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祖宗的幽灵 你祖宗的幽灵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 发帖数: 4,964 关注贴吧数: 98
个人寒假推荐 1 个人寒假推荐 值得看的一本书:狼图腾 值得看的一部电影:神奇遥控器 值得看的一部电视剧:卧薪尝胆 值得看的一套电视节目:探索·发现 值得看的一套记录片:大国崛起 值得去的一个论坛:天涯论坛 值得去的一个网站:铁血论坛 值得做的一件事:陪自己的家人踏踏实实过个除夕夜,不管你愿意与否 值得写的一些经历:生活的点滴,学习的感悟,感情的涌动,内心的震撼 狼图腾是一部奇书,我希望我们可以重温狼的性格,狼的精神,也可以重视起日渐流逝的文化与习俗。 神奇遥控器可以算一部喜剧,但是包含了一些很深刻的东西,我想说,也是电影里的话Don't waste your time and family first. 卧薪尝胆的故事不需要我再多说,陈道明是我敬重的演员,剧情还不错。如果是去年,我会推荐亮剑,今年就推荐卧薪尝胆。 探索·发现很多人爱看,我也是,科普类的节目都很好,这是我强力推荐的好节目。(百家讲坛也很好) 大国崛起非常有意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国崛起会给你很多感触,对处于正在形成世界观和确立理想的时期的我们,相信会做出些正确的引导。 天涯论坛(包括博客),内容有很多优美又富有内涵的,希望可以让上网有些有意义的时间。 铁血论坛,这里会让你热血沸腾,也会让你知道很多事情,我唯一的提醒,不要出口成脏! 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看春晚,也不喜欢和家人呆,喜欢拉帮结伙出去玩,但不管怎么样,希望今年除夕,踏实一晚上! 写一点东西,不管是什么,不要让灵感随风消逝…… 我的推荐是这些,可能晚了点,希望各位自己也想想,提提意见 作者: —壶中仙— 2007-2-12 18:29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 差点以为广告...寒 作者: 观之小猪 2007-2-12 18:38   回复此发言 这条留言是通过手机发表的,我也要用手机发表留言! -------------------------------------------------------------------------------- 3 回复:个人寒假推荐 多谢了~ 作者: 观之若 2007-2-12 18:46   回复此发言 --------------------------------------------------------------------------------
【刘心武随笔系列】《麻雀圆舞曲》(转自北京晚报)   冬阳下,南窗台落下两只麻雀,剔毛、振翅、跳跃,不由想起了一首钢琴曲《麻雀圆舞曲》。那作曲者,当年还只是一位高中生,参加北京市第一届中学生文艺汇演,自己弹奏此曲,大受欢迎,获奖回校,春风得意。事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了。获奖者我记得姓周,我得称他为师兄,因为我考入北京21中读初一的时候,他已经高三了。还记得校园黄昏,他在音乐教室里弹奏那旋律活泼谐谑的《麻雀圆舞曲》时,我们一群低年级学生站在门边窗外,艳羡地聆听的情景。  一阕《麻雀圆舞曲》,使我对麻雀增添了许多的喜爱,而且由雀及鹊,及鸦,以至一切飞禽。但是,没过几年,到我在65中上高中的时候,麻雀就被正式宣布为与苍蝇、蚊子、老鼠并列的“四害”之一了。于是为剿灭麻雀,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记得那一天是北京全市总动员,从下午两点到五点持续与麻雀开战,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办法就是不间断地发出一浪更比一浪凶的尖锐噪音,使麻雀惊飞却又无法落足,最后在惶恐无奈和筋疲力尽中坠地身亡。我们学校师生分配的战斗地点是在故宫城墙之上,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学校的师生参战,战斗的“武器”则主要是从家里带来的搪瓷盆等可发响的东西。记得先是筒子河外围的居民有组织地放鞭炮,把树冠草丛里的麻雀惊飞,然后我们城墙上的总指挥吹响哨子,那也就是冲锋号令,我们学生们就在城墙上猛敲起手中响器,看到班上积极分子毫不吝惜自家脸盆,倒攥改锥举起狂敲,我不禁暗暗为自己的犹豫惭愧,赶紧跟进,一边跳跃着狂敲,一边跟着大声呐喊。  那些岁月里的群众运动,没有人能够逃避,也大都被鼓动起万丈豪情,不理解也积极跟进,生怕落后,努力争先。近读燕祥兄反思当年诗与政治关系的长文(《西湖》杂志2007年第1期),他引用了那时写下的诗句:“瞧瞧我们捉麻雀的模范,老不服老,小不服小,/小树林再也听不见吱喳叫,锛得儿木,锛得儿木,那是啄木鸟。”头一句可谓“革命现实主义”,非常真实,记得我们一位数学老师心脏有宿疾,最怕波动性强噪音,但他也气喘吁吁地不甘落后,拼命敲一面铜锣。