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aph1809 seraph1809
关注数: 30 粉丝数: 1,401 发帖数: 12,207 关注贴吧数: 9
【MOC预告】不规则建筑之联邦议会宫(外观进度70%) 现在的进度差不多可以看效果了。 前言: 由于目前市面和各个moc网站上能看到的街景,从表面的式样,到内在的技巧,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鲜的东西了,慢慢对传统技巧(包括比较难的SNOT)搭建的街景已经提不起太大兴趣了。所以总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 而本作最大的难点和特点,很明显就是一楼的多折面外观。配合二楼的缩进能显出外观的多样性。 上半年做了个马戏团,而近期对科技骨架融合单倍SNOT技巧(可能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个说法很装逼,但其实对积木设计技巧感兴趣或有研究的朋友会觉得这个词非常贴切和接地气) 有了新的突破,结合圆明园的一些特征,做了本作。介绍: 如上所述,本作最大的难点和特点,很明显就是一楼的多折面外观。配合二楼的缩进能显出外观的多样性。 多折面外观有两个问题是传统街景(全砖/板结构)拼搭方式无法实现的,无论是用铰链,还是勾股定理:一是角度均匀分布,二是折面间的立柱(这点对外观极为重要) 第一个问题,角度均匀分布: 为什么呢?看下面两个图就知道了。首先连续折面如果用铰链实现,中间会来回晃,角度无法固定。可能有朋友说用下图中的颗粒限位法,但首先这个能限制的角度极为有限,基本不可能出现能限制住你想要角度的点。其次,只能限制住底部的位置,墙的上部仍然会晃。第二个问题,折面间立柱。 这个就很重要了。欧式建筑中面与面之间的立柱是能提剩很大很大外观效果的。而铰链等传统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轴的部分无固定)即便从侧面延申出来,或者利用缝隙等,效果也会很牵强,不自然。 当然,所谓的科技骨架融合单倍SNOT技巧,也有他的局限性,但在这个范围当中去做是能表现出很好效果。且科技零件有相互锁死的技法,也能使整个结构牢固度得以充分保障。 在处理科技和砖块结合的方面,对SNOT的理解和运用有较高门槛。SNOT技巧大都是双倍宽砖换。但科技件都是以单宽为单位体系的,更没有“高”(3.2mm,9.6mm)的概念。 (首先如果用双倍SNOT,你将会面临科技栓长度带来的捉襟见肘。其次,但凡遇到SNOT就凑双倍的话,会使你的外观难于善后,就是掩盖住那些科技件)。 关于本作,后续还会继续调整、填充和修改细节。目前9300+pcs(48*96stud,50cm高左右),预计完成后 在12000+颗粒
【MOC预告】不规则建筑之联邦议会宫(外观进度70%) 现在的进度差不多可以看效果了。 前言: 由于目前市面和各个moc网站上能看到的街景,从表面的式样,到内在的技巧,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鲜的东西了,慢慢对传统技巧(包括比较难的SNOT)搭建的街景已经提不起太大兴趣了。所以总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 而本作最大的难点和特点,很明显就是一楼的多折面外观。配合二楼的缩进能显出外观的多样性。 上半年做了个马戏团,而近期对科技骨架融合单倍SNOT技巧(可能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个说法很装逼,但其实对积木设计技巧感兴趣或有研究的朋友会觉得这个词非常贴切和接地气) 有了新的突破,结合圆明园的一些特征,做了本作。介绍: 如上所述,本作最大的难点和特点,很明显就是一楼的多折面外观。配合二楼的缩进能显出外观的多样性。 多折面外观有两个问题是传统街景(全砖/板结构)拼搭方式无法实现的,无论是用铰链,还是勾股定理:一是角度均匀分布,二是折面间的立柱(这点对外观极为重要) 第一个问题,角度均匀分布: 为什么呢?看下面两个图就知道了。首先连续折面如果用铰链实现,中间会来回晃,角度无法固定。可能有朋友说用下图中的颗粒限位法,但首先这个能限制的角度极为有限,基本不可能出现能限制住你想要角度的点。其次,只能限制住底部的位置,墙的上部仍然会晃。第二个问题,折面间立柱。 这个就很重要了。欧式建筑中面与面之间的立柱是能提剩很大很大外观效果的。