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树成景 缩树成景
关注数: 156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9,310 关注贴吧数: 86
杜鹃 搜索词条 ╳ 杜鹃 [dù juān] 杜鹃花科植物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107张)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该物种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又因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公园中均有栽培。中国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花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1985年5月杜鹃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 (注:杜鹃花也是杜鹃属(Rhododendron)约960种植物的通称。) 中文学名: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别称:杜鹃花、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照山红、唐杜鹃 二名法:Rhododendron simsi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亚科:杜鹃花亚科 属:杜鹃属 亚属:映山红亚属 种:杜鹃 命名者及年代:Planch.,1854 英文名称:Sims Azalea 分享 植物学史 中国 杜鹃品种 图册 80张 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点击加载更多
杜鹃 搜索词条 ╳ 杜鹃 [dù juān] 杜鹃花科植物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107张)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该物种全株供药用:有行气活血、补虚,治疗内伤咳嗽,肾虚耳聋,月经不调,风湿等疾病。又因花冠鲜红色,为著名的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世界各公园中均有栽培。中国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花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1985年5月杜鹃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 (注:杜鹃花也是杜鹃属(Rhododendron)约960种植物的通称。) 中文学名: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别称:杜鹃花、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照山红、唐杜鹃 二名法:Rhododendron simsi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亚科:杜鹃花亚科 属:杜鹃属 亚属:映山红亚属 种:杜鹃 命名者及年代:Planch.,1854 英文名称:Sims Azalea 分享 植物学史 中国 杜鹃品种 图册 80张 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点击加载更多
胡椒木 搜索词条 ╳ 胡椒木 更多图片(19张) 中文学名:台湾胡椒木,又名胡椒木。奇数羽状复叶,叶基有短刺2枚,叶轴有狭翼,小叶对生,倒卵形,革质,叶面浓绿富光泽,全叶密生腺体;雌雄异株,雄花黄色,雌花橙红色,果实椭圆形,红褐色。“台湾胡椒木”与“清香木”相似,容易被人混淆。 两者的区别是: ①科属: 胡椒木为芸香科、花椒属,常绿灌木。 清香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②叶片: 胡椒木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 清香木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 ③果实: 胡椒木果实绿褐色。 清香木果实红色。 中文学名:台湾胡椒木 拉丁学名:Zanthoxylum beecheyanum‘Odorum’ 别称:胡椒木 界:植物界 科:芸香科 属:花椒属 种:台湾胡椒木 分布区域:台湾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 胡椒木 高度×冠幅:30~90×30~60公分不等。 质感:极细 色泽:叶色深绿,光泽明亮,具香气。开花金黄色。 奇数羽状复叶,叶基有短刺2枚,叶轴有狭翼。小叶对生,倒卵形,长0.7~1cm,革质,叶面浓绿富光泽,全叶密生腺体。雌雄异株,雄花黄色,雌花橙红色,子房3~4个。果实椭圆形,红褐色。 产地分布 长江以南地区常作地被用。 胡椒木 图册 15张 从日本引入。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修剪,易移植。 生长习性 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 点击加载更多
胡椒木 搜索词条 ╳ 胡椒木 更多图片(19张) 中文学名:台湾胡椒木,又名胡椒木。奇数羽状复叶,叶基有短刺2枚,叶轴有狭翼,小叶对生,倒卵形,革质,叶面浓绿富光泽,全叶密生腺体;雌雄异株,雄花黄色,雌花橙红色,果实椭圆形,红褐色。“台湾胡椒木”与“清香木”相似,容易被人混淆。 两者的区别是: ①科属: 胡椒木为芸香科、花椒属,常绿灌木。 清香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②叶片: 胡椒木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 清香木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 ③果实: 胡椒木果实绿褐色。 清香木果实红色。 中文学名:台湾胡椒木 拉丁学名:Zanthoxylum beecheyanum‘Odorum’ 别称:胡椒木 界:植物界 科:芸香科 属:花椒属 种:台湾胡椒木 分布区域:台湾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 胡椒木 高度×冠幅:30~90×30~60公分不等。 质感:极细 色泽:叶色深绿,光泽明亮,具香气。开花金黄色。 奇数羽状复叶,叶基有短刺2枚,叶轴有狭翼。小叶对生,倒卵形,长0.7~1cm,革质,叶面浓绿富光泽,全叶密生腺体。雌雄异株,雄花黄色,雌花橙红色,子房3~4个。果实椭圆形,红褐色。 产地分布 长江以南地区常作地被用。 胡椒木 图册 15张 从日本引入。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修剪,易移植。 生长习性 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 点击加载更多
滨柃 搜索词条 ╳ 滨柃 更多图片(1张) 滨柃(学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是山茶科柃木属植物,产于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及台湾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中文学名:滨柃 拉丁学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 别称:凹叶柃木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侧膜胎座目 科:山茶科 属:柃木属 种:滨柃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嫩枝圆柱形,极稀稍具2棱,粗壮,红棕色,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灰褐色或红褐色,无毛或几无毛;顶芽长锥形,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叶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1.2-1.8厘米,顶端圆而有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微锯齿,齿端具黑色小点,稍反卷,上面绿色或深绿色,稍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隆起,侧脉约5对,纤细,连同网脉在上面凹下,下面稍隆起;叶柄长2-3毫米,无毛。 花1-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约2毫米。