但第二句就只是诗人当时的“革命浪漫主义”了。记得那天我们开头也看不出什么效果,后来渐渐看到一些紊乱飞动的黑影,忽然有同学欢呼——真有坚持不了飞不动的鸟儿坠地了!但离我最近的一只落地后还没有死的鸟儿,我记得清清楚楚,并非麻雀,而是喜鹊,当时心里也为之飘过一个问号,但在震耳欲聋的战斗声中,也就立即提醒自己“不得右倾”——那天战斗结束后,师生们把坠落在城墙上的死鸟收集起来,麻雀确实很多,但花喜鹊、灰喜鹊、乌鸦也相当不少,还分明有啄木鸟和一些叫不出名儿的鸟类夹杂其中。  岁月又往前流淌了一段,麻雀总算从“四害”名单里删除了。但以麻雀为正面元素,比如《麻雀圆舞曲》那样的文艺作品,仍难重现。七年前我在温榆河与小中河之间的一个村子里辟了间“温榆斋”书房,才从村友那里,知道更多麻雀与人类之间那微妙难解的互动关系。有时候必须驱赶;有时候却切盼麻雀和别的鸟儿大批地落到地里——特别是在夏收后粗翻过准备秋播之前,要请麻雀们来带头啄食虫蛹。麻雀在北京郊区的昵称是“家雀(读巧)”,家雀欢喧是吉兆,“连家雀都没一只”则是大贫。有回我病卧温榆斋,巴巴地望着窗台,希望能有家雀偶来,却望眼欲穿,惟有心影。这几年大田日益萎缩,田野写生去问哪里有稻草人,村友全笑我痴:还用那个?天上飞机,地上汽车,噪音让人都想迁走,有翅膀的谁还喜欢来?  但毕竟也还偶尔能听到麻雀吱喳,看见麻雀欢舞,于是有个期盼:说不定哪天打开电视,会忽然听主持人宣布:“现在请周某某给大家弹奏他自己谱写的《麻雀圆舞曲》!”于是,当那旋律响起,我此前全部的人生滋味,就会在胸臆中翻腾不息。
【转贴】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1 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作者: 晕晕的小猪天使 2007-1-4 13:34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sf 同问 作者: 海边神树 2007-1-4 13:35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去贴吧投诉去…… 被寰神结整到半死的人路过……………… 支持轩吧申请贴吧家族:http://post.baidu.com/f?kz=151090061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你祖宗的幽灵 2007-1-4 13:3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我觉得这个应该msg沟通。不能让吧友们觉得选小吧主如同过家家。 小猪看到后,这个主题也删掉吧。 作者: atommouse 2007-1-4 13:35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投诉:小猪答应成为宠物,却言而无信 作者: 古璧玉甲 2007-1-4 13:36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呃?………………………… 作者: 晕晕的小猪天使 2007-1-4 13:36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偶还米看到那贴顶楼啊 是说做小吧主的事情?…… 作者: 晕晕的小猪天使 2007-1-4 13:37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马麻,你居然………………SIGH…… 被寰神结整到半死的人路过……………… 支持轩吧申请贴吧家族:http://post.baidu.com/f?kz=151090061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你祖宗的幽灵 2007-1-4 13:37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呃?…………………………什么和什么 作者: 晕晕的小猪天使 2007-1-4 13:38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阿宝问你下,是不是真的元旦那几天电脑抽风了?………………呃 作者: 晕晕的小猪天使 2007-1-4 13:38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恩,请原谅我未经商量的删贴,原贴如下,小猪看到就同主题删除吧,建议和阿宝再做一次私下沟通: —————————————————————————————— 【飞奔而过】其实,在下是被拉来凑数的吧??? 今日收到一消息,仙吧某吧友言道阿宝你是轩吧小吧主,发个轩五攻略给我看看。大惊之下不能置信,一笑而过,未想到下午来轩吧如常灌水,居然发现多了个操作选项~猪猪,小玄子,痕痕,你们老实说吧,是谁干的?恩? 作者: atommouse 2007-1-4 13:39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到底发生甚么事,阿宝的贴一眨眼就米了……………… 喔……………………明白了………………汗 作者: 晕晕的小猪天使 2007-1-4 13:39   回复此发言 --------------------------------------------------------------------------------
