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mo2008
xiangmo2008
关注数: 113
粉丝数: 339
发帖数: 10,848
关注贴吧数: 72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吃摩羯眼墙了 红波已经扫到了WSLS,你鳖发射场将迎来最猛烈的挑战,目前CMA估算持续风速68m/s,可以认为发射场将直面17+级超台 or C5门槛/顶c4飓风的吹袭
坐标广州,花盆长蘑菇了求辨认 突然发现花盆长蘑菇了,还是室内的花盆,求辨别,坐标广州
凹了一晚上挑战没过,感觉这个挑战比我打820还难打 泥岩这张图的适配性太差了,2技能基本上会被boss的飞天雨直接干爆,我3技能也没专精也没开模组,绝食盾完全扛不住boss,只能采用速杀法,我把泥岩换星熊就过了,迷迭香练了的话倒是可以驾驶铁钳号可惜没练,焰尾的回费费用压力过大,雅雅。。。基本上全靠德狗和叔叔砍,输出是够的,但是奶量和坦度的差距太大了,暂时没有思路了,目前攻略进度是解决不掉最后的3红色粪车+boss
哥们入坑不到2年120级了,大家可以发点内个吗 就是内个,内个
联机遇到铁厨生了,故意恶心人的,好恶心啊 因为我的box比较全嘛,所以一般我都让别人先选,我怎么都能凑出一套强阵容,然后这个人120级,一开始阵容全是强干员,我想着哟这货也是大可汗阵容都是强的(锏,叔叔,W,logo,翼德被他拿走了),(我自己是黍 伊内斯,鸡精,水陈,苇草,42,夜刀,艾拉,Logos,耀骑士,银灰),我想着我们两个大可汗手握上面的干员不说82开把至少也是十零开了,然后我确认了以后它突然拿出这套阵容,然后全程恶心人的地方开始了,包括不限于用阿给我的高台打针杀我高台,Logos开技能的时候放U晕Logos,42开技能华法琳对42血怒秒撤,用诗怀雅本体和香槟占住关键位置,琴柳前置等我开技能的时候(比如说银灰砍了第一波怪,明明能覆盖第二波的硬是用减速去拖怪不进我的攻击范围),是真的恶心人
悲报,叔叔只有中杯了 根据我的实际测试,我发现叔叔真的只有中杯了,而且绝对有理有据,楼下听我细说
入坑一年多点的萌新,摸了一个无莱伊无小刻无提丰的820轴,大佬看看有没有优化空间有没有希望打上840或者850
纪念一下,入坑8个月,终于把目前所有的关卡都过完了 去年9月份入坑,终于把主线,主线H关卡,所有插曲别传和肉鸽(深入调查月度小队和等级都拉满),剿灭,目前开放的保全和每日轮换的危机合约训练场都已经全部清空,挖不出一点资源了
萌新入坑3个月,现在179张黄票,打算换个六星,求推荐,BOX2楼 凯尔希镇楼
萌新9月初入坑,嗦一嗦我的发展以及现在的box能不能打危机18 泥岩镇楼,楼下细嗦
来一个我平时一个人在家最常做法一个面,接近做方便面的难度 照骗镇楼
陆行鸟-替我朋友发个找个豆芽的帖子 以下内容为粘贴复制: 人在红玉海,想捞个豆芽,种族母肥。豆芽在鸟区就行,具体在哪个区无所谓,如果到时候相处的比较好,想转过来,我也能提供一些转服费用。 本人PVE为主,其他大部分内容,你能想到的,除了装修和钓鱼都有涉猎(包括但不限于高难,战场,金蝶,生产,采集,各种肝武),力所能及的地方均会解答。 战职方面,全职业满级,双绝(巴哈,绝亚)(估计近期马上就能完成三绝了),红蓝为主,但是所有职业带个入门,带到能进零式是没啥问题。其他玩法想玩也可以教。 愿意带豆芽下本,跑风脉,跑跑图,聊天扯淡之类。如果要码的话也可以给码,不要码也行,没事多来找我玩就行。 要求:豆芽对游戏有热情,能不恰包跑完2.X,如果需要我也会在你跑图期间提供一些帮助。另外要求豆芽不管是否跟我组队,从3.0开始养成下本前看一遍攻略的习惯,慢慢养成独立下本的能力。当然这只是对我的豆芽的要求,你如果不想当我豆芽,那怎么玩与我无关 然后拒绝豆芽精(特地不推主线以长时间保持豆芽状态的人),以及社恐人( 但是社恐人真的会特地在泥潭找导师吗? )。 可爱肥肥和猫娘龙娘优先 企鹅号365986466,因为个人精力有限,应该最多只会带两个芽把,如果多了的话,容我拒绝( 我感觉我在想P吃 )
剧透警告 6.0我感觉整体故事线上面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剧透警告 剧透警告 食材镇楼
