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和泪 ★佳人和泪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419 关注贴吧数: 2
(原创)梅花三弄中的完满....刚赶出来的一小段 (节选)纪真没有梳妆,把琴案朝向西窗,敛衣坐好。她并不思考,指尖适意中挑动琴弦。那琴声竟是庄严的, 这让她仰起头,必当把自己化入那一片庄严之中。她跟随着它,共同成就这一刻的完满。然后,就在那醇永中沉沉找寻,啊,纯洁得会令人伤心的生机,那样不可阻挡地生发,它似乎在一个角落间,但它又是整个世界,它富于韵律,也富有力量…… 一切都在那韵律中生发,然后…… 天下也随之而浩荡。这一场盛大的花事,竟是如此庄严。徜徉在这花事之中……纪真这才意识到,自己弹奏的这支曲子……是《梅花曲》吗?桓大人……岁月像是一幅行进着的画卷,每个人都在命定中出场,然后离开,谁也不会真正地留下来。她想,那是些多美的人,多美的故事啊。桓大人,秦奴,仙姿,小姑娘们,还有王子猷……甚至那曾伤害过她的夫人,也并没有把憎恶留在她的心里。他们都已经从她的画卷里离开了,但他们已然成就了她心中的美。他们自然是无心的,但她,仍然禁不住地心生感念。徜徉在这一场花事之中…… 纯洁的生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生发,无以阻挡,也永远不会完结。应该离开的时刻,我们就会从容地退去。因为我们已足够成熟。我们每一个都只是那其中的一枝,我们毫无关联,而又亲密相接。我永远只是我,你永远只是你。你看到的我,在你的盛世当中;我看到的你,在我的盛世当中。于是,你的美成就了我的盛世,同样,我的美也成就了你……纪真仰着头,望着窗外那没有边际的天空。窗前的风掠动着她的长发,这琴声,这天空,这心念,竟是一样的庄严。一切是如此清晰,但却不再有答案。当所有的问题都不再需要回答,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清明而透彻。
谢安与新会葵扇 <转贴> 新会盛产蒲葵,出产葵扇,被称为“葵乡”——葵扇之乡。据史籍记载,它的历史比新会建郡、建县还要早,迄今约有1600年历史。有书为证: 《晋书·谢安传》载:“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谢安手摇葵扇在座雅谈,人们风靡仿效。因而,葵扇的身价也就随着谢安的身价而骤增了。 《晋书·谢安传》说到的“京师”,是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中宿”就是广东清远县,早在秦建立南海郡时就设县。这说明了清远作为货物集散地把新会葵扇发售到大江南北去了。追史溯源,后人永志不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葵业巨贾黄景鸾和邑绅陈华衮、何凤、伍有庸、陈殿兰等倡建新会葵扇会馆于大云山麓,进士伍有庸曾撰写一副会馆门联:“品传中宿,基创云山”。这是萦系这段故事的明证。 这段葵扇典故发生后,大约四五十年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南朝宋,在永初元年(420年)才设置新会郡。郡领12县,地域西达恩平得行都,东迄香山县黄梁都、顺德县古镇。东西纵横,广袤千里,而据《宋书·州郡志》载:“新会郡领县十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万五百九”。据此,平均一个县不足1000人,地广人稀,都是中原南徒的汉人和归化的瑶壮土著,竞然能制造这样大宗的葵扇手工艺品,远销江左(今江苏省一带),可见葵业在当时新会人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了。 新会葵扇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经济作用为诸业难与伦比。在清末民初,算是葵业的黄金时代。葵围面积保持4.7万余亩,年产葵扇1亿柄以上,最高达1.2亿至1.4亿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