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QRy7CeQ🐾 -
人生如戏,戏游人生
关注数: 18 粉丝数: 325 发帖数: 2,602 关注贴吧数: 70
说起来,我觉得,而且很希望羽中在夏活中把丹德莱写死 蒲公英(丹德莱)虽然可以在风中起舞,四处播种,但是它也终归是野草,一株轻易就可踩死的野草。而无论AR15有多么可爱,看起来有多么像青春年华的人类少女,但是她——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形的心智其实就如同人类的孩子一样简单而又单纯。在这个牛鬼蛇神横行、结局注定邪要压正的世道的黑暗,以及其它更多鲜活的角色光芒掩盖下,AR15的存在感已经不可否认的边缘化了,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一个被许多人忽视以及遗忘的事实,那就是AR15其实是一个棱角分明的性情中人。在她的行动模式中,个人情绪的影响其实是高于理智的,它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一言不合就出走,千里单骑,说自爆就自爆。行为的背后与其说是责任下的义无反顾,倒不如说是头脑发热的冲动。冬活中,AR15暴躁老姐的冲动个性被再一次的表现出来,全程不是在炸毛,就是将要炸毛。不以理智约束冲动的简单思维,是幼稚,而幼稚,却也说明了其的成长空间。只不过,成长往往是需要契机与代价的,M16成长于蝴蝶事件(顺便给40上柱香),M4在旅途中蜕变,SOP2从废墟中逃离后学会了许多,RO也在随AR小队的征战中摆脱了M4下位替代品的道具的自卑。唯有AR15,她还是那个她,只不过更能打了而已。丹德莱诞生于M4的心智,融合了诸多异构体的思念,作为一个成熟的OGAS,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暂又漫长的过去,可以展望的无穷未来,丹德莱可是能够引起变革的存在啊!毁掉这样的存在,是何等艺术的悲剧,以丹德莱的牺牲为契机,痛定思痛后的AR15也开始成长,一石二鸟。要是丹德莱真的照我说的死了,然后15成长的话,我也不会多难过,只会赞叹“好作品啊”。而丹德莱怎么死,死的有多惨,那就是羽中的事了,反正他擅长这方面。
星船伞兵Alien15——意外伤害 友军伤害——不友好。 ——不详 战争总会结束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要么彼此和谈,要么其中一方被毁灭,要么全都毁灭于战争。 灭绝虫子可不容易,它们遍布宇宙,它们数量众多,就如同下水道的老鼠、屋子里的蟑螂。但是,我们也不好惹,即使在战略层面上被虫子摆了好几道,在绝对的武力压制前胜利的天平也逐渐开始偏向我们。 战争已经开始迈向终点,但是所有士兵都相信,我们会赢的,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而联邦会告诉他们:你们是对的。 自从克兰达夫陷落以来,虫子的更高阶层的信息暴露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进一步研究与星域渗透侦查,情报部门了解到,虫子的最高领导者是一种无比巨大的虫子。它们的体型巨大到可以堪比小行星,往往与某颗星球结合在一起,以地热能为自己巨大的身体(尤其是脑神经)的供能。没有人知道它们是怎么诞生的,光是有生物能够大到这种地步就已经十分超乎想象了,更何况我们只是扫描到过它们,从来没人真正的有机会近距离研究过它们。 关于如何给它命名,军队中一直有两种观点:不信神的科学家称它为虫神(God Bug),而出于信仰而觉得冠以“神”的名义十分亵渎的另一批人则称它为主宰(Overlord)。始终没有确定官方称呼,但是大多数人也并不关心。那是只大虫子,知道这个就够了。 如果我们想要消灭它,那好办,尽管它和星球结合的如此紧密而又如此巨大,以至于地面部队的攻击对它来说不过是擦破层皮,但是如果我们把整颗星球都干掉的话那就没有问题了。可是当我们想要捕获它……好吧,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彻底的占领整颗星球,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有生产其它虫子的能力,可是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它不能。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将会陷入一场恐怖的消耗战;如果是后者,虫子对于如此重要的目标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放弃的,不难想象它们会设下多么厚实的防御。 所以我们不会在上面投入地面部队,绝对不会,除非有些笨到家的家伙想找死。但是我们也不会放过它或是随便摧毁它,我们劫持它!在摧毁虫子的舰队之后,取得制海权的联邦舰队将会疯狂轰炸他们发现的任何虫神所在的星球,摧毁上面的一切轨道打击能力。然后用超新星炸弹瞄准它,就像用枪指着人的脑袋一样,它们若是敢轻举妄动,炸掉它!而且这不是开玩笑,我们已经不止一次的撕票给虫子看了。 让我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的战场走向吧:克兰达夫大捷(或者说,第二次克兰达夫战役)并非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行星陆军的组建、作战机器人的投入、新血液的投入、老家伙们的再生……联邦如今不但恢复了曾经的力量,甚至还进一步增强了!