雄花:小苞片2,近圆形;萼片5,质稍厚,几圆形,长1-1.5毫米,顶端圆而有小尖头,无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5毫米;雄蕊约20枚,花药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花瓣5,卵形,长约3毫米;子房圆球形,3室,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顶端3裂。果实圆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黑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6-8月。 生长环境 多生于滨海山坡灌丛中及海岸边岩石缝中。 分布情况 产于浙江沿海(普陀山、象山、椒江、洞头、平阳、温州)、福建沿海(川石、连江、福清、长乐、平坛、南日、惠安、厦门、东山)及台湾(台北、台东、花莲、屏东)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 在中国国内内,滨柃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现仍属于新开发的野生观赏植物还处于种苗繁育阶段,仅有舟山的少量种苗供应市场,但由于尚未能有大量工程苗供园林应用,远远不能满足苗圃和园林工程应用的需求。伴随滨海园林工程的增多,众多园林设计师纷纷把目光投向滨柃这一新兴特色树种,因此其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发展与推广潜力极其巨大。 相关阅读 柃木属 *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了解更多 滨柃 的讨论 用百度知道 hot3分钟填问卷,精美礼品等你拿! Hot影视指南,每日为你贴心推荐
滨柃 搜索词条 ╳ 滨柃 更多图片(1张) 滨柃(学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是山茶科柃木属植物,产于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及台湾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中文学名:滨柃 拉丁学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 别称:凹叶柃木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侧膜胎座目 科:山茶科 属:柃木属 种:滨柃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嫩枝圆柱形,极稀稍具2棱,粗壮,红棕色,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灰褐色或红褐色,无毛或几无毛;顶芽长锥形,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叶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1.2-1.8厘米,顶端圆而有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微锯齿,齿端具黑色小点,稍反卷,上面绿色或深绿色,稍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隆起,侧脉约5对,纤细,连同网脉在上面凹下,下面稍隆起;叶柄长2-3毫米,无毛。 花1-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约2毫米。雄花:小苞片2,近圆形;萼片5,质稍厚,几圆形,长1-1.5毫米,顶端圆而有小尖头,无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5毫米;雄蕊约20枚,花药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花瓣5,卵形,长约3毫米;子房圆球形,3室,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顶端3裂。果实圆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时黑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6-8月。 生长环境 多生于滨海山坡灌丛中及海岸边岩石缝中。 分布情况 产于浙江沿海(普陀山、象山、椒江、洞头、平阳、温州)、福建沿海(川石、连江、福清、长乐、平坛、南日、惠安、厦门、东山)及台湾(台北、台东、花莲、屏东)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 在中国国内内,滨柃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现仍属于新开发的野生观赏植物还处于种苗繁育阶段,仅有舟山的少量种苗供应市场,但由于尚未能有大量工程苗供园林应用,远远不能满足苗圃和园林工程应用的需求。伴随滨海园林工程的增多,众多园林设计师纷纷把目光投向滨柃这一新兴特色树种,因此其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发展与推广潜力极其巨大。 相关阅读 柃木属 *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了解更多 滨柃 的讨论 用百度知道 hot3分钟填问卷,精美礼品等你拿! Hot影视指南,每日为你贴心推荐
真柏 搜索词条 ╳ 真柏 更多图片(9张) 真柏,匍匐灌木,高达75厘米;枝条延地面扩展,褐色,密生小枝,枝梢及小枝向上斜展。刺形叶三叶交叉轮生,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成角质锐尖头,长6-8毫米,上面凹,有两条白粉气孔带,气孔带常在上部汇合,绿色中脉仅下部明显,不达叶之先端,下面凸起,蓝绿色,沿中脉有细纵槽。球果近球形,被白粉,成熟时黑色,径8-9毫米,有2-3粒种子;种子长约4毫米,有棱脊。 中文学名:真柏 拉丁学名:Juniperus chinensis var. sargentii A. Henry 别称:偃柏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柏科 亚科:圆柏亚科 属:圆柏属 种:真柏 分享 生长习性 喜光,略耐荫,耐寒性强,亦耐瘠薄,能生于岩石缝中;对土壤要求不 真柏 图册 6张 严,中性土、石灰性土均能适应。但以肥沃、深厚及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最宜。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东北 张广才岭,海拔1400米山地。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品种分类 台湾盆栽界的真柏,除了日本系统品种外,在台湾可分为两类: 山采真柏 十几年前,山采全盛时期采集了很多,可是山采品种活率很低经深入探诗其中缘由,得知是因为气候顺化(气候顺化为植物学专有名词,意指植物自高山原生地移植至平地后,其种子历经数代繁衍,逐渐适应移植地之气候。若是气候差异太大时,还是无法顺化存活。)的问题。原生地真柏属于高山型植物,高山上日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眠时间长。平地日夜温差小,几乎没有冬眠期,因此,将这高山原生地真柏移殖到平地时,由于高山与平地间气候的差异,使得这些真柏存活不易,就只剩极少数能存活下来。每一株山采真柏皆属实生,在植物学生理研究中,实生苗基因突变机率大,几乎一株一品种,所以每一株的叶型与叶色皆不尽相同。山采真柏叶团多呈微扁状,叶色墨绿。 田培真柏 台湾田培真柏,经向真柏大佬——吴三郎先生求证,起初是由四十多年前阳明山苗圃里五株直径一尺多的老柏扦插繁殖,培植以作为插花花材之用,后由盆栽爱好人土发现叶性良好,适合培植成盆栽而引用之。而此五株真柏是本地种或外来种己无后考据。田培真柏一般通称台湾真柏,叶团状结构结实,色泽翠绿,木质部油脂丰富,红格可以媲美日本山采之系鱼川真柏,非常坚固耐久,是后优良的品种。日本人误以为台湾真柏因田培数十年,舍利不能坚固持久.故而弃之,实为可措。 点击加载更多
真柏 搜索词条 ╳ 真柏 更多图片(9张) 真柏,匍匐灌木,高达75厘米;枝条延地面扩展,褐色,密生小枝,枝梢及小枝向上斜展。刺形叶三叶交叉轮生,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成角质锐尖头,长6-8毫米,上面凹,有两条白粉气孔带,气孔带常在上部汇合,绿色中脉仅下部明显,不达叶之先端,下面凸起,蓝绿色,沿中脉有细纵槽。球果近球形,被白粉,成熟时黑色,径8-9毫米,有2-3粒种子;种子长约4毫米,有棱脊。 中文学名:真柏 拉丁学名:Juniperus chinensis var. sargentii A. Henry 别称:偃柏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柏科 亚科:圆柏亚科 属:圆柏属 种:真柏 分享 生长习性 喜光,略耐荫,耐寒性强,亦耐瘠薄,能生于岩石缝中;对土壤要求不 真柏 图册 6张 严,中性土、石灰性土均能适应。但以肥沃、深厚及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最宜。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东北 张广才岭,海拔1400米山地。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品种分类 台湾盆栽界的真柏,除了日本系统品种外,在台湾可分为两类: 山采真柏 十几年前,山采全盛时期采集了很多,可是山采品种活率很低经深入探诗其中缘由,得知是因为气候顺化(气候顺化为植物学专有名词,意指植物自高山原生地移植至平地后,其种子历经数代繁衍,逐渐适应移植地之气候。若是气候差异太大时,还是无法顺化存活。)的问题。原生地真柏属于高山型植物,高山上日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眠时间长。平地日夜温差小,几乎没有冬眠期,因此,将这高山原生地真柏移殖到平地时,由于高山与平地间气候的差异,使得这些真柏存活不易,就只剩极少数能存活下来。每一株山采真柏皆属实生,在植物学生理研究中,实生苗基因突变机率大,几乎一株一品种,所以每一株的叶型与叶色皆不尽相同。山采真柏叶团多呈微扁状,叶色墨绿。 田培真柏 台湾田培真柏,经向真柏大佬——吴三郎先生求证,起初是由四十多年前阳明山苗圃里五株直径一尺多的老柏扦插繁殖,培植以作为插花花材之用,后由盆栽爱好人土发现叶性良好,适合培植成盆栽而引用之。而此五株真柏是本地种或外来种己无后考据。田培真柏一般通称台湾真柏,叶团状结构结实,色泽翠绿,木质部油脂丰富,红格可以媲美日本山采之系鱼川真柏,非常坚固耐久,是后优良的品种。日本人误以为台湾真柏因田培数十年,舍利不能坚固持久.故而弃之,实为可措。 点击加载更多