韦伯绝非目前最强的光学卫星——浅谈美增强发展型晶体系统EECS 韦伯红外光望远镜上天,其6.5米的可折叠光学镜子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很多人就此认为詹姆斯·韦伯就是目前人类最强的光学卫星,但是正如曾经的哈勃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锁眼卫星系列KH-11不要的镜子一样,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也可以认为是EECS(增强发展型晶体系统(Evolved Enhanced CRYSTAL System/EECS)项目技术的下放,换而言之,韦伯太空望远镜绝非目前最强的光学卫星系统,下面结合clarityovob(获得授权转载)的文章,浅谈美增强发展型晶体系统volved Enhanced CRYSTAL System。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镇楼
韦伯绝非目前最强的光学卫星——浅谈美增强发展型晶体系统EECS 韦伯红外光望远镜上天,其6.5米的可折叠光学镜子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很多人就此认为詹姆斯·韦伯就是目前人类最强的光学卫星,但是正如曾经的哈勃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锁眼卫星系列KH-11不要的镜子一样,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也可以认为是EECS(增强发展型晶体系统(Evolved Enhanced CRYSTAL System/EECS)项目技术的下放,换而言之,韦伯太空望远镜绝非目前最强的光学卫星系统,下面结合clarityovob(获得授权转载)的文章,浅谈美增强发展型晶体系统volved Enhanced CRYSTAL System。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镇楼
吐槽吧里的几个常见问题,顺便解答一下货架产品对SpaceX的影 吧里一直常见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几个新火箭的运载比不行,为什么不用铝锂合金,共底储箱等等,以及解答一下中国研究火箭和空X研究火箭所面临的情况的不同。
关于我国运载火箭设计的几点现实性要求 我们知道,不同于美国的全部发射场都是向着海上发射且不经过任何国家上空,我们国家有很多内陆发射场,运输方面靠火车也有通过桥隧等设计问题,因此,我把这些限制称为:现实性要求,并展开讨论我国的运载火箭设计要满足哪些指标。 长征八号镇楼,以下文章由于字数,图片过多,所以我选择图片的方式发布,各位手机党见谅。
老哥们我2080用了一年出了点问题,虽然不致命但是很难受 显卡型号是EVGA 2080 FTW3 Ultra 出问题是,红色框框内的金属片
大伙我买到6800xt了,很好买,但是怎么感觉不对 不是说是AMD家的吗,怎么是NVIDIA的。
为什么我这个配置了玩骑砍2攻城还是会掉帧啊 都掉帧到影响操作级别的了,一板野战不会,但是攻城的时候,一进城门械斗就血妈卡,哎——。。。
稍微的说一下国内进口牛排价格吧,其实真的还好 本帖不考虑合成牛排不考虑合成牛排。我之前在某宝买的牛排,而且买得挺多的,这是其中一家店,写着是M5级别的,到手的话我觉得没有M5,只有M3左右,3cm的厚切,一片是300克,一片是75块钱,牛排分两种,一种是谷饲牛排一种是草饲牛排,这种雪花只有喂谷子才能喂得这么肥,所以谷饲就比草饲贵,两块肉分了三次吃,两次是为了摆盘**,第一次那个摆盘酱汁是用的现成的,结果拉的一比,酱汁毁所有,后面两次还可以,3分熟的,牛排就是要厚切才爽。薄切根本掌握不了火候,外层还没煎脆里面就熟了。所以这种相对比较好的牛排其实也就120+块钱一斤。打码是为了避免广告嫌疑
