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之吻 狂野之吻
关注数: 34 粉丝数: 358 发帖数: 25,209 关注贴吧数: 5
宽容的极限——《第九区》 (转) 说这部电影与《变形记》有关看来并非全是噱头,看完这部片子我真是绝望死了,《变形记》让人对周围一切旁人感到绝望,而这部电影让人对自己也产生绝望。 试想一下吧,如果影片中的情况真的在现实中发生了,一群外形丑陋、举止粗鲁并且看上去还没开化的野蛮人突然出现你家所在的社区,在街道上爬来爬去,翻捡垃圾桶,偷你们菜园,吓你们的孩子,甚至偷吃你们家的宠物。而你对此避无可避,每天上学、上班或者上街买个菜都要在他们肮脏的、散发着秽臭味道的身体之旁穿行而过。 理智告诉你,他们并没有恶意,但是你还是无法抗拒内心的恐惧,即使他们在冲着你微笑,你也觉得这是一只怪兽在磨牙。特别当你发现他们比人类更强壮,他们膂力惊人、手掌像钢刀一样锋利,他们顺便踢一脚就能洞穿铁制的卷闸门,当你产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恐惧时,你能否再对这些新邻居泰然处之? 如果这时候有人以“保卫家园”或者其它光明正大的名义,提议驱逐甚至消灭这群不速之客,你会不会同意? 我坦白地说,我是同意的,我无法容受那种恐惧,你呢?圣人否?八风不动否?       虫类也许是唯一令人类既讨厌又轻视物种群了。虎豹熊狮为祸人间数千年,伤人害人肯定在虫类之上,但人类始终对那些猛兽怀着敬畏之心,而对虫类嗤之以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里把英雄勇士赞美成雄狮猛兽的数不胜数,何曾见过比为虫类的?啊,你伟岸的身躯就如青菜虫一样粗壮,你的利剑就像螳螂前臂一样锋利......那英雄会砍死你的。 拿虫类做比喻的也不是没有,但都是反面人物,而且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只会暗中施诡计的反面人物,比如,“虫豸”啦、“鬼蜮”啦、“蛇蝎心肠”啦什么的。 这种偏见也被带入了科幻电影,归纳总结此前诸外星的人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ET型的(《ET》);章鱼型的(《天煞地球反击战》);陈鲁豫型的(《火星人玩转地球》、《世界大战》);猛兽型的(《异形》《异煞》等);还有一类就是虫子型,像《黑衣人》和《星河战舰》。 诸型之中,虫子型的外星人最令人不堪了,《黑衣人》里面那只画皮的大蟑螂,满嘴喷小虫...《星河战舰》里群虫乱刀齐下,肉块纷飞...还有那只肥硕的首领大虫,让我此后看到猪肉就想吐...回想往事一阵恶心啊。 ——这么多外星人的形象,本片导演为什么单单选了最丑陋的虫类做主角呢? 因为假使导演将外星设得可爱一点,本片就完全失败了。 设想一下,一艘太空船从天而降,蹦出几百万只“长江七号”,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得多开心啊,这片子多和谐啊。如果这时有人丧心病狂地想对外星人进行隔离、活体解剖,他家的孩子首先就不干,不用“人权组织”来讨伐他,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就先用口水与眼泪将他淹死。 所以本片中的外星人越丑陋越好,越让人望之可恶甚至可杀越好。导演心肠毒啊,他处心积虑,要让观众心中那装逼的“善良”褪去伪装,露出皮袍下的“小”来。导演在恶心观众,也在逼问观众,你的宽容能达到何种程度? 就像卡夫卡,他不让萨姆沙变成一只可爱的猫,或者一只驯服的狗(我觉得忠心而驯服的狗更接近于萨姆沙在现实中的形象),却让他变成了一只令人恶心的大甲虫,卡夫卡也在逼问,所谓的亲情所谓的人性究竟可靠到何种程度?——变成猫狗尚且还不会拖累家人,但是变成一只大甲虫,就完全成为一种负担了。       为了达到这么一个险恶的用心,导演使劲给观众设视觉陷阱。 他采用了类似于纪录片的方式来进行拍摄——镜头晃来晃去、晃来晃去,搞得我类似晕车差点吐了,不过还好,没赶上《科洛弗档案》那程度,那次我可真的吐了——以主角一个普通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大虾”,主角起先是存着偏见的,所以他看到的只有“大虾”的野蛮、肮脏、愚蠢与暴戾。
首页 1 2 下一页