罗汉松 搜索词条 ╳ 罗汉松 [luó hàn sōng] 更多图片(16张)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别名土杉,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至暗灰色,浅纵裂,片状脱落。枝叶稠密,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互生,长7~12cm,宽7~10mm,两面中肋明显隆起,表面浓绿色,背面黄绿色。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弱,华北盆栽观赏,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材质细致均匀,易加工。有药用价值,可作家具、器具、文具及农具等用。 中文学名:罗汉松 拉丁学名: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 D. Don 别称:罗汉杉、长青罗汉杉、土杉、金钱松、仙柏、罗汉柏、江南柏 二名法:Podocarpus macrophyllus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罗汉松目 科:罗汉松科 属:罗汉松属 种:罗汉松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福建、安徽 组:罗汉松组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罗汉松(原变种)为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 罗汉松 图册 2张 树皮灰色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较密。叶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微弯,长7-12厘米,宽7-10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隆起,下面带白色、灰绿色或淡绿色,中脉微隆起。 雄球花穗状、腋生,常3-5个簇生于极短的总梗上,长3-5厘米,基部有数枚三角状苞片;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基部有少数苞片。 种子卵圆形,径约1厘米,先端圆,熟时肉质假种皮紫黑色,有白粉,种托肉质圆柱形,红色或紫红色,柄长1-1.5厘米。花期4-5月,种子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弱,华北盆栽观赏;耐阴性强;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质壤土,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上亦能生存;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氧化氮等多种污染气体抗性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强。 分布情况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栽培于庭园作观赏树。野生的树木极少。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变种 变种名称拉丁学名基本形态地理分布 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ki Siebold & Zucc.小乔木或成灌木状,枝条向上斜展。叶短而密生,长2.5-7厘米,宽3-7毫米,先端钝或圆。原产日本。中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作庭园树;北京有盆栽。 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angustifolius Blume本变种与罗汉松的区别在于叶较狭,通常长5-9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窄成长尖头,基部楔形。产于四川、贵州、江西;广东、江苏有栽培,作庭园树。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柱冠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chingii N. E. Gray本变种与罗汉松的区别在于树冠圆柱形;叶小,矩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3-3.5厘米,宽1-4毫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产浙江。模式标本采自龙泉。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8月采种后即播,约10天后发芽。扦插,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选休眠枝,秋季选半木质化嫩枝,12~15厘米,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约50~60天生根。 点击加载更多
罗汉松 搜索词条 ╳ 罗汉松 [luó hàn sōng] 更多图片(16张)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别名土杉,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至暗灰色,浅纵裂,片状脱落。枝叶稠密,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互生,长7~12cm,宽7~10mm,两面中肋明显隆起,表面浓绿色,背面黄绿色。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弱,华北盆栽观赏,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材质细致均匀,易加工。有药用价值,可作家具、器具、文具及农具等用。 中文学名:罗汉松 拉丁学名: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 D. Don 别称:罗汉杉、长青罗汉杉、土杉、金钱松、仙柏、罗汉柏、江南柏 二名法:Podocarpus macrophyllus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罗汉松目 科:罗汉松科 属:罗汉松属 种:罗汉松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福建、安徽 组:罗汉松组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罗汉松(原变种)为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 罗汉松 图册 2张 树皮灰色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较密。叶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微弯,长7-12厘米,宽7-10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隆起,下面带白色、灰绿色或淡绿色,中脉微隆起。 雄球花穗状、腋生,常3-5个簇生于极短的总梗上,长3-5厘米,基部有数枚三角状苞片;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基部有少数苞片。 种子卵圆形,径约1厘米,先端圆,熟时肉质假种皮紫黑色,有白粉,种托肉质圆柱形,红色或紫红色,柄长1-1.5厘米。