还是有些嘴硬的博硕在航天4000-5000 下面是部分航天校招咨询,综合来看,本科10-15,硕士19-25,博士25-35,这是还是校招,拿到职称之后的更加不止。
驳斥知乎经典谣言!谈谈中国航天实际待遇。 真的忍不住吐槽某些知乎er张口闭口工资4000一个月,据我所知硕士或者主任什么的一年20到30,本科在10到20,我朋友是本科,在航天口工作目前在15左右,之前去酒泉进场一次补贴加节点奖最少2个,而且还不算成功奖,加上成功奖去一趟酒泉最少3个。图二是某所的待遇,明确写着优秀人才奖励60平米公寓,硕士22-25,博士25以上,毕竟怕有人说口说无凭,于是我就把招聘广告贴出来,那么某些人的工资是4000是什么情况呢,只是一个父母推荐工人,在西安的发动机技校念个中专,浑浑噩噩也不考工程师和技师,10年工资不变只能说自己工作那么多年还是个工人岗,10年混不上中级职称,也不加班也不去发射场,你不4000谁4000,说句难听的,给火箭扭个螺丝就真以为自己是航天口专业人才了?只是个技工连研究员都不是真当自己是专家了?图34是酒泉的午饭,馋一下,免费的。
有液体助推器为啥要用固体助推器,鞭尸固体助推系列 本文将从性价比,性能两个方面全面鞭尸固体助推器,有液体助推器为啥要专门去搞固体助推器。 众所周知,某些奇怪的生物总是提出一个论调,就是固体助推器比液体助推器好,举例就是要不是长征五号芯一级太菜,或者是中国固体助推器技术不行,被迫要用液体助推器,固体助推器推力大便宜,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首先从性能来说,我以最接近长五助推器的P-120C举例,这个助推器用于Ariane6的助推器上面。这个助推器燃烧时间135.7s,真空比冲279s,地面比冲255s,装药142吨,全重155吨,干质比11.6,最大推力4500KN,数据上除了推力,其他各方面都类似于长征五号的助推器,然而就是这么个玩意,比冲远远落后于长征五号,足足落后了50秒,固体干质比极限也就这么多了,环氧基碳纤维材料极限也就12左右,带来性能上的最直观的就是,Ariane6全重860吨,但是1800DV的GTO(库鲁由于纬度关系削倾角需要的速增量少,所以可以打一个23200KM的AP就已经是别的国家的标准GTO了)运力为12.1吨,AP为36000KM的1500DV-GTO轨道运力仅为11吨,运载比不如长征五号的879吨起飞重量-14吨的GTO运力,而Ariane6的芯一级和芯二级都比长征五号强,尤其是二级更是推力18吨,比冲465s的神级膨胀循环氢氧机vinci,在有如此强大的二级和一级加持下,其运载比最终还是落后于长征五号,这里就能看的固体助推器的性能有多拉。 其次,很多人认为的助推器有成本优势,认为固推推力大便宜,然而这是典型的被坎巴拉误导的,坎巴拉里面的固体火箭都非常便宜,而且国内很多小火箭公司也用固体火箭,给人以固体火箭很便宜的错觉。 实际上,固体燃料非常昂贵,不扯弹道导弹的叠氮化物推进剂,以最普通的HTPB为例,国内的价格也在300元1KG左右,也就是30万元1吨,每吨价格是液氧煤油的10倍以上。液氢液氧的3倍以上,对于上面的142吨装药的固体火箭来说,一枚助推器光燃料成本就4269万,四枚助推器的话光燃料就要1.7亿,折合2434万美元,差不多够买两台半的RD-180(1000万美元一台),或者20台Merlin-1D(一台成本120万美元成本),而这仅仅只是燃料价格,液体助推器大多使用2219铝合金或2195铝锂合金作为外壳,而固体助推器为了干质比则要采取环氧基碳纤维或碳纤维作为材料,更加进一步拉开成本差距,宇宙神一枚装药42.6吨的助推器,报价就达到了600万美元一台的级别,如果等比放大,P-120C装药142吨,在美国生产成本一个助推器就将达到2000万美元,四个助推器8000万美元,所以,固体助推器根本不便宜,甚至说是非常的昂贵,所以,回到原文,固体助推器性能,性价比均被液体助推器吊打,有液体助推器为啥要用固体助推器? 固体推力好做大,研发成本比较低,能够用较低的投入成本做出产品,但是生产成本则远远高于液体助推器,说白了还是因为没有技术没法做液体助推器,不然,有了液体助推器还有谁愿意用固体助推器?
