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息5
出入息5
修行者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4,812
关注贴吧数: 10
能往生的人的资格是什么? 问日: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 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案此而言,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又如《观无量寿经》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 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无量寿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以此经证,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我们先看第一个疑问,何等众生往生疑。他提的问题是,天亲菩萨在《回向偈》里面说“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这里的众生是指何等类别的众生?就是能往生的人的资格是什么。 这里回答,先要引用经典,依经典。首先,依《无量寿经》来说。《无量寿经》,佛告尊者阿难,十方有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诸有众生指三界二十五有的众生,这三界所有的众生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欢喜。名号启发了他的信心,他心生大欢喜。 这样的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一当然能够持续很多念是最好,最低限度乃至一念,这念的信心欢喜的功德去回向,即得往生。一往生,就能够得阿鞞跋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对十八愿的表述。按这个经文来说,往生的众生是什么身分?“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往生是凡夫的事情。凡夫有外凡,有内凡。十信位是内凡;外凡就是信外轻毛,就是指我等众生属于外凡的外凡夫人。只要具足信愿,都能往生。这是第一个身分。 第二个身分,根椐《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下品下生章》里面,他的资格就更低了。如果说一切外凡夫人,可能还会标指善人,这《下品下生章》特别谈是恶人,而且不是一般的恶,是造作五逆的恶,十恶业,具足种种的不善业。这是非常愚痴的人。由这样的五逆十恶的恶业故,他要堕到地狱里面去的,而且在地狱里面是多少劫都出不来的,受无量痛苦的。是这样的地狱的众生,愚痴人,临命终时,遇往生善知识种种安慰。 为什么要种种安慰?因为地狱境界己经现前了,地狱猛火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善知识跟他讲:“唯有阿弥陀佛才能救你!”教令念佛。这个恶人由于造恶很多,身心煎迫、恐惧、苦恼逼迫,不遑念佛。就是他的心念都专注不到念佛上。念佛,或者念佛的功德,念佛的相好,他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个善知识告诉他,如果不能系念,就专门来称念佛名专门用口来念。 这样,以至诚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就念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地狱猛火都变成了净土的境界,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在这个恶人面前,一念顷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他造恶很多,在莲华里面滞留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莲华一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为他去宣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这个往生者闻到观音、势至讲法,心生欢喜,当下就发了菩提之心。所以,这个菩提心是到极乐世界才发得起来的。这就是《下品下生章》的经文。 昙鸾大师也是说,任何的结论都要依照圣言量去说。依这个经文来证明,下品凡夫就是造作五逆十恶的凡夫,只要他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就临命终时,他什么样的修行都没有,就是由于相信阿弥陀佛,称念弥陀名号,愿意往生,阿弥陀佛慈悲摄受,让他往生。这个往生众生没有更高的资格吧?没有提更多的要求吧?就是信愿称名,感通佛力,哪怕五逆十恶都能往生。
宏海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师答:修行中,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确实已经非泛泛之辈了。我不知道这位同修,你修行相续了有多长时间,现在已经进行到了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一心不乱”有好多种层面。比如,首先从信仰层面上能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最基本。就是我们笃信了佛法以后,受了三皈依,把皈依戒守好,尽形寿不皈依天魔外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是个信息时代,各种教派、各种外道非常之多,我们能不能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学修过程中,始终不被各种邪魔外道所扰乱,守护好自己的初心,这是第一点。 其次,就是在学修能不能长期相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定课,或者说能够把修行当做你生命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做,相应的时间、重心、资源多让佛法来占用一些。当你有了这样的态度和定位,那么这可能在学修上对一心不乱也会有一些增进和帮助。 第三个,就是你所选修的法门是不是契你的机。现在很多修法,有修藏密的,有修南传的,有修禅宗等等,各种各样的法门。那你能不能契机地选择一门长期地坚持,不要轻易的改换题目。 