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纸鸢 三月的纸鸢
5218
关注数: 28 粉丝数: 48 发帖数: 7,183 关注贴吧数: 9
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简历 3月3日,网友“蒋子涵”在人人网上发帖称,“帮爸爸朋友的孩子做简历……幼儿园升小学的简历!”并附上了她所说的简历(部分)。她在帖子中感叹说,“看着这幼儿园的孩子……我都自惭形秽了……”该帖子被网友转发到微博上,引起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称,“输在了起跑线上。”也有网友质疑称这种教育太可怕了。 从网友“蒋子涵”上传的这份简历看,简历制作精美,逻辑清晰,关键是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简历中隐去了这位幼儿园学生的名字等个人信息,有教育经历、课外学习、体育运动、阅读、个人特长、参赛及获奖情况等。其中,教育经历相对简单:2009年上幼儿园至今北京某胡同幼儿园。课外学习,2010年开始学习瑞思课程、已完成Pre-K、K、prerise三阶段学习、进入S1课程。这些专业术语看得网友一愣一愣的。除此之外,课外还学习了钢琴,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老师一对一授课。 更厉害的还有体育运动,幼儿园期间,这位小朋友学习了轮滑、冰球、武术等。个人特长也让不少网友汗颜,“热爱体育、喜欢钢琴、喜欢思考、喜欢舞蹈,会写300多个汉字,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等。”对于大学毕业只得过“再来一瓶”大奖的网友来说,这个小孩三年的参赛和获奖经历真是让人自惭形秽,如“协会杯”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超级联赛单场最佳运动员称号等。 这位小朋友幼儿园三年的经历让不少网友感叹,“逆天了。”网友“张易”说,“想到自己弱爆了的简历。” 有网友称赞其为“小超人”,不过也有网友说,“这孩子到底还有时间玩么?”对于这些,网友“Civet”分析说,“其实我常在想,将来让我的孩子一定有个愉快的童年,至于学习成绩,自己学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现实很残酷:如果能上到一个当地最好的初高中,会给孩子的将来积攒一个非常好的人脉资源,很矛盾的事情。我觉得现在小孩子的课外班以及繁重的课业负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讨论得了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太多的东西。希望我们这代人都能有共同的观念,来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童年。” 据了解,近年来,幼儿园升小学要制作简历是种普遍现象,甚至上幼儿园的小孩都需要简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花费千元制作一份精美的简历。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抱怨,对于一个才几岁的小孩,能有什么个人经历?
有多少“潜规则”在牺牲社会公正 规则,是一个社会公平遵守的章法,但前面一个“潜”字,就足以牺牲掉应有的公正。当一个地方银行副行长轻松搞定4个户口、小小车管所笑纳2100万红包的消息一再刺痛社会神经,向“潜规则”亮剑正成为很多公众的呼声。 不管我们是否甘于默然承受,事实上隐蔽暧昧的“潜规则”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我身边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上学“自愿赞助”、求职“萝卜招聘”、升迁“拼关系”……小到考试就医都要塞上数量不等的红包,当形形色色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日益侵袭我们的生活,甚至屡屡取代正式的“规章”,结果是社会的效率降低,权力逐步异化,公平受到践踏。而普通社会公众则往往沦为这条“潜在食物链”上最为弱势,利益受损的一群。 “潜规则”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在于破坏规则者总能从中更加便捷地获得利益。要让规则发挥本应具有的效力,就要从制度设计上彻底堵住权力寻租的可能。各种权力间如何实现制衡?规则的笼子怎样锁住失范的权力?践踏公平、钻空牟利者何时才能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能直面这些民众关心的热点。 根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边痛骂其危害、边千方百计找关系、求捷径的行为一天不除,“潜规则”的梦魇就一天不会消失。利益驱动下,“潜规则”的魔方可能变出万千样式,消除种种“变通”之法、将监督执行落到实处,需要严格禁止,加大惩处,更需要公众从己做起遵守规则,把见不得人的“灰色交易”拉到阳光下来暴晒。 对规则的敬畏尊重并非一日可以养成,但改变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民众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社会规则的建立最终要靠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践行。这个刚刚到来的春天里,有积极呼吁官员财产公开的广州政协委员范松青,有紧盯公车的老者区伯,你我为何不行动起来,让身边的“潜规则”无处遁形? 我的评论:我们都痛恨潜规则,可是有几个没屈服于潜规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