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墩º 老墩1
画一方禁地,囚我于无期。
关注数: 22 粉丝数: 64 发帖数: 2,682 关注贴吧数: 27
即使负重前行,也要步步生花。 一位是以前某源陶瓷的同事,我头两天还看见他在朋友圈晒了段视频,视频里他媳妇看着他和他的一双儿女嬉笑打闹,隔天就看到朋友圈发出了关于他的噩耗,听说是在工作的时候,工伤抢救无效致死。从那天起,这位同事的老婆经常用他的号发朋友圈,哭着丈夫的离世,怨着命运弄人,喊着想跟着一起走,死又何谓,她只是不忍心让一双儿女先没了爸又没妈,这种朋友圈断断续续发了一年后,她说要把这个号码注销,我有点欣慰,她终于振作起来了。然后真的就再也没有看到有更新朋友圈了。 二位最近认识的同事和我差不多大,也有一双儿女,有一天,他老公早晨上班就感到胸闷头晕,同事劝他去医院。他不以为然,以为只是单纯的不舒服,熬到中午下班,回到家饭也吃不下就躺在床上,想着睡一觉就好了,哪知,这一睡就再也没醒来。同事从发现到送到医院,花了半个多小时,医生说来的太晚了。心梗去世。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工业园,类似新街陶瓷城,前后也有小医院,类似八景、新街的那种,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她打120的时候,120说没车,派车来回耽误时间,让她自己赶紧找人送医。事后我提醒她,应该找120投诉,只是她说她没精力搞这些,难道他们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同事处理完后事就来上班了,她说不上班不行,儿子上幼升小,女儿上小学,她要不上班,拿什么养育孩子。聊天的时候,尽管她用刘海和口罩遮掩,还是看的到一脸憔悴,眼里充满血丝,感慨命运为何常常让过得辛苦的人变得不幸。她说她到现在都是懵的,她老公的后事都是他老公的兄弟朋友忙前忙后处理的。他老公父母离异,离婚后他妈妈和他一直都没有来往过,有个妹妹,嫁出去就再也没回过娘家,她妹妹只在他入殡的时候出现了,仪式结束就走了,人情冷暖,饮水自知。 她去申请低保,工作人员说要月薪低于2000才符合申请标准,她就去向厂里申请,能不能每个月工资卡里打2000,其余发现金,厂里以“不能开这个先例,不然人人都会效仿“为由拒绝了;’她去他老公的厂里想问点补偿,可是厂里老板没有接见她,只派了厂长出面跟她谈话,问了她的诉求,然后就让她回去等回复。后面我换工作了,也就不知道这件事最后怎么处理的。两个月后的今天,上班的路上,迎面碰到了,她笑着跟我打了声招呼,那一刻我从她身上看到的光。 昨晚在龙哥直播间买了本书《在路上》,闲来看看书,打打王者,吃吃鸡,日子也算过得安逸。我和我老公经济是AA的,从没想过要花他钱,没想过要他挣十万八万,他愿意存钱买房就买,不愿意就咱就租房子。我只知道我现在拿着月薪4000,我的生活水平该在哪。他要跟我吵架的时候,我都劝他别跟我巴拉巴拉、别跟我闹,你看不惯的事就别看,三观不合的人就别来往,跟我过的没意思就离,别把自己委屈了。不管婚前你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婚后,哪怕有百分之十是煎熬,你也得把剩下的百分之九十过的幸福美满。你哪怕是装,时间久了,也成真的了。我过的都我的计划中,就连婚前预想的可能会跟婆婆不合,也如期而至。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昨天经历了大喜大悲。 大喜的是作为一辈子只粉一人的杰迷,听到了周董的新歌,不用过多的言语,哼就完了。 大悲的是外公最终还是被胃癌带去了天堂。从发现病情到昨天,也就不到两年光景,这段时间里,老人是不知道病情的,哪怕偶感不适,也只当是年纪大了。他依旧每天起早贪黑下地种菜,收菜了就背去菜市场卖,外公外婆有五个儿女,子孙满堂,早该享福的年纪,还是停不下来,勤勤恳恳务农了一辈子,最终被病痛带走了。临走的头一天晚上,久卧病榻的外公突然自己爬起来走到大堂,倚靠在沙发上,衣服也顾不上整理,半边胸膛露在外面,放到平时没什么,只是此时的外公早已瘦如骨柴,没了衣物遮挡,骨骼清晰可见。舅舅喊他回房间去,“很晚了,该睡觉了”,可是外公生气,不愿去床上,大家就陪着他,直到外公坐累了,就扶回房间睡觉了。和其他胃癌患者一样,乏力、嗜睡、身体瘦的皮包骨、无法进食,呼吸困难。第二天外公就开始大口大口吸气,呼气的动静却很小。在下午17:58,小舅在群里哽咽着说:“爸爸走了,你们快来”。此时那栋老房子里,装满了悲伤。 我没跟外公外婆们聊过天,每年也只有过年才会见一面,坐下吃顿团圆饭,有兴趣就坐在一边听舅舅阿姨们围着外公外婆唠唠家常。就连结婚,我老公都没跟他们说上几句话, 高中的时候,我生日的头一天,老师通知我,说我爸妈打电话过来叫我赶紧回去,我以为是叫我回去庆祝生日,结果被告知奶奶去世了。我在灰埠上的高中,那个时候我已经很明事理了,但是由于从小到大对爷爷奶奶没什么印象,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满脸悲伤,老师还轻轻拍着我的后背说,不要太难过了,路上注意安全。想在想来,多少有点讽刺。 原本我还比较理性,自从妈跟我说这件的事的时候,我还安慰妈,每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的,外公子孙满堂,也算了无遗憾了。当听到舅舅的那条报讯的语音,眼泪顷刻落下。这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我们有个家人微信群,外公从发病到逝世,一直都有发视频在群里,你很难从这场死别中抽离出来,大家都知道外公随时要走了,好像心里已经预演了很多次外公走时的场景,做了各种准备,真当它发生的那一刻,大家心里的设防都踏了。我在电话里听着外婆的撕心裂肺的哭喊,除了心疼什么都做不了。能力有限,给妈转了一千块钱去理后事。 然后就想到当初奶奶去世的时候,爷爷因为伤心过度,没多久也走了,就有点担心外婆,希望外婆能挺过这一关。 我常说人要及时行乐,看过太多死于非命的新闻报道了,活在当下吧,想做的事就去做,想见的人就去见。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如果。