花期4-5月,种子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弱,华北盆栽观赏;耐阴性强;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质壤土,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上亦能生存;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氧化氮等多种污染气体抗性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强。 分布情况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栽培于庭园作观赏树。野生的树木极少。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变种 变种名称拉丁学名基本形态地理分布 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ki Siebold & Zucc.小乔木或成灌木状,枝条向上斜展。叶短而密生,长2.5-7厘米,宽3-7毫米,先端钝或圆。原产日本。中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作庭园树;北京有盆栽。 狭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angustifolius Blume本变种与罗汉松的区别在于叶较狭,通常长5-9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窄成长尖头,基部楔形。产于四川、贵州、江西;广东、江苏有栽培,作庭园树。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柱冠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chingii N. E. Gray本变种与罗汉松的区别在于树冠圆柱形;叶小,矩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3-3.5厘米,宽1-4毫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产浙江。模式标本采自龙泉。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8月采种后即播,约10天后发芽。扦插,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选休眠枝,秋季选半木质化嫩枝,12~15厘米,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约50~60天生根。 点击加载更多
虎刺 搜索词条 ╳ 虎刺 [hǔ cì] 更多图片(32张) 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茜草科虎刺属常绿小灌木,枝条屈曲,有硬短毛,叶对生,鹅卵形,先端尖,叶腋间有针状刺一对,故有绣花针之称。花,鹅卵形,先端尖,叶腋间有针状刺一对,故有绣花针之称。3-5月开小白色花,核果小球形。9-10月果熟时由绿色转为殷红色,挂果期较长,能到第二年春。 虎刺寿命很长,庭院地栽和盆栽,都能活到百年之久,因此,又被赞誉为“寿庭木”。昔日人们常把虎刺用作祝寿礼品,敬奉寿翁寿婆,寓长寿之意。 生于山地和丘陵的疏、密林下和石岩灌丛中。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中文学名:虎刺 拉丁学名: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别称:刺虎、伏牛花、绣花针、黄脚鸡、鸟不宿 二名法:Damnacanthus indic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亚科:茜草亚科 族:巴戟天族 属:虎刺属 亚属:小灌木 种:虎刺 分布区域:西藏、华南、华北分布普遍,也见于印度北部和日本等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具刺灌木,高0.3-1米,具肉质链珠状根; 虎刺 图册 29张 茎下部少分枝,上部密集多回二叉分枝,幼嫩枝密被短粗毛,有时具4棱,节上托叶腋常生1针状刺;刺长0.4-2厘米。叶常大小叶对相间,大叶长1-3厘米,宽1-1.5厘米,小叶长可小于0.4厘米,卵形、心形或圆形,顶端锐尖,边全缘,基部常歪斜,钝、圆、截平或心形;中脉上面隆起,下面凸出,侧脉极细,每边3-4条,上面光亮,无毛,下面仅脉处有疏短毛。 叶柄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托叶生叶柄间,初时呈2-4浅至深裂,后合生成三角形或戟形,易脱落。花两性,1-2朵生于叶腋,2朵者花柄基部常合生,有时在顶部叶腋可6朵排成具短总梗的聚伞花序;花梗长1-8毫米,基部两侧各具苞片1枚;苞片小,披针形或线形。 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绿色或具紫红色斑纹,几无毛,裂片4,常大小不一,三角形或钻形,长约1毫米,宿存;花冠白色,管状漏斗形,长0.9-1厘米,外面无毛,内面自喉部至冠管上部密被毛,檐部4裂,裂片椭圆形,长3-5毫米;雄蕊4,着生于冠管上部,花丝短,花药紫红色,内藏或稍外露;子房4室,每室具胚珠1颗,花柱外露或有时内藏,顶部(3-)4(-5)裂。 点击加载更多 -
虎刺 搜索词条 ╳ 虎刺 [hǔ cì] 更多图片(32张) 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茜草科虎刺属常绿小灌木,枝条屈曲,有硬短毛,叶对生,鹅卵形,先端尖,叶腋间有针状刺一对,故有绣花针之称。花,鹅卵形,先端尖,叶腋间有针状刺一对,故有绣花针之称。3-5月开小白色花,核果小球形。9-10月果熟时由绿色转为殷红色,挂果期较长,能到第二年春。 虎刺寿命很长,庭院地栽和盆栽,都能活到百年之久,因此,又被赞誉为“寿庭木”。昔日人们常把虎刺用作祝寿礼品,敬奉寿翁寿婆,寓长寿之意。 生于山地和丘陵的疏、密林下和石岩灌丛中。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中文学名:虎刺 拉丁学名: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别称:刺虎、伏牛花、绣花针、黄脚鸡、鸟不宿 二名法:Damnacanthus indic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亚科:茜草亚科 族:巴戟天族 属:虎刺属 亚属:小灌木 种:虎刺 分布区域:西藏、华南、华北分布普遍,也见于印度北部和日本等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具刺灌木,高0.3-1米,具肉质链珠状根; 虎刺 图册 29张 茎下部少分枝,上部密集多回二叉分枝,幼嫩枝密被短粗毛,有时具4棱,节上托叶腋常生1针状刺;刺长0.4-2厘米。叶常大小叶对相间,大叶长1-3厘米,宽1-1.5厘米,小叶长可小于0.4厘米,卵形、心形或圆形,顶端锐尖,边全缘,基部常歪斜,钝、圆、截平或心形;中脉上面隆起,下面凸出,侧脉极细,每边3-4条,上面光亮,无毛,下面仅脉处有疏短毛。 叶柄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托叶生叶柄间,初时呈2-4浅至深裂,后合生成三角形或戟形,易脱落。花两性,1-2朵生于叶腋,2朵者花柄基部常合生,有时在顶部叶腋可6朵排成具短总梗的聚伞花序;花梗长1-8毫米,基部两侧各具苞片1枚;苞片小,披针形或线形。 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绿色或具紫红色斑纹,几无毛,裂片4,常大小不一,三角形或钻形,长约1毫米,宿存;花冠白色,管状漏斗形,长0.9-1厘米,外面无毛,内面自喉部至冠管上部密被毛,檐部4裂,裂片椭圆形,长3-5毫米;雄蕊4,着生于冠管上部,花丝短,花药紫红色,内藏或稍外露;子房4室,每室具胚珠1颗,花柱外露或有时内藏,顶部(3-)4(-5)裂。 点击加载更多 -
水杨梅 搜索词条 ╳ 水杨梅 更多图片(28张) 水杨梅,有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 Hance),和茜草科风箱树属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kh. f.)又名:细叶水团花、水杨柳,为茜草科水团花属落叶小灌木。多分布於南、北温带或北极。有些开白色、红色、橙黄色或黄色花的种被栽培观赏。通常不高於60公分(2呎);叶多基生,复叶、深裂或具缺刻。花径约2~3公分(约1吋),株高在70cm,花色以黄色、红色为主,单生或聚生成小簇。 中文学名:水杨梅 别称:细叶水团花、水杨柳 二名法:Geum aleppic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水团花属 种:路边青 G. aleppicum 分布区域:广布北半球温带及暖温带以及中国大陆 分享 简介 水杨梅 水杨梅,有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 Hance),和茜草科风箱树属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kh. f.)又名:细叶水团花、水杨柳,为茜草科水团花属落叶小灌木。多分布於南、北温带或北极。 形态特征 风箱树,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kh. f.落叶灌木或小 水杨梅 乔木,高1-5米;嫩枝近四棱柱形,被短柔毛,老枝圆柱形,褐色,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近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上面无毛至疏被短柔毛,下面无毛或密被柔毛;侧脉8-12对,脉腋常有毛窝;叶柄长5-10毫米,被毛或近无毛;托叶阔卵形,长3-5毫米,顶部骤尖,常有一黑色腺体。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8-12毫米,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2.5-6厘米,不分枝或有2-3分枝,有毛;小苞片棒形至棒状匙形;花萼管长2-3毫米,疏被短柔毛,基部常有柔毛,萼裂片4,顶端钝,密被短柔毛,边缘裂口处常有黑色腺体1枚;花冠白色,花冠管长7-1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有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裂口处通常有1枚黑色腺体;柱头棒形,伸出于花冠外。果序直径10-20毫米;坚果长4-6毫米,顶部有宿存萼檐;种子褐色,具翅状苍白色假种皮。花期春末夏初。 点击加载更多
