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说🙈暗炎之主 xuexiao45
关注数: 21 粉丝数: 478 发帖数: 7,472 关注贴吧数: 63
520喜迎大老婆回家——骑记R1海外版开箱评测 这次开箱总体感觉一般。虽然刚开箱的时候还是感觉不错的,随后而来的一些细节就让人觉得有点恶心。 先开箱:包装挺重的,但是碳车么,拿出来以后就很轻了。几乎是组装好的,只需要调好车把、车座,装上脚踏就完成了。包装上标称毛重17点几千克,看来,包装比车还重了。配件盒:车铃、反光片等等,一样都没有少(有点废话)。里面还有几根橡胶带子不知道干嘛的,印着洗马路的LOGO,想是套件里的吧。工具里附送了一个简单的扭力扳手,安装车把、调节车座够了。其他小工具略过不提。定妆照:刚装完,车座还没调,坐上去还有点矮。虽然身高卡在两个车码之间,但是根据《山地车如何拉爆公路车》(大雾,应为《bike fit 骑行姿势设定指南》)的讲解,根据车架几何数据选择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比起上一辆车恨天高的感觉要好多了。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个细节,官网介绍的车架尺寸有SML三个码(对应相应的几何数据),然而产品标注里只有L/XL两个码(R1C只有一个码)。这里还有个比较逗的,产品上标注的L码,对应的是车架几何的M码……而产品的XL码才是车架几何介绍的L码……如果不是一开始让客服介绍XL的车架几何,可能就直接买小了!这个坑有点大啊! 小弯把看着不习惯,感觉很魔性:(这时候已经挪到充电的地方了)。手变和把带都是组装好的,目前暂时不想调了。接着说说一些恶心的地方吧: 1:找了半天没有用户手册。只有扭力扳手包装内的简易使用说明和三包卡,一脸懵逼。据介绍原车还有个东西能链接它自己的APP,但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弄的。 2:没有赠品。这一点虽然不是很想吐槽,但是别人随包装都有个打气筒,我竟然没有?得亏家里还有个比较简陋的便携打气筒,凑合先打了一下。另外呢,个人觉得随包装送两个便宜的塑料水壶架也不是不可以的吧? 3:准备看一下APP的内容,下载,根据提示扫描车上的二维码,直接闪退,多次重复都不行。虽然本就不打算用它的APP,但是好歹这是产品的一部分,拿到手就这样? 4:出厂时刹车似乎没有调好,转动后轮有轻微摩擦声,松了一点夹器上那个调节片,声音消失。这个问题很呵呵哒,如果就这样骑出去,怕不是要烧框?这个问题只能说各一半吧,毕竟出门前自己也应该检查车况的。 总体来说在预期之内,毕竟整车以不到15k的价格入手,细节嘛,只能说呵呵哒。目前因为胎压没打够,也是晚上了,就没有出去试车。之后试几趟再来说吧。
[水贴] 关于新人的车架选择 到底选什么车架呢?这是个问题。 车架的选择有很多要素,我们现在只扯一点:合身! 如果不合身,不管别的**多高,谁骑谁知道。 说到合身,就不得先从一些基本的概念说起了。 先说说车架的大小。厂方给的尺码和建议身高,是在一般人的身体比例里合用的,经过调解就可以达到一个较为优化的设定。这里我们选择的只是尺寸,但是它还并不合身。 那么先说一下,车架大小,到底是选的什么呢? 上图:如图所示,其实我们选择车架的大小,就是图上这两条红线所应该提供的一个合理的比例搭配。由于我们骑车是用腿,所以先考虑适配腿,再调整车把的位置(把立的安装高度和把立的长度)。但是如果我们是选择购买整车,车把可以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前叉已经截管,而且把立长度的改变也会导致车辆操控性的改变),如果腿长或者手长的话,按照厂方推荐尺码,就未必合适了。 个人认为呢,如果身材卡在两个尺码的车架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图上所示,如果横的那个箭头更长呢,风阻就更小,但是趴着更累。反之,如果竖着那个箭头更长,骑着要休闲一些。这么说也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落差过大的话,也会骑得更累。 先水这些吧,闲了再来写。 PS: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一些可信一点的地方先fit再买车,不要过于相信当时自己短时间试车的感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