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郡主🌸 郡主梅花
关注数: 1,047 粉丝数: 579 发帖数: 8,537 关注贴吧数: 119
——发帖前请阅读吧规——今天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 世界关节炎日 10月12日 [发展历史] 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于瑞典隆德大学举办了由70多名骨科、风湿科、骨质疏松、创伤学及理疗与康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会上Lars Lidgren提出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199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署正式支持文件。2000年1月13-15日,WHO在日内瓦正式在全球启动此项活动,750个医疗机构签署文件,37个国家政府支持骨关节十年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通过十年的努力,将骨性关节炎的预期发病率降低 25%。2001年 4月,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从卫生行政部门开始重视此疾病。每年的10月12日还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设立宗旨] “世界关节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可影响某个关节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 患有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患有此病。除年龄外,体重过重、受伤和糖尿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则可侵袭关节膜、软骨组织和骨骼,其主要症状是发炎,包括关节充血、发热和疼痛等。与骨关节炎不同的是,该病可影响全身健康,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妇女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是男人的三倍,35-50岁是该病的好发年龄段。以"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为主的瓜氨酸蛋白抗体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必备辅助诊断工具。 [发病对象] 人们常常将关节炎视作老年病,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有关资料显示,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由于正统医学中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的办法,所以应该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视,对关节炎要"早预防 • 早诊断 • 早治疗",防止致残。
今天是10月12日,也是世界关节炎日 世界关节炎日 10月12日 [发展历史] 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于瑞典隆德大学举办了由70多名骨科、风湿科、骨质疏松、创伤学及理疗与康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会上Lars Lidgren提出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199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署正式支持文件。2000年1月13-15日,WHO在日内瓦正式在全球启动此项活动,750个医疗机构签署文件,37个国家政府支持骨关节十年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通过十年的努力,将骨性关节炎的预期发病率降低 25%。2001年 4月,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从卫生行政部门开始重视此疾病。每年的10月12日还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设立宗旨] “世界关节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可影响某个关节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 患有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患有此病。除年龄外,体重过重、受伤和糖尿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则可侵袭关节膜、软骨组织和骨骼,其主要症状是发炎,包括关节充血、发热和疼痛等。与骨关节炎不同的是,该病可影响全身健康,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妇女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是男人的三倍,35-50岁是该病的好发年龄段。以"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为主的瓜氨酸蛋白抗体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必备辅助诊断工具。 [发病对象] 人们常常将关节炎视作老年病,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有关资料显示,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由于正统医学中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的办法,所以应该引起所有人群的重视,对关节炎要"早预防 • 早诊断 • 早治疗",防止致残。
风湿病患者家居生活指南之一:类风湿关节炎-居家篇 风湿病患者家居生活指南之一:类风湿关节炎之局家篇 梅花郡主 2016-07-17 09:45 来自QQ空间日志 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选择什么样的衣着呢? 答: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潮湿、寒冷往往会使关节症状加重,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平时应该注意保暖,特别是局部的保暖,如穿戴护膝等。而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活动不便,因此应尽量选择轻便利于活动的装束。 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衣服款式上应注意什么? 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选择衣物款式时,应注意舒适、轻巧、容易穿脱。纽扣应该适当大些,这样比较容易扣上。如使用拉链,可以在拉链的末端加上一个圆环,以便于上下拉动。使用松紧带来代替皮带,或使用双面粘贴扣等。 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选择鞋子? 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鞋子的选择应以轻便、柔软为佳,如果手指功能已经明显减退,则可以选择无带圆口鞋或用松紧带的鞋子,以避免系鞋带的不便。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工具,如长鞋拔。另外,还应注意鞋底儿要防滑,以免活动不便而摔倒。 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如何选择房间布置? 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家具摆设,以减少体力消耗,方便活动。 ◆1)应该尽量选择干燥、温度适宜的、阳光充足的房间。 ◆2)家具拉手设计、餐桌、厨房台面高度都应以方便活动为宜。对于手指活动不便者,门把手、水龙头可以选用杆状物,以方便开关。 ◆3)如果病人膝、髋关节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可以调整座椅的高度; ◆4)轻便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处,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笨重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柜子的下面。 ◆5)搬物品时,可使用手推车,以节省能量。 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卫生间布置应注意什么? 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动不便,在入厕时,可使用可调式坐便器来缓解膝关节疼痛,方便用厕。 浴室设计应该适合患者活动,可以用较大的淋浴房代替浴缸,地面要特别注意防滑,并可在墙上安装扶手。避免使用旋转式水龙头,以保护手指关节。沐浴用物放在随手可拿处,避免来回拿取时滑倒。 ——摘自《健康·风湿》2015年1月第6期22~27页