水杨梅 搜索词条 ╳ 水杨梅 更多图片(28张) 水杨梅,有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 Hance),和茜草科风箱树属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kh. f.)又名:细叶水团花、水杨柳,为茜草科水团花属落叶小灌木。多分布於南、北温带或北极。有些开白色、红色、橙黄色或黄色花的种被栽培观赏。通常不高於60公分(2呎);叶多基生,复叶、深裂或具缺刻。花径约2~3公分(约1吋),株高在70cm,花色以黄色、红色为主,单生或聚生成小簇。 中文学名:水杨梅 别称:细叶水团花、水杨柳 二名法:Geum aleppic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属:水团花属 种:路边青 G. aleppicum 分布区域:广布北半球温带及暖温带以及中国大陆 分享 简介 水杨梅 水杨梅,有茜草科水团花属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 Hance),和茜草科风箱树属植物风箱树(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kh. f.)又名:细叶水团花、水杨柳,为茜草科水团花属落叶小灌木。多分布於南、北温带或北极。 形态特征 风箱树,Cephalanthus tetrandrus (Roxb.) Ridsd. et Bakh. f.落叶灌木或小 水杨梅 乔木,高1-5米;嫩枝近四棱柱形,被短柔毛,老枝圆柱形,褐色,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近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上面无毛至疏被短柔毛,下面无毛或密被柔毛;侧脉8-12对,脉腋常有毛窝;叶柄长5-10毫米,被毛或近无毛;托叶阔卵形,长3-5毫米,顶部骤尖,常有一黑色腺体。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8-12毫米,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2.5-6厘米,不分枝或有2-3分枝,有毛;小苞片棒形至棒状匙形;花萼管长2-3毫米,疏被短柔毛,基部常有柔毛,萼裂片4,顶端钝,密被短柔毛,边缘裂口处常有黑色腺体1枚;花冠白色,花冠管长7-1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有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裂口处通常有1枚黑色腺体;柱头棒形,伸出于花冠外。果序直径10-20毫米;坚果长4-6毫米,顶部有宿存萼檐;种子褐色,具翅状苍白色假种皮。花期春末夏初。 点击加载更多
象牙树 搜索词条 ╳ 象牙树 更多图片(8张) 象牙树,常绿小乔木, 株高可达5公尺,叶互生,倒卵形,全缘,厚革质。雌雄异株,花腋生,乳白色,春、夏间开放。果实椭圆形,熟果由橙黄转紫红。性强健,枝叶密生,果实玲珑可爱。属中国所特有。 中文学名:象牙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柿树目 科:柿树科 属:柿属(Diospyros) 分享 基本信息 象牙树 图册 6张 种中文名 象牙树 生境 生境: 海岸林中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琉球群岛; 印度 查看完整表格 种拉丁名:Diospyros ferrea (Willd.) Bakhuizen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或带黑色;小枝纤细,带灰色,有柔毛或硬毛至变无毛,有散生的皮孔;芽狭长圆形或锥尖状,有棕色伏柔毛或粗毛。叶革质,倒卵形,长2-4厘米,宽2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常微缺,基部渐狭或钝,边缘微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绿色,中脉在上面成浅槽状,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5-7条,细弱,多数不明显,叶柄长约2毫米,有毛或变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有花1-3朵,密被伏柔毛;雄花小,近无梗,花萼、花冠均3裂;花萼密被毛;花冠带白色或淡黄色,外面有毛;雄蕊通常6-12枚;退化子房密被粗硬毛;雌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3-5裂,外面薄被绒毛,裂片有睫毛;花冠管状钟形,有柔毛;无退化雄蕊;子房卵形,密被粗硬毛,极少近无毛,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短,顶端略3裂。果椭圆形,长8-13毫米,直径约8毫米,成熟时秃净,顶端有短尖头,有黑色的种子1颗;宿存萼杯状或钟状,直径约6毫米,高3-5毫米,外面有柔毛或秃净,里面有绢毛或近无毛。 点击加载更多
象牙树 搜索词条 ╳ 象牙树 更多图片(8张) 象牙树,常绿小乔木, 株高可达5公尺,叶互生,倒卵形,全缘,厚革质。雌雄异株,花腋生,乳白色,春、夏间开放。果实椭圆形,熟果由橙黄转紫红。性强健,枝叶密生,果实玲珑可爱。属中国所特有。 中文学名:象牙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柿树目 科:柿树科 属:柿属(Diospyros) 分享 基本信息 象牙树 图册 6张 种中文名 象牙树 生境 生境: 海岸林中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琉球群岛; 印度 查看完整表格 种拉丁名:Diospyros ferrea (Willd.) Bakhuizen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或带黑色;小枝纤细,带灰色,有柔毛或硬毛至变无毛,有散生的皮孔;芽狭长圆形或锥尖状,有棕色伏柔毛或粗毛。叶革质,倒卵形,长2-4厘米,宽2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常微缺,基部渐狭或钝,边缘微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绿色,中脉在上面成浅槽状,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5-7条,细弱,多数不明显,叶柄长约2毫米,有毛或变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有花1-3朵,密被伏柔毛;雄花小,近无梗,花萼、花冠均3裂;花萼密被毛;花冠带白色或淡黄色,外面有毛;雄蕊通常6-12枚;退化子房密被粗硬毛;雌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3-5裂,外面薄被绒毛,裂片有睫毛;花冠管状钟形,有柔毛;无退化雄蕊;子房卵形,密被粗硬毛,极少近无毛,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短,顶端略3裂。果椭圆形,长8-13毫米,直径约8毫米,成熟时秃净,顶端有短尖头,有黑色的种子1颗;宿存萼杯状或钟状,直径约6毫米,高3-5毫米,外面有柔毛或秃净,里面有绢毛或近无毛。 点击加载更多
