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100 绵绵100
关注数: 1 粉丝数: 18 发帖数: 10,409 关注贴吧数: 10
【随笔】一台好戏——《陪我看电视》 我们看过一些反映时代变迁的戏,比如最经典的老舍先生的《茶馆》,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群,在不同的三个历史时期中随着社会大变迁不得不改变着起伏跌宕的命运,那是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9月25日在深圳大剧院上演的赖声川新话剧《陪我看电视》,同样是叙述社会、时代的变迁,却选择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角度,很聪明的讲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历经30来年的沧桑旅行,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群从容的展开了另一幅近代社会风俗画,且同样获得了生动、感人的效果。故事从最普通的家庭——小李夫妇家购得一台黑白电视机开始。可以看出导演并不要求故事、人物带入强烈的地域特点和风格,这个故事的引子——小李的家,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80年代最普通的家庭,他们的社会环境、所有的对话、场景布置、音乐、衣着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怀旧风格。柳云龙所扮演的小李,是个80年代的普通青年,普通到扔到人群中,他就是我们上一代人中的任何一个。一个好演员的作为真的令人乍舌,可以在一部戏中光彩夺目、成为令人景仰的高大完美的英雄,而另一个场景却收敛光芒,让自己融入最平实朴素的背景。哪一个是他自己呢?也许,在小李疼爱妻子时,偶尔流露出刚强的个性、在和邻里相处的亲切里隐约藏不住的无奈和郁闷,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演员可以将貌似简单的人物线条塑造出多个层面,他是赖导的小李,又是柳氏的小李,在准确表达人物的基调时却依然张显出自己的棱角和个性,以让我们生出无数想象,小李,这个贯穿全剧的人物,具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故事很流畅。黑白电视机从人们的新宠,逐渐被更先进的大彩电所代替。伴随社会的进步,它被处理、转让、抛弃、甚至毁坏,但每一个转折,都引出一段新的剧情。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变化被深深带入戏中,时而触景生情、时而唏嘘感叹,聪明的编导,并不需要太花哨的技巧,只因为找对了切入点,已经将故事讲述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了。农民老张夫妇的发家故事,转折自然、合理,故事夸张、无厘头、令人笑中含泪,一点不觉得突兀、恶心。演员的表演又成了吸引观众的因素,杨婷,曾经在《恋爱的犀牛》中看过她出色的表演,这里依然保持水准功力;另一位演员方旭(?),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准确而有力。流浪汉的那一段,秉承了赖氏剧本中一直具有的现实批判的精髓,这往往是赖氏戏剧的高潮所在。看《暗恋桃花园》的时候,我的同伴们全部为暗恋中浓郁的怀旧情绪和精致细腻的表演所吸引,而且,赖导在那一段用了那么多的明星;而我却深深的被桃花园部分的厚重的批判、情绪撕裂、混乱粗钝所迷惑,在滑稽的古装中,我简直觉得满台都充斥着重金属,但其实里面却显现着类似宗教的东西,为此我费尽脑筋,好奇怪的感觉。今天的流浪汉,含蓄了许多,场景和意境让人联想到韦伯的《猫》,台词固然是精彩的,拟人化的电视机充满人性,可我还是觉得,半疯半醒的流浪汉的大段感人独白,演员的表演绝对为这段戏加了高分。后面的戏,女工成为女强人的故事有点老套了,象缩写版的打工妹。但史可的表演仍然值得一赞。结尾,所有的人都因为电视机找到心灵方向——爱,略显仓白和缺乏说服力。舞美蛮大气的,没玩什么噱头,很顺眼。灯光、舒服吧,程前的服装另人侧目,但缺乏点个性,偏帅了点。音乐部分,可能是剧本的缘故,插曲让剧情显得拖沓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策划运作对头、赢尽人气、博得满堂喝彩!一台好戏,离经典只差一步。
