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n216 monan216
关注数: 16 粉丝数: 4 发帖数: 277 关注贴吧数: 4
燕山大学超硬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发表在最新的Nature杂志)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永君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的持续资助下,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在多晶超硬材料合成技术和超硬材料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高温高压技术成功地合成出超高硬度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块材,提出了材料硬化新机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1月17日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上。   立方氮化硼是一种重要的超硬材料,在铁基材料加工行业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令人遗憾的是,人工合成立方氮化硼单晶的硬度还不到金刚石单晶硬度的一半。根据著名的Hall-Petch关系,多晶材料的硬度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增大。因此,合成纳米结构立方氮化硼已成为提高其硬度的有效手段。利用类石墨结构氮化硼前驱物在高温高压下的马氏体相变,科学家们已合成出纳米晶立方氮化硼,所能达到的最小晶粒尺寸为14nm。田永君及其合作者采用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洋葱氮化硼为前驱物,在高压下成功地合成出透明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孪晶的平均厚度仅为3.8nm。这种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维氏硬度108 GPa达到甚至超过人工合成的金刚石单晶,断裂韧性12.7 MPa·m0.5高于商用硬质合金,抗氧化温度高于立方氮化硼单晶本身。   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均已证明:在临界尺寸(10-15 nm)以上,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增大(Hall-Petch效应);在临界尺寸以下,强度和硬度却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减小(反Hall-Petch效应)。关于多晶极性共价材料的硬度,最近田永君小组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Int. J. Refract. Met. Hard. Mater.33(2012), 93-106),该模型预言:在纳米尺度,硬化机制除了Hall-Petch效应的贡献还应有量子限域效应的附加贡献。现在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随孪晶厚度减小能够持续硬化到3.8 nm却不发生软化,证实了多晶共价材料硬化机制中量子限域效应的存在。研究成果突破了人们对材料硬化机制的传统认识,给出了一种合成高性能超硬材料的全新途径。
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一些工作的建议 我是燕大的毕业生,现在在北京做软件 毕业的时候也曾迷茫了很长时间 通过工作的这段时间,把我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下 我本科是自动化,现在做的几乎和本科学的东西不沾边 首先,我觉得大家还是从兴趣方面着手,其次再考虑Money 如果你对你学的专业非常感兴趣,想一直持续、深入的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这类同学我觉得去哪都无所谓 因为一直勤奋的干下去,将来发展都会很好 我在这次着重说下第二类,即对自己学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就是想找一份挣钱多的,自己也不是特别讨厌的工作 这类同学还是到大城市寻找机会吧 越大的城市 工作越好找 因为全国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 举一些我身边的例子 我碰到很多同事本科都不是学计算机、软件的 这里面很多都是通过上培训班或者自学 转到软件这边的 因为工资高 工作环境也不差 自己也不反感 公司的活其实都不难,很多人都在那做一些 复制 粘贴的工作,即把别人的东西重复的拷贝N遍 所以只要入门 后面都很容易的 (最好还是看一下网上的培训资料、视频或上培训班 大概知道某个行业是怎么一回事) 也有一些大专生 工作两年都拿很高的工资 我高中一位同学,从北京一所二本学校毕业 本科毕业干了两年后去了微软,还在国外待了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我劝大家还是往大城市来吧 工作机会多 选择的机会也多 当然最主要的是挣的钱也很多 将来发展也比较好 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