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如光 如风如光
关注数: 7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11,653 关注贴吧数: 3
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这个专员太不了解石楼了,更不了解石楼吧。 他在石楼吧这几日也会有所发现,其实石楼吧吧友并不多,经常发帖10来个人,签到不过400左右,实际人气刚冒2000,正常情况下每天会有不到一页的跟帖,刷屏挖坟捣乱的情况下顶多两页。 现实里的石楼本来就小,小到如一个小镇,大部分还属山区地方,网络都没覆盖,因此网民不会很多。即使是这样的条件我们吧务团队依然把石楼吧做到比邻居交口、永和都强,起码是用户活跃度。 百度是国内一个大的网络平台,他的产品能做大我相信他们最起码会很讲理,我们被下课只能说明我们还做的不够好,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即使没有问题,他们要我们走我们也不能说什么,因为这里是他的。 但是你既然要找一个撤我们的理由就必须是站的住脚的。 如删除大量民生帖这种说法根本不切实际,百度贴吧这几年来崇尚拜金、水贴、卵贴,骂娘,刷经验,无意义帖,尽管我们努力改变也无法改变他们的中心理念。 我没见过贴吧首页显示过民生帖,我说的不是石楼吧首页。他们首页每个吧友都能看到,看看他们到底是在打造什么样的内容,显然不是民生。 在石楼吧上也很明显,很多吧友来石楼吧却发着和李毅吧一样的复制粘贴内容。贴吧为兴趣而生,但是他们的兴趣里,文化里没有民生,却要在撤吧主时强调民生。 天涯和猫扑凯迪同属社区论坛,他们那才叫民生。像贴吧只不过是青少年撒娇、拜金、摆脱寂寞的游乐场、骂场。 给我们扣帽子其实损伤的是自身公信!当然,石楼吧是特别注重民生的,在被撤前,我们依然呼吁政府引水救灾,到是专员上来就把那贴给撤顶了,发了让人去承包贴吧的广告。 也不否认我们删帖会有过失,在衡量标准上出问题,但我们既然删除是有迹可查的,后台都有显示。专员不妨公开,看看我们近两年内到底删了什么民生贴,更别说大量了。 百度美股大幅下跌,收益都不达预期,我想这并是偶尔。 我不会扰乱石楼吧正常运行,更不会煽动吧友做有害石楼吧的事情。因为这么做损伤的是我们,损害的石楼人。吧友们现在迷茫,对贴吧权利带来的的利益抱有幻想,我很理解,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到底这么样他们日后会明白,时间会告诉他们,靠诉说是无用的。
华科大“扫地僧”六年时间用手机摁出20万字作品 金庸笔下有位“扫地僧”,其貌不扬却身怀绝技。昨日在华中科技大学,记者也见到了这样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他年过五旬,头发花白, 平日里的工作也是扫地,但是他热爱写作,每天闲暇时 用手机摁出文稿,再打印出来。 6年来,他一共创作了小品、相声、话剧和戏剧等7本作品,共计约20万 字。 这个人叫涂从军,是一名普通的大学保洁员,文学功底深厚,被学生们称为华科大“扫地僧”。痴迷   回收学生旧资料从零开始学写作   紫菘公寓5栋4楼的一间工人房,是涂师傅在华科大的“家”。他是武汉黄陂人,曾在一粮油加工厂工作,后来当过泥瓦小工,2007年来到华科大当保洁员,因为心中向往,开始尝试写作。   他的寝室里有一个上下铺,他睡下铺,上铺堆满了各种箱子——这是他的百宝箱,箱子里全是碟片、书籍和杂志,比如《百家讲坛》、《三联生活周刊》、《特别关注》等等。这些都是每年毕业季学生大甩卖时,他批量采购的:“那时最便宜,一本杂志1元,能淘到很多好书好碟。”   涂师傅说,写作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有的从电视节目中改写而成。“冷幽默是我的创作风格。”他说,他在谋求创新,让大众乐于接受,比如剧本里的念白更节奏明快,唱词也讲求押韵,比如相声《校花,我拿什么爱你》。   