【读《山楂树之恋》】挚爱似海,纯洁如泉 任大家叫得山响我也没动看的念头,《山楂树》,有人告诉我是“伤痕文学”。我已经忘了卢新华《伤痕》的内容,但却没忘记那种凄苦哀怨的情调,那种压抑到人不能呼吸的伤感,是我永远也不要体验的了。可是,原则是可以改变的。当偶像真的看中了这个故事,当知道这种自己嗤之以鼻的“泪痕”文学会被我的老大搬上银幕,——什么原则都可以放下!尽管我可能会觉得滑稽。于是看到了老三、静秋,还有那棵树。真的是老套的故事:灰姑娘遇到痴情的白马王子,苦苦的追求到刻骨的爱恋,最后王子死了,生离死别,而且果然是白血病——切!可是泪水,从老三抓着静秋的手“看”自己的身体开始,肆意奔流,一切滑稽都消失了。他拥有高贵的血脉、丰富的学识、优雅的气质、温柔宽厚的性情;她不揞世事、不解风情、自我禁锢、多疑甚至猜忌;性格坚强而刚烈,和无数其他作品中的女孩相比,显的那么涩、那么硬;那一刻,他渴望了那么久,追求的那么苦的爱情已经到来了!上帝制造了他们两,给他们那么般配的性情,给他们彼此倾慕的身体;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相遇,让他们感受海一样的深情……可是,上帝把未来的路劈断了。指着断崖,上帝说:老三,你过不去了!她将一个人前行。老三面对他爱她胜过爱自己生命的女孩,绝望的知道,她将不属于他了。70年代的时代背景增加了故事的沉重,禁锢的心灵、扭曲的思想、诚惶诚恐自身难保的前辈们、匮乏的物资生活,以及浑浊的大河、萧条的街景、苍凉的农村……他还有时间和精力做些事情,比如燃烧短暂的但却是最美丽的火焰——因为她心甘情愿献身与他!她爱他甚至可以和他一起赴死,没有任何忧疑。生命的最后时刻,上帝没有剥夺他享受的权利。他的梦想是和他的爱人一起,洞悉一切奇妙而美丽的秘密!可是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愿望:她得活着,为他活着,幸福的、安全的、美丽的、光荣的活下去!他爱的静秋,要代代繁衍!理智告诉他,她得完美、完整,才会少些坎坷,多些顺利。静秋,我想你看看我的身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尚?TMD上帝创造了一个完美的魂灵,却不愿意证明好人是有好报应的;还讲理不讲理啊!……老三死了,静秋坐在山楂树下。他们以灵魂相对,仿佛当初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展示在彼此面前一样坦荡、忠诚。上帝将他们分隔在两个世界,却没能阻止他们彼此的爱恋;老三对静秋似海那么深厚的爱情,将永永远远陪伴着她、保佑着她继续前行。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在护士宿舍里那永恒的一幕:静秋终于在老三面前勇敢展露自己的身体——象大师安格尔笔下的著名油画《泉》,散发着神秘生命气息、纯洁的不容质疑、美丽到不忍侵犯,她是上帝为老三做下的一个神奇的符号,证实着他们爱情的圣洁和美丽。这将会是一部打动人心的杰出的电影。它讲述最朴素自然的故事,它刻画最纯洁美好的人心,它会有最动人最唯美的性爱描写——美丽到邪恶都不敢亵渎,它将荡涤我们忘记了什么是真爱的魂灵。老大,期待你的新作品。
