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痴艺龙 石痴艺龙
“痴”着“迷”也“愚”也“知”也!爱好各种原石,根、木、雕艺等艺术品“放松心态、广交益友”。。。。
关注数: 371 粉丝数: 791 发帖数: 13,657 关注贴吧数: 37
【今天】2016年03月08日可以观测的天文奇观“木星冲日” 只要是晴天:公众可以欣赏的太阳系的“大个子”~最亮的木星; 据新华社电(记者 周润健):作为肉眼最容易观察到的天体之一〈木星〉总以色彩斑斓的条纹星盘深受观星族的厚爱;[3月8日今天]木星将上演“冲日天象”表演:届时木星将达到最亮(只要是晴天)有兴趣的公众可以一睹这位太阳系“大家伙”的风采(尤其是借助天文望远镜)。 注解: 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的(是指在地球上的目测)自然现象;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的自然规律的天文现象,天文学上称为“冲日”;每隔399天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木星冲日。冲日前后几天是木星距离地球最近、最亮的,也是观测和拍摄的最佳时机。 今天日落之后,木星就会从东方慢慢升起,亮度_2.5等,熠熠生辉、璨若宝石!在黎明时自西方落下。在晴空万里无云的情况下:几乎整个夜晚肉眼都能清晰观测。 居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就算是通过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不仅可以看到木星表面平行于其赤道的色彩斑斓的条纹星盘和南半球的大红斑,还可以观测到其最大的伽利略卫星。 据了解:在太阳系8颗行星中,木星的卫星最多,经确认的已有63颗;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他7颗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故有“巨人行星”之称!按距离太阳由近至远的次序排列:木星位列第五位。
【今天】2016年03月08日上演“木星冲日”天象; 只要是晴天:公众可以欣赏的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 据新华社电(记者 周润健):作为肉眼最容易观察到的天体之一〈木星〉总以色彩斑斓的条纹星盘深受观星族的厚爱;[3月8日今天]木星将上演“冲日天象”表演:届时木星将达到最亮(只要是晴天)有兴趣的公众可以一睹这位太阳系“大家伙”的风采(尤其是借助天文望远镜)。 注解: 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公转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的(是指在地球上的目测)自然现象;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的自然规律的天文现象,天文学上称为“冲日”;每隔399天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木星冲日。冲日前后几天是木星距离地球最近、最亮的,也是观测和拍摄的最佳时机。 今天日落之后,木星就会从东方慢慢升起,亮度_2.5等,熠熠生辉、璨若宝石!在黎明时自西方落下。在晴空万里无云的情况下:几乎整个夜晚肉眼都能清晰观测。 居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就算是通过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不仅可以看到木星表面平行于其赤道的色彩斑斓的条纹星盘和南半球的大红斑,还可以观测到其最大的伽利略卫星。 据了解:在太阳系8颗行星中,木星的卫星最多,经确认的已有63颗;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他7颗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故有“巨人行星”之称!按距离太阳由近至远的次序排列:木星位列第五位。
岩浆~相关信息资料 岩浆-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地质学专业术语。解释1: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前者被称为挥发分(volatilecomponent)和火山碎屑物质(volcaniclasticmaterial),后者则叫做:〔熔岩流〕(lavaflow)。目前,我们把这种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引](Magma)。 解释2:〔岩浆〕(Magma):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Lava)。 目前,我们把这种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称之为岩浆(Magma)。 岩浆是什么?温度大概多少度?岩浆是地壳深处一种高温、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这种熔融体的物理性质很特别,它既像坚硬的固体,又像柔软的液体。它如同烧红了的玻璃那样,既可流动弯曲,却又十分坚硬致密。 火山喷发时岩浆的温度很高,可以融化岩石(氧化镁熔点:2900摄氏度,沙子:1610摄氏度,三氧化二铝:2034摄氏度), 岩浆在不同压力下的温度也相差极大.比如地幔下就会达到3000,越向地心温度越高 因此,在希腊文中,岩浆的原意是指可以揉搓的"面团"。