支撑我们家10多年的生活,当然期间是不包括孩子上大学、家人得大病的医疗费等的费用。 我们邵阳县是一个经济滞后的农业县。目前,邵阳县的农业人口86.1万,农村实有劳动力53万,全县耕地面积67.5万亩。2000年到2003年,邵阳县城镇化水平由10.38%提高到17.2%,非农人口已由6.7万人增至10.2万人,县城常住人口已由4.7万人增至5.8万人。2003年全县GDP21.9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04亿元、4.1亿元、8.83亿元,三次产业比为41.1:18.7:4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188元。2003年县财政总收入14547万元,而全县仅工资发放就需1.89亿元,每年靠上级拨付一个多亿的调度资金才勉强维持运转,是典型的“吃财政饭”,根本无法抽出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投资中去。(摘自《邵阳日报》) 在新区工程开工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工地上一直都是冷冷清清,只是2001前后,新区修建两条公路时才热闹了一阵。到现在上千亩的土地已经被推平,从我们家的窗户望去,工地上只有几台打沙机在凄风冷雨中孤单矗立。刚造起来的几栋楼房,电视上说是住宅小区和店铺,但我从它那来来往往这么多年,看见里面迁入的单位和老板却少的可怜。 上次有一家来自湖北武汉名叫《新周报》的报纸,在我们村采访后写了一片报道,接着又来了几家记者到我们这来采访。后来看报纸上面说,如果要把这个新区工程搞完,至少要花费20个亿。但是从我们县眼下的经济实力来看,是根本无法完成如此浩大的新区工程。所以县里有人说这个新区是政府的一个“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恳请人民网速速曝光!湖南省邵阳县峡山村村民二00五年三月三日 来源:人民网房产城建频道 责任编辑:蒋德英
经纶满腹,而后高谈阔论!
乡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