【随笔】鹤鸣仙至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相互探访了?电话和电邮让我们再没有见面的欲望.我们的问候我们浓浓的怀想,全都在电讯的传播之中化解开来.渐渐的,我们的话语变得越来越短,偶尔当我们拿起电话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我们陌生了,我们疏远了.2004年的某个冬夜,当89岁的绵家奶奶因心肌梗塞在省一附院撒手而去时,棂车的两边匍匐了绵家在南昌的50多位子孙,远在杜塞尔多夫的二叔在电话旁哭至晕厥,深圳的三姑姑跪倒在老人家的遗像前悲痛到失语,无数绵家的子孙后人全部前往机场和车站____回家!回家!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送走上一辈最后一个老人,绵家的一个世纪结束了.再没有了大年初四的欢聚,那是绵奶奶的生日,全家族每年团圆的日子.再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频繁而又匆匆的回归,游子们似乎没有根了.我们在电话和电邮中联络着,疏远着,遗忘着.在这电讯发达的时代,我们变作了一个个电讯代号,飘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直到06年的夏天,一封电邮传到绵家每个邮箱,上面是谁写到:今年农历十月初三大哥哥70岁生日,回家吧!绵爸老了。尽管染了一头黑发,镶了全口假牙,笑容灿烂到象一朵绽放的菊花,但眼睛里时时闪烁的泪花和开朗笑声中常常掩不住的颤抖让绵感到他风华的退却;老人心头的沧桑年轮已溢满额头眉梢,当二叔全家风尘仆仆走进厅堂时,绵爸已经呜咽着卷缩在沙发里了。二叔老了。那个全家族公认的美男子,常被顽皮的我们形容成“风度扁扁,不中不西”的德国鬼子,好象几年前都是玉树临风的安在天摸样,现在满眼的机警睿智全然不见,满头银丝、大腹便便,和绵爸拥抱时竟让两行沧桑老泪象孩子一样肆意汹涌,用最乡土的向塘老家话叫着“咯咯(哥哥)”。小叔叔老了。发际全线后撤,声音低诨步态老迈,一根连着一根的香烟烟雾后隐约透着生活的沉重,但在哥哥姐姐的欢声笑语中又时时绽放孩子般的憨厚笑容。姑姑们老了。记忆中一群总在争奇斗艳的姑姑们几乎全成了别人的婆婆,现在争奇斗艳的已经是她们的女儿和媳妇了。
【随笔】兴风作浪之:向北向北向北 7月23日,深圳,话剧:切.格瓦纳;张广天作品7月28日,深圳,<天籁之音>朱哲琴演唱会;7月30日,北京保利剧院,话剧:琥珀;孟京辉.刘烨.袁泉7月31日,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无以名状的不安和躁动让我在七月流火的日子奔跑在各个剧院和展厅之间,由南向北.告别了电脑.贴吧.DVD,告别了缠绕我半年之久的让我走火入魔的那部电视剧,我象清空的垃圾箱一样,获得崭新空间.带着朱哲琴没有散尽的歌声,沿途的田野丘岭河流树林给我无限惬意;我内心里嘲笑着:贴吧的花痴们,什么虫子臭臭猪手萝卜鱼,国外的国内的会飞的会爬的FANS们,你们没有老柳就活不成了吗?哈哈!向北向北向北,我的新旅程!保利剧院.这是琥珀在这次巡演的最后一场.座无虚席.开演前,为了确保能安心看戏,我发挥自己绿豆小眼睛的极限搜索功能,在场内反复搜索:看到张丰毅,夏雨,和其他一些熟悉面孔,的确没有老柳!于是,四平八稳的坐下,全神贯注的看演出.现代实验先锋话剧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那么漂亮的视觉效果,那么优秀的演员,连舍命陪君子的人都连说好看,足以说明我这一趟跑得真值得.演出十分成功!主创和演员均获得无数掌声.烨色撩人的FANS着统一的制服给刘烨献花和礼物,他们为自己的偶像骄傲,我真替他们幸福.世纪坛.画展.莫奈,梵.高,雷若阿,高更,塞尚,罗丹,毕加索......全部60多个真品展出,30元,你说值吗?!多么顺利啊!进京的前两天.但那天下午去望京中央美院的路上,出了点岔子.已经走过北三环,车子一直向北开.我突然觉得心从胸腔里蹦出来,右边有个路牌:京顺路!"停车!"我大叫."干吗?""京顺路!"我说.心虚起来,怯弱的问:"是去哪儿的?""去顺义的!"下意识的坐好,夹紧屁股,别让尾巴露出来.脑子急速搜索起来:有那么一个帖子,裸奔的,说到这个地方!象中了木马一样,所有的空间瞬间塞满.天空飘满了那些试图忘却的词汇:北京城北,亚运村,****公司,柳云龙,安在天,钱**,杨*,京顺路......去到美院,已经魂不附体了.回来的路上,着了魔似的盯着路上的车子看.下雨,天黑,堵车.突然看见一辆白色大切,猛的把头伸进了雨幕里,把家人吓了一大跳,两三双手揪着我的衣领把我拖回来,吓人的目光全盯着我,我怎么啦?