老嫂子-老墩 时间过的太久,不记得上次在贴吧里刷帖是什么时候,前几天打开贴吧“”故地重游“”,一切和我预想的一样,冷清,于是发了个手写的丁老头,还叫吧主给我封了一天。我差点都举报你了,要不是因为你ID后面有个枝丫我打不出来,笑死。 人生轨迹从来都是不被定义,偏偏大部分轨迹是一致的,我也沿着这条轨迹走完了我的前半生,结婚、生子育儿。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都在我的计划之中。 婚前,我执着于一段感情,分分合合,临到双方家长见面,一场谈婚论嫁的席面尴尬结束,让这段五年的长跑落下了句点,现在想来,我才悟到了别人早就悟出的道理,真要合适,何必拖到两三年,后面拖再长的时间,也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说再见。我这个时候已经30岁了,我没有花时间在什么治疗情感创伤上,只是当晚包在被窝里忍着轻声哭了一场。曾在小四书中看过到一句话好像摘自张爱玲“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我用了一个月,就搞定了我的老公,成年人的择偶标准就是这么简单:是个人就行。当然前提是他刚好出现,我刚好需要。其实不太顺利的是备孕,每个月的期待和失落一度让我怀疑我年纪大了,身子不中用。不过还好我书度的多,经过多方取经,历时7个月,终于迎来了我的小棉袄。女人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去做一次妈妈,做妈妈的感觉太美妙了,生活中的各种磨难都被治愈,就连你平时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你都觉得都能被理解,都可以原谅。做爸爸是永远体会不到做妈妈的心情的,他们永远都不会懂。只是我也时常感慨,为什么会有母女不和,母子不和的现象,那可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呀,熬了多少个日子,一口一口养大的宝宝,为什么长大了就离心了呢,不理解。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我的妈妈,我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现在小棉袄能打酱油了,不禁感慨等她成年都49岁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老嫂子现在在广东打工,给小棉袄挣奶粉钱,日子过得平淡而又不失趣味。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挺好的。愿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泰宁古城两日游 前几天赶上好时间, 和朋友去了趟福建泰宁古城, 也算不上远,坐车也就五个小时,晕车得人,上车前磕粒药,睡睡就到了。 (不过我本人是不愿坐大巴的,实在难受) 我们去了两大景点, 一个是尚书第,一个是九龙潭。 这个尚书第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仿佛做了一回当家大少奶奶, 跟随着地陪的脚步,听着地陪的讲解, 游遍尚书第五栋,要不怎么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呢”,导游不说,我只能看房梁了。 真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房子都不做天井了,都盖起了楼房,一点生气都没有。 记得我5岁的样子,老家有几户人家是有这种房子的, 要不是导游带着。一个人在里边,真的会迷路。。。 不知道大家现在旅游都出于什么目的, 旅游结束又有什么心得, 不会只有“好玩”或“没劲”吧。 我相信,每一次的“位移”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触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至少我闪现撞墙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嗨一会。 这次去泰宁古城, 除了去尚书第体验了李春烨的豪宅, 还去九龙潭领略了丹霞地貌, 以前只在课本里听过丹霞地貌很奇特, 但真亲眼所见时,也算是不枉此行。 我们是坐着竹排, 听着船夫(骚公)讲解, 看着风景,度过了将近2小时。 刚过清明不久,所以有点凉,加上漂在水面, 还真的有种“风吹屁屁凉”的感觉。 最难忘的是在一个山洞里, 船夫给我们唱山歌,伴着回声,好奇妙啊。 里面真的很黑,还好,每隔2~30米有一灯。 确实挺有情调的。难怪进入景区前, 导游说小情侣在里边亲亲抱抱都可以。 不过,该洞只有大概2~300米 对了,旅游必经之处就是“购物”,导游嘴上说不买没关系,她没有回扣,但是,作为游客的你我,好意思不贡献点吗?买完东西上车,导游说,我们人均贡献30多块钱还真有人没买东西。 说到特产,我是最喜欢买特产的, 我买了一盒擂茶,店里的人说,他们喝的惯,接待客人家家户户都用这个,我回家泡了一包,闻了一下,全扔了。 还有什么卷,蒸熟吃的,尝了下也全倒了 唯独魔芋豆腐味道还不错,我嫂子特别爱吃,说她每次回湖南,这是必吃的一道菜。 下面占楼放图。基本都是网上找的。 本人拍照丑。 但是挑的照片都看过了,和实物绝对稳合。 各位看官,且当这是一篇水帖, 我还是那句话,我在最强音开了个包厢,记得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