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伤落风 幽伤落风
关注数: 4 粉丝数: 5 发帖数: 816 关注贴吧数: 3
【端午】 (一)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转贴 真正的流行音乐大师是张雨生! 分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爱上他的样子。但那种爱,是不深刻的。我并不真正了解这个音乐人。那时,我学别人一样唱着四大天王的歌曲,一样跟着罗大佑的步调走。那时,只是觉得他嗓子好。直到两个多月前,我才更多的接触到他的音乐和他这个人本身。他唱歌唱的高的让我吃惊,以前认为刘欢,孙楠那种高亢的嗓音就足够高了,可自从接触到张雨生,一切都随之改变。我想请问,他只是嗓音高吗?不,他唱高的很高时也带着强烈的震撼,他象一个勇士在战场上奋力撕杀。当然,缺乏那种婉转的旋律,然而,也实在没有哪位高人能唱着那么高的歌曲还能顾及到那种旋律美了。看看电视吧,同一首歌,哪有几个象样的唱功好的呢?听了一首歌,我要不就不为所动,要么是歌手反复老唱那歌曲,如果张雨生在,会是什么情况?热血沸腾,心灵象被洗礼了一样的震撼。他那童声是那么独特,看着现在歌坛那唱歌的吧,男歌手间,女歌手间,那种音色比较接近的怎么那么多?民歌更不用说,前几天看电视,听着某女歌手唱起了民歌,也没仔细看,快听完了一看原来是两个女歌手在唱!你唱歌有男声或者女声气质就好吗?那种声音遍地都是啦,没劲!唱一首歌,大多数歌手唱的低时是多么低,高时多么高,就跟板上订钉子是的。张雨生唱歌会有这些情况吗??张雨生唱歌,倒是缺点感情,和某些歌手比的话,可也不差。你听他歌曲中一些中低高度的歌曲,会觉得他唱的很自如,就显得很好听了。另外,他是一位颇具实力的创作者,他创作的作品意义深刻,给人以深刻启迪,让人立志。而且很好听。他的歌曲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歌曲听起来让人觉得很新鲜,创作形式灵活。总之,他就是一位难得的创作天才!由于创作方面不大众化,他的作品并不算流行,但是确实很棒,对人的人生很有指导意义的。但很多评价,都说他的作品中可反映出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生命的最后阶段,对张惠妹的包装大获成功也是他的一大经典之处。然而这么全面的大师级音乐人物走的太早了,31岁,多么好的年龄,有机会多听听他的歌啊,还有很值得研究的他那些作品! 作者: 486286 2005-9-25 19:03   回复此发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