那如果你问的是如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话,我就特别讲几句。《佛说阿弥陀经》讲到“一心不乱”,照着祖师们的言教,“一心不乱”,有的是说念了一天以后永远不乱,有的是说念了七天以后永远不乱,等等这些,都叫做“一心不乱”。可是在末法时期,可以说我们都达不到,不要说基本都达不到,是几乎都达不到,甚至肯定达不到。难道我们就往生不了了吗?到底这个“一心不乱”,它是怎样的一个水平呢? 修行净土法门,在知见上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往生的前提是“信愿”。以我个人而言,从我信受净土扎下根的那一刻起,铁定了这辈子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个法门,来作为我修道的根本道路,不再乱了。我对阿弥陀佛,对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深信不疑,我发愿要往生,始终不动,这也叫做是“一心不乱”。你具足了这样的信愿而一心不乱,就已经具足了往生的资粮了。然后就念佛上面,慢慢来摄心,不管能不能达到一心不乱,我们向一心不乱努力就可以了,这在当今时代来讲,算最佳的修行状态了。在这一点上,我们最基本的也是底线吧,就是念佛。 念佛的方法有好多。现在我们比较推行的还数持名念佛。自己念清楚自己听清楚,这个时候就等于说,念佛就像六根绳子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把第六意识给摄住了,听自己念,他不会跑。反正是不能念就让他念,一定要念,不想念还得念,每天不念到这个地步,我就不行。虽然这看似最笨的方法,但是我们要知道,其实有时候可能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就这样强迫着,像拴猴子一样,训练久了以后,自然而然慢慢就上道了。久而久之从量到质,一心不乱它是自然水到渠成的。所以说如何“一心不乱”,别无它法,唯有老实念佛。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三界轮回亦复如是。我们不是说,妄想本来有,硬生生把它消灭,不是这样子的。本来没有妄想,那只是一个因缘和合暂时出现的假相,是这个意思。好,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初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段经文很重要。我们把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作一个总结。 阿难,你到现在还不能够真实地明了生命的相貌是浮尘,浮尘就是空中的灰尘,是飘来飘去的,它是一种虚妄的假相。那么这个假相是怎么来的呢?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你的业力成熟的时候,这个因缘就出现,你就打这个妄想;你说他为什么看到你就讨厌?因为你欠他的呗。那你不断地为他回向,你的业力消失了,他看到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个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嘛。 但是在变化当中,我们的一念明了的心是不变的。诸位要知道,心是不变的,妄想是不断地变化。你现在要分清楚,你内心世界有两个东西,一个是你的主人,一个是你的客人。 客人是什么?客人是暂时来挂单的,来来去去的,你不能当真的,你一当真你就完蛋了。 那怎么办呢?我们再往下看: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这个都是在讲身心世界,都是开合的不同。开出来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其实就是色身跟内心,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因为业力的因缘成熟了,就出现了这个假相;当业力消失的时候,你的感觉、你的色身、你的想象,这个五阴就全部消失掉。 但在消失当中有一个不消失的,就是如来藏性,它是常住妙明,是不动周圆、周遍法界的,它是微妙不可思议的真实的心性,在真实的心性当中,它没有去来,也没有所谓的迷悟,也没有所谓的生死,通通了不可得。 这段经文的总结,佛陀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有两个东西。 一个是生灭变化的假相,它就像空中的灰尘,它就像魔术师所变化的一个幻相,一个手帕变出一个兔子、变出一个猫,这个假相。 第二个,有一个东西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一念心,真实的心性。 我们不幸的是,我们都没有住在我们真实的心,我们就跟着我们的感觉走,跟着我们的妄想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轮回的主要因素,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古人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梦中我们感到真的有什么人、做什么事,那个梦境只就是你一念打妄想的梦心变现出来。你在床铺里面什么都没做嘛,那个梦心变现出来。但是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三界轮回亦复如是。
为何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嗔心很重? 大多数人修行一段时间后,性格暴躁,遇事冲动,出口骂人,我慢心很重,爱说别人的是非,这种现象是修行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如果不懂得调节,纵任这种不良情绪发展,不忏悔,不改正,习惯了,就会阻碍个人的修行,给人的感觉就是觉得佛教徒一般都是不平和、爱争执的印象,让别人厌恶佛教,远离佛法,这个罪业很重呀,所以佛弟子应该有谦卑的形象,不要争个你高我低的好胜心理,对于保护佛法都是不利的。
现在念佛号每分钟只有呼吸两次 什么情况?哪位师兄有这种现象?
修行已经达到身空的稳定状态! 什么是身空?身体触觉消失了,进入另一个时空,只感受到空的境界,但是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以前都是反反复复,不稳定,只要不断坚持修行,每个人肯定都能够达到,以此鼓励大家精进修行!这是个人感受,不可追求,有所求,离道愈远。
什么是一心不乱念佛? 不仅在静止之中念佛,在动之中也能佛号不断,而且你我说话之间佛号不断,甚至在梦中佛号不断,在病痛之中也佛号不断,在临终之时佛号不断,才是一心不乱念佛。
素食者可以吃鸡蛋吗?
如如不动 修行这么久,第一次在梦中体验如如不动,很难得!