金雀 金雀 金雀本种又名黄刺条,为锦鸡儿属中直立生长的大灌木,4至5月开花,瓣端稍尖,旁分两瓣,势如飞雀,色金黄,故名"金雀花"。同属植物约50余种,我国产40余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金雀 中文别名:锦鸡儿、黄雀花、土黄豆、粘粘袜、酱瓣子、阳雀花、黄棘、生血草(云南)、一颗血 英文名:Caragana sinica 界:植物界 科:豆科 属:锦鸡儿属 分布: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的丘陵、山区的向阳坡地。 基本资料 金雀花 基本特性:落叶灌木,小枝细长,有棱,托叶刺宿存,叶轴刺脱落或宿存,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掌状排列,花橙黄略带红色,单生,荚果筒状。 金雀本种又名黄刺条,为锦鸡儿属中直立生长的大灌木,高可达2m,枝条细长无毛,假掌状复叶,叶轴短,先端刺尖,有4小叶,硬纸质,全缘,两性花多单生,花梗细长,中部具关节,花鲜黄色,雄蕊10枚,2体(9+1)。荚果圆筒形稍扁,熟后两边裂开,果皮扭转。 植物特征 金雀 金雀属的落叶灌木。高数尺,丛生,枝条细长垂软;托叶常为三叉,有柔刺;花生叶腋,4至5月开花,瓣端稍尖,旁分两瓣,势如飞雀,色金黄,故名"金雀花"。同属植物约50余种,我国产40余种。 金雀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高可达2m,枝条细长,当年生枝淡黄褐色,老枝灰绿色,皮孔矩圆形,分布均匀,有托叶,托叶细而尖锐,长1-4mm,假掌状复叶,叶轴短,先端刺尖状,有4小叶,呈掌状排列,叶硬纸质,全缘,椭圆状倒卵形,长1-3cm,先端圆具小短尖,两性花,多单生,花梗细长,约为花萼之长的2倍,中部具关节,花鲜黄色,荚果圆筒形,长4cm,熟时开裂且扭转,花期5-6月,果熟7-9月。小枝细长有棱。偶数羽状复叶,在短枝上丛 生,在嫩枝上单生,叶轴宿存,顶端硬化呈针刺,托叶2裂,硬化呈针刺,长约8毫米;小叶2对,倒卵形,无柄,顶端一对常较大,长5-18毫米,顶端微凹有短尖头。春季开花;花单生于短枝叶丛中,蝶形花,黄色或深黄色,凋谢时变褐红色。秋季小荚果成熟。 生长习性:喜光,常生于山坡向阳处。根系发达,具根瘤,抗旱耐瘠,能在山石缝隙处生长。忌湿涝。萌芽力、萌孽力均强,能自然播种繁殖。在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更佳。 关注官方微信,百科尽在掌中 官方微信号:hudong_baike 回到顶部 百科观察 点击下载
金雀 金雀 金雀本种又名黄刺条,为锦鸡儿属中直立生长的大灌木,4至5月开花,瓣端稍尖,旁分两瓣,势如飞雀,色金黄,故名"金雀花"。同属植物约50余种,我国产40余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金雀 中文别名:锦鸡儿、黄雀花、土黄豆、粘粘袜、酱瓣子、阳雀花、黄棘、生血草(云南)、一颗血 英文名:Caragana sinica 界:植物界 科:豆科 属:锦鸡儿属 分布: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的丘陵、山区的向阳坡地。 基本资料 金雀花 基本特性:落叶灌木,小枝细长,有棱,托叶刺宿存,叶轴刺脱落或宿存,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掌状排列,花橙黄略带红色,单生,荚果筒状。 金雀本种又名黄刺条,为锦鸡儿属中直立生长的大灌木,高可达2m,枝条细长无毛,假掌状复叶,叶轴短,先端刺尖,有4小叶,硬纸质,全缘,两性花多单生,花梗细长,中部具关节,花鲜黄色,雄蕊10枚,2体(9+1)。荚果圆筒形稍扁,熟后两边裂开,果皮扭转。 植物特征 金雀 金雀属的落叶灌木。高数尺,丛生,枝条细长垂软;托叶常为三叉,有柔刺;花生叶腋,4至5月开花,瓣端稍尖,旁分两瓣,势如飞雀,色金黄,故名"金雀花"。同属植物约50余种,我国产40余种。 金雀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高可达2m,枝条细长,当年生枝淡黄褐色,老枝灰绿色,皮孔矩圆形,分布均匀,有托叶,托叶细而尖锐,长1-4mm,假掌状复叶,叶轴短,先端刺尖状,有4小叶,呈掌状排列,叶硬纸质,全缘,椭圆状倒卵形,长1-3cm,先端圆具小短尖,两性花,多单生,花梗细长,约为花萼之长的2倍,中部具关节,花鲜黄色,荚果圆筒形,长4cm,熟时开裂且扭转,花期5-6月,果熟7-9月。小枝细长有棱。偶数羽状复叶,在短枝上丛 生,在嫩枝上单生,叶轴宿存,顶端硬化呈针刺,托叶2裂,硬化呈针刺,长约8毫米;小叶2对,倒卵形,无柄,顶端一对常较大,长5-18毫米,顶端微凹有短尖头。春季开花;花单生于短枝叶丛中,蝶形花,黄色或深黄色,凋谢时变褐红色。秋季小荚果成熟。 生长习性:喜光,常生于山坡向阳处。根系发达,具根瘤,抗旱耐瘠,能在山石缝隙处生长。忌湿涝。萌芽力、萌孽力均强,能自然播种繁殖。在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更佳。 关注官方微信,百科尽在掌中 官方微信号:hudong_baike 回到顶部 百科观察 点击下载
博兰 搜索词条 ╳ 博兰 更多图片(16张) 经过查证,博兰即海南留萼木(Blachia chunii ),大戟科留萼木属,以下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海南留萼木(广西植物) Blachia chunii Y. T. Chang et P. T. Li in Guihaia 8: 53. 1988. 灌木,高1-2米;当年生小枝被细柔毛,老枝无毛,有时具木栓质狭棱。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圆形,稀微凹,基部阔楔形,少有近圆形,全缘,边缘明显背卷,两面无毛,干后下面灰棕色;侧脉3-5对,在近叶缘处叉开成网状消失;叶柄长2-6毫米。雄花序未见;雌花1-4朵生于小枝顶端或近顶端叶腋,花梗长约5毫米;萼片5枚,卵状三角形,长约1.5毫米,被疏柔毛;子房被疏长柔毛,后无毛,花柱3枚,基部0.5毫米以下合生,上部2深裂,线形。蒴果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无毛;种子椭圆形,长约5毫米,直径约2.5毫米,暗棕色,有灰棕色斑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于海南。生于沿海低山或海滨干燥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崖县。 中文名:博兰 科:大戟科 属:博兰属 分布于:海南岛南部的乐东,三亚,东方等 分享 【博兰图片】 【学名】博兰 【博兰科属】大戟科,博兰属 常绿灌木 【分布情况】 分布于海南岛南部的乐东,三亚,东方,昌江,儋州等县市. 常见生长在山沟,丘壑,林间与坡地,部分生长在山顶,崖壁与石缝之中.博兰树因长期受到海岛气候(高温,高湿,台风等)的影响与侵蚀,其根系发达,古朴苍劲,虬曲多姿,叶小常绿,花繁果硕,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 【功能用途】 在中国盆景艺苑中,博兰盆景以其天然独特的自然形态,神采风姿以及较完善的艺术制作手法,越来越受盆景界人士喜爱与推崇,并畅销海内外.博兰盆景已成为盆景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奇葩. 博兰 图册 15张 *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了解更多 博兰 的讨论 用百度知道 Hot影视指南,每日为你贴心推荐 hot3分钟填问卷,精美礼品等你拿!
博兰 搜索词条 ╳ 博兰 更多图片(16张) 经过查证,博兰即海南留萼木(Blachia chunii ),大戟科留萼木属,以下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海南留萼木(广西植物) Blachia chunii Y. T. Chang et P. T. Li in Guihaia 8: 53. 1988. 灌木,高1-2米;当年生小枝被细柔毛,老枝无毛,有时具木栓质狭棱。叶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圆形,稀微凹,基部阔楔形,少有近圆形,全缘,边缘明显背卷,两面无毛,干后下面灰棕色;侧脉3-5对,在近叶缘处叉开成网状消失;叶柄长2-6毫米。雄花序未见;雌花1-4朵生于小枝顶端或近顶端叶腋,花梗长约5毫米;萼片5枚,卵状三角形,长约1.5毫米,被疏柔毛;子房被疏长柔毛,后无毛,花柱3枚,基部0.5毫米以下合生,上部2深裂,线形。蒴果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无毛;种子椭圆形,长约5毫米,直径约2.5毫米,暗棕色,有灰棕色斑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于海南。生于沿海低山或海滨干燥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崖县。 中文名:博兰 科:大戟科 属:博兰属 分布于:海南岛南部的乐东,三亚,东方等 分享 【博兰图片】 【学名】博兰 【博兰科属】大戟科,博兰属 常绿灌木 【分布情况】 分布于海南岛南部的乐东,三亚,东方,昌江,儋州等县市. 常见生长在山沟,丘壑,林间与坡地,部分生长在山顶,崖壁与石缝之中.博兰树因长期受到海岛气候(高温,高湿,台风等)的影响与侵蚀,其根系发达,古朴苍劲,虬曲多姿,叶小常绿,花繁果硕,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 【功能用途】 在中国盆景艺苑中,博兰盆景以其天然独特的自然形态,神采风姿以及较完善的艺术制作手法,越来越受盆景界人士喜爱与推崇,并畅销海内外.博兰盆景已成为盆景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奇葩. 博兰 图册 15张 *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了解更多 博兰 的讨论 用百度知道 Hot影视指南,每日为你贴心推荐 hot3分钟填问卷,精美礼品等你拿!