没读《凡例》真遗憾——漫话古本《红楼梦》之一(作者:刘心武)   读《红楼梦》,建议读古本《红楼梦》。曹雪芹留下来的《红楼梦》,目前发现的大体上只有八十回。乾隆五十六年(公历1791年),书商程伟元和高鹗合作,弄出了一个一百二十回的本子,用木活字印刷出版,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前八十回,他们有许多改动,尤其是第二年再版,对前八十回的改动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这个一百二十回的本子,从那以后流传至今,影响特别大。我要特别指出:曹雪芹跟高鹗不认识、无交往,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没有重叠交叉,程、高印刷出版一百二十回本子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近三十年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并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红楼梦》,大体上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的古本《红楼梦》,多数都叫《石头记》,有署脂砚斋、畸笏叟等名称的批语,合计大约有十一二种,这些古本从上世纪起陆续被影印和校勘整理出版。分别去读这些不同的古本,对一般读者来说,时间、精力有限,必要性也不大。现在,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将以一生心血凝聚的古本《红楼梦》的精校本加以修订,交由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我建议大家无妨来读这个好本子。  周汝昌先生的这个汇校本,是把十一种古本《红楼梦》逐字逐句加以比较,都一样的地方当然保留,出现了不同,立即停下来进行仔细推敲,从中选出最接近曹雪芹原笔原意的一句,这样把所有各回都精心校勘选择之后,再将全部反映曹雪芹真书的文句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海内外罕见的求真汇校本。我们无妨将其称作周汇本。  在周汇本的第一回之前,有单独的一段文字,称作凡例。  所有的通行本都不收这段文字,或者只把其中部分文字嵌入到第一回里。   凡例是甲戌本独有的。这个甲戌指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那一年曹雪芹还在世,脂砚斋抄阅重评,上世纪初被胡适先生得到,虽然残缺,却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古的一个本子。  凡例,就是整部书写作所遵循的原则。曹雪芹又把凡例题为“红楼梦旨义”。  他首先告诉读者,这部书题名极多。他写下的第一句话里有五个字被磨损掉了:“是书题名极□□□□□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我认为全句应是“是书题名极多,然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     凡例第一条说书名的事。第二条说所写的空间,意思是避免东西南北的字样,但读者应该懂得,写的主要是京城里的事情。第三条说所写的侧重点是“闺中”,就是以写家庭里的女性为主,此外的事情就写得比较简略。第四条郑重宣布“此书不敢干涉朝廷”。曹雪芹是以社会边缘人的身份,从事边缘写作。他完全离开了当时的官方文化和社会的主流文化,《红楼梦》里写到贾宝玉拒绝读书做官,也写到贾母破陈腐旧套,科举文章和庸俗的消遣文化全被他否定。他的家族遭受到太多的政治冲击,他当然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倾向、政治情感,他把这种政治立场、倾向、情感渗透到自己的文字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曹雪芹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他把关于秦可卿的故事一再删改,就反映出他复杂的心理状态,他在寻求超越,最后,他超越了,确实做到了“不干涉朝廷”,也就是不去参与现实的权力斗争,而把自己的情怀提升到超政治的人类关怀的新高度。  第五条,通行本当成第一回的开头嵌入。通行本把这一条的第一句话写成“此开卷第一回也”,周氏汇校本告诉我们,这句话应该是“此书开卷第一回也”,向读者解释他写第一回以及全书的用意。  通行本因为不取甲戌本的凡例,使得广大读者读不到曹雪芹一首重要的诗,真是太遗憾了。这首诗在周汇本里保留了: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诗第一句,劈头就是哲学高度的“终极追问”:人生存的意义。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天又一天地苦苦奔忙,图个什么呢?这应该就是《红楼梦》全书的主题。  此外,“红袖”和“情痴”相对应,提供了我们对脂砚斋真实身份认知的重要线索。“红袖”和“情痴”他们联合著书,大体上用了十年的时间,书稿(包括批语)里浸透着他们的心血!“红袖”这样的符码令我们觉得脂砚斋是一个女性,而且是一位跟“情痴”即作者生活在一起的最亲密的女性。
