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东方 云溪东方
关注数: 7 粉丝数: 34 发帖数: 2,395 关注贴吧数: 0
看到一个很有道理的文章。大家看看 http://tieba.baidu.com/f?kz=950609917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扫院,来了一个绿衣人。       绿衣人问:“你是谁呀?”       “我是孔子的学生。”       “那你一定很有学问了?!”       “不敢。”       “我考考你,一年有几季呀?”       “四季。”       “明明一年有三季,你还是孔子的学生呢,连这个你都答错了。”绿衣人得意的说。       孔子的学生想,明明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怎么会是三季呢。于是据理力争。       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谁输了就给对方磕三个头。       这时孔子出来了,他们就问:“先生,一年有几季?”       孔子回答:“三季。”孔子让弟子赶紧磕头磕头。       弟子磕了三个头,绿衣人满意地走了。       弟子很不解地问孔子:““刚才为什么说一年有三季?”       孔子说:“你看那个绿衣人,他是蚱蜢变的,他活一世就只经历三季。你要跟他讲一年有四季,你讲到天黑讲死他都不会信的。所以,对于这样的人,你磕头认输打发他走就好了,没必要跟他浪费时间。”       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知道你就说“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说“我不知道”。而是说,就算你知道,如果问你的人不该知道,你也不能说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回答。他说:对任何人,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说得更直接些,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呢?       是啊,跟一个“三季人”争辩没有任何意义,而跟一个“四季人”争辩更是自己的愚蠢。其实,许多时候,到底谁是“三季人”真是个未知数。这样想来,在与同事、亲友间交往时,还有什么必要一定争个是是非非?一笑而过不是更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