再给某些死鸭子嘴硬的增加点砝码 这是第一宇宙速度返回的缩比返回舱,长七首飞载荷,和某些人的爹烧蚀情况相比如何,第一宇宙速度烧成那b样结果来碰瓷一个8000km返回的,那我就拿第一宇宙速度返回来说咯,咋就一碰就碎了呢
浅谈小火箭的单位运力成本问题吧 首先先说结论,小火箭的单位运力成本明显大于中等运力火箭,举几个例子,下面运力大小均以LEO计算 捷龙一号 150kg运力 (资料来源由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商业航天小火箭“捷龙一号”首次对外公开,这是中国航天“国家队”纯商业模式打造的首枚商业航天运载火箭。相比于国际主流商业发射5-6万美元的成本,“捷龙一号”的目标成本仅有2-3万美元) 每kg价格2-3万刀 快舟一号甲 300kg 小于600万刀 (本次出售4500万RMB) 每kg价格1.8万刀 长征11号 800kg运力 价格来源:欧比特买了5枚 一共4亿RMB 均价8000万RMB 约合1150万刀 每kg价格1.4万刀 长征二号丁 3.8吨LEO 价格来源:发射土耳其蓝突厥-2卫星,报价2000万美元 每kg价格5263美元 可以看到,随着运力的上升,单位运力的价格是越来越便宜的,。 小火箭单位运力都不咋便宜,因为测控厂房和别的附加费用的比例占得很多,举个例子:长征11号8000万RMB报价里面,JSLC需要费用占了快4000万!!!(测控,运输,厂房) 这个时候单纯的降低火箭成本根本不能降低总体的费用,因为这4000万几乎是死的,最极端的例子捷龙一号,成本已经上升到2-3万每kg! 而长征三号乙的5.5吨gto报价也才7000万美元 也就是每kg1.27万美元! 捷龙一号单位价格比长三乙的gto单位价格还贵! 除了这些以外,固体燃料的成本也比液体贵了好多倍,而且这个贵不单单是燃料本身的贵! 举个例子,长征11的重量是57吨,固体火箭都是提前加注好的,这个重量和没有燃料的长7差不多!固体火箭由于提前填充燃料,组装和运输方面成本会比普通火箭来得更高,安全性要求也是如此,小火箭和大火箭比单位运力价格确实是丝毫没有优势的。 小火箭比起大火箭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轨道,而搭载只能选择特定的轨道,快舟一号 长征11号已经是这个运力下最便宜的火箭了,我们不能苛求和大火箭比单位运力价格,因为客观上火箭越小,火箭本身的所占有的成本比例也越小。
实锤了实锤了,鳖版X-37B,第一宇宙速度升力载入测试! 本次长二F任务是继“神舟11号”之后,时隔3年首次执行载人航天之外的重大科研实验任务,是保证后续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对未来空天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保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载人航天之外的重大科研实验项目,保障后续载人航天实施的基础,对未来空天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几乎是实锤了网传很久的鳖版x-37b!