托法替尼有望成为治疗AS的又一利器 托法替尼有望成为治疗AS的又一利器 2016年06月18日来源: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能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虽然目前已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药物用于治疗AS并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种类毕竟有限,且长期用药产生的免疫原性等不良反应限制其长期应用。 托法替尼是一种口服JAK激酶抑制剂,目前已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因此,来自荷兰的学者Van der Heijde在2016年欧洲风湿病年会发表了一项为期16周的Ⅱ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探讨不同剂量托法替尼治疗A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这是一项关于托法替尼治疗AS的临床研究,有望成为近年AS治疗的又一项突破。 该研究共纳入207例成年病情活动的AS患者,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每天两次托法替尼2mg组、5mg组及10mg组,连续用药12周另加4周的后续随访。主要疗效终点为口服托法替尼患者12周时ASAS20反应率,次要疗效终点包括ASAS40反应率、ASDAS-CRP、BASDAI50反应率、骶髂关节与脊柱的SPARCC评分等。安全性终点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提示:(1)托法替尼10mg每日两次ASAS20 Emax 模型具有更高的反应率,而NRI算法则提示,相对于2mg或10mg每日两次而言,5mg每日两次的ASAS20反应率更显著优于安慰剂。(2)次要疗效终点研究中,接受托法替尼治疗的三组患者ASAS40反应率、ASDAS及BASDAI50改善程度均优于安慰剂。(3)影像学研究方面,治疗12周后托法替尼5mg组及10mg组骶髂关节及脊柱SPARCC 评分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4)安全性方面,仅有2例治疗相关的带状疱疹报告,分别在托法替尼每日两次2mg组及10mg组,无结核、肿瘤、胃肠穿孔及死亡报告。剂量依赖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可在16周时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口服托法替尼5mg及10mg每日两次均有效而迅速地缓解AS病情并改善磁共振骶髂关节及脊柱炎症,而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又一利器。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年的研究认为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 主要包括:①遗传因素,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家系调查结果表明,本病家族中类风湿发病率比健康人群家族中高2~10倍,近亲中母系比父系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多。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轻微的家族聚集趋向和孪生子共同患病现象,但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机会并非100%,仅为30%-50%,而异卵双生子则更低,为5%左右。这说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并单一遗传因素决定,像家庭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心理情况等非遗传因素可能也起了重要作用。 ②感染因素,长期以来微生物感染一直被怀疑为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直接原因。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对某些微生物的高免疫反应现象,提示可能性与该病的发病有关。近年至少有2种细菌被认为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一为结核杆菌,另一为奇异变形杆菌。其他一些微生物如EB病毒亦被认为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③性激素,绝经期前的妇女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同龄期男性;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甚至可防止发病。这些现象提示性激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即雌激素可能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而孕激素可能减缓发生。 科普帖摘自~刘湘源风湿患者公众平台
中国风湿免疫届新研究成果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杨光研究组共同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人巨细胞病毒改变自然杀伤细胞稳态可诱发自身免疫病”,首次揭示了人巨细胞病毒诱导部分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问题。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细胞》子刊上。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能感染人并致病的巨细胞病毒。这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源,常常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人体内,即使强大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将之杀灭或清除,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被它俘虏。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它便开始激活,大肆复制并侵略人体,打破免疫耐受导致自身免疫病发生。 美国自身免疫相关疾病联盟的数据表明,在美国约1/6的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在我国,自身免疫病也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十类重大疾病之一。过往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相关,但其机制不清。栗占国团队与杨光研究组一起,系统深入研究了人巨细胞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在国际上首次回答了长期以来观察到的巨细胞病毒与部分自身免疫病相关的共同机制问题。 该项研究还证明,人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影响自然杀伤细胞稳态诱导低强度持续性炎症。此举加深了对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并发现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对认识自身免疫现象及对这一组疾病的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受到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风湿关节炎(RA)项目的支持。
今天是世界关节炎日 世界关节炎日 编辑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截止2015年估计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中文名: 世界 关节炎日 节日时间: 每年的10月12日 节日类型: 国际节日 流行地区: 全球 节日意义: 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设定时间: 1998年4月 发展历史 1998年4月,在WHO支持下,于瑞典隆德大学举办了由70多名关节炎患者骨科、风湿科、骨质疏松、创伤学及理疗与康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会上Lars Lidgren提出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199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签署正式支持文件。2000年1月13-15日,WHO在日内瓦正式在全球启动此项活动,750个医疗机构签署文件,37个国家政府支持骨关节十年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通过十年的努力,将骨性关节炎的预期发病率降低 25%。2001年 4月,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从卫生行政部门开始重视此疾病。每年的10月12日还是世界骨关节炎日,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重视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因此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全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设立宗旨 “世界关节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