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wei0099 sundawei0099
现从事家具行业
关注数: 4 粉丝数: 119 发帖数: 1,824 关注贴吧数: 22
心系家乡 一、1901年袁世凯在两宫回鸾时所奏《山东学堂事宜及试办章程》,对我国开办三级制的新式学堂,起到了催生作用。张镇芳立即实践,首先在保定捐资创办了优级师范学堂,为强国造就新人。张镇芳想为家乡培养人才,凡属陈州(淮阳)所辖区县(淮阳、西华、项城、沈丘、太康、扶沟、商水)学子去保师上学的,食宿及学习费用全部由张镇芳负担。每期项城县的学生皆10名,他们毕业后有的从军,有的从政,多数从教,为民主共和的革命建设作出了贡献。二次革命牺牲的烈士朱丹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张镇芳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为家乡项城捐银6万两,在百冢铺(今永丰乡)开办百冢铺师范学堂,比河南大学还早办6年。 三、张镇芳也好善乐施,常为乡里乐道。宣统元年(1909年)豫省受灾,项城地势低洼易涝,旱灾也不断,这年灾荒更重。张镇芳特捐银元4000元救灾,一半给项城,一半给豫省其他受灾地区。 张镇芳督豫期间,他的启蒙老师夏云五(字轩臣,贡生)人称“夏老轩”,为修草河上的板桥,筹不够建桥经费,曾北上开封,找张镇芳。老轩步行3天,找到都督府,门卫见他满脸风尘,衣冠不整,既不让进,也不通报,老轩无奈亮出“牌子”:“我是张都督的恩师。”门卫禀报后仪门大开,都督亲自把老师迎进帅府。寒暄间张镇芳弄清老师来意,便没言声。老轩一住几天,酒肉招待无微不至,可他再也呆不下去,便向张镇芳提明:“乡亲们修板项城县志(张镇芳修)(3张) 桥,要我向您求援,你不长不圆,中不中,今个要说清,我好回去。”张镇芳满脸陪笑,告诉老师说,修板桥的银两您来的当天就派人送回去了。我想让老师多住几天,所以一直没说透。夏老轩回项后,果然钱早送到,于是他逢人便称道张镇芳如何尊师,张镇芳大开仪门迎老轩也成了邻里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