谁 对 警 局 露 出 了 獠 牙 如果把阿轰换成阿爆就是完美,可惜换不得
这个车可以上吗 EVGA 2080 4699 FTW3 ULTRA在EVGA等级如何
日本LE-9试车的时候涡轮泵升天了 因为是使用开式膨胀循环,要加大换热面积,换了长的燃烧室,导致燃烧室震动从2014年到现在都无法解决,然后带动涡轮泵震动,引发全机共振,计划237秒试车,实际第106.9秒的时候停机,涡轮泵叶片变形,破损。这故障绝对不亚于yf-77。
长七A因为落区原因在文昌损失运力800kg 附上7A图
mdzz忍不住想挂人,就那个roomx的人,贼**
关于长五遥一之前YF-77试车情况的答疑 2楼贴资料
巴蓬影响长征五号发射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9年12月27日晚上10:00左右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不正巧巴蓬出现,而且27日正好在南海附近,所以想问一下,影响到长征五号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实主要看当时的地表风速,火箭的速度大概1分30秒就上升到平流层,4分钟左右就出大气层,所以整体影响可能如何。
有玩工业2mod的大手子嘛,发现一个奇怪的bug 游戏版本1.12.2,mod版本是2.8.187-ex112 主要是这样的,因为打算做一个把大量铀238转化为铀235的装置,原理是这个原理,20个铀核燃料对应120个铀238和60个小撮铀235 热能离心以后变成了112个铀238和7x9=63个小撮铀235,也就是把8个铀238转化为3个小撮铀235。
我就搞不懂说yf-77试车不足的是什么心态 yf-77遥一之前就已经试车了23000秒,1台发动机更是分七次完成了1600秒的试车,遥二失败以后,之后的试车时间也达到了8000秒左右,加起来达到了3万秒,反观rs-68和le-7一个只有15600秒一个只有18000秒,le-9更是不到10000秒,yf-77试车时间已经是其他国家的2倍左右,还有人胡扯说不做2倍试车实验,TM的yf-77是因为长时间工作烧坏的🐴?根本不是,官方的定义是:转子局部模态阻尼小,和工作频率发生耦合震动,导致氧泵转子损毁,因为机械共振导致的损毁,固定在试车台上面试车1万秒都不会发现问题,只能通过计算模拟,实际测试要么学马斯克做静态点火测试,要么就实战测试,不可能长时间试车出来的。所以搞不懂说试车1000秒的是什么心态。
B站买s赛独家直播权的新闻出来了,这波怎么说 新闻来了,不过心惊报确实也还是不好说。
是我错坏怪你了intel,intel汇率不是10.5是13啊 当时我看到10900x,599美刀卖6299,汇率10.5,我就预测估计10980xe,估计要1万,不过没想到是汇率是13不是10.5啊,intel国外999美元国内12999,AMD国外1399美元国内10699,太真实了。
以Matlab为例谈商业软件对AMD的负优化 AMD 本周正式发售了第三代线程撕裂者 24 核的 3960X 和 32 核的 3970X,主要科技网站也都公布了评测,并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大部分测试结果显示 AMD 的新线程撕裂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还有一些评测类别英特尔的处理器似乎表现更强。但这一结果未必是因为英特尔 CPU 还具有优势,而是与软件使用的库有关。以流行的商业数学软件 Matlab 为例,在测试中,英特尔的 10980XE 打败了 3960X 和 3970X。AMD 在 Matlab 上表现如此弱势的原因是因为 Matlab 使用了 Intel Math Kernel Library (MKL),MKL 对竞争对手不友好,即使 AMD CPU 支持 AVX2 或 SSE3-SSE4,MKL 也只用 SSE1。但是AMD这些指令集都有,并非是AMD的CPU本身的问题,如果绕过 Matlab 的“削弱 AMD CPU” 功能,用户需要修改系统环境变量,设置 MKL_DEBUG_CPU_TYPE=5。重新测试后的,把AMD的CPU伪装成intel的CPU之后,结果显示 AMD CPU 再次大胜英特尔。很多测试软件或商业软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而大部分情况下用户对此并不知情。
