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〇12 青冥紫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3,604 关注贴吧数: 40
闲来无事 说两把铲 一把205一把122/2014本人的习惯,有漆必脱之,所以只要是玩物,刀铲斧锯镐锤,有涂层油漆都做脱漆处理,让其自然氧化。脱漆后测量了一下真实厚度 。205大约厚1.58mm;122/2014大约1.78mm,差0.2mm,肉眼也能看出具体差距,锹面122/2014宽3mm左右,肉眼也能看出具体差距;铲面长度两铲一致,木柄长度122/2014要长1.5cm,所以整体长度,205短1.5cm;木柄205是青岗但是有点弯曲变形,122/2014应该是榉木,木柄曲线各有特色。由于无秤无法具体比较重量,至于硬度,以前改造过205,都是用锉刀,这122/2014也是锉刀开了刃,感觉两者硬度相当。铲面205内凹较多,122/2014稍平,所以122/2014适合铲土,205适合排土,实际使用区别微乎其微。本人玩铲直铲不爱玩旧的,因为新的钢材更好,热处理更先进,毕竟时代在发展工业技术不断革新。至于做工,就是一工具,本人不纠结这些。上手的现在生产的各种直铲,热处理都没问题,因为低端钢材的热处理太成熟了,只要工序走完了,基本没有问题。有些人总是爱要厚的,其实如果铲子做薄了才是实力,同样质量标准下,轻薄更考验钢材和热处理,同时,重量轻了也更好用。本人心中的直铲铲面就是,从中间到四周,铲面厚度有一个2.5mm到0.8mm的渐薄,也就是中心2.5mm铲子刃面边缘0.8mm,这样无需开刃自锐有刃,不过成本肯定增加很多。 一家之言 无事闲扯
武术并不神秘 近来九节鞭吧比较冷清,有人却总是故作高深自言自语武学,但却未见此人有何有用影象给诸位开眼,本不想计较,无奈怕误导爱好者,所以讨论一番。 什么八卦,九宫,两仪 ,六合,四象 ,早期武术是没有此番理论这是清末才有的,就是清末有也是只是类比,就是这个类比其实也是极其简单的道理,但是越传越玄已不成体统,这些有高中知识就会明白一多半,因为八就是八不会是七,六就是六,为什么不能是五,你方向不对,说的再玄也是胡闹。 什么拳成兵器就,那都是胡说,两者有相似但绝不相同。有的说最后的道理都一样,是,都一样,但是要是俞大猷说出来才合理,一般人说出这话就是无知。 什么气沉丹田,舌顶上颚,很简单的生理学物理学知识就完全能讲的明白,一句话找重心降低伤害,还有种种清末武术理论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传统武术要有理论指导,其实市面上看得见的值得研究的武术著作也就寥寥几部而已,而且都是讲兵器的。现在推荐给大家,基本为明末所著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纪效新书收录剑经全篇),吴殳《手臂录》,程宗猷《耕余剩技》。这些书虽然讲兵器,但是都是当时的武学大家,实战经验极其丰富,对攻防之道阐述甚明,无任何神秘理论,后世武术经典理论多出自以上著作如刚柔,闪赚,等等。看了这些虽然不会一定让你成为武林高手,但会让你正确理解武术,能够辨明真假,不至于散财无功。
也论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看到有人问这是什么意思,我把个人理解的跟大家说一下。 一般的解释无非都是老人御众,能够慢打快。然,我的理解是,老人御众是快打慢。原文应理解为,老人御众,快速是如何能够做到的那?因为快打慢是自然规律,改变不了的,任何运动形式科学技术商业活动具是如此。但是文中这个快,结合前文意思并不是拳脚有形之快,而是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心理对决无形之快。 那么什么是心理之快那?通俗点就是指预判快准,心理总比对手快一拍,进而做到知拍任君斗。有此功力的前提即是懂劲及神明,有些门派对敌时讲究盯敌之眉心,这就是其中缘由。与人对峙,功夫的高低可从眼神中看出来,并且高的能靠眼神威慑对方甚至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对方的动作也可靠眼神预判。一个人身经百战,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可参考巅峰时的拳王小罗伊琼斯的拳赛和梅西的踢球过人。 说白了,拳除了速度力量是功力,心理才是更高的功力,两者共同点有一点,就是神经系统的锻炼,拳经所揭示得道理也是此意。现代战争更快更准,并不是具体的枪打得准,炮打的快,而是信息化的系统反应快准狠,你的飞机飞得再快,一起飞就在对方雷达上了,同时就传到指挥部了,总部指挥导弹基地出击,打掉飞机,虽然对方机动动作慢,但是反应快,飞机没起飞时,你方机场就在对方雷达的监测范围之内(相当于拳论中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现并做出对策(正如拳论中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你仍然可以是慢打快,但实际情况却是快打慢。战术上慢打快,战略上快打慢,归根结底还是快打慢。 个人愚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