【刘心武随笔系列】《海棠有香》(转自北京晚报)   宗璞大姐来电话,说写成一篇《感谢高鹗》,已经嘱咐她的助手发送到了我的电子邮箱里。她的文章交《随笔》杂志刊出,愿让我先睹为快。打开邮箱一口气读完,文如其人,坚持己见,却又温婉通达,是她与我讨论《红楼梦》一贯的语气。  我与大姐交往多年,共鸣处极多,但在欣赏《红楼梦》上,对高鹗续书意见分歧,我说“糟”,她说“好”,争论不止一次。近些年大姐视力大损,看人全成印象派绘画,开头那影象还接近“点彩派”,到后来影影绰绰彻底抽象,但她听力尚好,我的《揭秘〈红楼梦〉》,她听得认真,意见也就极其丰富,每次通电话一一道来,使我有池塘生春草之感。  在高续的评价上宗璞大姐虽然跟我意见南辕北辙,但她有一个最基本的文化立场,那就是学术问题只能争鸣而不能由什么机构什么权威来宣布正、误,提供“标准答案”,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又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更尤其是讨论《红楼梦》,只能是在持续的争鸣中,由参与争鸣的各方,共同来推进认知,去逐步接近真相与真理。宗璞大姐一方面很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自己的思考结果,轻易不会放弃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她又很不自信——不自信真理独在自己手里,愿意倾听跟自己不同的意见,愿意平等讨论,并在讨论中调整自己的思路,修正自己的观点。大姐这次发送过来她的文章,不是“先礼后兵”,而是平等切磋。她以一贯亲切活泼的语气在电话那边建议:“咱们来场讨论,树立个风范,好吗?”我理解,她是想给社会增加点“和而不同”的例子,让大家更明白:和谐的内核应该是平等、对话与包容。  给王蒙发去电子邮件,马上回复了。大姐、蒙兄和我对高续的看法各不相同。大姐“感谢高鹗”,前提是高鹗乃一续书者,蒙兄则觉得120回应系一人所写,高鹗大约只是后40回文稿的整理者。我呢,在新书《揭秘古本〈红楼梦〉》中,强调曹雪芹本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全书不是120回而是108回,高鹗的续书完全违背曹雪芹原稿的意思。我把大姐“平等讨论树立风范”的想法通过电邮告诉蒙兄,建议我们三人将来就高续问题发表通信,他欣然同意。在《红楼梦》问题上的分歧不但不会令我们反目,反倒会增进我们的旧谊,人生一大乐趣,就是履行“世法平等”,像大观园里的诗社一样,“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  其实,《红楼梦》作者究竟何人,至今仍有歧见,比如土墨热先生就认为是洪升,赐寄我煌煌大著,我兴趣盎然地捧读后,虽然到目前仍难认同,但觉得他的见解很有价值,他的一些论据和逻辑链,我曾兴致勃勃地跟亲友复述,一位熟人未免惊讶:“你这不是为敌人宣传吗?”我一愣,难道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就该视为敌人、仇家吗?我跟他解释,自己信奉蔡元培先贤那“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的学术主张,虽然提出了独家见解,也颇能自圆其说,但绝不自认真理独掌,很愿博览各家之说,从中汲取营养,以增见识扩思路,一旦遇到不得不膺服的高论,则甘愿放弃己见,愉快认同。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是她铭心刻骨的生命体验。但生命具有多样性,感受更各不相同。我少年时代居室窗外,就有一大株西府海棠,逢春花枝甚至伸进窗内,我就总感受到满院满屋氤氲着海棠花的特殊气息,那确实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花香,但就嗅觉的审美感受来说,不是海棠香是什么呢?海棠有香,这是我与张爱玲不同的观点。我与宗璞大姐、王蒙兄对高续的感觉不同,各自陈述,都供参考,不敢说对红学能有多大推进,但能进一步引发、提升大家的“红趣”,也就正如海棠花满枝绽放,不枉春天之约了。
