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跪族
新京跪族
关注数: 8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734
关注贴吧数: 0
群力西规划调整 规划调整内容: 基于2025年6月对松江城遗址的文物考查结论及2025年松江村城中村改造方案对原有规划中的道路、局部用地及其指标进行优化调整。 一、道路调整 (1)按照松江城遗址保护要求退让保护范围线,取消跨越松江城遗址的和煦街、和乐街、和风街、和韵街、韶山北路和庆山路,将群力大道下穿通道改为平交形式并取消两侧辅路,道路红线宽度统一调整为70米。 (2)调整兴安路路径,与昆山北路连接并提升道路等级,道路红线由30米调至50米;降低韶山北路等级,韶山北路(友谊西路—和顺街段)道路红线由50米调至30米。 (3)优化友谊西路道路形式,将下穿通道调整为地上平交道路,上方设人行过街通道。 (4)在蜀山北路与昆山北路之间新增一条道路红线20米的支路,将和美街与和睦街相连通,和美路(昆山北路—韶山北段)道路红线宽度由20米调整为30米。在和顺街和互秦路之间预留一条道路红线20米的通道。 二、用地及指标调整 用地布局基于对原有规划的体育、医疗和公用设施等用地规模不减少,功能配套不缺失,确保“一轴、一廊、三带”以及各组团优化的空间结构不变为原则。本次调整中城镇住宅用地兼容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公园绿地等面积增加,分别为23.6万平方米、0.6万平方米和11.2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主要增加在松江城遗址所在区域;商业服务业用地、文化用地、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城镇村道路用地等面积减少,分别为31.0万平方米、4.3万平方米、0.1万平方米和0.2万平方米;减少的文化用地主要为原规划中预留的松江城遗址处规划文化用地,不涉及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区级文化设施的强制性内容调整。(指标详见规划图) (1)将松江城遗址所在原规划商业用地、商务金融用地、2处排水用地等调整为公园绿地。并将2处排水用地分别等量置换至B-03-01-05和B-03-09-01-02地块。 (2)为保证体育设施不减少,调整后B-03-01-02、B-03-09-03两地块为体育用地。原规划中预留的松江城遗址处规划的文化用地C-02-03-03地块因松江城遗址考古结论,不再以文化用地保留。原规划的文化用地C-02-03-04地块因道路调整移至规划调整后的A-04-25-01地块,面积由2.2万平方米调整为3.2万平方米。 (3)兴安路和韶山北路道路等级调整后其两侧用地性质和各项控制指标保持不变,仅对各地块面积进行调整。 (4)依据城中村改造方案,将崂山北路以西地块由商务金融用地调整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兼容商业用地,同时将该区域规划的6班型幼儿园调整为12班幼儿园;将A-03-05、A-04-24-01两个地块由研发设计用地调整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兼容商业用地,将A-04-04-02地块由商业用地调整为6班型幼儿园用地。 (5)结合道路调整,将昆山北路西侧的商业用地调整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兼容商业用地,同时将该区域规划的6班型幼儿园调整为12班型幼儿园。
从山姆日常用户的角度猜猜选址 本来一直觉得山姆卖场是个生活里很日常的东西,没想到很多吧友讨论热烈,作为一个山姆日常重度用户,对选址也谈谈一家之见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就此观点留言。个人觉得选址这种事没必要上升到争论,所以对于争论的观点我可能也不太会回复了。 首先,从近年来国内新开预开山姆卖场的选址,尤其是城市首店的选址来看,一般是在已有一定开发水平、附近有一定规模新开发小区的新城区域。这些区域道路宽阔、用地空间大且基本净地、产业以科创等新产业为主、大户型比例和私家车出行比例一般较老城区高,存在大量符合山姆卖场用户画像的年轻人和改善住房居民。其实一个城市内山姆销售链体系覆盖的范围远比很多吧友所说的要大,在实体卖场以外的成熟城区也会设置很多占地不必很大的配送仓库,这些仓库也有冷链,主要存放那些复购率很高的商品,可以满足大部分订单的需求。所以很多极速达订单的商品并不必从实体卖场发出,实体卖场也不一定需要离市中心很近,纵观国内的山姆卖场基本离市中心的距离也都不算近。