而铰链等传统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轴的部分无固定)即便从侧面延申出来,或者利用缝隙等,效果也会很牵强,不自然。 当然,所谓的科技骨架融合单倍SNOT技巧,也有他的局限性,但在这个范围当中去做是能表现出很好效果。且科技零件有相互锁死的技法,也能使整个结构牢固度得以充分保障。 在处理科技和砖块结合的方面,对SNOT的理解和运用有较高门槛。SNOT技巧大都是双倍宽砖换。但科技件都是以单宽为单位体系的,更没有“高”(3.2mm,9.6mm)的概念。 (首先如果用双倍SNOT,你将会面临科技栓长度带来的捉襟见肘。其次,但凡遇到SNOT就凑双倍的话,会使你的外观难于善后,就是掩盖住那些科技件)。 关于本作,后续还会继续调整、填充和修改细节。目前9300+pcs(48*96stud,50cm高左右),预计完成后 在12000+颗粒
【MOC预告】不规则建筑之联邦议会宫(外观进度70%) 现在的进度差不多可以看效果了。 前言: 由于目前市面和各个moc网站上能看到的街景,从表面的式样,到内在的技巧,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鲜的东西了,慢慢对传统技巧(包括比较难的SNOT)搭建的街景已经提不起太大兴趣了。所以总想做些不一样的东西。 而本作最大的难点和特点,很明显就是一楼的多折面外观。配合二楼的缩进能显出外观的多样性。 上半年做了个马戏团,而近期对科技骨架融合单倍SNOT技巧(可能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个说法很装逼,但其实对积木设计技巧感兴趣或有研究的朋友会觉得这个词非常贴切和接地气) 有了新的突破,结合圆明园的一些特征,做了本作。介绍: 如上所述,本作最大的难点和特点,很明显就是一楼的多折面外观。配合二楼的缩进能显出外观的多样性。 多折面外观有两个问题是传统街景(全砖/板结构)拼搭方式无法实现的,无论是用铰链,还是勾股定理:一是角度均匀分布,二是折面间的立柱(这点对外观极为重要) 第一个问题,角度均匀分布: 为什么呢?看下面两个图就知道了。首先连续折面如果用铰链实现,中间会来回晃,角度无法固定。可能有朋友说用下图中的颗粒限位法,但首先这个能限制的角度极为有限,基本不可能出现能限制住你想要角度的点。其次,只能限制住底部的位置,墙的上部仍然会晃。第二个问题,折面间立柱。 这个就很重要了。欧式建筑中面与面之间的立柱是能提剩很大很大外观效果的。而铰链等传统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轴的部分无固定)即便从侧面延申出来,或者利用缝隙等,效果也会很牵强,不自然。 当然,所谓的科技骨架融合单倍SNOT技巧,也有他的局限性,但在这个范围当中去做是能表现出很好效果。且科技零件有相互锁死的技法,也能使整个结构牢固度得以充分保障。 在处理科技和砖块结合的方面,对SNOT的理解和运用有较高门槛。SNOT技巧大都是双倍宽砖换。但科技件都是以单宽为单位体系的,更没有“高”(3.2mm,9.6mm)的概念。 (首先如果用双倍SNOT,你将会面临科技栓长度带来的捉襟见肘。其次,但凡遇到SNOT就凑双倍的话,会使你的外观难于善后,就是掩盖住那些科技件)。 关于本作,后续还会继续调整、填充和修改细节。目前9300+pcs(48*96stud,50cm高左右),预计完成后 在12000+颗粒
【MOC】巨型作品展示(后续会有大、中、小型作品的简单展示) 都忘了之前还在这发过帖子。 1、奥兰多迪士尼城堡后面塔楼群改为了全科技内骨架 2、上海迪士尼城堡小幅度升级 3、宇星城堡(已量产) 4、新建,全科技骨架+联动的 帝国皇冠大马戏团 5、实体化之前moc的 暗黑大教堂 先上一波等比例图(积木实物拍摄后用蜡笔效果制作)1、奥兰多迪士尼城堡,目前已达到惊人的23000+pcs,虽然体型上比上海迪士尼城堡差不少,但由于“细节密度”极高,所以砖数更多。得益于全科技内部骨架+科技零件锁死+单倍SNOT换算技巧+几何拟合技巧,9+5塔楼群造型及楼间立柱表现的更加自然更加得心应手,而且由于是科技骨架,更易于拆卸。 值得提起的是,本次大幅改造,是在我做了 帝国皇冠大马戏团 MOC之后,受到了自己的启发然后做的…… 砖数:23000+ 高度:89厘米 宽度:69凸点 长度:76凸点 这里还要鞭尸一下无脑喷子 @LIUYIIIIIIIII ,请问左右哪里一样?这两款从结构到拼法就完全两条路。不是说原型一样的就是抄袭。想喷的话动动脑子,另外别光动嘴,多动手拼拼。