金弹子 搜索词条 ╳ 金弹子 柿科柿属半常绿或常绿灌木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14张) 金弹子,学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即乌柿。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果尚美丽,宜植于庭园观赏;成都一带常栽作盆景,果经久不落,名为“金弹子”。不可以食用,有微毒。 中文学名:金弹子 拉丁学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别称:Diospyros armata 界:植物界 科:柿科 属:常绿或半常绿灌木 分布区域:中国华东、华南、华中地区都有分布和栽培 分享 形态特征 金弹子 金弹子因雌雄异株,所以盆栽金弹子有挂果和不挂果两种。从树形、树干皮色、叶形、叶色、叶脉分析,都不能准确断定树桩的雌雄,只有观察金弹子的花朵,才能准确区别雌雄。雄株开花每个叶芽下有两个以上花朵,花形象小灯笼一样,花蒂无爪,花朵张开可见雄性花蕊和花粉;雌株开花每个叶芽下只有一至二个花朵,形体比雄花大,四叶花爪包着花心为三角形,花开后花爪张开象柿子花一样,花朵里面可见幼果。 叶 从树形、树干皮色、叶形、叶色、叶脉分析,都不能准确断定树桩的雌雄,只有观察金弹子的花朵,才能准确区别雌雄。 花 雄株开花每个叶芽下有两个以上花朵,花形象小灯笼一样,花蒂无爪,花朵张开可见雄性花蕊和花粉。雌株开花每个叶芽下只有一至二个花朵,形体比雄花大,四叶花爪包着花心为三角形,花开后花爪张开象柿子花一样,花朵里面可见幼果。 生长习性 金弹子性耐低温,但活动需积温高,每年生长适宜期在4—11月,温度在28—33。C的范围。金弹子生长缓慢,成型以后易于保持树形比例,不乱形。 造型培育期需水分肥料充足,长势才快。造型培育期水肥充足长势强健叶片会过大,定型进入观赏期,控制水份可缩小树叶,而全树摘叶能促发小叶,翻盆时疏剪根系更能塑造小叶。 点击加载更多
金弹子 搜索词条 ╳ 金弹子 柿科柿属半常绿或常绿灌木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14张) 金弹子,学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即乌柿。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果尚美丽,宜植于庭园观赏;成都一带常栽作盆景,果经久不落,名为“金弹子”。不可以食用,有微毒。 中文学名:金弹子 拉丁学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别称:Diospyros armata 界:植物界 科:柿科 属:常绿或半常绿灌木 分布区域:中国华东、华南、华中地区都有分布和栽培 分享 形态特征 金弹子 金弹子因雌雄异株,所以盆栽金弹子有挂果和不挂果两种。从树形、树干皮色、叶形、叶色、叶脉分析,都不能准确断定树桩的雌雄,只有观察金弹子的花朵,才能准确区别雌雄。雄株开花每个叶芽下有两个以上花朵,花形象小灯笼一样,花蒂无爪,花朵张开可见雄性花蕊和花粉;雌株开花每个叶芽下只有一至二个花朵,形体比雄花大,四叶花爪包着花心为三角形,花开后花爪张开象柿子花一样,花朵里面可见幼果。 叶 从树形、树干皮色、叶形、叶色、叶脉分析,都不能准确断定树桩的雌雄,只有观察金弹子的花朵,才能准确区别雌雄。 花 雄株开花每个叶芽下有两个以上花朵,花形象小灯笼一样,花蒂无爪,花朵张开可见雄性花蕊和花粉。雌株开花每个叶芽下只有一至二个花朵,形体比雄花大,四叶花爪包着花心为三角形,花开后花爪张开象柿子花一样,花朵里面可见幼果。 生长习性 金弹子性耐低温,但活动需积温高,每年生长适宜期在4—11月,温度在28—33。C的范围。金弹子生长缓慢,成型以后易于保持树形比例,不乱形。 造型培育期需水分肥料充足,长势才快。造型培育期水肥充足长势强健叶片会过大,定型进入观赏期,控制水份可缩小树叶,而全树摘叶能促发小叶,翻盆时疏剪根系更能塑造小叶。 点击加载更多
黑松 搜索词条 ╳ 黑松 [hēi sōng] 日本黑松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5张)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别名白芽松,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果鳞的麟脐具有短刺。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 中文学名:黑松 拉丁学名:Pinus thunbergii Parl. 别称:白芽松 二名法:Pinus thunbergii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亚科:松亚科 属:松属 亚属:双维管束松亚属 种:黑松 分布区域: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乔 黑松 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幼树树皮暗灰色,老则灰黑色,粗厚,裂成块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宽圆锥状或伞形;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端尖,芽鳞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厘米,径1.5-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背腹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一或二层、连续排列,两角上二至四层,树脂道6-11个,中生。 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直立,有梗,卵圆形,淡紫红色或淡褐红色。 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厘米,径3-4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微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微凹,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毫米,径2-3.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种翅灰褐色,有深色条纹;子叶5-10(多为7-8)枚,长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约2厘米,叶缘具疏生短刺毛,或近全缘。花期4-5月,种子第二年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黑松一年四季长青,抗病虫能力强,是荒山绿化,道路行道绿化首选树种。 点击加载更多
黑松 搜索词条 ╳ 黑松 [hēi sōng] 日本黑松 更多义项 更多图片(5张)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别名白芽松,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果鳞的麟脐具有短刺。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 中文学名:黑松 拉丁学名:Pinus thunbergii Parl. 别称:白芽松 二名法:Pinus thunbergii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亚科:松亚科 属:松属 亚属:双维管束松亚属 种:黑松 分布区域: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乔 黑松 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幼树树皮暗灰色,老则灰黑色,粗厚,裂成块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宽圆锥状或伞形;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端尖,芽鳞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厘米,径1.5-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背腹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一或二层、连续排列,两角上二至四层,树脂道6-11个,中生。 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直立,有梗,卵圆形,淡紫红色或淡褐红色。 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厘米,径3-4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微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微凹,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毫米,径2-3.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种翅灰褐色,有深色条纹;子叶5-10(多为7-8)枚,长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约2厘米,叶缘具疏生短刺毛,或近全缘。花期4-5月,种子第二年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寒。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黑松一年四季长青,抗病虫能力强,是荒山绿化,道路行道绿化首选树种。 点击加载更多
赤楠 搜索词条 ╳ 赤楠 更多图片(27张) 赤楠,别名:牛金子,拉丁文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桃金娘科、蒲桃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椭圆形,有时阔倒卵形,先端圆或钝,有时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干后暗褐色,无光泽,下面稍浅色,有腺点,侧脉多而密,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突起;花柱与雄蕊同等。果实球形,直径5-7毫米。花期6-8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中文学名:赤楠 拉丁学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别称:鱼鳞木 赤兰 山乌珠 赤南 瓜子草 蒲桃 瓜子柴 瓜子木 二名法:Syzygium buxifoli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未知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桃金娘科 亚科:桃金娘亚科 族:蒲桃族 属:蒲桃属 种:赤楠 分布区域:中国秦岭以南地区、日本琉球群岛、越南 命名者1:威廉·杰克逊·胡克 命名者2:乔治·阿诺特·瓦尔克·阿诺特 命名时间:1833年 适应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 赤楠 叶对生,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椭圆形,有时阔倒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或钝,有时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干后暗褐色,无光泽,下面稍浅色,有腺点,侧脉多而密,脉间相隔1-1.5毫米,斜行向上,离边缘1-1.5毫米处结合成边脉,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突起;叶柄长2毫米。 聚伞花序顶生,长约1厘米,有花数朵;花梗长1-2毫米;花蕾长3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约2毫米,萼齿浅波状;花瓣4,分离,长2毫米;雄蕊长2.5毫米;花柱与雄蕊同等。果实球形,直径5-7毫米。花期6-8月。 生长习性 该物种主要生于低山疏林或灌丛, 赤楠 图册 6张 适温30℃时生长迅速,稍耐寒。生于低山疏林或灌丛。 地理分布 产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 赤楠 省区。分布于越南及日本琉球群岛。 点击加载更多