每日清晨6点半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涂从军都在校园里做清洁,一有闲暇他就构思写作,灵感来了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   在华科大当保洁员的日子里,涂从军创作了8个小品、5个相声、2个楚剧,还有湖北大鼓等20个曲艺剧本、话剧《新衙门》、戏剧《中国现代实景戏剧企业家系列之蒋锡培、吴长江》、3个社会系列戏剧等,共集成7本作品,总计约20万字。   节省   一日三餐皆吃素六年未添一件衣   因为用纸写作再打印成本太高,涂从军的作品都是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摁出来的,每天少则500字,多则800字。他的手机是充了200元话费 送的,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他就把作品写在短信里发给打印店的店员,请他们帮忙打印出来。即便如此,短信费和打印费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涂从军每个月工资有1100元,他不抽烟、不喝酒,为了省钱搞写作,日子过得很节俭。“他一日三餐都是素,穿的衣服都是学生伢们嫌过时扔了 的。”涂师傅的工友向记者透露。昨日记者看到,涂师傅个头瘦小,穿的衣服偏大。“这五六年没买过一件衣服,学生们的衣服有的都没破,扔了怪可惜,我洗洗穿 上蛮好。”他笑着说。   他一日三餐都在学生食堂就餐,自己每月最多不超过300元伙食费,所以每餐就吃两样素菜,偶尔开点荤,这是他对自己下的死规定。   愿望   个人作品巡回展 戏剧之花遍地开   最近,涂从军花200元买了部旧电脑,希望加速创作,争取早日举办个人作品巡回展。在他的手机草稿箱里,一共有60多段文稿,共有3部作品正在创作中。   “你看,这是我为展览准备的大幅照片。”涂师傅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他想在学校办一次展览,让大家都看看他的作品。   “办展的真正目的,不是宣扬我个人,我创作的作品并非精品,我只是想传达一个理念。”涂师傅说,”我生活不宽裕,但执着于曲艺、戏剧等传统文 化,就是想告诉世人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瑰宝。目前戏剧之所以备受冷落,是剧本越来越远离现代人的生活,全然不顾年轻人的感受和欣赏习惯。一些歌手为何凭 一两首歌就走红大江南北?因为歌词富有感染力,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戏剧的创作也要贴近百姓生活才能有生命力。”   涂师傅说,他自幼就跟着爷爷听戏剧,这辈子已深深热恋上它。工作后也在不断吸收知识,哪怕再忙再累也要搞创作。   热议   人有梦想最幸福 只争朝夕实现之   “大家对在紫菘路口扫地,头发半白又矮又瘦的大叔有印象没?他每年都会写三四部剧本,用手机的笔画输入法一笔一划的敲进手机……”“有梦想的人 最幸福,只争朝夕实现梦想的人让人充满敬意。”这是华科大电气学院大三学生吕义在网上发布的消息,以此表示对涂师傅的敬意,有学生跟帖称他为华科大“扫地 僧”。   记者在华科大紫菘公寓采访时,学生们认为,无论涂师傅创作的作品水准如何,但他的执着精神值得敬佩。一位同学说:“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只争朝夕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这么困难,都能坚持理想,还有什么能阻挡大家前进的脚步呢?”   对话   记者:您用手机坚持长时间摁字搞创作,累吗?   涂从军:没觉得累,习惯就好了,就是不好排版。以前摁一个字要好长时间,现在摁字发短信没人比得过我。   记者:生活不算宽裕,还在坚持理想,为什么?   涂从军:传承并创新中国文化,让被广大群众冷落的戏剧重现辉煌。   记者:想过放弃吗?   涂从军:我是乐在其中,从没想过放弃。一个人做事勤奋,有信心、有激情、有兴趣,即便有难处,也会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