本套站桩功法健身治病效果很好,每次练习出些汗即可收功,如果练习后觉得太过于疲劳,可以休息几天再继续练习,如果出现梦遗的现象,站桩时把重心放在脚尖,其方法步骤如下: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自由弯曲,自然呼吸,眼睛平视,随着功力增进,腿部弯曲幅度加大,大腿与地面平行是最高级别,站桩是长期锻炼的,对于强身健体有明显效果,如果每次站桩保持2个小时,就会感觉身轻如燕,健步如飞,脚力强劲,精神抖擞。
双盘打坐练习方法 双盘”盘腿对于“参禅悟道”,是最基本、并且很重要的功夫。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经脉开 通、改善人体体质,对打坐参禅的稳定并能更容易入静入定,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双盘”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打坐参禅入静入定的情度,这对于一个“行者”来说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练习环节。并且在其练习过程很“痛苦”,丹经说“纵是铁汉也难熬”。为“打坐参禅” 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练习好“双盘”, 具体方法如下: 在练习“双盘”过程中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单盘:又叫半跌跏、金刚坐、如意坐 。 初学打坐的人,一定要从单盘(半跌跏、如 意坐、金刚坐)开始练起。“双盘”打坐是由“疼痛”开始的,原因是:练习者的下肢关节的韧带 过于紧张所致。这个阶段的练习主要是“拉伸筋骨”,练习者要坚持住!其方法如下: 压 腿俯身(如图所示): 练习者调身、正坐好,进行自然的盘腿:左足跟紧抵会阴,右足放 在左脚大腿上,右腿的膝关节可能是翘起,右手按住右腿的膝关节处,逐渐的施加压力,直 到右腿膝关节贴到左脚上为好,之后身体慢慢的向前俯压,作叩拜状(如图所示)。“循序渐进” 千万不要把筋骨拉伤!左右脚每次各15分钟左右,3个月左右以额部向前俯身下压贴到坐垫 为标准。(注意:单盘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二、“双 盘”过渡练习: 单盘练习3个月左右,就要进行双盘的练习。双盘是由单盘过渡而来,在过渡中应采用如下的做法: 经过上述的锻炼,练习者的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双盘的基础。但是,要想练好双盘打坐,还要 进行双盘练习,在练习时,也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把筋骨拉伤! 在左右脚各 练习“单盘”5~10分钟左右热身后: 1、前3个月的“双 盘”练习,先以5分钟为度,到3个月时,能坚持15分钟; 2、3~6个月,能坚持30分钟; 3、6~9个月,能坚持45分钟; 4、9个月后,能坚持1个小时或以上。 如果“疼痛难忍”,则可以通过持诵“儒释道”经典,进行“法供养”以添福增慧。为修行准备“资粮”。 最好在每次练习按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因人而异。 以上方法的时间阶段适合30岁以下人,30岁以上则根据自身的体质需要而安排“时间间隔”。 以上是练习“双 盘”打坐的基本方法原则,希望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认真的体会。 注意:“孕妇”绝对不能用此方法练习双盘;高血压、心脏病人士最好不用或慎用“双盘”,可 用“单盘”修行。
张三丰“内丹”修法
转帖:守窍必须懂的知识 平常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大体上都注重守在下丹田一窍,所谓“气沉丹田”,或者“藏神于丹田”,乃至“意守丹田”等,即此之谓。有的认为只要守住了下丹田,便可“藏精固气”,或者“炼精化气”。其实,从中国医学针灸等有关穴道的理论来讲,关于下丹田部分,前有“气海穴”,后有“命门穴”,也就是现代医学、生理学中肾上腺的主要部分,这的确是人体生命很重要的关键所在。但是男女老幼,以及有病或无病的人,乃至肾上腺特别发达或特别衰弱的人,能不能守此下丹田的部位?或者可不可以守此下丹田?都是很大的问题,如非明师(有经验、有智慧、有成就的师长)指导,有时反而危害无穷。例如肾脏衰弱,或本来患有遗精、手淫、以及其它有关疾病,如阳萎、草泄等人,更加严重。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例外,那是生理上其它原因偶然的巧合,绝非初步合理的成果。如果女子学习静坐,专心教以守下丹田的一窍,流弊更大,甚至,可能促成血崩等症,或者产生性变态心理等严重病症。至于专守上窍(眉心或头顶),也要特别注意年龄、生理、疾病等情形而定。如果一味乱守上窍,很容易促成血压增高、神经错乱等严重病症。有些人因守窍日久,稍有效果,就有红光满面的现象,自己乃至别人,就都认为是有道的高人。其实,如果年龄很大的人,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就必须当心脑溢血等症。此外,倘使身体上本来潜伏有性病的病菌,而并未彻底治疗痊愈,久守上窍,反而容易把性病的病菌引入脑部,而发生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此点尤须特别注意。总之,学习静坐与修道的方法,欲求长生不老的方术,自古至今,它始终与医学中精神治疗学、生理治疗学、物理治疗学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强调地说,这是一种医理中的医学,它已进入于利用精神的神秘力量和利用宇宙的神秘力量的医学,如果不通此中最高原则,而自作聪明,妄加修证,真还不如悠游卒岁,以终天年,为人生顺其自然的最高享受。何必弄到“服药求神仙,反被药所误”的悲惨下场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