赤楠 搜索词条 ╳ 赤楠 更多图片(27张) 赤楠,别名:牛金子,拉丁文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桃金娘科、蒲桃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椭圆形,有时阔倒卵形,先端圆或钝,有时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干后暗褐色,无光泽,下面稍浅色,有腺点,侧脉多而密,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突起;花柱与雄蕊同等。果实球形,直径5-7毫米。花期6-8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中文学名:赤楠 拉丁学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别称:鱼鳞木 赤兰 山乌珠 赤南 瓜子草 蒲桃 瓜子柴 瓜子木 二名法:Syzygium buxifoli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未知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桃金娘科 亚科:桃金娘亚科 族:蒲桃族 属:蒲桃属 种:赤楠 分布区域:中国秦岭以南地区、日本琉球群岛、越南 命名者1:威廉·杰克逊·胡克 命名者2:乔治·阿诺特·瓦尔克·阿诺特 命名时间:1833年 适应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 赤楠 叶对生,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椭圆形,有时阔倒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或钝,有时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干后暗褐色,无光泽,下面稍浅色,有腺点,侧脉多而密,脉间相隔1-1.5毫米,斜行向上,离边缘1-1.5毫米处结合成边脉,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稍突起;叶柄长2毫米。 聚伞花序顶生,长约1厘米,有花数朵;花梗长1-2毫米;花蕾长3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约2毫米,萼齿浅波状;花瓣4,分离,长2毫米;雄蕊长2.5毫米;花柱与雄蕊同等。果实球形,直径5-7毫米。花期6-8月。 生长习性 该物种主要生于低山疏林或灌丛, 赤楠 图册 6张 适温30℃时生长迅速,稍耐寒。生于低山疏林或灌丛。 地理分布 产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 赤楠 省区。分布于越南及日本琉球群岛。 点击加载更多
福建茶 搜索词条 ╳ 基及树 更多图片(18张) 基及树,别名:福建茶、猫仔树,拉丁文名:Carmona microphylla (Lam.) Don.紫草科、基及树属常绿灌木,高可达3m,多分枝。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小,革质,深绿色,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边缘常反卷,先端有粗圆齿,表面有光泽,有白色圆形小斑点,叶背粗糙。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上,花冠白色或稍带红色,针状。核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或黄色。 中文学名:基及树 拉丁学名:Carmona microphylla (Lam.) Don 别称:福建茶、猫仔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紫草科 属:基及树属 种:基及树 分布区域:亚洲南部及东南部热带地区 类别:灌木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具褐色树皮,多分枝;分枝细弱,节间长1-2厘米,幼 基及树 嫩时被稀疏短硬毛;腋芽圆球形,被淡褐色绒毛。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革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5-3.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形或截形、具粗圆齿,基部渐狭为短柄,边缘上部有少数牙齿,上面有短硬毛或斑点,下面近无毛;脉在叶上面下陷,在下面稍隆起。团伞花序开展,宽5-15毫米;花序梗细弱,长1-1.5厘米,被毛;花梗极短,长1-1.5毫米,或近无梗;花萼长4-6毫米,裂至近基部,裂片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宽0.5-0.8毫米,中部以下渐狭,被开展的短硬毛,内面有稠密的伏毛;花冠钟状,白色,或稍带红色,长4-6毫米,披针形,裂片长圆形,伸展,较筒部长;花丝长3-4毫米,着生花冠筒近基部,花药长圆形,长1.5-1.8毫米,伸出;花柱长4-6毫米,无毛。核果直径3-4毫米,内果皮圆球形,具网纹,直径2-3毫米,先端有短喙。 生长习性 比较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萌芽力强,耐修剪。 点击加载更多
福建茶 搜索词条 ╳ 基及树 更多图片(18张) 基及树,别名:福建茶、猫仔树,拉丁文名:Carmona microphylla (Lam.) Don.紫草科、基及树属常绿灌木,高可达3m,多分枝。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小,革质,深绿色,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边缘常反卷,先端有粗圆齿,表面有光泽,有白色圆形小斑点,叶背粗糙。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短枝上,花冠白色或稍带红色,针状。核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或黄色。 中文学名:基及树 拉丁学名:Carmona microphylla (Lam.) Don 别称:福建茶、猫仔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紫草科 属:基及树属 种:基及树 分布区域:亚洲南部及东南部热带地区 类别:灌木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具褐色树皮,多分枝;分枝细弱,节间长1-2厘米,幼 基及树 嫩时被稀疏短硬毛;腋芽圆球形,被淡褐色绒毛。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革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5-3.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形或截形、具粗圆齿,基部渐狭为短柄,边缘上部有少数牙齿,上面有短硬毛或斑点,下面近无毛;脉在叶上面下陷,在下面稍隆起。团伞花序开展,宽5-15毫米;花序梗细弱,长1-1.5厘米,被毛;花梗极短,长1-1.5毫米,或近无梗;花萼长4-6毫米,裂至近基部,裂片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宽0.5-0.8毫米,中部以下渐狭,被开展的短硬毛,内面有稠密的伏毛;花冠钟状,白色,或稍带红色,长4-6毫米,披针形,裂片长圆形,伸展,较筒部长;花丝长3-4毫米,着生花冠筒近基部,花药长圆形,长1.5-1.8毫米,伸出;花柱长4-6毫米,无毛。核果直径3-4毫米,内果皮圆球形,具网纹,直径2-3毫米,先端有短喙。 生长习性 比较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萌芽力强,耐修剪。 点击加载更多
榔榆 搜索词条 ╳ 榔榆 [láng yú] 更多图片(13张) 榔榆(拉丁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别称:小叶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矿区厂绿化住宅树种。榔榆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 中文学名:榔榆 拉丁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别称:小叶榆 二名法:Ulmus parvifoli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榆科 属:榆属 种:榔榆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榔榆 图册 2张 落叶乔木,或冬季叶变为黄色或红色宿存至第二年新叶开放后脱落,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呈板状根,树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露出红褐色内皮,近平滑,微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形,巾脉两侧长宽不等,长1.7~8(常2.5~5)厘米,宽0.8~3(常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楔形或一边圆,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凹陷处有疏柔毛外,余处无毛,侧脉部凹陷,叶背色较浅,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沿脉有疏毛,或脉腋有簇生毛,边缘从基部到先端有钝而整齐的单锯齿,稀重锯齿(如萌发枝的叶),侧脉每边10~15条,细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6毫米,仅上面有毛。花秋季开放,3~6数在叶脉簇生或排成簇状聚伞花序,花被上部杯状,下部管状,花被片4,深裂至杯状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花梗极短,被疏毛。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3毫米,宽6~8毫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翅稍厚,基部的柄长约2毫米,两侧的翅较果核部分为窄,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花被片脱落或残存,果梗较管状花被为短,长1~3毫米,有疏生短毛。花果期8~10月。 点击加载更多
榔榆 搜索词条 ╳ 榔榆 [láng yú] 更多图片(13张) 榔榆(拉丁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别称:小叶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也可选作矿区厂绿化住宅树种。榔榆木树坚硬,可供工业用材;茎皮纤维强韧,可作绳索和人造纤维;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叶制土农药,可杀红蜘蛛。 中文学名:榔榆 拉丁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 别称:小叶榆 二名法:Ulmus parvifoli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科:榆科 属:榆属 种:榔榆 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榔榆 图册 2张 落叶乔木,或冬季叶变为黄色或红色宿存至第二年新叶开放后脱落,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广圆形,树干基部有时呈板状根,树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露出红褐色内皮,近平滑,微凹凸不平;当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圆形,红褐色,无毛。叶质地厚,披针状卵形或窄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形,巾脉两侧长宽不等,长1.7~8(常2.5~5)厘米,宽0.8~3(常1~2)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偏斜,楔形或一边圆,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凹陷处有疏柔毛外,余处无毛,侧脉部凹陷,叶背色较浅,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沿脉有疏毛,或脉腋有簇生毛,边缘从基部到先端有钝而整齐的单锯齿,稀重锯齿(如萌发枝的叶),侧脉每边10~15条,细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6毫米,仅上面有毛。花秋季开放,3~6数在叶脉簇生或排成簇状聚伞花序,花被上部杯状,下部管状,花被片4,深裂至杯状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花梗极短,被疏毛。翅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3毫米,宽6~8毫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果翅稍厚,基部的柄长约2毫米,两侧的翅较果核部分为窄,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花被片脱落或残存,果梗较管状花被为短,长1~3毫米,有疏生短毛。花果期8~10月。 点击加载更多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