在这种"面团"里,包含着种类众多的金属、非金属以及其他气体成分等。地球上所有的化学元素,在岩浆里几乎都能找到。 这种高温熔融状态的岩浆,主要集中在离地表几十万米以下的上地幔层内活动。它原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物质,只是由于受到沉重的上覆岩层的压力,才使它处于一种强烈的压缩状态之中,不能像液体那样自由自在地流动。尽管如此,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差异,岩浆仍像人体内的血液那样,在地球内部上下流动着,只是它的流动速度非常缓慢而已。一旦地壳出现裂缝,岩浆会沿着外压力较弱的裂缝和地层浅薄处猛烈地喷发出来,这就是火山喷发。 溢出地表的岩浆,就像刚刚出炉的钢水,火红而炽热。据测定,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200℃之间,最高可达1300℃。它流经之处便是一片火海,远远望去,像是一条火红的铁流,冷却凝固后就形成各种火山熔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另一种形式是猛烈爆发,形成火山碎屑岩。有时岩浆未能冲出地表,就会在地壳的不同深度冷却凝固,形成各种侵入岩,如花岗岩、橄榄岩、闪长岩等。 那些原来熔化并分散在岩浆岩的矿物质,随着岩浆的冷凝而按次序逐步结晶分异,重的沉到底部,轻的浮在上面,较活泼的含矿汁挥发成份还可穿进外围岩石的缝隙中形成矿脉。 不同种类的侵入岩,往往控制着特定的内生矿床。如镍矿、铬矿、铂族元素矿、钒钛磁铁矿等只有超基性岩中才有;钨、锡、钼、铋矿和水晶、金绿宝石等要到花岗岩体及其近旁去找。玛瑙、有些铁矿、金银矿以及好多非金属矿,往往产在火山岩里。 熔岩流在喷溢过程中,因压力骤降,挥发分会大量逸失,因此还不是真正的岩浆,仅是最接近于岩浆的物质。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volcanic action)。 【熔岩流】~~~ 在晴朗的天气和良好透视的情况下,熔岩流的颜色和相应温度的关系: 白色 ≥1150℃ 金黄色 1090℃ 橙色 900℃ 亮的鲜红(樱桃红) 700℃ 暗红色 550~625℃ 隐约可见的红色 475℃
了解〈黏土〉注意黏土在烧结时的文字叙述 黏土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是颗粒非常小的(<2µm)可塑的硅酸铝盐。除了铝外,黏土还包含少量镁、铁、钠、钾和钙,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岩石和土壤中,可用于制造陶瓷制品,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等。 基本简介 粘土 黏土,常被误写为粘土,是颗粒非常小的(<2µm)可塑的硅酸铝盐。除了铝外,黏土还包含少量镁、铁、钠、钾和钙。黏土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但是有些成岩作用也会产生黏土。在这些过程中黏土的出现可以作为成岩作用进展的指示。 工业用黏土矿有高岭土、膨润土(主要组成为蒙脱石)、活性白土(组成不定)等。高岭土最早由中国在江西高岭村开采,用来制造陶瓷。膨润土于1888年在美怀俄明州开始开采,活性白土于190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首次开采。 在中国,它又别名为“观音土” 组成介绍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黏土矿物的颗粒细小,常在胶体尺寸范围内,呈晶体或非晶体,大多数是片状,少数为管状、棒状。 黏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而且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工艺性能 黏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决定着黏土的工艺性能: 可塑性 黏土 黏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结合性 黏土的结合性是指黏土结合非塑性原料而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并且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黏土的结合性对于半成口的干燥、修坯和上釉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黏土垢结合性由其结合瘠性料的结合力的大小所决定的,而结合力的大小又和黏土矿物的种类、结构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讲,可塑性强的黏土,其结合力也大。 触变性 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其流动性则会增加,静止后逐渐恢复原状。此外,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保持原水分不变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的现象。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收缩 黏土泥料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时,由于颗粒间水分的排出,颗粒之间相互靠拢以及颗粒间距缩短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干燥后的黏土泥料经过高温煅烧时,由于发生诸如脱水作用、分解作用、莫来石的生成、石英的晶型转化、易熔杂质的转化以及各类熔融物填充质点间空隙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使得黏土泥料进一步收缩,称为烧成收缩。