而且如果选址成熟城区的话,高峰时段进入卖场的车辆就已经可以从停车场入口沿着主干道排成一大队了,上海内环内一家山姆都没有,内中环的几家山姆卖场附近高峰期堵车也非常严重,这是本地决策者和卖场方在选址时都无法忽视的问题。 其次,个人认为地铁等公共交通是否便利也不太会作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山姆的商品基本大包装为主,不利用私家车的话买个几样就已经拿不了了,加上老城区内极速达仓库的存在,以公共交通作为到实体卖场的手段一不现实二没必要,到店频率也必然不高。这种状况下办理会员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很高,换言之也就不是山姆的目标客户。至于有的吧友说会有不开私家车坐高铁跨城来代购的情况,我只能说这有点过于酷了,坐高铁能倒腾的量可想而知,怎么算都不如自己开车来买一票大的。当然也不排除有闲有毅力的老人家办了卡天天坐免费公交再去免费试吃试喝,但这肯定不是卖场方乐于看到的情况,鉴于此反而离公共交通拉开一定距离可能会被其纳入考虑。从最近的山姆风波也能看出来,卖场的目标客户需要一种有所区分的情绪价值,愿意开车到店的用户群体总量对山姆来说其实已经足够了。 再次,并不是说只有新城居民才有到山姆消费的能力,而是成熟城区传统商超和菜市场购物便利,没必要到山姆一次买这么大包装的商品,而且老城区大户型的比例较新城可能偏低,小户型配备小冰箱小储藏间,买大包装商品的意愿可能也会略低。以我个人举例,很少的情况才会去实体卖场,里面人实在是多,一般就是极速达下单。在山姆也是买肉类等居多,但买一次也要冻起来好多,烘焙类即食类吃一半可能得扔一半,连着吃一样的也烦,久而久之很多品类就选择买更小包装的盒马了,毕竟还是新鲜的好。 此外,选址也不只是卖场方的决策,从这次参会人员主要来自新区就可看出端倪。对陷于财政紧张这种严峻情况的本地决策者来说,增加卖地回血财政和减少空置托举房地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山姆选址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安排在成熟城区或者后续卖地空间不多的区域有点浪费,安排在卖场目标人群丰富、已有道路交通配套但缺乏商业配套且有现成净地地块可供出让的区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从地图来看,目前本地地价较高且大量可供出让的主要区域就是环西、融创北、万科城、新会展、群力西、群力哈西交界等等。环西以科创产业为主且暂时人口聚集较少、群力西处于规划阶段基本尚无交通配套、群力哈西交界净地不多且离麦德龙略近(至于一些吧友提的海宁,个人觉得海宁内部楼层改造成山姆卖场那种仓储式大挑高的成本不低,且大量商户协商腾退难度也大),个人认为以融创北、万科城、新会展选址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融创北。虽然个人在那里没有房产,但觉得综合各因素来看非常合适。 最后,声明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猜测,如果最终猜错了也纯当一乐罢了。个人觉得山姆这种东西开了也挺好,不开也没什么,一个卖场而已。就像宜家,早前也不少人争,但就算开了也不见谁没事就去。感觉除了代购,多数会员不过是一个月半个月开车转转。更多数人可能就是跟着亲友的卡去个一次两次,或者极速达下下单,实体卖场开在哪里真的不那么重要,更不必争论太多。
哈工程松北校区规划面积扩大 市官网上新公布了又一批哈工程松北校区的地,主要是把之前那块地以东的商业用地和以南的居住用地改为了高等教育用地。将两次公布的规划图叠加在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松北校区已批复面积已经与目前的江南校区面积相当了。
国土空间总规文本的部分重要内容(新建市域铁路及哈尔滨新区站等)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已正式公布,详见官网。其中有一些此前未详细披露或提及的新内容,虽然规划期间是到2035年为止的远期且以往具体规划内容常因各种缘故有所变更,但鉴于建城以来尤其是建国后哈尔滨总体规划思路的确一直存在连贯性,此次规划文本依然存在对未来实际建设的指导意义。个人认为在本次规划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就是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及与之相关的机场站、新区站、群力站、利民站、平房站、松浦站等新建或改建。正文附图不是完全清晰,但也足以了解部分内容了。
这个吧生物多样性过于丰富了 劝大家回复别人帖子前擦亮眼睛,别被人牵着鼻子走都不知道