intel的打骨折价格对国内影响不算大 intel打骨折价格国内没用啊 intel i9-10900X 国外599刀 国行6299 AMD r9-3950X 国外749刀 国行5749 神TM AMD国外贵150刀国内便宜500元 根据计算 i9-10980XE价格很可能也是10999元的级别,问题是3960X国内是10699,也就是对于国内来说3960X将会比10980XE便宜,国外1399,intel汇率里面1刀=11.5RMB,AMD汇率里面1刀=7.5RMB 结果就是intel打的价格差牌,在国内一点用都没有 渠道的力量是真的恐怖
欧洲佬是真的8行,A6运载比被长三乙完爆 欧洲佬是真的菜Ariane62 起飞重量540吨打4.5吨GTO,运载力被起飞重量460吨的长征三号乙完爆,当年A5的重型火箭GTO也只有6.5吨,改进以后换了二级才摸到了10吨才有大型火箭的样子,是真的菜
浅谈我国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先美国的原因之一 主要强就是强在中国研发出了以钨为核心的金属基抗热材料,做到1600度近0烧蚀,3000度还能保持机械性能需求 1.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和瓶颈,范景莲创新性提出“微纳复合—氧化抑制”设计思想,通过纳米级超高温陶瓷相与微米级钼基体共格增强,实现陶瓷相对难熔基体的增强和难熔金属的补强,进而实现材料高温强韧化、基体抗氧化和轻量化。同时,通过表面氧化抑制设计,在基材表面原位生长形成梯度复合的陶瓷化的热防护层,与基体具有高的热匹配和强的冶金结合,实现与基体的一体化设计,进而实现高辐射、长时间抗氧化、抗烧蚀。在此设计思想指导下,创新发明了微纳复合原位反应制备纳米陶瓷相增强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实现了基材的高温、高强韧,其1600℃抗拉强度250MPa以上,与现有超高温材料相比,高温强度提高3~5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风洞和火箭发动机反复试验验证,材料基体无破坏、表面基本无烧蚀。应用于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的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满足了火箭发动机在大推力、高动压、耐3000℃以上的强的抗冲刷、抗冲击和抗烧蚀性能要求,成为多项国家重大高新工程和型号的关键高温部件唯一材料。研制开发的耐高温烧蚀复合喷管和空地导弹发动机飞行喷管已通过用户单位组织的产品鉴定,应用于我国新一代战机和新型空地导弹。该技术成果为国内外原创,填补世界空白,成为新型空天飞行器前缘热端部件的重要关键材料,为我国新型空天飞行器的研制提供关键高温材料保障。 以及研发出气凝胶隔热材料 2.在空天科学学院材料学科的展厅里,摆着穿在东风17上的“小背心”——应用于舱体的隔热材料,轻如泡沫,薄薄一层,毫不起眼,但哪怕在材料底层燃起1000℃的的火焰,人将毫无防护的手放在材料上层,也不会有任何不适。 气凝胶隔热材料的超级隔热性能 这是国际领先、全国数一数二的隔热材料工艺,东风17的高速会使其表面温度上千,而内部的铝合金材质只有170度的耐温能力,全舱段必须采取这种轻薄的隔热材料,才能够保护内部结构,同时尽可能减轻弹体重量和注入更多燃料,等于是给东风17穿了一件背心,却起到了大棉袄的隔热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还兼具透波性能,既不影响东风17的“眼睛”看见外面,又不会烧坏“眼睛”。 短短两篇文章,可以看出我国隔热材料的研究情况有多么恐怖。美国一直用隔热陶瓷比如TUFROC之类的进行隔热,北航对AHW实验失败的分析就是再入拉起过程中受热不均导致结构裂纹解体,想长时间维持高速必须要有相当强的热疏导能力,把前缘积累的热量传导到整个表面,避免表面裂纹,所以陶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中国的隔热不是陶瓷而是金属基,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高超音速领先了美国的原因。
浅谈我国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先美国的原因之一 主要强就是强在中国研发出了以钨为核心的金属基抗热材料,做到1600度近0烧蚀,3000度还能保持机械性能需求 1.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和瓶颈,范景莲创新性提出“微纳复合—氧化抑制”设计思想,通过纳米级超高温陶瓷相与微米级钼基体共格增强,实现陶瓷相对难熔基体的增强和难熔金属的补强,进而实现材料高温强韧化、基体抗氧化和轻量化。同时,通过表面氧化抑制设计,在基材表面原位生长形成梯度复合的陶瓷化的热防护层,与基体具有高的热匹配和强的冶金结合,实现与基体的一体化设计,进而实现高辐射、长时间抗氧化、抗烧蚀。