看看不行呀?下意识的坐好,夹紧屁股,别让尾巴露出来.从那时起,我就不停的提出我要一个人出去走走,但不行.去什刹海,有人陪;去老舍茶馆,有人陪;去王府井也要陪;去西单图书大厦也要陪."我要去北面看看."我说."看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中了什么毒了?每天从家里出来,我就在心里念着:向北向北向北!不幸的是,我以前从来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曾经住过两个月的安贞桥就在北面,而且离亚运村很近.而且我们常常前往的望京,也是贴着京顺路,位于朝阳区的北方.煞有介事的跑去图书大厦,买回来的是<零距离><知情者><玉观音>等碟片.被问到"还想去哪儿转转?"心里泪如雨下,脸上却笑者说:没有啦!返回的日程到了.为了不让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买了火车票.坐在软卧候车室里,我心里不停这么盘算:大雨该冲断铁轨了吧?北京该地震了吧?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至少在我回到深圳之前.当雪白的耐克鞋踏上乌黑的车厢地板的一瞬间,我忽然想起岳飞的几句满江红,好符合我现在的心情啊: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又忽然想:若干年前,我为了接近偶像刘德华,精心策划,在家里兴风作浪,终于阴谋得逞,举家南迁到深圳落户定居.现在,我是否要考虑策划又一次迁徙呢?向北?!......
【原创】安在天和阿丙的关系 在阿丙的身上,有安在天巨大的成就感,阿丙的成功是阿丙的奇迹,更是安在天的奇迹.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铁院长原话).由此建立起来的安在天对阿丙的感情,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兄长对弟弟的感情.在开始是有意而为之,到后来已是情不自禁.他对阿丙有一种强烈的不自觉的保护意识. 阿丙既然是英雄,就一定会有人"爱",林小芳不仅生活在50年代,即使今天仍然存在.他们其实也叫爱情,因为爱情的定义其实太复杂了.他们的结合并不能完全怪罪于组织的干涉.铁院长对小秦的气急败坏,有他个性的一方面,他夫人和安在天不是很理智吗? 既然是双方承若,又有组织介入保护,这个婚姻就是神圣的!(注意:是婚姻)这不是政治理念,而是道德传统理念.只不过由于701和阿丙的特殊性,这种保护来得更彻底.林小芳的悲剧,也决不仅仅是政治的悲剧.那是文化的.素质的.道德和政治互相交加的各方面的原因. 在阿丙自杀这件事情上面,安在天感到的是失去亲人的巨大伤痛.当他一个人独自承受阿丙的死因而不能宣泄时,他那种想把林小芳和药房老李撕成碎片的愤怒是完全可以让人理解的.那不是道德评判水平的问题,也不是自由平等的问题,那无异于兄弟被谋杀.被害,是一种心脏的巨痛,仿佛被人捅了一刀的痛苦. 当铁院长反复斟酌对那两个人的处理意见时,安在天的身份并不完全是作为一个领导.更多的程度上是代表了阿丙的亲人."我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以及"安在天来了你(老李)非死不可!"等台词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安在天并没有丢掉原则,他是顾全大局的. 而林小芳的冤屈,他最终还是有所了解,那是在深夜,林来到他的房间,告诉他:阿丙其实没有生育能力.安那双眯缝着的伤痛的眼睛忽然睁了开来,他耐心听完了林小芳所有的辩解.但那辩解是不足够的!他不原谅她,但也并不想惩罚她.他只是为阿丙感慨,哀叹,伤痛,不平!他不是杀死林小芳的刽子手.奇怪有一种说法是:安在天听了林小芳的解释后还是没有阻止林去自杀.请问安在天知道林小芳要自杀吗? 我被整个这段戏的悲剧美感所吸引,可以说我简直为安在天的悲痛所陶醉.大段的台词我能背下来.象意大利电影<天堂影院>里的情节一样,我一边看一边和柳云龙一起念着台词,流着眼泪,沉醉于其中,别笑我!