【刘心武随笔系列】《颠簸》(转自北京晚报)   G君来电话,说刚从美国飞回来。近二十年来他满世界飞来飞去,美国也不知去过多少回了,为何非来电话,仿佛报告一桩大事?又说想马上来我家,送我一样东西,我跟他说,老相识了,何必客套?况且从美国买回来的礼品,多半是MADEIN CHINA,很难令人惊喜。但他非要来,说见面细谈,于是就跟他约了时间。  G君算得是我的“发小”。我们同龄,在一条胡同里长大,读过同样的书,唱过同样的歌,喊过同样的口号,见识过同样的大场面,也有着近似的小悲欢。其实我们已经很多年只是春节前互相恭贺新禧,然后一年里相忘于江湖。我已经完全退休,他还当着一个并非虚设的顾问,这次又跑美国一趟,望七之人了,还坐地行仙,实在佩服。  迎来G君,煮茗款待。他并没马上亮出给我的东西,我也懒得问那究竟是什么。且听他细说此次行程中的故事。  简而言之,G君搭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航班,从洛杉矶经东京回国,飞经太平洋上空时,遭遇了强烈紊乱的气流,飞机颠簸得非常厉害。他不知坐过多少次飞机,也曾遇到过种种不如意的状况,颠簸本是不稀奇的事,但这回的颠簸,一是严重程度超常,一是持续时间竟长达一个多小时!  G君坐在沙发上娓娓而谈。事已过去,有惊无险。他面部光润,发丝井然,衣履光鲜。显然,他知道我搞写作,最感兴趣的是细节,就把那飞机持续大颠簸期间的种种细节讲给我听。行李架嘎嘎作响,仿佛随时会解体。绝大多数旅客还算镇静,但个别旅客忍不住地惊叫以及拼命压抑仍不免传出的绝望啜泣,使大体静默的机舱里的气氛更趋恐怖。空姐、空哥时时出动,来照料呕吐和痉挛的旅客,他注意到一位空姐的眼睛里也终于藏不住噩运压顶引出的凄惶。他旁边的旅客不住地翕动嘴唇祈祷。他自己呢,则双手紧握座椅扶手,一阵阵地紧闭上眼睛……  当然,我理解,那是一次生死交界线上的飞行。想必每个乘客都想到了那无法回避的字眼。我希望G君跟我讲讲他那一小时里的心路历程。他想到了夫人子女家事家产自不待言,但令他现在还感到惊异的是,在那些似碎片似漩涡并且时明时暗的思绪里,却始终贯穿着一个比较完整的意识。即使在飞机又猛地跌落、机舱里传来尖叫,意识猛地中断,一旦恢复了思绪,那前面的完整线索,就仿佛有游丝牵系,又生动地往下演绎……  他让我猜,当然猜不出。他说,他就总觉得,是跟我一起,在往北京王府井大街北侧的那条东西向的大街上走。那条街叫东华门外大街,相对而言,至今变化不算大,那条街上,当年有个集邮公司门市部,里面陈列着许多邮票样品,也出售各种邮票。他说又似梦境又极真实。似梦境,是浮现在他眼前的,分明是五十年前的街景和集邮公司内景,而跟年逾花甲的他并肩前往的,却分明是少年时代的我……  这让我听来确实怪异。不过回想起来,我们少年时代一起去集邮公司倒腾心爱的邮票,回到胡同里,我们互相去家里拜访,交换欣赏各自的集邮簿以及为交换邮票而生出的兴奋与懊悔……那是怎样的天真时光!  他说,在飞机大颠簸中,他就想起,我们曾一起购得了一套当年匈牙利出的三角形体育邮票,一套是六张,而我那一套,因为不小心,失落了一张,心疼得流泪。也曾提出拿几套别的邮票换来他有的那张,他却不断提升条件,苛刻得我几乎把下唇咬破,终于还是没有成交……  他说,飞机大颠簸中,他立下誓言,只要活着,他就一定要把那张我当年缺失的邮票给我。往事已逾半个世纪。匈牙利早变了颜色。我早已不再集邮。可是,我望着那在生死门边颠簸出来的老邮票,忽然胸膛里有热涛澎湃……
《轩辕剑》铁杆玩家和玩过《轩辕剑伍·一剑凌云山海情》的人请进 请问点击此贴之前,有谁看过《山海经》?不要慌张,没看也不要紧。各位只要看了《山海经》,对《轩伍》的评价也就会客观起来。记得当年我完《轩肆》《枫之舞》的时候看过《墨子》《老子》《庄子》。为了买这几本书,我跑遍了所有的书店,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后来深深的喜欢上了老庄,《轩肆》可能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可惜我跑遍了所有书店,还是没发现《山海经》的踪影,所以只能下载到电脑上看了……没有看的建议你去看看。没玩过《轩伍》的人,看了它之后玩《轩伍》会多一层感动和熟悉;玩过《轩伍》的人,看了它就会发现DOMO在制作剧本时的用心之处。我认为DOMO在正传上是比外传下的功夫是更多的。《轩壹贰》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轩叁》据说DOMO查阅了近百本书才做成的这个剧本;《轩肆》中很多细节DOMO都刻画的无微不至。例如墨家的行礼方式,谁又知道2000多年前他们是怎么行礼的呢,但DOMO告诉我们了。还有张良、赤松子等人物历史上都有出现的,我就不说了。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正传,建议你先看《墨子》《山海经》。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那么可以去搜索引擎查查DOMO当年作《轩叁》时查阅过那些书,有选择的看看。让玩家从《轩辕剑》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才是DOMO创作此游戏的目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