2、上海迪士尼城堡。 竣工预2020年6月,后续不断小幅度升级3、宇星城堡 被厂家买断量产了,不再赘述 4、帝国皇冠大马戏团 颗粒数:7261 pcs 长、宽:50凸点/40厘米 高度:50厘米 可玩性:顶棚、围子有易拆卸结构,看台可拆卸,中央看台有联动旋转装置。人仔比例。 较大型的马戏团题材,目前还鲜有人尝试,因为结构问题不好解决。众所周知,旋转木马在结构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大中柱做支撑,而马戏团是中空的,所以本作的难点之一就是提供结构支撑,且还要兼顾易拆结构,方便玩家把玩和观赏。5、暗黑大教堂 五年前的作品了。看着体型不小,其实挺简单的,没有什么复杂的有难度的技巧。 砖量:6000+ 高度:62厘米 宽度:32凸点 长度:48凸点
【MOC】帝国皇冠大马戏团正式版 【作品名】帝国皇冠大马戏团(Empire Crown Circus) 【基本信息】 颗粒数:7261 pcs 长、宽:50凸点/40厘米 高度:50厘米 可玩性:顶棚、围子有易拆卸结构,看台可拆卸,中央看台有联动旋转装置。人仔比例。 【作品简介】 较大型的马戏团题材,目前还鲜有人尝试,因为结构难题。众所周知,旋转木马在结构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大中柱做支撑,而马戏团是中空的,所以本作的难点之一就是提供结构支撑,且还要兼顾易拆结构,方便玩家把玩和观赏。本作的结构为几乎全科技龙骨+砖块零件的snot与几何拟合,不同于以往任何人仔比例建筑。顶棚、5/16的围子做了易拆结构【图3】,方便观看内部(旋转木马不存在“内部”)。可玩性上,坐席台均可拆卸(共12组,多达84个座位),中央看台有联动旋转装置【图7】。此外还有很多小的马戏团项目可以放置在中央舞台上。 本作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用了很多搭建技巧来兼顾华丽的外观和可玩性。马戏团的名字得意于两圈金色零件组成的皇冠造型【图4】。大门的招牌EC为Empire Crown之意,周围一圈的装饰以及尖顶尽显奢华风格【图5】。内部墙上的装饰也保持了一贯的华丽风格。进入布帘造型的大门后,可以看到红色中央舞台的一周,围绕了三圈红色座椅以及卡司们的高台。【图6】马戏团的很多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三圈座椅是经过考量整体效果反复权衡后的结果,两圈座椅会对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MOC】帝国皇冠大马戏团正式版 现在贵吧试发一波。另外感谢老何的支持 @劝败社老何 【作品名】帝国皇冠大马戏团(Empire Crown Circus) 【基本信息】 颗粒数:7261 pcs 长、宽:50凸点/40厘米 高度:50厘米 可玩性:顶棚、围子有易拆卸结构,看台可拆卸,中央看台有联动旋转装置。人仔比例。 【作品简介】 较大型的马戏团题材,目前还鲜有人尝试,因为结构难题。众所周知,旋转木马在结构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强大中柱做支撑,而马戏团是中空的,所以本作的难点之一就是提供结构支撑,且还要兼顾易拆结构,方便玩家把玩和观赏。本作的结构为几乎全科技龙骨+砖块零件的snot与几何拟合,不同于以往任何人仔比例建筑。顶棚、5/16的围子做了易拆结构【图3】,方便观看内部(旋转木马不存在“内部”)。可玩性上,坐席台均可拆卸(共12组,多达84个座位),中央看台有联动旋转装置【图7】。此外还有很多小的马戏团项目可以放置在中央舞台上。 本作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用了很多搭建技巧来兼顾华丽的外观和可玩性。马戏团的名字得意于两圈金色零件组成的皇冠造型【图4】。大门的招牌EC为Empire Crown之意,周围一圈的装饰以及尖顶尽显奢华风格【图5】。内部墙上的装饰也保持了一贯的华丽风格。进入布帘造型的大门后,可以看到红色中央舞台的一周,围绕了三圈红色座椅以及卡司们的高台。【图6】马戏团的很多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三圈座椅是经过考量整体效果反复权衡后的结果,两圈座椅会对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