开原街道路红线规划调整 规划调整图对比判断下来如下几点: 1.开原街隧道入地段应该就是南马路到南勋街这一段,具体来说是中马路到南勋街; 2.中马路附近拆不动,除了辟出开原街以外,剩余部分大致现状保留。 此次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中标的上海隧道院早在2018年就已发表过关于隧道合建的论文,可见开原街隧道和4号线过江隧道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在7年前已经完成,相信可行性报告编制的进度也会非常快。论文中选择的路线即与4号线过江隧道合建,全长6.2公里,而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投标文件里标注的开原街隧道全长5.8公里,缩短的长度应该就是入地段从原规划中的景阳街变更至开原街打通段后导致的。
哈尔滨市国土空间规划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zA5MDEyMQ==&mid=2247518729&idx=2&sn=6554cfce7613c1d1014592decc2c9c11&chksm=f9c32bafceb4a2b9ff86bddfe69ff0eebe68ee3a50e785c12f88a9dff97b9dc6f48612730673&scene=27
长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面向东北亚开放门户等功能。
又到周四了,不知道今天批哪个城市的规划 还剩武汉西安哈尔滨长春厦门郑州贵阳乌市拉市西宁银川11个,而且下午会公布五普总体数据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可能的定位 今天长沙昆明的国土空间规划也获批了,分类整理了一些已获批城市的定位情况,感觉哈尔滨最终获得的定位可能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面向东北亚开放门户、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 首先,东北地区已经是相对东中西部较小的空间范围了,即使是松花江流域这种也包含了东北北部的两个省。其次,有铁路局和37N国际航空枢纽,结合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来说,批复国际性综合枢纽可能性很大。再次,区域性科创高地和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也很有可能,哈尔滨现在在工信部公布的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里有哈尔滨航空集群和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至少是不逊于大连的定位。最后,目前公布的各个大区都有至少一个对外开放门户,已公布的沈大没有这一项定位,隔壁的邻居又是不太会开放的地方,对俄开放的战略国家提了很多年了,东北大区里的开放门户落在哈尔滨可能性较大。
官宣明天十点开园 RT
东北局完成太平机场容量评估终期评审,提升至38架次/小时
江北公布了划的学区,有需要的可以关注下 公示期还没结束,利益相关的人有异议也可以去反应
从地图角度看林大江北校区的选址 近几天吧里有关林大新校区的选址也已有过很多讨论,交流之余综合一些地图信息截了几张图发现新校区选址除了名义上在肇东地界以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来看优势相对明显的方案。从林大校方调研过香坊道里松北平房呼兰阿城双城的经历来看,校方初始肯定是想选址哈尔滨市辖地境内的,可能有各种不理想的因素或者困难。而后选址肇东,或许也是看中了这里的一些优势。
关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评估 T3航站楼和西1跑道为什么没纳入二期扩建计划和未来怎样才有机会建设,看看这个预可研评估过程和结论,自然就会有答案。政策的顶层设计是推进项目的立足点和争取支持的依据,但绝不是项目落地的决定性因素。像是就算有振兴东北这样级别的国家战略,各省各市也不能保证具体项目最终落地一样。就拿桃仙来说,2008年到2017年顶着东北区域枢纽机场的政策,与此刻的3+7+N相同。桃仙在政策巅峰期的2012年就着手准备建第二跑道了,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庄稼都熟了12回了,跑道在哪儿呢?具体困难不是一句“我有政策”,别人就一定给你让路的。除了家里有地要拆迁的人以外,我们这些人关心机场建设都是来源于朴素的家乡感情。实事求是地了解问题所在,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和负面情绪。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