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子仙人的蛤蟆 饼子仙人的蛤蟆
关注数: 20 粉丝数: 0 发帖数: 3 关注贴吧数: 0
简单谈谈“唯心”“唯物” 严格来说,唯心论唯物论本是西方哲学中现象与本体二分、心身二分、灵魂与物质二分思维的产物,认为心灵(思想)与物质二者不可能同属实有,要么心灵可以还原为物质,要么物质可以还原为心灵。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是西方传统主流哲学所共有的。而西方哲学在现代转向后思想家们基本上都超越了这种传统思维(最有代表性的如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还有马克思)。 中国政治教科书里灌输给学生的那一套“唯心”、“唯物”观,是在根本不了解这些思想本义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的胡乱诠释。教科书的经典解释是,承认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的便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事实哪有这么简单?任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先有宇宙,有星球,然后出现生命,最后才出现能思想的人。那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难道都是些没常识的疯子傻子吗?“唯心主义”被说成“不承认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主义的处世态度”,这完全是把哲学问题歪曲为常识问题(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并不是认为“世界离开我的感知就不存在”,而是认为“物质”世界是可以被化约为观念的构造的。这种主张并不是没有问题,但是决不是我们能够简单的用常识驳倒的),把“道”降低到“术”的层次的解释(辩证法被解释为斗争权术,所以有人说“辩证法就是变戏法”。)教科书教给我们的这套“马克思主义”,既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真正的西方哲学,也是对马克思本身的歪曲。 尤为严重的是,这套充满偏见、独断和误解的伪哲学还极大地妨碍了受教育者对中国古典思想的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是没有现象本体二分、心物二分思维的。不管是孔孟老庄还是程朱陆王,他们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天人本就贯通一气,主体客体不可截然二分,因此根本就不能用“唯物唯心”的模子来套中国古典思想。通过这种公式(还是错误的)来套中国古典思想,是决然无法真正了解中国古代哲人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关怀些什么的。 以王阳明为例。作为儒家心性之学的高峰,在王阳明看来,天地万物与人本来是贯通一气的,整个世界充满了灵心与生机,但人往往感染习气,不能自我振作,生机不能畅达,良知被陷溺在私心邪欲中,于是世界对此人而言便已成为一灰暗的世界。但即使是庸众与恶人,这一点天良也不可能丧尽,只要能体认本心,让此良知时时作我主宰,自然能够亲爱家人、有益社会、成就自我,于是世界对此人而言又回复为一生机畅达、仁心处处的世界,而此人自然也成为了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大写的人。良知良能人人都具有,所以在人性上人人平等,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然后道理说来简单,关键还是要看各人实践,学问归根到底是在身心上做的,传习录所传达的,都是指点人扩充良知、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王阳明的主张,简单说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一丝“不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影子? 本人上中学时,对唯心唯物的问题茫然了很久,后来读了一点哲学原著,才渐渐摆脱教科书的误导。这是本人的一点心得,写给王阳明吧的各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