成型黏土样品经过干燥和煅烧后的尺寸总变化称为总收缩。 这段黏土《烧结》表现重点 要 “悟”的! 黏土是由多种矿物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当黏土在加热煅烧的过程中,到达一定温度(800℃~900℃)后,继续升高温度时,黏土中低共熔物质开始熔化,液相出现并逐渐增加,填充在固体颗粒之间,由于液相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未熔颗粒进一步靠拢,引起体积急剧的收缩,气孔率下降,密度提高,这种对应体积开始急剧变化时的温度称为开始烧结温度。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收缩将不断增大至最大值,气孔率降至最小值,密度达到最大值,黏圭完全烧结,此时对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直径2.4公里的小行星将近距飞掠地球 2015-12-06 08:12:32腾讯太空网讯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将在圣诞夜迁徙与地球擦肩而过。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被称为2003 SD220的巨大太空陨石将在圣诞节前夕与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小行星的宽度达到了约2.4公里,由于它对地球潜在的威胁而被美国宇航局列为密切关注的优先对象。国外一家风暴预警网站也声称,2003 SD220的引力足以导致地球出现地震或者火山喷发。   这颗巨大小行星的直接撞击将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甚至更加严重。美国宇航局和其它天文学家在2005年已经将17颗近地小行星列为优先的雷达观测对象。其中十颗,也包含2003 SD220在内,由于体型巨大及其运行轨道而被视为存在潜在威胁。它们也可能比天文学家推测的要更加巨大,因为它们很有可能被宇宙的黑暗掩盖了一部分。   美国宇航局和阿雷西博天文台的科学家们组成的团队正准备对2003 SD220进行专门的雷达监测。美国宇航局的一份报告解释了对天体进行雷达监测的重要性。报告称:“我们计划在2015年通过294小时的观测,获得这17颗高度危险小行星的雷达图像、物理特性和准确轨道。通过长期观测,我们将获得小行星起源和形态等基本信息。”   尽管2003 SD220预计将从距离地球670万英里的地方经过,但是天文学家们最关注的一点就是它有可能受到雅科夫斯基效应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这就会使它们有可能更接近地球甚至与地球相撞。
以大树“悟”成功的哲理! 大树的哲理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坚持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体验的积累和廷伸。 X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不动~信念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而可以成为一棵大树(经常移栽的树长不大)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就大树。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摄取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志坚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能量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转自五个8的。留着研究。有的赞同!有些有异议的   陨石的价值没有石友们想想的那么高。除了新品、稀品、精品陨石之外,其它的陨石基本只能当奇石看待而已。   地球上得到的陨石,99.99%是太阳系内物质。   太阳系星云球粒物质基本研究得差不多了,所以球粒陨石不管啥样的,很少有人掏钱买了(白菜价除外)。   月球、火星、灶神星陨石,因为稀有还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谷神星陨石应该有的,可惜人类还不知道谷神星岩石特征,所以谷神星陨石价值有待发现(很多陨石人手中有红色陨石,可是一直不知道来自哪里,我怀疑也许跟谷神星有关)。 85%以上的陨石是球粒陨石,球粒陨石不是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不制造球粒陨石,小行星带掉到地球的物质主要是铁、石铁、非球类陨石——因为小行星带是行星碰撞形成的——这些物质绝大多数属于分异过的。说陨石绝大多数来自小行星带——这是毫无根据的。   土星、木星物质变成流星落地成为陨石那是不可想象的——了解土星、木星以后你就明白的。   尽管陨石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值钱——但是人们还是到处寻找陨石——因为寻找有寻找的乐趣。但很少人高价买陨石——因为陨石不过就是一种很丑的石头。   有商业价值的主要还是铁陨石、石铁陨石——毕竟还有那么一点点美感存在。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