当我们啃掉克兰达夫这条硬骨头后,全面反击的时候到了。联邦停止了之前的不断骚扰游击战术,转而开始集结部队。除了保留全军40%兵力作为本土的防卫与预备部队外,联邦将剩下的第二、三、六与第九、十、十一、十四舰队分别编为两支混编舰队,每支舰队都搭载着两个训练有素的、经验丰富的机动步兵师共同行动。 这是一次浩大的远征,我们和虫子的战争双方彼此都已经赌上了一切,这不是对霸权的争夺,这是一场关乎到种族延续与发展未来的生死之战。我们可以接受和谈,但我们绝不接受失败。扁平的银河系在庞大舰队面前使得在三维宇宙中把战场二维化成为了可能,两支混编舰队自克兰达夫出发,首先将会围绕臭虫剩下的势力范围不断前进,消灭路上的一切敌人并最终汇合形成包围圈。担任矛头的部队将是以新锐的高速战舰为主力,搭配战列巡洋舰与驱逐舰的突击部队。高速战舰的突击作战将会带领着部队撕碎敌人的小股部队,而一旦他们遇到无法迅速解决的敌人,只要停下片刻,处于全速旅行状态的后续部队就会很快追上他们并且从旅行状态切换为战斗状态。消灭敌人后,突击部队会继续前进,而后续部队会再度转入旅行状态并继续追赶前锋。
星船伞兵Alien14——幽闭恐惧 团队协作很重要,它能让别人替你挨枪子。 ——不详 悲观的讲,我的生活不是处于麻烦之中,就是正要处于麻烦之中。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人总是会遇上麻烦,只是频率的问题而已。而我不管遇到多大的事基本上都可以全身而退,这意味着我要么运气好,要么就是能力十分优秀。 经过几个月的教官生活后,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追踪某条失联的战列运输舰(一种有着战列舰级别火力与重型运输舰级别的货运能力的特殊大型舰船),上面的货物十分重要,而她(根据传统,称呼舰船一般用女性称谓)本该在一周前就抵达土卫六上的新建研究所的。根据预订航线,联邦推算出了其可能的位置,并且派出了两艘船去寻找她——而我在的船就是其中之一。 反正能者多劳,而且我也打算好好活动一下筋骨,在联邦的地盘上执行简单的搜索任务可不会有什么危险。戴高乐号轻运兵舰上搭载着一个满编机动步兵排,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大半人员都是德国人。他们的排长是一个有着白皙面孔的德裔娃娃脸,资料上说他已经有35岁了,可是看起来却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样子。尽管他们缺乏幽默且不苟言笑,但是工作时他们总是十分严谨,以近乎强迫症一样的偏执态度逐字逐句的执行命令。 这里的人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对我们的厌恶感,但我们刚来时他们也没有对我们有任何欢迎活动。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我和曾吃住在军官区,而且很少外出,尽量不去干涉机动步兵与船员们的生活。总之,大家都保持着一定距离,只有当机动步兵和船员发生矛盾需要外部调解时,我才会出场——机动步兵的事由机动步兵解决,海军也是。 结束契科夫驱动后,我们在聚变驱动中顺着既定路线“缓慢”的搜索着——第三宇宙速度可不是闹着玩的。尽管它远比不上契科夫驱动的速度,但是只要撞上任何质量超过一万吨的小行星,那么我们的船就会像撞上小鸟的飞机一样当场开个大洞。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会在理论上怎么走都可以的宇宙中规划航路,对于不处于契科夫驱动状态(比如说引擎出了问题而被迫结束契科夫驱动)下的舰船来说,小行星带就和机雷群一样危险。 “她在这!” 经过几星期(我说过,我们现在是聚变驱动状态)的搜索后,我们抵达了一片弥漫着稀薄离子云的星域,根据原有的情报来说,这里应该很干净的才对。总工程师在对附近的离子云进行采样分析,以及对附近的星域进行比照后,他告诉我们说前段时间在几光秒的距离外两颗中子星发生了碰撞,并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电磁脉冲与离子团残骸。爆炸的冲击把离子团吹的到处都是,阻碍了通讯,并且使得舰外充满了辐射。如果某艘船不走运在电磁冲击扩散到这里时刚好出现的话,那么船上的系统很可能因此而瘫痪。 这倒解释了她为什么会失联。抛开这些干扰性的离子云不谈,在电磁脉冲导致系统瘫痪的同时,船上的通讯器材很可能也一并损毁了。但是这不能解释她为什么会趴在这不动,她的船员应该在几天内就能修好她,并且回到太阳系进行全面维护。 在收到船员找到了目标的消息后,我们赶往了会议室参加了讨论。在听过简报后,沃特森舰长在全息投影上构建出了这块区域的地图,并且标注出了目标所在。亚美利哥号战列运输舰(拥有战列舰火力与一个满编机动步兵连的运载量的重型舰船)正漂浮在一堆陨石中,看样子像是紧急抛锚,没有被其它行星的重力捕捉(最近的星球离这里也有几十万公里,那是一颗1.3倍质量于地球的冰冻行星,目前没人打算去那里殖民),在引擎停止工作后就这样缓慢的飘进了一群微小的陨石中并最终停下(当然,只是相对于这群陨石静止,这是个难以描述的物理学问题)。 “我们已经试过一切通讯手段了,无线电、镭射信号、探照灯……但是完全没有任何回应。” “扫描过舰桥了么?”作为现场唯一的女性(这艘船是男性专场),我试着从现有情报中找出有用信息。但是船长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案。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