在此设计思想指导下,创新发明了微纳复合原位反应制备纳米陶瓷相增强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实现了基材的高温、高强韧,其1600℃抗拉强度250MPa以上,与现有超高温材料相比,高温强度提高3~5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风洞和火箭发动机反复试验验证,材料基体无破坏、表面基本无烧蚀。应用于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的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满足了火箭发动机在大推力、高动压、耐3000℃以上的强的抗冲刷、抗冲击和抗烧蚀性能要求,成为多项国家重大高新工程和型号的关键高温部件唯一材料。研制开发的耐高温烧蚀复合喷管和空地导弹发动机飞行喷管已通过用户单位组织的产品鉴定,应用于我国新一代战机和新型空地导弹。该技术成果为国内外原创,填补世界空白,成为新型空天飞行器前缘热端部件的重要关键材料,为我国新型空天飞行器的研制提供关键高温材料保障。 以及研发出气凝胶隔热材料 2.在空天科学学院材料学科的展厅里,摆着穿在东风17上的“小背心”——应用于舱体的隔热材料,轻如泡沫,薄薄一层,毫不起眼,但哪怕在材料底层燃起1000℃的的火焰,人将毫无防护的手放在材料上层,也不会有任何不适。 气凝胶隔热材料的超级隔热性能 这是国际领先、全国数一数二的隔热材料工艺,东风17的高速会使其表面温度上千,而内部的铝合金材质只有170度的耐温能力,全舱段必须采取这种轻薄的隔热材料,才能够保护内部结构,同时尽可能减轻弹体重量和注入更多燃料,等于是给东风17穿了一件背心,却起到了大棉袄的隔热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还兼具透波性能,既不影响东风17的“眼睛”看见外面,又不会烧坏“眼睛”。 短短两篇文章,可以看出我国隔热材料的研究情况有多么恐怖。美国一直用隔热陶瓷比如TUFROC之类的进行隔热,北航对AHW实验失败的分析就是再入拉起过程中受热不均导致结构裂纹解体,想长时间维持高速必须要有相当强的热疏导能力,把前缘积累的热量传导到整个表面,避免表面裂纹,所以陶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中国的隔热不是陶瓷而是金属基,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高超音速领先了美国的原因。
泡面压到手了,和机箱非常搭,爽到了 爽到了
手办终于到了,赶紧丢进机箱里面 正确用法(x)
Miku泡面压的正确用法(x) 爽到了!
浅谈中日印固体推进剂的技术水平 很多人问中国的固体推进器的技术如何,似乎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的固体推进器技术比不上日本甚至印度,理由是中国没有大推力的固体助推器,而且长征十一号数据似乎数据平平,也就世界主流固体运载火箭水平,燃料也是传统的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 外壳是钢壳,装药比0.88,但是抛开航天上面使用的固体助推器,把目光放到运载火箭的姊妹,弹道导弹上面,你会发现截然不同。举个例子,中国新一代某型号战略弹道导弹,用的不是HTPB而是NEPE,一种叫做H-16的推进剂,叠氮推进剂,氧化剂是CL-20,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目前应用的能量最高威力最大的非核单质炸药,粘合剂是叠氮聚醚类化合物,真空比冲破300s,外壳碳纤维缠绕,装药比0.92,这种高能推进剂仅美国和中国有,美国用在了UGM-133上面,中国用在了新一代某型号战略弹道导弹,NEPE第一代是填充RDX,第二代填充HMX,第三代填充CL-20,正是因为有如此高能的推进剂,才成就了新一代某型号战略导弹优秀性能,这种高能推进剂仅中美有,毛子地理环境太恶劣,需要燃料能在-50度下也能工作,所以推进剂比较老,中国相比起日本印度,除了没有大推力以外,干质比,比冲,运载比全面占优,计划中的长征11换碳纤维的构型,运力就已经大于了艾普斯龙,综合来看,中国由于需求不同没有大推固体推进剂,其他各方面都远胜于日印。何况在固体推进剂领域,推力反而是最好做大的。
这盒子做纸巾盒有点深,要垫点东西才行 随便垫了两盒除臭剂,刚刚好
AMD YES! 3900X的机器装好了 感觉很棒 真滴好看呀
AMD YESSSSSSS! 3900X装机成功! rgb镇楼!