【原创】安在天和阿丙的关系 在阿丙的身上,有安在天巨大的成就感,阿丙的成功是阿丙的奇迹,更是安在天的奇迹.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铁院长原话).由此建立起来的安在天对阿丙的感情,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兄长对弟弟的感情.在开始是有意而为之,到后来已是情不自禁.他对阿丙有一种强烈的不自觉的保护意识.阿丙既然是英雄,就一定会有人"爱",林小芳不仅生活在50年代,即使今天仍然存在.他们其实也叫爱情,因为爱情的定义其实太复杂了.他们的结合并不能完全怪罪于组织的干涉.铁院长对小秦的气急败坏,有他个性的一方面,他夫人和安在天不是很理智吗?既然是双方承若,又有组织介入保护,这个婚姻就是神圣的!(注意:是婚姻)这不是政治理念,而是道德传统理念.只不过由于701和阿丙的特殊性,这种保护来得更彻底.林小芳的悲剧,也决不仅仅是政治的悲剧.那是文化的.素质的.道德和政治互相交加的各方面的原因.在阿丙自杀这件事情上面,安在天感到的是失去亲人的巨大伤痛.当他一个人独自承受阿丙的死因而不能宣泄时,他那种想把林小芳和药房老李撕成碎片的愤怒是完全可以让人理解的.那不是道德评判水平的问题,也不是自由平等的问题,那无异于兄弟被谋杀.被害,是一种心脏的巨痛,仿佛被人捅了一刀的痛苦.当铁院长反复斟酌对那两个人的处理意见时,安在天的身份并不完全是作为一个领导.更多的程度上是代表了阿丙的亲人."我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以及"安在天来了你(老李)非死不可!"等台词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安在天并没有丢掉原则,他是顾全大局的.而林小芳的冤屈,他最终还是有所了解,那是在深夜,林来到他的房间,告诉他:阿丙其实没有生育能力.安那双眯缝着的伤痛的眼睛忽然睁了开来,他耐心听完了林小芳所有的辩解.但那辩解是不足够的!他不原谅她,但也并不想惩罚她.他只是为阿丙感慨,哀叹,伤痛,不平!他不是杀死林小芳的刽子手.奇怪有一种说法是:安在天听了林小芳的解释后还是没有阻止林去自杀.请问安在天知道林小芳要自杀吗?我被整个这段戏的悲剧美感所吸引,可以说我简直为安在天的悲痛所陶醉.大段的台词我能背下来.象意大利电影<天堂影院>里的情节一样,我一边看一边和柳云龙一起念着台词,流着眼泪,沉醉于其中,别笑我!
5月28日 12:41 CCTV-6播出电影<玉观音>.  影片中杨瑞的饰演者柳云龙一身标准的跆拳道打扮,配上一米八一的身材,倒真像是个跆拳道高手。不过柳云龙告诉记者,即使自己身体基础不错,在云南还特意请了全国跆拳道冠军指导,但杨瑞是假借练跆拳道追求安心的,所以自己不能打得太好,而且还要经常做好挨打的准备。别看柳云龙长得很“正”,在气质上倒是和略带痞气的杨瑞有点像,柳云龙坦言,演好杨瑞这个角色难度不小:“我比较喜欢海岩小说中描写的现代城市的情感状态,杨瑞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一个迷失的人,在和安心的交往中心灵慢慢地被净化了。许鞍华导演和编剧岸西也格外青睐杨瑞这个角色,他身上的变化是很吸引人的。” 安心的饰演者赵薇因为小说赋予了安心这个人物太丰富的内涵,很多人担心赵薇把握不好这个角色,特别是演一位母亲更是对赵薇的挑战。赵薇也承认演好安心难度很大,但到目前为止她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母亲的感觉不需要去特别地体会,女孩子天生具有母性,而且看完剧本后我就认为自己就是母亲了,没有了自我的存在。我和那个3岁的小演员在云南相处了3个月,我们感情很好,平时他就叫我妈。” 毛杰的饰演者谢霆锋原来在网络上就有人问:“毛杰这个角色谁去拍最合适?”结果90%多的人都认为是谢霆锋,当提及此事,谢霆锋笑言:“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在看剧本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敢言敢爱、敢做敢为,而他本身又是个好人,只是人生的一些遭遇让他觉得沮丧也好,奇怪也好……我觉得只是毛杰的年龄、个性和外形都比较像我而已,但经历肯定是不同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