玉兔二号发现月球神秘物质 中国的嫦娥四号月球车在月球远端的探测活动中发现了一种异常着色的“凝胶状”物质。 玉兔二号在第八月昼偶然发现了这一惊喜。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们推迟了月球车的其他驾驶计划,而是集中精力试图找出奇怪的材料。 到目前为止,任务科学家还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有色物质性质的指示,只是说它是“凝胶状”并且具有“不寻常的颜色”。 研究人员建议,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种物质是由撞击月球表面的陨石产生的熔融玻璃。
为什么我新手教程突然显示没有做啊 我全部抢劫都做完了,我新手教程大早做好了啊,为啥突然说我没做完新手任务???
严格来说外国大部分运载火箭公司都不是国企把 大部分都是私企 严格来说外国大部分运载火箭公司都不是国企,美国spaceX ULA 洛斯罗普格鲁曼 蓝源之类的都是私企,美国没有一家国企负责火箭制造 欧洲是ArianeSpace公司 日本虽然是JAXA研究 但是火箭制造商是三菱重工 即使毛子 也是2014年Roscosmos被收归国有 ,之前也是私企。所以其实大部分运载火箭公司都是私企 国企反而是少数。
各位用3代锐龙的,如果换第三方散热器是不是要注意一下呀 如图 三代锐龙是io die+CPU本体的设计 CPU本体偏向一边 所以发热会像图二一样集中在一边
预售不是人系列,X570-E买了到现在还不发货 7月8日发售 提早预售了,别问我为啥某宝,狗东x570-E很快没货了,没办法才走某宝,一开始预计10号前,结果说11号
电源整哪个?似乎都是一线的,有啥比较好的
龙虾车 104块钱9斤 美滋滋
长征五号已经是我国能拿出的最好设计 很多人说全煤油YF-100起飞如何如何,事实上YF-100在上世纪论证过根本行不通。我国从上世纪论证液氧煤油一级干质比11 二级干质比10为基础(别笑话,这确实是世界主流水平,像spaceX那样的怪胎是少数,举个例子Atlas V干质比14 安塔芮丝干质比13 天顶二级干质比10 联盟二级干质比11 可以看到其实我国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煤油干质比和毛子是差不多的 )进行论证,无一不发现 即使是二级半的全煤油结构,LEO设计运力20吨,起飞重量也要达到千吨以上,这也需要10台以上的YF-100才能推动,这还不是最绝望的,如果说20吨的LEO是还能搞的话,那么14吨GTO 8.3吨LTO则是难上加难,现在我国使用长征五号发射GTO,运载比在1.6%左右,14吨GTO在我国对应是32吨的LEO,倘若运载比2.5%,则需要1280吨起飞重量的火箭,需要12台以上的YF-100才能完成这个指标,甚至需要三级半结构,系统复杂度远超现在,所以目前长五已经是我国经过论证的,能够拿出来满足需要(14吨GTO)的最简洁的设计了,任何一个全煤油起飞方案,复杂度都超过现阶段长五,马后炮的话,只能说没想到yf-77会这么难啃,这是当年没有预料过的,你们想想如果长五换成12台YF-100起飞的三级半结构,起飞重量超过1200吨,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蓝箭航天天鹊-12 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 RT
对撞机相关的一张图说明现阶段的问题 GUT理论要求需要10000亿千米的加速器才能观测,目前人类最强的对撞机和理论要求的差了11个能级,这11个能级被称为大荒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